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城市空間布局北京大學教授

城市空間布局北京大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5-14 05:05:01

Ⅰ 王緝慈概述

王緝慈,女,漢族,1946年2月出生於昆明,籍貫廣西博白。她是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城市規劃專家。王緝慈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國際地理聯合會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指導委員。此外,她還是同濟大學的兼職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編輯、《世界地理研究》的副主編和《地域研究與開發》的副主編。

在北京大學,王緝慈教授主要教授「工業地理學」和「技術與區域發展」課程,專注於產業集群和區域發展研究。她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並在1985年、1990年和1995年三次在加拿大進修和進行專題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包括《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新的產業空間 - 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和《創新的空間 - 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等著作。此外,她還發表了百餘篇中英文論文,涵蓋了諸如「中國特殊經濟區的工業地理變遷」和「北京新科技聚集地的分析」等主題。

2003年,王緝慈教授創辦並開始主持「地方產業集群研究網」論壇。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中,她擔任第20專題組(區域科技組)的副組長,負責完成了「產業集群和高新區研究」的子課題。2011年,她成為了中央人才協調小組院士專家咨詢服務團(赴桂)的一員。

王緝慈教授以其在工業地理學、技術與區域發展、產業集群和高新區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對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地理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她的工作不僅推動了學術研究的進步,也為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指導。

Ⅱ 王緝慈的介紹

王緝慈,女,漢族。1946年2月生於昆明。籍貫廣西博白。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地理聯合會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指導委員(IGU Commission on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The members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其它兼職工作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編、《地域研究與開發》副主編,廈門創新型城市顧問等。

Ⅲ 北京大學國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團隊精英

李貴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地理學和城市規劃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其他科研項目4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著多篇(部),先後獲得國際建協城市規劃專項獎、國家級金獎、建設部勘察設計規劃一等獎在內的各類科研獎勵6項。代表性的規劃研究課題包括:《生態城市建設的景觀調控機制研究(2005-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功能網路的城市化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以大珠三角地區為例(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獲建設部一等獎、國家級金獎),《鹽田港後方陸域總體規劃》,《深圳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深圳市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十一五」規劃》,《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廣東省建設廳和香港規劃署項目)等。代表性的論著和論文包括:《人文地理學概論》,《國際性城市的空間取向》,《深圳優勢論》,《文化地理學》,《德國南部中心地原理(譯著)》,《城市地域生態調控的空間途徑——以深圳市為例》,《流域景觀功能網路構建及應用——以台灣烏溪流域為例》,《不同尺度景觀空間分異特徵對水體質量的影響——以深圳市西麗水庫流域為例》,《應用CITYGREEN模型評估深圳城市綠地凈化空氣與固碳釋氧效益》,《城市生態安全的多種評價模型及應用》,《深圳城市生態安全評價與預測》等。
王仰麟,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近年來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與景觀生態、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支撐項目等10餘項,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現任國際景觀生態學會中國分會副理事長;國土資源部技術標准委員會土地利用分委會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
曾輝,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及宏觀資源環境科學、城市與區域生態規劃及生態修復技術、城市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規劃及大型建設項目生態影響評估等領域教學及科研工作。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國生態學會景觀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景觀生態學聯合會中國分會副秘書長、自然資源學會理事。後主持和參與包括科技攻關專題、973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海外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部委及地方科研項目近60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合作出版學術專著3部,完成各類科研報告近100篇;獲得包括國家環保科技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類科研獎勵10次。
陳可石,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碩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社科學院獲博士學位。1982年獲中國首屆大學生設計競賽一等獎,1988年獲愛丁堡大學學者獎學金,1992年獲亨利·萊斯特獎和中英文化基金獎,1996年出任英國TBV設計集團中國部總經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營都市與建築設計中心總建築師,2004年出任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設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城市設計新理念與新方法,城市設計與古鎮復興,可持續的綠色城市設計理念和技術。主持完成規劃設計包括珠海歌劇院建築設計與香州灣城市設計、汶川新城水磨鎮總體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杭州桐廬新城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西安未央區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成都洛帶古鎮城市設計、珠海西部新城設計方案、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城市設計、昆明安寧市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成都龍泉驛中心城區2.5平方公里城市設計、昆明新機場和空港經濟區城市形態和景觀設計、成都龍泉驛區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成都黃龍溪古鎮規劃和城市設計、紅牌樓廣場建築方案設計、都江堰青城山鎮概念規劃等。主持北京大學城市設計論壇和主編北京大學城市設計叢書。近期發表的專著有《現代新昆明概念規劃國際徵集》、《城市設計與古鎮復興》、《城市設計晴朗的天空》、《城市的想像》、《汶川綠色新城》和《創造城市的價值》等。
顧正江,規劃師,北京大學國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國土與城市規劃所所長。曾主持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城市規劃及相關研究工作二十餘項,尤其擅長於城市中、宏觀層面規劃和城市更新領域的規劃和研究課題,其主持的《深圳市城中村(舊村)改造總體規劃綱要》獲廣東省2007年度城鄉規劃優秀設計項目一等獎,並在獲省優二等獎項目《福州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中負責區域研究專項工作。近年來,主持或參與《深圳市公明中心區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規劃》、《粵港澳共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梅州市城市總體戰略規劃》等課題,積極探索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城市規劃由偏重於服務經濟發展、規模擴張向重視生活品質全面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城市文明轉型的現實路徑。
吳健生,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景觀生態學、遙感與GIS、災害。至今已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近40個,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陰劼,北京大學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學工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規劃理論與方法、城市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與再生、東亞城市發展史、城市規劃中的調查與分析方法、城市更新研究等。代表性規劃研究課題包括:《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07-2025)》,《大萬世居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創新》,《山西代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8-2025)》
普軍,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高級工程師,兼職深圳市深商研究會理事。從事經濟地理與城市規劃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參加了《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等橫向課題20餘項、縱向課題2項。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篇,合作出版學術專著1部,完成各類科研報告近10餘篇。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獲得包括2009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一等獎,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深圳市第十二屆、十三屆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等獎項。

熱點內容
燕山大學設計考研 發布:2025-05-14 09:16:51 瀏覽:988
德國法學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14 09:14:50 瀏覽:236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夏令營名單 發布:2025-05-14 09:14:48 瀏覽:843
中國葯科大學考研葯綜 發布:2025-05-14 09:08:12 瀏覽:367
武漢大學的考研專業目錄 發布:2025-05-14 09:01:48 瀏覽:934
重大自動化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5-14 09:01:11 瀏覽:319
讀美國前多少的大學 發布:2025-05-14 08:44:09 瀏覽:843
工業設計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5-14 08:38:51 瀏覽:766
呼麥大學生 發布:2025-05-14 08:25:15 瀏覽:784
大學生我是誰 發布:2025-05-14 07:34:00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