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大園藝學院研究生導師
❶ 崔步青培養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崔步青調至北京農業部,致力於培養我國養馬科技人才。他擔任全國養馬培訓班主講,其學識和教學能力廣受學員贊譽。在講授養馬學基本原理時,他不僅傳授理論知識,還介紹不同學術派別觀點,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投身養馬事業。
崔步青深知養馬學的重要性,教學中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培養出了一批優秀人才。他擔任研究生導師,親自選拔、嚴格要求,使學生在論文撰寫、實踐操作中不斷提升思考與表達能力。崔步青培養的研究生多已成為養馬領域的專家、教授,如吉林農大副校長高文仲、畜牧系主任孫憲如、家畜育種教授鄭經農和青年養馬學家劉少伯。
崔步青還負責《養馬學》教材編寫,堅持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編寫出質量高、易於理解的教材。他尊重不同年齡的教師,鼓勵他們發表見解,整合多方意見,展現出高超的編纂技巧。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間,崔步青遭受迫害,年僅68歲便含冤逝世。他留下的《養馬學》講稿和教材成為其畢生工作和經驗的結晶。這些遺作不僅整理為《養馬學》一書,內容豐富、系統完整,將繼續對我國養馬事業發揮指導作用。
(1)吉林農大園藝學院研究生導師擴展閱讀
崔步青(1901—1969),著名養馬學家。我國現代馬政建設和馬匹育種改良事業的奠基人。擅長相馬和育種。他率先從國外引進良種馬在我國開展純種繁殖和雜交改良工作,後來轉入高等教育工作,對我國現代馬政建設、馬的育種改良和畜牧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❷ 張光星人物
張光星,1956年出生於山西,是一位擁有碩士學位的學者,現任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教授,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他具有豐富的海外學習經歷,曾在日本千葉大學留學兩年,並被評選為山西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是一名中共黨員,是中國園藝學會的會員。
他的學術生涯始於1982年,當時他在山西農大蔬菜專業本科畢業,隨後繼續深造,於1990年在同一所學校獲得碩士學位。他的工作經歷豐富,自1982年起在該校任教,逐步晉升為講師、副教授,直至2003年成為教授。他曾擔任蔬菜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並在99年和01年分別擔任園藝系副主任和學院副院長。
在學術成果方面,張光星主編了多部教材,如《商品蔬菜基地營建與生產指南》、《圖說溫室蔬菜栽培新技術》、《番茄無公害生產技術》等,這些著作對蔬菜生產和溫室技術有著深入的探討。他還在多個專業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種子質量、蔬菜生長條件、產業發展以及品種選育等。
在科研方面,張光星主持過多項省級和國家級科研項目,如「日本高菜栽培技術」、「耐熱抗病甘藍新品種選育」等,並取得了顯著成果,如培育出的「晉甘藍4號」和「四季佳」等新品種。他還在教學上承擔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指導多名研究生進行研究。
❸ 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名師風采
博士生導師——李玉
李玉,男,1944年出生,真菌及植物病理學教授,農學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學科帶頭人,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菌物研究》主編,《Inte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編委。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中科院微生物所客座研究員和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36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3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各一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多項,吉林省農業推廣二等獎1項,發明專利6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病理學、菌類作物學和作物生態學。
博士生導師——高潔
高潔女,1964年11月生,漢族,九三學社社員,吉林省梨樹縣人。植物病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植保專業,1986年獲沈陽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專業碩士學位,2005年獲吉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吉林省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估中心專家,吉林省科技專家特派員,吉林省檢疫性有害生物審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農科院第九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審委員。
主要從事農作物病害的鑒定和診斷、綜合治理技術和植物的抗性基因工程研究,在細菌病害的鑒定及診斷方面具有專長。參加工作以來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主持或副主持項目4項,獲獎10餘項。在國家級及省級重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主編和參編近10部書籍的編著;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在研項目近5項。
多年來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講授《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病理學》、《植物病原細菌學》、《植物病理學Seminar》、《高級植物病理學》等多門課程,教學中注重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及時吸收與教學有關的學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並融入到教學中來。主講的《農業植物病理學》2001年獲省級優秀課程。指導碩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3名。
博士生導師——圖力古爾
圖力古爾男,1962年11月出生,內蒙古通遼市人,蒙古族,農學博士,蒙古國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吉林農業大學菌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菌物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塔里木大學客座教授,吉林省食葯用菌協會副會長,長春市政協委員,民盟吉林省委委員、農業與農村經濟委員會主任,《菌物研究》編委。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2001年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吉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5部(合作)。主要從事北溫帶菌物分類學及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尤其在菌物多樣性(Mycodiversity)及其保育(conservation)研究領域頗具特長。
博士生導師——王玉蘭
王玉蘭女,1936年12月10日生於沈陽市,九三學社社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高級專家、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長春市百名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現任東北特用玉米研究會理事長、吉林省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科協委員、吉林省專用玉米首席專家、全國特用玉米東華北區區域試驗主持人。曾任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育種教研室主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帶頭人,吉林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常委,《玉米科學》編委。先後主持科研課題20多項。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農業技術改良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80餘篇,主編著作8部。
博士生導師——王丕武
王丕武男,1958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教授,博士,曾先後去日本和美國開展合作研究。現任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作物遺傳育種和作物生物技術專業學科帶頭人,吉林省遺傳學會、作物學會副理事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大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農業生物技術和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先後被遴選為「吉林省農業科技骨幹」,「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吉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長春市百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長春市突出貢獻專家」、「吉林省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十五」以來主持選育出高產、抗病、優質的大豆新品種9個,主持培育出玉米新品種3個。獲得吉林省科學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2000年以來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其中國家重要核心期刊論文3篇 。
博士生導師——馬景勇
馬景勇1951年11月生於吉林省前郭縣。1985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1年赴澳大利亞從事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現任吉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超級稻新品種研製與高產機理研究。
馬景勇同志多年來培育了「吉農大3號、7號、19號、吉農大808」等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10個,其中吉農大3號、7號、19號3個水稻新品種分別被評為吉林省一、二、三屆優質水稻品種,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馬景勇同志一直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2000年以來先後主持國家科技部「北方優質粳稻新品種與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技術開發」項目,農業部科技成果轉化「北方優質粳稻新品種示範」項目,吉林省科技廳「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研製與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項目。代表作有:《北方粳稻稻米品質性狀的相關性研究》、《借鑒澳大利亞農業發展經驗 探討我國農業發展途徑》等。曾獲得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三等獎多項、長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被批准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博士生導師——吳春勝
吳春勝 1956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作物生理生態研究。現任國家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吉林中心)、吉林農業大學作物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耕作學會副理事長,國家「863」項目評審專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吉林省首批農業專家顧問組成員,長春市科技評估中心咨詢專家。先後主持並參加了國家科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三項、國家「863」項目一項、省級課題三項,獲國家重大科技成果一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先後在《作物學報》《應用生態學報》《玉米科學》等國家一、二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著作2部。
博士生導師——徐克章
徐克章,男,1954生,漢,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黨總支書記,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作物學報》、《大豆科學》編委。吉林農業大學首屆教學名師。
徐克章教授主要從事作物光合作用與物質生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原國家醫葯總局、農業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吉林省科委等10多項研究課題。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四項。先後在《植物學報》、《作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園藝學報》、《中國油料作物學報》、《南京農業大學學報》、《植物生理學通訊》、《大豆科學》、《植物學通報》等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教材和著作7部。
博士生導師——楊偉光
楊偉光,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作物育種教研室主任。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玉米重要性狀的遺傳改良及高產雜交種的選配」等15餘項;培育高產、優質、抗病玉米新品種吉玉4、吉玉8、吉玉106和高粱新品種吉農8。通過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5項。「高產優質抗病玉米新品種吉玉4選育與推廣」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作物學報》、《玉米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2篇。主要從事作物育種教學和玉米育種工作。
博士生導師——楊信東
楊信東,男,1945 年生,漢族。吉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省植物保護學會名譽理事長。1968 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 1982 年獲中科院理學碩士學位。自 1982 年起,他一直從事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工作。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植物病原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病研究方法》、《植物病害診斷》、《植物病害流行學》、《生理及分子植物病理學》等課程。編寫了《植物病害流行學》、《植病研究常用技術》、《吉林省主要農作物常見病害診斷》等教材。
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病害流行學。針對生產中危 害嚴重的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煙草野火病、赤星病;瓜類霜霉病等病害,開展了病害流行環節的定量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解決了空氣相對濕度對葉部病斑產孢的定量影響、降雨對空氣中游浮孢子攜落率的計算及雨露中病原細菌數量動態等問題。首次在國內提出「天氣促病指數」概念並組建了稻瘟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野火病的天氣促病指數表解模型(利用查表代替計算機運算的模擬模型)。首次發現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的衰老病斑仍然保持旺盛產孢能力的獨特規律。提出了科學實用的稻葉、穗瘟、煙草赤星及野火病的葯劑防治指標,已在吉林省稻區、煙草產區普遍推廣。
在病害影響因素監測及病害防治效果分析研究領域,研製成 DLY-2 型重量式結露儀,獲國家實用型專利;提出利用地面台站常規觀測因子推算露時的回歸方程。提出了針對多循環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計算的楊信東公式,解決了公式的廣適性問題。對稻瘟病、大豆花葉病等病害的抗病性鑒定、評價也進行了研究。
已發表植物病害研究論文 70 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3 項,其中「吉林省稻瘟病預測技術研究」課題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於 1997 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吉林省第四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