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
⑴ 南京大學文學院有哪些著名的研究生導師
導師的資料可以去聚英南大考研網查查!
考研資料也挺全的那裡!
⑵ 南大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博士導師有哪些
這個你直接去南大文學院的網站可以直接查看該院的師資力量,那裡面有導師簡介,是否博導都有說明的。而且博導的研究方向都會標明的。
⑶ 南京大學中文系有哪些老師啊
hoho,加油啦,南大中文很強呢...不知你意向於哪個專業?
⑷ 請問有南大文學院的嗎想請教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鞏本棟老師和許結老師怎樣指導學生如何感謝!
倆人都很牛逼,其他我不曉得。
⑸ 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的退休年齡是多少
根據《國務院關於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的通知中的第二條:專
1、副教授、屬副研究員以及相當這一級職稱的高級專家,經所在單位報請上一級主管機關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但最長不超過六十五周歲;
2、教授、研究員以及相當這一級職稱的高級專家,經所在單位報請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中央、國家機關的部委批准,可以延長離休退休年齡,但最長不超過七十周歲;
3、學術上造詣高深、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傑出高級專家,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暫緩離休退休,繼續從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5)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擴展閱讀
博士生導師退休辦理延退手續需帶如下材料:
1、本人延退申請及所在部門的意見;
2、博士生導師文件;
3、已經延退過一次的人員,第二次申請延退時需帶上一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復的《高級專家退休時間審批表》;
4、研究生院出具的本人指導的在讀博士研究生花名冊復印件;
5、科技處出具的本人承擔的在研科研項目合同書;
⑹ 南京大學文學院的科研機構
設立宗旨
在中國歷史上,漢文化曾給周邊國家和民族以很大影響。今天,人們將歷史上以漢字為書寫工具的國家和地區,稱之為「漢文化區」。她不僅包括中國,同時也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後者又被稱作「域外漢文化」。域外漢籍是域外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域外文人用漢字書寫的有關政治、道德、歷史、宗教、語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著作,也包含少量流傳海外但在國內已失傳的文獻。其重要性,已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關注,近年來的發展尤為迅猛。但國內一直未有從事這一研究領域的專門機構,難以系統、持續地展開。有鑒於此,南京大學於2000年2月成立了域外漢籍研究所,以推動這一新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域外漢籍研究所以域外特別是日本、韓國、越南所藏漢籍為中心,致力於東亞漢文化的整體研究,這一研究對東亞的文化建設顯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全球化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更具有以學術為紐帶,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消除隔閡、增進理解的意義。
域外漢籍研究所推崇嚴謹朴實,力黜虛誕浮華;嚮往學思並進,鄙棄事禮相絕;主張多方取徑,避免固執偏狹。總之,即倡導並實踐以文獻學為基礎的綜合研究。
研究計畫
1、 期刊系列:每年在中華書局出版一輯《域外漢籍研究集刊》,字數在40萬以上。目前已出版第一輯(2005年)、第二輯(2006年)。
2、 資料系列:有計劃地出版「域外漢籍資料叢書」,目前已出版《朝鮮時代書目叢刊》(9冊,中華書局2004年版),在今後三年中出版以下資料集:(1)域外中國文學評論資料集(韓國卷),約150萬字;(2)日本十五至十九世紀宋詩研究資料集,包括蘇軾、黃庭堅、惠洪、陸游等,約600萬字;(3)朝鮮時代杜甫研究資料集,約60萬字;(4)日本江戶時代《世說新語》注釋集成,約50萬字;(5)日本詩文評匯編(漢文卷),約120萬字。以上資料總字數近1000萬字,由中華書局出版。
3、 研究系列:出版「域外漢籍研究叢書」,近年擬出版以下十二種:(1)《清代詩話東傳之研究》;(2)《朝鮮時代漢文學典範研究》;(3)《古逸書回傳之研究》;(4)《纂注杜詩澤風堂批解研究》;(5)《朝鮮時代漢文化啟蒙教育研究》;(6)《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7)《域外所藏稀見唐宋文獻之實證性研究》;(8)《越南漢喃避諱字研究》;(9)《杜詩在韓國的傳播及影響》;(10)《東亞漢籍交流研究法舉例》;(11)《日本漢詩論稿》;(12)《宋人撰述流傳麗鮮考》等。 設立宗旨
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和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闡釋,努力推動現代人文科學方法與美學研究的結合,從美學維度推動現代中國文化建設和發展。
科研項目
「985創新地區項目」
「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之子課題:民族認同概念研究(周憲)
中國少數民族審美認同機制研究(王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從現代到後現代(周憲)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文藝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形態研究(王傑)
當代文學變體和形式創新問題研究(趙憲章)
意境的哲學基礎——從王弼到慧能的美學考查(李昌舒)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重大項目
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與發展趨勢研究(王傑)
江蘇省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王傑)
十一五規劃國家級教材
研究型大學文學專業系列教材(周憲主編)
審美人類學概論(王傑主編)
學術活動
不定期組織多學科學者就美學和當代中國藝術中的重要現象進行研討和對話。美學研究所成立一年來,已於北京大學張世英教授、美國匹斯堡大學許倬雲院士、德國弗賴堡大學邁茲教授合作進行過三次研討,研討會記錄稿陸續發表。 簡介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社會語言學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6月27日,為國內首家社會語言學實驗室。社會語言學實驗室是應用社會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語言研究的機構。國外比較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實驗室有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和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的特點是將語言學研究與本科教學相結合,為有志於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本科生提供盡早投入科研實踐的機會。南大社會語實驗室的研究重點為語言變異、語言變化,以及社會現實中的語言和交際問題。
研究項目
南京城區普通話使用情況調查(實驗室項目)
南京防疫宣傳效果調查研究(實驗室項目)
《言語社區理論研究》,社科基金預研項目,徐大明
《本土漢語與域外漢語協調策略研究》,江蘇省社科規劃項目,郭熙
《字母詞規范研究》,國家語委十五規劃項目,郭熙
《南京方言語音資料庫》,社會科學院項目,顧黔
《江淮官話與吳語邊界的調查研究》,中美合作研究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顧黔
《進行中的變化:包頭言語社區15年後的再調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徐大明
《包頭語言社區歷時口語語料庫建設》,實驗室項目
《一個中國鄉村親屬稱謂的變異機制》,付義榮
《廣西壯族聚居區多語、多方言現象研究》,楊玉國
《方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郭駿
《音譯詞的文化考察》,張娟
《白領階層的語言變異》,劉英
《包頭言語社區語言變異研究》,祝曉宏
《鹽城方言入聲字變異現象研究》,任競春
《關於南京大學學生對PTH及PTH水平測試態度的調研》,丁令德
《重慶方言重疊式研究》,周艷
《南通地區普通話使用情況調查》,管娟娟
《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研究》,陳婷婷 《全清詞》是原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現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下達的國家級大型重點古籍整理項目。項目要求參照前人編纂《全唐詩》、《全宋詞》的做法,將清代300年的詞作搜羅齊備,按一定體例匯集編纂,整理校點,然後出版成書,成為有清一代詞的大型總集,為學術界研究這一薄弱環節提供方便。由於清代距現在時間很近,資料分散且基本上未經有效整理,所以難度非常大。
1982年,該項目下達南京大學,隨即成立了《全清詞》編纂研究室,從1982年至1989年,展開了一系列工作,並主要進行了「順康卷」的編纂。「順康卷」幾經曲折,最後於2002年5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凡20冊,850萬字。
《全清詞》擬分5卷,即「順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順康卷」以下各卷的編纂現正在進行中。 南京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1月。主要工作內容,一是常規性地招收和培養博士、碩士生;二是培養或引進有關人才,使得中文系在明清文學研究方面的某些薄弱環節盡快得到彌補;三是在開展傳統研究的同時,積極發展新的方向,從不同方面,全方位地同國際學術界對話;四是從事《全清詞》的編纂。
2000年5月,明清文學研究所成功地主辦了 「明清文學與性別」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內外專家學者60餘人參加會議,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會議論文集《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已於2002年10月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明清文學研究所由張宏生教授擔任所長。 古典文獻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整理研究機構之一,也是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直屬研究所之一,以整理中國古代文獻、研究和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
本所在首任所長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長周勛初先生領導下,經過一批中青年學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獻的整理、考訂和理論闡發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形成了將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賦予傳統的古典文獻研究以現代學術品質的嚴謹踏實的學科特色。本所在繼承朴實雄厚的學風的同時,又不斷開拓發展空間,如將古典文獻研究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進行古籍整理與研究,如加強海外漢學文獻與域外漢文學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不斷尋找新的學術增長點。
本所具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較豐富的資料積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籍整理與研究、古代典籍與文化、古典文學等,在中古文獻整理、三至十三世紀即魏晉南北朝至宋代文學研究、石刻與藝術文獻研究、佛道藏文獻研究、文獻學理論及實踐研究、域外漢籍研究等領域,尤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與專長。
本所1985年被批准為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授予點,1998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點,並與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共同構成南京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本所與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科點緊密協作,承擔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與研究項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華大典·文學典》,其中的《宋代文學分典》以及由本所卞孝萱先生主編的《隋唐五代文學分典》已出版;程千帆先生主編的《全清詞》順康卷20冊也在南大百年校慶前面世;周勛初先生主編的《唐人軼事匯編》榮獲全國古籍整理圖書一等獎。以上幾項重大成果,受到學術界同仁的廣泛好評。
周勛初教授治學出入文史,所撰七卷本《周勛初文集》在新時期的傳統文史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卞孝萱教授有《劉禹錫年譜》、《元稹年譜》等十餘種專著,新近出版《唐人小說與政治》;徐有富教授與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高校古委會重點科研項目《校讎廣義》,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又有《中國古典文學史料學》、《鄭樵評傳》等專著出版;程章燦教授在《劉克庄年譜》、《魏晉南北朝賦史》、《世族與六朝文學》等數種文學史研究專著外,於石刻文獻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學論叢》出版;曹虹教授有《陽湖文派研究》、《慧遠評傳》等著作,在散文史和佛藏文獻研究方面用力尤勤;嚴傑副教授著有《歐陽修年譜》,武秀成副教授著有《〈舊唐書〉辨證》,趙益副教授著有《丘處機》、《王霸義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等,徐雁平講師著有《胡適與整理國故考論:以中國文學史研究為中心》。
本所現有研究人員9人,其中教授4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4人(均為碩士生導師),講師1人。本所已培養碩士27人,在讀碩士生22人;培養博士6人,在讀博士生14人。除基礎課程以外,每學期平均為本科生開設專題選修課2-3門,為碩士生及博士生開設專題選修課3-4門。本所編輯有學術集刊《古典文獻研究》,已出版6輯,出版「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專刊」20餘種。
本所現任所長為程章燦教授,名譽所長為周勛初教授。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的正式建立歷史並不長,其前身為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歐美文學、西方文學理論向為該學科教學與研究之重點,張月超、趙瑞蕻二先生在上述領域內的研究頗多建樹。八十年代,比較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大陸出現,本教研室又是國內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單位之一。作為該學科帶頭人,錢林森的中法文學比較研究、楊正潤的傳記文學研究均居於國內領先水平,並有廣泛的影響。科研之外,該學科點亦素重本科生教學和研究生培養,迄今已培養出數十名碩士。1998年,該學科被批准為博士點,2000年被納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教研室現有在編教師5人,其中教授2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人,教研室主任為余斌副教授。學科點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歐美文學研究、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西方文學和文化理論、傳記文學研究等。在教學與科研實踐中,該學科點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其一,視野開闊,注重融匯新知,汲取其他學科之長,在多學科的邊緣交叉處尋求、開拓新的學術空間。其二,注重學問基本功夫,強調理論與實證的結合,力避該學科容易出現的空疏膚淺、大而無當的毛病。其三,重視學術的國際性,關注國外學術動態,重視國際交流。近年來已成功舉辦了兩次國際學術會議,並且主持著具有國際色彩的學術雜志《跨文化研究》。該學科點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如教育部項目「西方文學和文化理論」、「現代傳記文學史」等。
⑺ 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導師現在的有那幾位呀求大神回答急急急!
http://wenku..com/link?url=_RjO89BOT1zBu2Vnj1xj3c-rMa_gQ27pHVDPoU7FIEcB_b25Q_f7xtmsCIOyuUp_VJjGLFTWsY_
⑻ 南京大學國學社的顧問老師都有哪些
共有以下幾位:
葉嘉瑩教授
女,號迦陵。1924年6月出生於北京。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
樊錦詩教授
樊錦詩,女,1938年生,現任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長,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浙江杭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1988年任副研究員,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為蘭州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莫礪鋒教授
男,1949年生於江蘇無錫。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6年畢業於蘇州高級中學,後在農村插隊務農十年。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的第一位文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陸游研究會會長、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著有學術專著五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王兆鵬教授
男,漢族,1959年6月生於湖北鄂州。中共黨員。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於武漢師范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湖北大學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曾昭岷教授學習唐宋文學。1987年赴南京師范大學師從唐圭璋先生研治詞學,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後回湖北大學任教。1992年破格晉升教授,1997年至1999年任湖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000年調至武漢大學任教。現為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宋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已出版《張元干年譜》(南京出版社1989)、《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兩宋詞人年譜》(文津出版社1992)、《唐宋詞史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全唐五代詞》(合作。中華書局1999)等詞學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獲夏承燾詞學獎一等獎。曾先後主編《詞學通訊》和《詞學研究年鑒》。1995年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學術兼職: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湖北省社科聯學術委員;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詞學研究年鑒》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中國韻文學刊》副主編;《詞學》雜志編委;《中華詞學》雜志編委;
洪修平教授
男,1954年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1981年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讀研究生,師從孫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師從嚴北溟教授,1988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學委派,先後到美國貝魯特學院、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校訪問研究並講學一年。2000年赴德國訪問講學三個月。現為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並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陝西老子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副主編以及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以教學和科研的突出成就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江蘇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並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施議對教授
男,1940年生,台灣彰化人。澳門大學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師從夏承燾、吳世昌等詞學大師專攻詞學。。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杭州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室研究生結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碩士、文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副院長等。現為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有《宋詞正體》(《施議對詞學論集》第一卷)《今詞達變》(《施議對詞學論集》第二卷)以及《人間詞話譯注》等多種著作行世。
張宏生教授
男,1957年5月出生於江蘇徐州,祖籍山東掖縣。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12月畢業於徐州師范學院,獲得學士學位。1982年2月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並分別於1984年12月和1989年6月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育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所長。曾任香港浸會大學訪問研究員(1996),美國哈佛燕京學社高級訪問學者(1996—1997)。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詞學和海外漢學等方面的研究。
趙曉嵐教授
女,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宋詩詞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出版學術專著《姜夔與南宋文化》、《學者聞一多》(合著),主編《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近年來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國家級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全國多種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在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傳世藏書·強村叢書》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編,並參與《全唐詩》、《宋詩話全編》、《明詩話全編》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撰寫工作。目前正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辛棄疾文化析論》的研究任務。所擔任的本科與研究生的教學課程,一直以來廣受歡迎,多次受到嘉獎。並曾做客《百家講壇》。
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6b9160100bkx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6b9160100bkx9.html
⑼ 我是一名對外漢語教育碩士,想考南京大學文學院的博士,想打聽一下南大的文學院博士招生門檻高低,請指點
博士基本上不會有什麼門檻的,不向考研,畢竟讀博的人還是少數,而老師一般也喜歡招博士。只要你提前聯系下導師,考博分數夠了,其它的不會有什麼困難。
⑽ 南京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導名單
南大的現當代文學還是比較熱門和強的專業,這個難度的話是不會太小的,不過具體還是要看個人情況的。如果基礎好的話,努努力還是有希望的,如果自己基礎不怎麼好的話,按我學長的說法就是要尋求外力幫助,尤其是你這種邊工作變考研的例子,建議可以去聚英考研上了解該專業的詳細信息和資料,可能的話還是報課程的。畢竟邊工作邊考研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