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副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學院領導
院長:王泉,教授,主持全院工作
學院黨委書記 :馬建峰,教授,主管專全院黨務和相關工作屬.
學院黨委副書記:黨文學,高級工程師,主管人事工作
副院長:沈玉龍,教授,主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
副院長:崔江濤,教授,主管學院本科教學工作
副院長:王衛東,副教授,主管學院學生工作
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譚康伯副教授畢業於哪個大學
譚康伯副教授在西電的個人主頁上並沒有他的畢業院校介紹。
若你想報考他的研究生,可以直接通過他的郵箱咨詢,建議禮貌婉轉點。
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科研機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控制與圖像工程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主要針對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中的重大工程和理論前沿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學科方向為數字圖像處理,網路多媒體,中小型機器人系統,基於視頻的DSP,ARM板的開發研究,現設有圖像工程、硬體、網路多媒體三個基礎實驗室,基本形成了 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高技術產業化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ASD研究所2008年以來承擔多項合作項目. 科研成果曾獲多項獎勵;共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 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ASD研究所現有教授 2人,副教授4人,至2013年擁有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三個碩士學科點,電路與系統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兩個博士學科點,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研究所歷年培養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有80多人,至2013年擁有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近50人,形成一支勇於創新,具有拼搏精神的研究隊伍。
機電科技研究所(簡稱機電所)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電子機械工程」211工程建設項目與「電子裝備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基地,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的依託單位,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機電所長期從事電子機械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形成了電子裝備的機電耦合理論與方法,精密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等特色研究方向。目前有研究人員5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0名、教授18名、博士30名。
2008年以來,機電所承擔了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總裝預研和國防基礎科研等研究項目60餘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7200萬元。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軟體著作權16項。近十年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
機電所成立以來 ,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2008年以來,在IEEE Transactions、ASME,Elsevier等國外學術刊物和「機械工程學報」、「自動化學報」、「力學學報」等國內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260餘篇。論文被SCI、EI分別收錄62篇, 300餘篇。
機電所已培養博士76名,碩士400餘名。l篇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l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人獲洪堡獎學金,2人被評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機電所與國內外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關系。
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孫保華副教授的獲獎論文
模式匹配法分析有限圓盤地面單極天線
孫保華 張福順 劉其中
摘 要:本文給出了一種嚴格分析有限尺寸圓盤地面單極天線的新方法——模式匹配法.該方法通過在天線上、下兩邊平行放置兩個無限大良導電平面,以及合理劃分區域,使得每個分區中的場分量能夠採用柱諧展開式解析表示,且展開系數由導體表面邊界條件及分區交界處場分量連續條件加以確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天線的輸入阻抗等電性能.計算結果表明:對不同尺寸圓盤地面單極子天線,理論分析與文獻中的實驗結果均十分吻合.同時,由於場量的解析表示,使得計算速度較快.
關鍵詞:模式匹配法;有限圓盤;單極天線
分類號:TN8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372-2112 (2001) 06-0832-03
基金項目:國防預研基金(No.99J10.1.1); 國防科技預研項目(No.31.5.4.2)
作者簡介:孫保華 1969年生,199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現為該校博士研究生.張福順副教授,1960年生於西安,1995年獲碩士學位,1999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天線理論與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從1995年至今,共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部級獎3項,主持10餘項科研項目,主要著作為《天線測量》、《天線工程手冊》、《近場測量誤差分析與系統》.
作者單位:孫保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天線研究所,陝西西安 710071)
張福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天線研究所,陝西西安 710071)
劉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天線研究所,陝西西安 710071)
參考文獻:
〔1〕A S Meier,W P Summers.Measured impedance of vertical antennas over finite ground planes [J].Proc.IEEE,1949,37(6):609-616.
〔2〕G A Thiele.A hybrid technique for combining moment method with the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J].IEEE Trans.,1975,AP-23(1):62-69.
〔3〕K H Awadalla,T S M Maclena.Input impedance of a monopole at the center of a finite ground plane [J].IEEE Trans.,1978,AP-26(3):244-248.
〔4〕K H Awadalla and T S M Maclena.Monopole antenna at center of circular ground plane:input impedance and radiation patter [J].IEEE Trans.,1979,AP-27(3):151-154.
〔5〕J H Richmond.Monopole antenna on circular disc [J].IEEE Trans.,1984,AP-32(12):1282-1287.
〔6〕M A Morgan,et al.Computation of monopole antenna currents using cylindrical harmonics [J].IEEE Trans.,1990,AP-38(7):1130-1133.
〔7〕M A Morgan,F K Schwering.Eigenmode analysis of dielectric loaded top-hat monopole antennas [J].IEEE Trans.,1994,AP-42(1):54-61.
〔8〕L A Francavilla,et al.Mode matching analysis of top-hat monopole antennas loaded with radially layered dielectric [J].IEEE Trans.,1999,AP-47(1):179-185.
〔9〕R M Mittra,S W Lee.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theory of guided wave [M].New York:Macmillian,1971.
〔10〕R F Horrington.Time-hormanic electromagnetic field [M].New York,McGraw-Hill,1971.
Ⅳ 楊志勇的博士研究生(已畢業5人)
18、許定國:
2005年7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多態疊加多模疊加光場等冪高次壓縮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5月。
許定國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學院副教授,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和工程碩士生導師。
19、張佩瑢:
2005年12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多模壓縮態與亮孤子壓縮態時空傳播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6月。
張佩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光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劉寶盈:
2006年7月,西北大學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石康傑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強度任意空間分布對多態疊加多模泛函疊加光場高次壓縮特性的影響,西北大學,2006年3月。
劉寶盈現為陝西省商洛學院教授,商洛學院物理系主任,受聘為商洛學院物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同時,作為國家統招博士後,劉寶盈現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家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1、王菊霞:
2008年12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系統中的量子糾纏信息交換、傳遞與保持的機理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9月。
王菊霞現為陝西省渭南師范學院教授,渭南師范學院物理系副主任,渭南師范學院量子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所長,受聘為渭南師范學院物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2000年度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22、劉王雲:
2008年7月,非經典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系統中光場量子場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4月。
劉王雲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在《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作為國家統招博士後,劉王雲現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家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Ⅵ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導師劉軍
姓名:
劉軍
職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碩士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
工作單位: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個人主頁:xjsi.github.io/liujun/
2014.10—至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直接引進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3.01—2014.09:(美國)斯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電子與計算機學院博士後
2012.07—2012.12:(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電子與計算機學院博士後
2009.09—2012.06: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學位
2006.09—2009.07:獲中國科學院數學碩士學位
2002.09—2006.07:獲武漢理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西電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得?
兩年的學習生涯即將過去,有許許多多的老師給我傳授了知識,他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專業知識為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有幾位老師的課我強烈推薦想要蹭課的同學去聽哦。
第一位呢,就是馬建榮教授,高等數學可能是許多大一新生的心中的痛,它那紛繁復雜的公式和定義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是在馬老師的課堂上,他能把難懂的知識點分成幾個小的切入點來講,並且善於運用例子進行強化理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獨特的陝普和幽默的交流方式,這些使得他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擁有的院士是多少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匯聚了一支政治素質優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專。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其中專屬任教師17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1000餘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173人,碩士生導師53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9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光華科技獎獲得者26人,「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6人,陝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6人。
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行工程院的盧小峰副教授怎麼樣呀跟他有前途嗎
那人挺隨和的,前途不是導師給你的,是你自己爭取的。我當年跟的是姚正齊老師,我也覺得很知足,你可以找找姚老師,那人沒說的。
Ⅹ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哈工大威海哪個更好就業哪個好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學院更好。
1、從師資力量方面分析: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有教職員工880人,其中專職教師543人,含教授99人,副教授22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軟體工程專業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並有9位院士在校區建立了工作平台或團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專任教師2200餘名,其中,博士生導師520餘人,碩士生導師1230餘人。學校有院士4人,兼職院士8人,雙聘院士15人,海外院士2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6人),長江學者33人(含「青年學者」4人)等。
2、從學科建設方面分析:
威海校區有本科專業 37 個,共享校本部 18 個博士點,並單獨設有 2 個一級學科和 20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 8 個山東省重點學科,6 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是哈工大「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威海校區初步形成了與哈工大校本部交叉互補的學科體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2個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具有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有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0)郭麗麗副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擴展閱讀: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學院的優點: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區」辦學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位列「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擁有中外文藏書80餘萬冊,報刊合訂本3萬冊,中外文期刊2400 余種,報紙100餘種,電子圖書82餘萬冊,中國國內外大型文獻資料庫42種,40多個大型資料庫的使用許可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優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或「西軍電」,是中央部屬高校,1959年中央確定的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特色985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