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中醫葯大學王琦教授的號好掛嗎

北京中醫葯大學王琦教授的號好掛嗎

發布時間: 2025-07-14 00:13:24

㈠ 北京中醫大夫或醫院哪個看調理身體這方面比較好

主要是體質的問題

推薦找北京中醫葯大學的 王琦 教授

王琦 北京中醫葯大學博導

男,1943年2月生,江蘇高郵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現任北京中醫葯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醫體質與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葯管理局遴選的全國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醫之一。
還擔任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委員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中國醫師協會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體質分會主任委員,國際體質研究會主席,中華中醫葯學會臨床葯物評價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性科學》副主編等職。
作為男科學的創始人、學科帶頭人,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男科系統專著《中醫男科學》,將男科分化成一門獨立的臨床學科。此後又主編出版了在男科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中華中醫男性學叢書》、《王琦男科學》等多部專著。由他創立的「陽痿從肝論治」等理論,帶來了男科疾病診治的重大變革。王琦教授是一位飲譽中外的名醫,對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研製了我國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國家新葯「疏肝益陽膠囊」和治療男性不育新葯「黃精贊育膠囊」,獲得兩項發明專利。
還創建了中醫體質學,主編出版了第一部中醫體質學專著《中醫體質學說》,對過敏體質與肥胖體質的研究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由王琦教授主持的研究中醫腹診的衛生部課題,挽救了我國瀕臨失傳的寶貴診療方法--腹診,在中日醫學界產生巨大影響。其有關男科、體質、腹診的研究成果均被載入新中國40年及50年中醫葯科技成就。還確立了中醫藏象學這一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學術地位。
先後獲各種獎項16項,主編《中醫男科學》、《王琦男科學》、《中醫體質學》、《中國腹診》、《中醫藏象學》等醫學專著40餘部,發表論文500餘篇,培養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學術經驗繼承人共23名。多次應邀赴亞、歐、美洲等國家、地區講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海內外50多家新聞媒體對其作了報道。

㈡ 北京中醫葯大學國醫堂趙繼福什麼日期出診

出診時間:每周三上午。

北京中醫葯大學國醫堂是北京著名的中醫門診部,始建於1984年,位於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1號,北京中醫葯大學南門東側,薈萃了以王琦、孫光榮、孔光一、聶惠民、康廷培、劉燕池、姚高升、商憲敏、尉中民、胡定邦、谷世喆、郝萬山、高思華、王慶國、劉大新、王素梅、彭建中等為代表的百餘位各具專長的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名醫和知名專家。

機構簡介:

北京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6年,是一所海內外知名的中醫葯高等學府,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葯院校,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也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為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北京中醫葯大學國醫堂


㈢ 北京最著名的中醫專家是

中醫 [zhōng yī]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1]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發展歷史

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中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形成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3]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熱點內容
無托福成績美國大學 發布:2025-07-14 08:10:22 瀏覽:363
2020西安工程大學現場確認時間 發布:2025-07-14 08:05:33 瀏覽:678
大學生鍛煉的最佳時間 發布:2025-07-14 07:55:45 瀏覽:413
西南大學教育博士好考嗎 發布:2025-07-14 07:49:50 瀏覽:730
武漢大學英語副教授 發布:2025-07-14 07:49:50 瀏覽:270
中央民族大學少干博士 發布:2025-07-14 07:42:32 瀏覽:633
2014年南開大學保研名單 發布:2025-07-14 07:37:55 瀏覽:291
武漢大學醫學院考研好考嗎 發布:2025-07-14 07:19:37 瀏覽:10
美國米爾皮塔斯大學 發布:2025-07-14 06:40:30 瀏覽:547
有哪些大學出來可以當老師 發布:2025-07-14 06:38:55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