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數學系谷教授夫人們
A. 谷超豪是哪人
谷超豪(1926-),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溫州人。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3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獲科學博士學位。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撰有《數學物理方程》等專著。研究成果「規范場數學結構」、「非線性雙曲型方程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經典規范場」分別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0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文名: 谷超豪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浙江溫州
出生日期: 1926年5月15日
職業: 數學家,教授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數學系;莫斯科大學
主要成就: 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代表作品: 《隱函數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間理論》,《齊性空間微分幾何學》
目錄
人物簡介
履歷
人物生平出生
小學
中學
大學
工作經歷
成就及榮譽
學術研究
先生寄語對青年學者的建議
對學生的建議
對老師的建議
對於業余愛好的見解
社會評價
命名人物簡介
履歷
人物生平 出生
小學
中學
大學
工作經歷
成就及榮譽
學術研究
先生寄語 對青年學者的建議
對學生的建議
對老師的建議
對於業余愛好的見解
社會評價
命名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谷超豪(1926.5.15-)浙江溫州人。數學家。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 谷超豪
。1959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復旦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范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范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擔任過復旦大學副校長和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長,對兩校的發展作了一定的貢獻。
編輯本段履歷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溫州市,幼年由嬸母撫養。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谷超豪進入溫州中學。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上了浙江大學龍泉分校,開始了大學生活。 1948年,谷超豪大學畢業,蘇步青選留他作助教。 1948年3月,谷超豪在浙江大學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組織中一名自覺的先峰戰士。 1950年與同門師妹胡和生結為夫妻。 1952年升為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講師,1953年轉到復旦大學,1956年升為副教授 谷超豪
。 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力學數學系進修。 1959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60年後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數學研究所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國家科委攀登計劃非線性科學科研項目首席科學家。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4年當選為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又致力於大學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為我國數學研究和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8月6日,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為「谷超豪星」。 2010年1月,谷超豪院士獲得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出生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溫州市,幼年由嬸母撫養,嬸母的性格對谷超豪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從小善良、純真、助人為樂。
小學
他5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兩年後進入溫州甌江小學。谷超豪從 谷超豪
小性格文靜,聰慧過人,對各門功課都有興趣。數學、語文、歷史、地理、自然等課程,都學得很好。他平時文文雅雅,不太愛說話,不大喜愛運動。但是,在課堂上,他思想活躍,喜歡獨立思考。特別是數學,分數與循環小數的互化早在小學三年級時就掌握了,並開始知道數學上有無限的概念。
中學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谷超豪進入溫州中學。溫州中學後來匯集了不少回鄉的大學老師,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尤其是數學和物理。這對谷超豪來說真是如魚得水。他的語文、社會科學、數理的基礎是很全面的,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在谷超豪初一時,老師講完乘方的知識後,出了道習題:用4個「1」組成一個最小數,但不能用運算符號,谷超豪舉手回答:「是1的111次方」老師又說「那3個9組成的最大數哪?」「是9的9次方的9次方」)他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看了不少課外書,如劉熏宇著的《數學園地》,其中介紹了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使他初步了解到數學中無限的3個層次:循環小數,微積分,集合論,這使他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大學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註:時值抗日戰爭歲月,浙江大學在浙江龍泉市開設有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後成為蘇步青的得意弟子,開始了大學生活。當時一年級課程並不要求太多的邏輯推理,但對直觀能力、演算能力和解應用問題的能力,卻有很高的要求。這些訓練,為谷超豪打下了扎實的數學基礎。谷超豪原來有不太細致的毛病,通過學微積分,逐步克服了。他讀了一本用綜合方法寫的射影幾何的著作,完全不用計算,便能把二次曲線的基本性質描述清楚,引起他很大興趣。他非常喜愛笛沙格定理、帕普斯定理和帕斯卡定理等。從此,他對幾何學就有了偏愛。後來,他的許多研究成果,即使是分析的或物理的,都帶有幾何的風格。 同時他也感到,盡管自己看了大量的書和做了許多難題,但聽了蘇步青、陳建功這些著名教授的課後,方覺自己的了解是很膚淺的。因此他認識到必須把自學與課堂的嚴格訓練結合起來,基礎才更為扎實。 谷超豪還盡可能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識。他對物理學的課程非常感興趣,他認為物理和數學相互促進。理論力學是必修課,他做了許多題目;他並不滿足於做對,還常常探索其他比較別致的做法,為此,受到周北屏教授的稱贊。周老師說:念理論力學要有幾何的眼光與手段。谷超豪在三四年級時選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學、相對論、理論物理等課程,這在數學系的學生中是極少的。當時雖然學得不深,但直到70年代他去研究和規范場有關的數學問題時,還深深感到這些選修課對他大有益處。他一直認為:數學需要從其他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這是「數學直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得到好課題,又可以發現新方法。他的許多研究工作都是和這個想法分不開的。 谷超豪在學習時就開始研究工作。四年級第二學期,他曾研究了三維空間代數曲線的一項性質,將結果寫成論文。為慎重起見,他再一次查閱了文獻,發現他人已有類似的研究,文章便不發表了。不久,他對陳建功所提出的有關拉普拉斯變換的一個問題,作出了解答,成為和陳等合作的一篇論文的部分內容,後來在英國倫敦數學會雜志上發表。
編輯本段工作經歷
1949年,杭州解放,谷超豪被調到中國科協杭州分會工作,擔任分會秘書和黨組書記。他把杭州市的科技人員團結在科協周圍,組織全市科學家為經濟建設出謀劃策,科普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杭州分會的地址在長生路4號,當年在杭州的一些科技界人士,至今還親切地回憶起「長生路4號精神」,那就是齊心協力讓科學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然而,忙於科協工作的他,總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麼。當他意識到是因為離開了那些圖形、概念、定理和公式以後,他才感到自己的一生是再也離不開數學了。他向領導部門提出了要求:不中斷數學研究與教學。青春年華,精力充沛。白天,他在科協忙碌,去浙大聽課和做教學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研究數學,直至深夜。蘇步青在為青年教師開的課程中,提出了K展空間理論方面的一個未能解決的問題,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兩星期後的一天晚上,已經相當疲倦的谷超豪的大腦思維又開始異常活躍起來,K展空間,子流形,子流形的子流形……一個新的想法形成了。 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幾何論文《隱函數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間理論》的思想形成了,用近來的數學術語來說,這便是「分葉」的思想,這思想很快被他利用來解決了蘇步青提出的問題。1951年,這篇論文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注目。 1951年春天,他作為中國科協代表團的五個成員之一,和梁希、茅以升等到捷克斯伐洛克去參加世界科協理事會。臨行前,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們,對重大的原則問題作了指示,並立即同意他們在蘇聯參觀三周的要求。參觀活動,再一次激起了谷超豪的數學熱情。 1951年,國家發出了「革命青年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這對處在科協工作和數學研究矛盾中的谷超豪來說,無疑是解脫的一個機會。蘇步青教授看出谷超豪在數學上的才能和前景,便向浙江省文教當局提出調動他的工作的建議,使谷回到了浙江大學。1952年升為講師,1953年轉到復旦大學。 1956年升為副教授。那一年,谷超豪出席了全國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作為主席團成員之一,他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華羅庚也很早注意到這位數學界的新秀。谷超豪去北京,華曾幾次請他吃飯,並鼓勵他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系統的工作。谷超豪非常感動,並把這些教導牢記在心。 1957年,谷超豪去莫斯科大學力學數學系進修之前,從事了微分幾何領域的仿射聯絡空間和芬斯拉空間的研究。這時他己看到,微分幾何的研究必須整體化,不能只限於局部性質。他就兩類空間的整體的嵌入問題得出了完整的結果。 莫斯科大學微分幾何教研組有兩個學派。一派以菲尼柯夫為首,另一派以拉舍夫斯基為主。谷超豪到了莫斯科,這兩位教授都對他很賞識。拉舍夫斯基馬上請他在討論班作學術報告,菲尼柯夫便到這個討論班聽谷超豪報告。他們對谷超豪的報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都把他看成是自己「學派」中的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谷超豪便確定以「無限連續變換擬群」為主攻方向。這一領域是19世紀數學大師S。李和20世紀著名幾何學家E。嘉當發展起來的,由於難度高,所以發展緩慢。谷超豪赴蘇前,就聽過蘇步青以E。嘉當所著的《黎曼幾何》為教材的課程,他又精讀過這本書的法文版。嘉當的思想和方法的心領神會和莫斯科大學的優越學術環境,終於讀完了E。 嘉當在這一方面的主要著作,並且得到一系列新成果。他每隔兩三周就在討論班上作一次報告,深得同行們的贊賞。他到莫斯科僅一年的時間,參加討論班的教授們一致認為應該授予這位來自中國的學者以科學博士的學位。谷超豪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論變換擬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幾何中的應用》。 答辯會在1959年6月舉行,著名數學家劉斯傑尼克任答辯委員會主席。谷超豪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回答了答辯委員會提出的問題。他巧妙的構思,令人信服的工作,得到了專家們一致高度的評價,投票建議授予他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依照蘇聯的學位制度,獲得博士學位是很艱難的.這是迄今為止莫斯科大學唯一的中國博士。評述人稱贊他繼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幾何大師E.嘉當之後,在這個領域里第一個作出了有實質性的發展和推進的人。當時在莫斯科大學,谷超豪還參加了由莫斯科大學校長彼得羅夫斯基院士領導的偏微分方程討論班,為他日後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1960年,谷超豪的夫人胡和生也進入了變換擬群的研究。胡和生是蘇步青的研究生,1952年完成了研究生的學業後,在院系調整時隨蘇到了復旦大學。谷、胡兩人為了事業著想,一直到1957年才結婚。谷超豪從蘇聯回來後,她對谷的工作非常有興趣,進一步研究齊性黎曼空間,得出了決定黎曼空間運動解的全部定隙性的有效的方法,並確定了前面八個定隙,解決了60年前義大利著名數學家福比尼所提出的問題。 他們有關齊性黎曼空間的結果,整理在專著《齊性空間微分幾何學》(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此外,谷超豪在1959年學成回國後,還決定了能作為無限連續群的迷向群的所有實不可約線性群,也處於國際前列。當時和國外交流不暢,谷超豪又忙於許多新任務和新課題,博士論文也無暇整理出版,所以有的結果國外並不知道。
編輯本段成就及榮譽
1948年,谷超豪大學畢業,蘇步青選留他作助教。1952年升為講師,1953年轉到復旦大學,1956年升為副教授。一次,蘇步青在為青年教師開的課程中,提出了K展空間理論方面的一個未能解決的問題,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幾何論文《隱函數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間理論》的思想形成了,1951年,這篇論文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注目。1956年,蘇聯評論雜志《數學》創刊時,登了一篇長篇評論,介紹了谷超豪的論文。 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力學數學系進修,1959年獲該校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60年後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數學研究所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國家科委攀登計劃非線性科學科研項目首席科學家。曾兼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數學組召集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又致力於大學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為我國數學研究和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范場理論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來,在偏微分方程和規范場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國際數學界重視,並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三等獎各一項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研究解決了超音速機翼繞流等數學問題,其成果比國外早十多年。在正對稱方程組和混合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受到了國際同行高度稱贊。在規范場的數學結構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來,在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理論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從事教學工作數十年,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教學人才。 他情系桑梓,對溫州教育事業尤為關心,在擔任溫州大學校長期間,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對溫州大學的發展起關鍵作用。他還捐設「谷超豪獎學金」激勵溫大學子立志成材。
編輯本段學術研究
由於谷超豪在政治上的經歷和業務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復旦大學號召廣大師生學習谷超豪走又紅又專的道路.1960年,他升為教授.他又不斷在新的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原子彈、導彈、超音速飛機的相繼問世,給數學領域帶來了非線性雙曲型方程和混合型方程求解的研究課題,刺激了這一研究方向的迅猛發展.蘇、美等國的許多著名數學家都相繼投入了這方面的研究.谷超豪從蘇聯學成回國後,立志為祖國發展空間科學作一些有關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為此,需要建立一支專門從事偏微分方程研究的隊伍,於是,他在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里組織了課題組(現在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微分方程研究室),他密切注意這種方程組和流體力學間的聯系。他和學生們合作,解決了間斷初始值局部解存在性問題,寫成論文《擬線性雙曲型方程組的不連續初始值問題》。 他還寫成了論文《雙曲型方程組的一個邊界問題和它的應用》(《數學學報》,1963),解決了超音速機翼繞流的數學問題.他的學生李大潛、俞文在這些工作基礎上,完整地建立了兩自變數擬線性雙曲型方程組的邊值問題局部解的理論.以上這些工作因過去交流較少,國外科學家知道得不多,70年代末當他們知道這些結果後,感到相當意外,並認為谷超豪等人當時在這方面的工作走在他們前面十多年. 接著谷超豪在高音速的錐形流和跨音速流問題的教學和研究中,遇到了混合型方程的邊值問題.一開始他就繞過傳統的路線,致力於發展1958年弗里德里希斯(Friedrichs)所提出的正對稱方程組的理論,他把當時已有的一階可微性理論發展為高階可微性的理論,從而成為一項討論線性方程以及擬線性方程經典解存在性的有效工具。 在論文《一類多自變數的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中國科學》,1965)中,他建立了一大類多自變數的混合型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這在國際上是首次.他還發現了較為奇特的新性質:對這種二階方程,有某些閉區域,即使在邊界上給出兩個邊界條件解仍然存在且唯一的,如果變動一下方程的低階項,不給定邊界條件,解也只能有一個。12年後,美國數學家代表團訪問中國,在訪問報告中稱贊谷的工作是「十分新穎和相當重要的」。 正當谷超豪和他的研究小組的工作取得豐碩成果而且在迅速發展時,1966年開始的那一場浩劫把這一切都搞亂了,大字報鋪天蓋地,抄家、無休止的批鬥、隔離審查、強迫勞動……谷超豪默默地承受著.在勞動中,爬屋頂、捅下水道、掃廁所樣樣都干,而且幹得認真。 在農村勞動中,有些人刁難他,讓他干力不能及的事,他還是掙扎著干.農民同情他,對工宣隊說:「谷超豪的勞動由我們生產隊來安排。」把他保護起來。對此,他深為感動。最使谷超豪心疼的是他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了。校外有些工程單位多次來復旦,要求谷超豪參加他們的研究工作,先後被回絕。 1973年,一個研究空間技術的單位直接找到了谷超豪,市裡的有關機構也同意他參與此項研究,但又被單位領導否決,谷超豪為此傷心地流淚,後經力爭,終於同意他「從旁協助」。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他仍然是帶頭人,使他有幸能把自己掌握的高速空氣動力學和混合型方程的知識用到實際問題的研究中去。 在此期間,谷超豪領導的課題組完成了一系列的實際應用課題,用極其簡陋的電子計算機有效地進行了「球、錐形等飛行器超音速有攻角繞流的氣動力計算」和「繞蝕外形氣動力計算」等。有關單位對以上課題作了如下的評價:「這些課題是國內首次較完整的結果,與某指揮部的實驗數據相符合,協助了某型導彈頭再入計算摸擬綜合課題的完成.」 1974年6月,楊振寧到復旦大學作規范場理論報告並建議進行共同研究。規范場理論研究基本粒子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規律,牽涉到一系列復雜的現代數學。在報告會上,谷超豪等數學系、物理系的教師作出了熱烈反響,使楊振寧認識到復旦的數學家們不僅有雄厚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能力,還有對現代物理學問題的深入了解。復旦方面成立了由谷超豪任組長的聯合研究小組,開始了共同研究。 楊振寧感到意外的是,幾天後,谷超豪和胡和生就對規范場的數學結構獲得了兩項研究成果,在國際上最早證明了楊-米爾斯(Mills)方程的初始問題的局部解的存在性,又弄清了無源規范場和愛因斯坦引力論的某些聯系和區別。其後,小組又陸續做出新的成果,發表了《規范場理論若干問題》的論文.這以後,楊振寧又兩次來復旦合作研究,都取到了很有意義的成果。這些使楊十分高興,一再熱情地向谷超豪發出赴美研究的邀請。 當春風重新吹綠祖國大地的時候,谷超豪已是五十歲人了.仗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上的進取精神,他很快便在數學的幾個研究領域接連取得了新的國際領先的成果,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矚目。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難度很高,甚至被認為是「屬於下一世紀」的問題。 1977年,谷超豪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代表團成員訪問美國。在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馬里蘭大學,谷超豪就偏微分方程和規范場的數學結構用英語作了四次學術報告,受到聽講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的歡迎。 陳省身教授寫信給中科院數學所,贊賞谷超豪的成就。任之恭教授等還向我駐美聯絡處表示祝賀。訪美期間,谷超豪還訪問了被譽為國際偏微分方程研究中心的美國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研究所,拜訪了著名老數學家弗里特里克斯,當年正是他提出了正對稱方程組的理論。谷超豪談到了自己以此理論為工具研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情況,75歲的弗里特里克斯特別高興,他說,谷超豪的工作實現了他想把正對稱方程進一步用於混合型方程的夙願。
編輯本段先生寄語
對青年學者的建議
我覺得國家最需要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做學問總是得耐得住寂寞,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快得到認可和重視。不過數學的應用比較間接,所以一旦看中了重要的問題,對國家建設起重要作用的,都應該努力去做。我自己搞數學研究的經驗就是要對創造感興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才可能有新的研究成績出來。
對學生的建議
數學能夠把各種復雜的現象都描述得非常好。年輕人都應該學點數學,即使本科學數學,以後轉到別的領域去也沒有關系。因為數學總是能夠在各行各業都發揮一點作用。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的小游戲,年輕人都可以試一試的。 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的問題,包括池塘水的頻率、太陽升起落下的規律,都可以用數學的辦法解決,尤其是多觀察自然現象,從自然現象中發現問題,用數學方法解決,比如我最喜歡的預測台風,基本規律很簡單,就是台風是從南往北走,而且是反螺旋形的,而且風向可以看雨點方向掌握,風速可以根據經驗估算,通過簡單的運算就可以當場預測台風了,而且比較准。
對老師的建議
有人認為現在要培養聰明人,還有人認為要培養專業人。我認為要培養重視創造,重視思維能力的人。 老師不能滿足於上課給學生講點內容,應該多給學生提點問題,幫助學生成長,但是不能號召他們去做那些沒有條件做的事。也不能搞題海戰術,單純地讓他們記住解題方式。其實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做老師的應該不斷啟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而不是讓學生去胡思亂想,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果學生都能夠被調動起來的話,既可以提高創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又能夠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老師應該給學生的除了上課內容以外,要盡可能地讓學生了解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更廣泛,眼界也會更高一點,視野也會更廣,這些不論是繼續從事研究還是轉行都有好處。培養研究生的時候,要讓研究生發揮自己的作用。好多人招學生,都是名義學生,這樣會影響學生質量。
對於業余愛好的見解
我的業余愛好就是解決問題,思考問題。我還喜歡古典文學,尤其是詩歌,因為和數學具有規律性一樣,詩歌的對仗也是一種規律,非常優美。我最喜歡的詩是杜甫的詩,因為他的詩大多數是反映社會民生的問題。李白的詩歌也很好,比較豪放一點。還有些詩人的詩歌也很好,但是我的欣賞水平不高,所以欣賞不到它們的優美。我喜歡看的書是《三國演義》 ,這是一本聰明的書,裡面寫了很多聰明的人,做了聰明的事。我覺得年輕人可以看看這本小說。現在我的業余愛好是思考廣義相對論。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他治學的特點是能夠迅速進入新的領域,抓住重要問題,並在其中作出創造性的新成就。他的主要興趣在於純粹數學和流體力學、理論物理的結合點上,他以為數學家如能和其他領域 谷超豪
的科學家有共同語言,那將得益無窮。他也堅信,優秀的數學成果早晚將會對其他科學發生重大影響。對於數學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課題,他非常重視,他不但鼓勵其他人努力對此作出貢獻,而且他也盡可能親自參與,以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數學修養為解決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 他是一個非常勤奮和善於利用時間的人。雖然他一直負擔著和數學沒有直接關系的重任,但他始終沒有放鬆數學的研究工作。火車上、飛機上的時間,他也不放過.他多次說過,人的天賦總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可以較快地取得成績,但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須有不同於常人的刻苦努力。
編輯本段命名
2009年10月20日,以谷超豪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谷超豪星」命名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被命名的小行星是2007年9月11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國際編號為171448,該小行星繞日運行周期為3.47035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於2009年8月6日批准,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谷超豪星」,作為對這位著名數學家的褒獎[1]。
B. 保姆拒嫁教授,背後都是淚
近日看到一則消息
說是復旦一位68歲的經濟學教授,想跟家裡50歲的保姆結婚,卻遭到了保姆的拒絕。
這位68歲的教授是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導,每個月退休金1萬多,名下兩套房,存款100多萬。
教授想和50歲的保姆阿姨結婚,慘遭拒絕。
教授不服,問原因。
保姆阿姨說:
劃不來,現在工資7000,結婚就沒工資了,房子又不給我,還要免費幹活,傻了才結婚!
教授問怎樣才能結婚?保姆說,房本加上她的名字。
教授陷入了沉思……
事情報出,眾說紛紜,引人深思。
1- 女人要同夠得著的人結婚
【思想觀念夠得著】
現代社會,信息迅速傳播,即使是同齡人,接受信息慢的,都會被甩下幾條街。
保姆和教授思想上的差別,不能用多少條街計算,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曾經,也有沒文化的小腳女人,同大知識分子恩愛一生的特例,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是在思想上有種契合,並且從年輕開始磨合的。
保姆轉夫人,從社會底層,提升到頂層,不說教授是否給她夫人的社會地位。她自己也做不到,只做夫人,不做保姆。比如,結婚後再請個保姆,照顧他倆的生活。如果做了,教授會說,我娶你干嗎?
【社會地位夠得著】
保姆憑體力,照顧好主人家的生活。常年做保姆,習慣服從、看別人臉色、討好。
逆襲嫁給教授,做得像教授夫人,就要從談吐舉止、一顰一笑開始,改變50年形成的習慣,心裡上該有多累,保姆夠不著教授夫人的社會地位。
假設,保姆不改變,教授也不挑剔,說明教授沒把她,放在夫人的社會地位上,這時的夫人就是免費保姆。
【經濟收入夠得著】
如果保姆同意結婚,她就沒有任何收入,要靠教授養著。從人的自然屬性來說,養著當花看,為什麼不養個年輕的?
50歲,沒有經濟來源的,半路教授夫人,只能以照顧好教授的生活,穩住自己的地位。這時候的教授夫人,空有其名,還不如保姆硬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2- 暮年的尊嚴都在錢里
50歲,已近老年,考慮養老問題迫在眉睫。以做保姆為生的女人,該是沒有退休金吧,為干不動的老年生活,積攢金錢是唯一選擇。保姆提出結婚條件:房本加上自己名字,要的是養老的保障。
【活著要錢】
假設,保姆上位教授夫人,一切順利,近20歲的年齡差,寡居的續弦夫人靠什麼活下去,恐怕到那時,想用做保姆養活自己,都干不動了。
如果不結婚繼續做保姆,按她目前月收入7000元計算,干到65歲,她該收入126萬,還不計保姆價格年年增長的數目。所以,結婚當了教授夫人,干同樣的活兒,她損失至少100多萬元。不做夫人,靠自己掙錢活著,日子也說得過去。
【救命要錢】
人吃五穀雜糧,誰都不知道自己何時生病。現階段的醫葯費,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一個沒有分文收入的半路教授夫人,能指望風燭殘年的教授,出這么多錢救命嗎?即使教授願意,那時也許教授也受控於子女。
多少年齡、地位相近的,老年半路夫妻,在病重時,被推回了親生子女身邊。
【死亡要錢】
陰宅價格的飛速增長,一些人選擇放棄骨灰或骨灰撒海。
沒有任何收入,分文不值的「教授夫人」名份,讓那時的她,死不起。
50歲的女人,己徑不是用婚姻改變自己命運的年齡,那些耀眼的名份,不如靠自己實干,積攢下點錢靠譜。
文章最後一句:教授陷入沉思………說明在這場預期的婚姻中,教授想付出的只有「教授夫人」這一名份,而沒有想提供未來夫人經濟保障。
教授研究了一生經濟,以為「教授夫人」的頭銜很有分量,想把它兌換出去。他沒有看到,底層民眾苦幹一生,才能保障自己活著,家人活著的。這樣的底層百姓,只對吃飽穿暖感興趣。
同樣幹活,在7000元收入和教授夫人名份面前,保姆阿姨選擇前者,是她在社會底層掙扎的經歷使然,她深知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C.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可以稱為科學家嗎
科學家這一職業定義明確,指那些致力於對自然、生命、環境和現象進行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和實踐的專業人員。從歷史上看,像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以及中國農學家袁隆平這樣的傑出人物,因其在各自領域的貢獻,被公認為科學家。科學家不僅僅是一群理論家,他們更是通過實際的探索和研究,推動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認知。
博士生導師通常不被直接稱為科學家,因為他們的主要職責在於指導博士研究生進行研究,傳授知識,而不是親自進行探索性研究。然而,如果一位博士生導師同時具備卓越的研究成果和影響力,那麼他也可以被視作科學家。例如,一些導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突破,這些人在學術界同樣享有崇高的聲譽。
科學家的工作不僅限於實驗室或研究室,他們還要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比如環境保護、疾病治療、新材料開發等領域。科學家的貢獻對社會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雖然博士生導師不直接從事科學研究,但他們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和推動科學進步同樣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科學家和博士生導師在學術領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科學家更側重於探索和研究,而博士生導師則更多地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然而,當一位博士生導師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時,他也可以被賦予科學家的稱號。
D. 復旦大學哪四大「優勢專業」實力強悍
對於即將高考的學生來說,除了考出一個好成績,更重要的是選擇一所好大學,好專業。一般來說,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大學的位置,專業的好壞都是很多學生考慮的因素。復旦大學作為百年高校國家985工程院校,而且處於上海這個全國金融中心,區域優勢非常好,所以也是很多好學生夢想的學校,而且復旦大學有四個超強學科,都是全國同類學科中的佼佼者,能夠考上以後的就業前景非常好。
第四:復旦大學的經濟學
在上海眾多高校中,提到經濟學很多學生第一個想到就是上海財經大學,但是事實上復旦大學的經濟學實力也是非常強的。復旦大學的經濟學可謂是又古老又年輕,古老是因為其經濟學專業創建於1917年,而說其年輕是因為在1952年的學科調整中,將很多大學的經濟系擴充進來,其中包括了南京大學,安徽大學等九個院校,自此復旦大學的經濟學也成為該校的一張王牌專業,即使跟上財相比復旦大學的經濟學也是不相上下的。
以上就是復旦大學的四個王牌專業,簡單給各位高三學生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