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黃清華外語系副教授
1. 清華大學黃衛星教授
黃衛星並非清華大學教授,只是清華大學博士後。
黃衛星,女,祖籍湖北蘄春,文學博士,專副教授,碩士生屬導師。
曾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出版有專著《審美價值觀的傳播與建構》、主編《高中文言文同步全解全譯》等。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主要作品:
史詩《東方紅》創作者口述史
=============================
姓名:黃衛星
出生年月:1974年9月
性別:女
最終學歷:研究生
最高學位:博士
職稱:副教授
專業及研究方向:文化傳播
學術經歷
2003年至2005年,華中師范大學文藝學碩士
2006年至2009年,華中師范大學文學博士
2009年至今,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
2010年至2013年1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
2. 王糾思的家庭介紹
長子:黃方剛(1899-1944)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哈佛大學主修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東北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他是第一位將老子的《道德經》譯成英文向世界推介的中國人。
二子:黃競武(1903-1949)革命烈士,民盟會員。192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同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後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上海鹽務稽核所會計、中央銀行稽核。1949年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其子黃孟復,現任全國工商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其女黃雅言,過繼給弟弟黃大能撫養,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後在國家體育總局田徑中心工作。
三子:黃鄱陽(早逝)。
長女:黃路(1907-2001)早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後在中華醫學會工作。
四子:黃萬里:(1911-2001)我國著名水利學家。1933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1934年赴美,相繼獲得康乃爾大學碩士、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博士,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工程博士學位的中國人。1937年春學成歸國。先後在南京政府經濟委員會、四川水利局任職,1947年任甘肅水利局長。解放後,曾任東北水利總局顧問、唐山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
二女:黃遼(早逝)。
三女:黃小同(1913-1996)燕京大學肄業,曾在首都圖書館工作,後在北京80中學擔任英語教師。
五子:黃大能,1916出生於上海,是我國著名水泥混凝土技術專家。193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土木系。1943年至1946年赴英國留學,進修水泥工藝。建國後,歷任大連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高級工程師,武漢工業大學、上海建材學院教授,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副總工程師,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等。1946年10月加入民盟,1950年5月加入民建,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11月後,先後當選為民建第四至六屆中央副主席。是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現為民建中央名譽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名譽副理事長。
六子:黃必信(1925-1966)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大連工學院講師、普通電工教研室主任。文革期間含冤去世。
四女:黃小素(早逝)。
五女:黃學潮,1920年出生,金陵女子大學肄業,中國致公黨黨員,曾任空軍藍天幼兒園副園長、致公黨北京市委婦委會主任。
六女:黃素回,1923年出生,在內蒙古醫學院工作。
3. 黃弘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
黃弘教授,1972年生於吉林省四平市,於2009年7月加入清華大學,擔任工程物理系教授。他於1994年和1997年先後在浙江大學獲得了化學工程專業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在2000年獲得了日本東京大學化學系統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他在日本神戶制鋼所株式會社和日本CMK株式會社任職後,於2002年在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他擔任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並兼任日本東京電機大學建築系講師。在2008年8月至調入清華大學前,他擔任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副教授。2009年,他成為清華大學工物系安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
黃弘教授長期專注於城市公共安全與環境災害研究,特別是在多尺度多物理因素下的災害預測預警、災害監測與防控方面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他主持和負責科研項目31項,累計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80篇論文,其中30多篇被SCI/EI收錄。他共同出版了3部著作和1部譯著。他因在亞洲大城市安全新技術國際大會獲得傑出青年研究者獎(2006年)、日本風工程學會獎(2006年)、全球可持續性發展聯合會議Best Poster Award(2008年)和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優秀教師稱號(2007年)而獲得多項獎項。他目前擔任亞太公共安全科學與技術學會秘書,是Building Environment、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等多種國際著名期刊和國際會議的審稿人,同時也是《Ope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Journal》編委會委員,多次擔任國際會議組委會秘書和分會主席。
黃弘教授的研究成果豐富,不僅在國際學術界獲得了廣泛認可,而且在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通過在多尺度多物理因素下的災害預測預警、災害監測與防控方面的研究,為城市公共安全和環境災害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他的工作為解決城市公共安全與環境災害問題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為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應對環境挑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4. 四川師范大學外事學院的師資力量
「名家執教,名師導學」是外事學院的一大特色。外事學院的教師隊伍由高素質的專、兼職教師和具有廣博學識的社會成功人士組成 , 並由龔登墉、楊伯安、朱通伯、夏政、周光亞、林家修、譚昌光、李章貴、 Susan K.Thomas 、 Dennis L.James 等國內外知名教授及原四川師范大學校黨委組織部部長現外事學院黨總支書記馮明智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辜正坤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副主任范紅教授、原華西醫科大學英語系主任柯吉貴教授、西南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曹德駿教授、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原行長助理謝晉教授、四川省旅遊協會秘書長田光占教授領銜。此外,負責學院部門工作的張毓度教授、賀宗元副教授、高鵬副教授、黃毅副教授都曾擔任高校外語系主任,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學院擁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共191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42人,外籍教師9人,已取得博士學位33人,在讀博士學位18 人,已取得碩士學位13人。教學語種涉及英、日、法、德四種。學院教師獨撰、主編、編譯、參編專著、辭書、譯著、譯文等58部(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4項。該院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是由來自省內外各重點院校,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結構合理的優秀骨幹教師組成。他們的授課,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同學們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外事學院以其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教學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5.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合作交流
外國語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主辦了「第二屆傳記文學國際研討會」;「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討會」;「紀念斯諾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2005年在該校舉辦了由我院和清華大學共同承辦的全省《新時代交互英語》試點教學觀摩、教改經驗交流和推廣研討會,對我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和推廣作用。
外國語學院每年從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德國等國聘請近10名外籍專家來院授課。近年來聘請了復旦大學教授、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李蔭華、福建師大黃修齊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尹均生教授、清華大學楊永林教授、華東師大鄒為誠教授等來學院講學;2007年9月,學院邀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國際談判及同步翻譯中心主任、博士陳彥豪教授來舉辦了口譯和談判技巧的專題講座;同月,學院還邀請了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村尾誠一教授和廈門大學日語系副教授黃少光博士、來院進行訪問講學。這些活動不僅擴大了我院與國外院校的學術交流,提高了我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而且對於提高學院的教學與學術水平,增強我院的學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起了不小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外國語學院還積極走出去與國內外院校進行交流合作。近兩年,外語學院有兩名教授(潘紅教授和陳小慰教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基金資助,赴英國進修、講學,其中潘紅教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作專題講座,受到好評,目前已經學成回國。
2006年8月,吳松江教授、鄭新民教授參加了在日本福岡西南大學舉行的第四屆亞洲英語教師協會年會,並在會上作了學術交流。該院教授鄭新民博士於2006年赴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開辦講座,受到了上述院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2007年8月,吳松江教授經多方聯系,帶領大外部19名教齡16年以上的教師赴澳大利亞進行了一個月的考察和學習,深入了解當地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這次交流對於教師們熟悉外國的教學模式和風格,領略澳洲的文化氛圍,風土人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豐富了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每年,該院各教學系、部均有多位教師參加國內舉辦的各類學術會議及教學調研活動,加強了學術和教學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從2004年開始,學院還每年選送若干品學兼優的日語系學生到日本長崎大學留學,為日語專業的優等生提供國外進修的機會,提高了日語專業學生的競爭力。
德語系學生在德國駐華大使史丹澤先生、德國漢學家波爾教授訪問我校以及德意志學術文化交流系列講座等活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加強對外交流是外國語院提升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學院正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將學院建成一所開放型的國際化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