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謝百三名言
Ⅰ 謝百三的人物作品
代表性著作: 《中國市場上的國債、股票、基金和美元》。
代表性論文: 關於中國民營上市公司低績效問題的深層思考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投資學、中國當代經濟政策及其理論、企業稅務籌劃、國家稅收、管理心理學、企業管理、產業政策學、財政貨幣政策的國際比較金融產業與證券投資、中國當代經濟政策(物價、工資、貨幣、稅收、財政、匯率等政策)、企業發展戰略,管理心理學,企業稅務籌劃。
撰寫主編了15本教材與專著,發表了兩百多篇關於宏觀經濟、經濟政策、金融與證券市場方面的學術論文,代表著作有《中國當代經濟政策及其理論》、《中國市場上的國債、股票、基金和美元》、China』s Economicr Policies,Theories and Reforms Since 1949、《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證券市場的國際比較》、《投資中國--迎接21世紀的曙光》、《十年一個億》、《中國巴菲特》等著作。
Ⅱ 如何評價 2016 年 10 月 2 日去世的復旦管理學院教授謝百三的一生
如何全面評價已故復旦管理學院教授謝百三的一生?
在反思歷史的鏡子里,我們評價一個人的遺產,不應僅憑其生前一堂課的言論,而應深入探討其價值觀和對社會的影響。2016年10月2日,謝百三教授的離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的教學和思想引發了深刻的爭議。
作為教育者的角色,謝百三在課堂上的言辭,據說充滿了對窮人的貶低和對投機的推崇,這種價值觀偏離了教育的本質,尤其對於正值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誤導的。他似乎忽視了科學精神和理想追求,這與復旦大學「自由而無用」的理念背道而馳,對學生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得他失去了作為教授應有的尊嚴和威信。
然而,社會風氣的演變並非孤立事件,謝百三的言行可能加劇了金錢崇拜的風氣。但我們緬懷一個人,不應盲目,而應客觀評價他的行為和品行。對於謝百三,個人深感他的價值觀對社會存在潛在的破壞力,因此對其去世感到復雜的情緒,但主要的焦點在於批判其作為教師的失職而非學術成就。
大學生是塑造未來社會觀念的關鍵群體,他們需要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謝百三的誤導,不僅體現在他所傳授的觀念,更在於他鼓勵的可能不正當的行為。我堅決反對他的金錢至上的理念,認為這種單一的價值觀限制了個體發展的可能性。當我聽到他的去世消息時,我的厭惡之情溢於言表,我反對那種以「死者為大」的盲目尊崇,認為教育者應當承擔更深遠的社會責任。
至於股票從業者提及的他炒股虧損,這可能是他個人生活的一部分,但評判一個人不能僅憑這些片段。對於那些以扭曲觀點支持謝百三的人,他們的行為恰好印證了我對謝百三負面影響的認知。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批判性思考的社會,而非盲目崇拜或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