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京大學周曉虹教授

南京大學周曉虹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57:29

1. 南大心理學系怎麼樣

南京大學心理學系前身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心理學系。於年成立,建有心理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次年,隨著高等師范學校改為大學,南高心理學系更名國立東南大學心理學系,隸屬教育科,兼屬文理科(文理科後分出理科)。
中文名
南京大學心理學系
前身
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心理學系
成立時間
1920年
地位
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
概況
南京大學心理學系前身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心理學系。於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次年,隨著高等師范學校改為大學,南高心理學系更名國立東南大學心理學系,隸屬教育科,兼屬文理科(文理科後分出理科)。
歷史
1927年後,國立東南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潘菽先生留美回國,聘為心理學副教授,半年後升為教授,兼心理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學改稱南京大學,潘菽任校長。1956年,南京大學心理系遷至北京,同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室合並組建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潘菽遂遷往,任心理學所所長。至此,南京大學心理學系停辦。
1993年,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家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為周曉虹教授,第二任所長為翟學偉教授。之後該所劃入南京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至今。
2007年,南京大學社會學系開辦心理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與研究生。2008年,社會學系改為社會學院,停辦50年的心理學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階段分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個方向,隸屬社會學院,第一任主任為翟學偉教授

2.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教研中心

歷史演進過程:
1947年,中央大學邊政系
1956年,高教部批准設立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
1990年,南京大學民族研究所 士後點
課程設置:
中外關系史波斯語初級教程波斯歷史文獻選讀
中國民族史民族學的理論與方法蒙元史研究
蒙古語初程西域歷史地理
奧斯曼突厥語語法概論邊疆學概論
研究人員:
教授:劉迎勝 高榮盛 華濤
博士講師:特木勒 楊曉春
研究項目
(1)中國部分穆斯林少數民族中的「小經文字」研究
(2)回儒對話研究
2007年學術活動:
2007年3月24-25日在南京大學舉辦國際學術會議
Cultural Encounter between Multiethnic China and West in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main-text
出版物: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中心介紹:
南京大學的中華民國史研究起步於1974年,是最早涉足該領域的學術單位之一。1983年南京大學歷史研究所設立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利用特殊的地緣與檔案資料優勢,著力推進學術研究。研究室主任張憲文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綱》1985年出版,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為進一步推動民國史研究的發展,加強學術交流,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歷史學家李新研究員的倡議下,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於1993年6月18日正式成立。幾年來,民國史中心在學術研究與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已成為海內外有影響的學術研究基地。在即將進入新世紀之際,將民國史中心正式成立六年多來的大事略作回顧,紀錄同仁齊心創業,篳路藍縷之歷程,溫故知新,以勵將來。識者或可一斑窺豹,鑒證中華民國史研究在中國大陸發展的一般狀況。本紀要暫以民國史中心專職研究人員為主,成果只收著作,科研項目、獲獎只錄省部級以上者、人才培養以博學位以上者為限。成文倉促,定有遺漏,故暫名為初稿。請相關學者指正,並提供新線索資料,以備訂稿時修改補充。 中心介紹:
2005年11月,在 南京大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社科處牽頭,學校多個學科的有關專家組成了一支專門研究歐洲問題的攻關隊伍,宣告了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的相關活動正式啟動。
2006年8月,經過一系列緊張細致的籌劃准備,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申報的主題為《歐洲一體化與歐洲認同》的中歐合作項目正式簽約。自此,中心正式開始了以項目為主導的歐洲問題研究工作。
這一項目的總經費達到298150.15歐元,其中的80%由歐方提供。項目下屬「歐洲一體化背景中的身份認同問題:當代歐洲後現代語境中的主體性研究」、「歐洲的靈魂:歐洲認同與民族國家的重新融合」、「歐洲社會的整合與歐洲認同」、「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基礎」、「 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機制、前景」、「歐洲法律一體化與成員國法律歐洲化研究」、「歐洲認同的制度建構」六個子項目,均由我校該領域的優秀專家學者負責主持。同時,中心還將開設「歐洲學導論」、「 歐洲的語言政策和文化認同」、「 歐洲種族與民族的融合問題」、「 開放宏觀經濟學」、「 當代歐洲高等教育研究」、「 歐洲統一合同法與歐洲認同」、「 一體化進程中的歐洲社會政策」、「 歐洲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建構與認同」八個新課程。意在通過對上述課題的深入研究,全面認識當前的歐洲一體化趨勢,促進中歐間的合作交流。
現今,中歐合作項目下屬各子項目的任務分工和經費分配工作均已完成,中心力求保質按期完成研究任務,取得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為今後爭取新的中歐合作項目,謀求新的合作關系打下良好基礎。
在學術活動方面,中心多次參加了中歐項目辦公室與中國歐洲學會舉辦的學術會議,與國內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建立起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中心擬定於2008年6-7月間舉辦歐洲問題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在歐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專家參加會議,通過會議促進我校歐洲研究工作的深入發展。
此外,中心的交流與教育平台已經建成。研究生院已經落實了2007年歐洲學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工作。而學校也已與歐方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從2007年上半年起,中心將與歐方先後兩輪互派學者學生進行交流。
在各項工作的運作過程中,中心與南京大學各相關部門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特別是社科處的各位領導與工作人員,給予了中心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中心還與蘇亞會計審計事務公司在會計與審計方面進行合作,為經費使用與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提供了重要保證。
今後,南京大學歐洲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各項設施,中心計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起歐洲政治經濟研究所、歐洲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歐洲法律研究所和歐洲歷史研究所等下屬機構。在未來的工作中,中心將以歐洲研究與歐洲學研究生培養為基礎,努力使我校歐洲研究工作實現科研、教學與人才培養的一體化,在五年之內將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建設成集歐洲問題的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性和應用型的學術機構。
中心人員:
中心主任:陳曉律
中心副主任:何成洲
主任助理:舒小昀
各子項目負責人:陳傳明 周曉虹 方小敏 楊豫
中心其他成員:操太聖 張紅霞 陳良梅 於文傑 張紅 陳祖洲 洪霞 劉金源 劉成 閔凡祥 成伯清 龔放 金儉 呂磊 唐正東 王恆 許鈞 張鳳陽 張異賓 張亮 周憲 台灣研究所
歐盟研究所

3.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怎麼樣

1、南復京大學社會學系不錯,畢制竟南大是985重點大學。

2、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具有悠久的歷史,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大學社會學系,以及更早成立的金陵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的創始人為著名社會學家孫本文教授。1983年,在社會學被取消30餘年後,南京大學成立了社會學研究室;隨後於1986年被批准建立社會學碩士點,成為國內第一批恢復社會學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88年,南京大學成立社會學系,設立社會學專業(原為經濟社會學),1996年在國內繼北大和人民大學之後成為高等學校中第三個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01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確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並因此確立了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為中國社會學研究重鎮的地位。第一任系主任為宋林飛教授,第二任系主任為周曉虹教授,現任系主任為風笑天教授。

4. 南京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專業的選擇主要還是靠自己,南京大學有很多很熱門的專業,強力推薦外國語專業

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無論你是否選擇到了自己喜愛的專業。選擇即是熱愛,最後歡迎大家加入外院溫馨的大家庭!

5. 周曉虹的人物經歷

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傳統與變遷:中國農民的社會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1995年10月,南京-崑山;
2、「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ologist」,亞洲社會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年6月,北京;
3、「第二屆國際華人心理學家大會」,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1997年11月,香港;
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1998年8月;
5、「兩岸家庭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8年11月,台灣;
6、「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99」,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999, Hilton Tower, Chicago;
7、「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November 1999, Cambridge;
8、「中國農村社會變遷與現代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2002年5月,上海;
8、「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Visiting Scholar),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April 1999-May 2000, Cambridge;
9、「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2年5月,南京;
9、「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er of Chines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000-August 2000, Hong Kong;
10、「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East Asian Modernity----The 4th Conference of Harvard-Yenching Alumni in China」,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ugust 2002, Gloria Plaza Hotel, Suzhou, China;
11、「Sustaining Peace and Progress in China and Beyo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PSS), October 2002,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
12、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日本學術振興會,November 2002, 東京/京都;
13、「Local Governance in India and China: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China Studies Center, Delhi University, January 2002, Kolkata India;
14、「海峽兩岸家庭與教育研討會」,台北師范學院,2003年11月,台北;
15、「社會工作的未來與前景」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建系40周年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2003年11月,香港;
16、第36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國際社會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7月,北京;
17、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2005年3月,香港;
18、「Consumption and Emergence of Middle Class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India and China」, Delhi University,November 2005, Delhi;
19、「中國中產階級:虛幻抑或現實?」講演,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2005年11月,新加坡;
20、學術訪問,日本名古屋大學,2006年2月,名古屋;
21、「Defining the Field: Them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April 2007, London;
22、「文化反哺:變遷社會的代際傳承」講演,倫敦經濟政治學院人類學系,2007年4月,倫敦;
23、第二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日本愛知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4、名古屋大學社會學系訪問教授,2007年10月-2008年2月,名古屋;
2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velihoods, Mo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xperiences」, Leeds University, November 2007, Leeds;
26、第三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27、「1968:German University: History, Evens and Impacts」, Helmut-Schmidt-Hamburg University, November 2008, Hamburg;
28、「改革開放3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2008年12月,北京;
29、「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n September 22-23, 2009,Brookings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30、「First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1、「China 2020」, Institute of China, Alberta University, July 7-10, 2010, Edmonton, Canada.
32、「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3、「中國研究研討班」(主講教師之一),越南胡志明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院,2011年10月;
34、「東亞社會與文化:東亞大學社會學學科創建30周年研討會」,韓國釜山,2011年11月;
35、「中國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德國弗賴堡大學漢學系,2011年12月;
36、「Thir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Hold by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China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2012;
37、「孫本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學」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會學研究》編輯部,中國南京,2012年5月;
38、第四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主席),南京大學、哈佛大學、弗萊堡大學、東京大學、上海大學聯合主辦,中國南京,2012年10月。

6. 南京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逃課也必須要去蹭的

三位老師對當時還是大一萌新的我影響很大。

1、新傳院胡翼青

新傳院胡翼青老師的講座和課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聲在外,各種懟令爾等學生嘆為觀止。之前聽他在媒介課上講述其大學時代的各種舉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為了其與同學一起創辦報刊經費去找當時的財務負責人,要把院里經費都花去,惹得老師哭笑不得。

當然,胡老師對學生還是相當好的,讓你無時無刻有一種學術道路註定艱苦但也註定值得的趕腳。

大學是一個充滿機會、挑戰的地方。遇見有趣、可敬的老師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7. 胡翼青的個人簡歷

姓名:胡翼青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職務: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
學術背景:南京大學博士(導師:周曉虹)、復旦大學博士後(導師:黃旦)
社會團體兼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浙江大學和深圳大學兼職研究員、中國傳播學會及外國新聞史學會理事
祖籍廣西博白,1975年7月3日生於江蘇無錫。1993年畢業於江蘇省無錫市一中,同年考入南京大學新聞系廣告大專。1995年直升入94級新聞學本科學習,1996年9月起擔任新聞系學生會主席。1998年本科畢業,獲得當年「韜奮新苗獎」一等獎,直升研究生並留系任教。2002年6月提前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並獲准攻讀社會學博士,2006年在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教授。2008年上半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從事訪問學者研究。2008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目前教學與研究的重點為傳播理論、傳播思想史,也曾有過業界工作(曾在香港文匯報工作過一年,並在《中華工商時報》等多家媒體實習,發表過近20萬字的各種新聞報道)和新聞業務課教學研究的經歷。自2012年3月起擔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

8.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介紹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前者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大學專社會學系,以及更早成屬立的金陵大學社會學系;後者源於1920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心理學系。第一任系主任為宋林飛教授,第二任系主任為周曉虹教授,現任系主任為風笑天教授。

9. 南京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怎麼樣啊有人給我分析一下嗎

南京大學心理學考研院校分析

一、院校特色

南京大學心理學系前身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

心理學系。於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1993年,南京大學

社會學系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家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為周曉虹教授,第二任所長為翟學偉教授。之後該所劃入南京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至今。2007年,南京大學社會學系開辦心理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與研究生。2008年,社會學系改為社會學院,停辦50年的心理學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階段分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個方向,隸屬社會學院,第一任主任為翟學偉教授。

二、招生目錄 根據聚英考研網 的數據分析: 基礎心理學 3 考試科目 參考書單 01 心理學理論與心理學史 02 認知心理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26 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0706 基礎心理學綜合 《普通心理學》(第四版)彭聃齡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心理學與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 多著,王壘、王甦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年版;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張厚粲、徐建平,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心理與教育測量》(第三版)戴海崎、張峰、 陳雪楓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實驗心理學》(第二版)朱瀅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復試參考書目:不指定參考書目,綜合考查考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素養,包括規劃科學研究的能力、呈現科學研究成果的能力、評價科學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英語應用的能力。 040203 應用心 理學 5 考試科目 參考書單 01 社會心理學 02 教育心理學 03 組織與管理心理學 04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5 心理咨詢與治療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26 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0704 應用心理學綜合 《普通心理學》(第四版)彭聃齡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心理學與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壘、王甦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年版;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張厚粲、徐建平,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心理與教育測量》(第三版)戴海崎、張峰、 陳雪楓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實驗心理學》(第二版)朱瀅主編,北京大學

熱點內容
山大學生虐貓 發布:2025-07-30 23:55:50 瀏覽:579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系張力老師 發布:2025-07-30 23:01:29 瀏覽:862
研究生導師評價學生論文模板 發布:2025-07-30 20:30:37 瀏覽:200
女大學生人體 發布:2025-07-30 20:14:03 瀏覽:418
山東師范大學調劑復試時間 發布:2025-07-30 20:12:10 瀏覽:961
2018工商大學自考免考時間 發布:2025-07-30 20:02:53 瀏覽:707
成為研究生導師知乎 發布:2025-07-30 19:54:24 瀏覽:819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開題 發布:2025-07-30 19:47:58 瀏覽:254
南京大學退休教授來北外 發布:2025-07-30 19:47:20 瀏覽:751
西北大學的教授待遇 發布:2025-07-30 19:45:49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