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網紅教授
① 為什麼復旦大學又稱為復制大學
看到的一篇文章。
百年復旦的校名,自己不加宣布,就悄悄地改成了「復制大學」了。連一個小小的宣傳片都要復制別人的,還有什麼不復制的?在全國排名中幾乎年年位於前5的名牌高校,淪落到丑聞不斷的地步:論文抄襲、科技產品抄襲、連拍個宣傳片都要抄襲,看來抄襲已經成為復旦的固定思維模式了。
如果抄襲僅是個別工作人員缺乏獨立工作能力,在僥幸心理支配之下,應付差事也就罷了,將其調到一個與他能力相稱的崗位即可。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抄襲者還振振有詞。宣傳片製片人聲稱系「獨立創作」,劇本完成後才開始「參考」全球二十多所高校的宣傳片,因「題材類似」,攝制團隊比較多地「參考」了東大短片的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抄襲了還有理由,而且還是團隊抄襲,只能說這所昔日的名牌大學已經確實人才匱乏到只有抄襲的程度了。
象復旦大學都淪落到這個地步,也確實讓人為中國的高教擔憂。怪不得這些年那麼多的國人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上大學還不行,還要上高中甚至初中。由復旦大學聯想到中國的其他名牌大學,有多少所高校不是復旦大學這個樣子?有幾所高校沒有出現過抄襲論文、抄襲科研的問題?干什麼事,首先想到的是抄襲,創新能力到哪裡去了?還硬是進行創新教育,要教育學生創業創造,教師都養成了抄的習慣,又從哪裡教育起?
復旦大學還真的成了「復制大學」。近年來,多名復旦教授論文抄襲被認定,院士王正敏領銜的人工耳蝸項目也涉嫌抄襲。其工作團隊透露了當年「參考」國外同類產品的過程,跟復旦大學這部宣傳片沒什麼兩樣……涉事院士教授仍死不承認,多名中科院院士聯名上書要求對其除名。抄襲,團隊抄襲,抄襲之後死不認賬,已經成為復旦大學抄襲三部曲了。
前些年,中國的山寨貨頗為聞名。原來以為,這只是商人們見錢眼開的痞子行為,加上正版貨短缺,在供不應求之下,商人們以次充好。後來發現不是,連全國最大的網購商家也賣起了假貨,自己賣假貨卻說工商總局吹黑哨。原來這個社會,假的東西大行其道,而且搞假的人還恬不知恥。
社會中弄虛作假的風氣又從哪裡來的?有的說,源於我們的教育。為何如此說?這些弄虛作假之人,絕大多數是高校畢業出來的。當然,這是瞎聯想,社會中那麼多求真務實的人也不是高校畢業出來的嗎?哪方面人多?當然是求真務實的人多。但是,復旦大學的抄襲,還是讓人們意識到,高校創新精神的喪失,似乎對社會中的抄襲風氣起到了原始推動作用。據高校朋友介紹,一些高校管理人員滿腦子都是抄襲,干什麼事,都是看別人是如何辦的,往往是直接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使用,即使文件也是今年抄去年、去年抄前年,甚至連日期都沒有改。哎,高校到了這個程度,可他們動不動就是博士、教授啊,確實讓人悲哀。朋友如此感嘆著。
復旦大學為何淪落到只能抄襲的地步?這不能是,自己生不出孩子怪床歪,原因還得從自己身上去找。第一,處於功利的浮躁當中。教師浮躁,學生浮躁,所有人員都浮躁,都想一夜之間弄出大成果來去換利益,抄襲就成了出成果的捷徑。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科研成果也一大抄,教師抄論文,管理者抄方案、抄文件。在一個抄襲成風的高校,又有何人願意去琢磨工作搞創新。第二,管理不嚴。事實上,一些高校領導都在哪裡尋找當官的感受,雖然校園巴掌大,也要端出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不願在管理方面下功夫,講的都是官話套話沒有用的正確話,面對存在的問題卻不聞不問。還有一些人,是從政府派到高校的,對校內管理只能是不懂裝懂,甚至乾脆不管。領導也想出政績,以便再升更大的官,於是對通過抄襲堆砌出來的成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抄襲者因此出名得利,高校管理者也因此有了政績,皆大歡喜。所以,許多抄襲事件即使被輿論高度關注,到了高校自查的時候,多是不了了之。這又更加縱容了抄襲。高校機制不改,抄襲難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