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不管如何開始科研
A. 博士生導師具體要求
對於博士生導師的資格,有明確的標准需要滿足。首先,對於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教授,要求他們在近五年內至少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8篇論文,其中至少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本人或指導的學生,如錢學森這樣的著名物理學家的研究生。這些論文必須受到同行的多次引用,並且至少有一篇曾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他們還必須負責國家級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經費需達到3萬元(對於個別基礎研究項目,最低要求為1.5萬元)以上。
而對於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的教授,他們的要求略有不同。他們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5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或指導研究生為第一作者。這些論文或專著需要有重要的技術成果,並被同行廣泛引用,至少有一篇論文或專著獲得省部級以上二等獎以上的獎勵。他們還應有2項省部或國家級的技術成果登記和2項發明專利(已授權)。他們同樣需要承擔國家級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研究經費不得少於6萬元。
總的來說,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工程技術研究,博士生導師的選拔都注重其學術成果的影響力、科研項目的質量和資金投入。
(1)博士生導師不管如何開始科研擴展閱讀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B. 博導不做科研,沒有科研經費,水平一般,沒有實驗設備,博士該怎麼辦
博士生導師一般都是在科研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所以才能這樣的殊榮,作為博士生,如果覺得自己的導師科研水平一般,可以自己努力向上,並且正確聯合培養
C. 怎麼看待研究生導師在科研學術上不能提供指導,總是畫大餅,
在科研學術領域,研究生導師的角色至關重要。然而,有時導師在科研指導上無法提供實質幫助,轉而用畫大餅、講大道理來充當「指導」。這背後有多種原因。首先,導師並非不願提供指導,而是受限於能力。他們以業務精通為榮,通常會不自覺地要求學生也業務精通,指導自然隨之而來。然而,導師的不能提供指導並非僅源於個人品質問題,而是涉及多方面因素。
家庭、社會、環境及科研評價體系的壓力,使得導師在面對繁重任務時難以專注於學術指導。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資深導師,也可能因這些壓力而疲憊,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指導學生的工作中。年輕導師面臨的壓力更大,6年內未能晉升副教授者將面臨離職風險,導致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撰寫論文和處理各種事務上。在這種情況下,導師的心力被分散,難以專注於純學術指導。
業務能力的淡化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在當前的學術評價體系下,導師可能更傾向於通過署名和掛名發表文章,而非親自深入科研問題和實驗。這種狀況使得導師與研究本身漸行漸遠,指導學生更多地轉化為個人職業發展策略而非純粹的學術交流。
對於導師的指導缺失,學生可以採取一定的應對策略。首先,要尋找最有可能提供有效指導的導師,這可能包括海外歸國的、剛完成博士後的、年齡在40歲以下(最好35歲左右)、有相關研究背景、新近晉升為副教授或教授的導師。無論導師是大老闆還是小老闆,只要符合上述條件,就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術指導需求。
總之,導師在科研學術上的指導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學生更理性地看待這一現象,並採取相應的策略以獲得最佳的學術成長。在尋找導師時,應優先考慮那些能提供有效指導、專注於學術交流的導師,以促進個人學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