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教授姜

清華大學教授姜

發布時間: 2021-02-14 07:47:18

⑴ 上過百家講壇的教授、學者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 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 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 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 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梁小民: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葉廣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
戴錦華:北京大學教授
張少泉: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文學博士後,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江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⑵ 清華大學公管畢業的姜哲夫到底是何許人也

清華大學復公管畢業的姜哲制夫是「清華學習法」創始人。
他的課是著力培養尖子生的,清華TSDC主動本質學習法體系的應用,成果顯著,揭示了學習的奧妙和考試的技巧,,包括:
1學習效率極速提升的奧妙
2學習的本質
3 命題四大陷阱
4秒殺小題的考試技法
5大題突破的奧秘
清華畢業後,多年從事學習能力研究工作,對每名受試的清華學習進行長達10小時專業測評。姜老師將數百名清華學子成功學習經驗,凝練而成「主動性本質學習法」

⑶ 姜寶林的人物簡介

山東平度人,1942年出生於蓬萊。196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師從顧坤伯、陸儼少、陸維劍。1979年考入中央美院山水研究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現為浙江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杭州畫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姜寶林工作室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山水、擅花卉大寫,原創白描現代山水。
曾在北京、台北、香港、高雄、波恩、巴黎、漢城、佛爾蒙特(美國)、杭州、濟南、煙台、青島等地舉辦個展。榮獲1992蒙特卡洛現代繪畫世界大獎賽」大獎 「大公政府獎」;榮獲1999年 美國佛爾蒙特國際藝術創作中心富瑞曼基金會藝術創作一等獎;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牌獎;任第十屆全國美術展中國畫評委。
出版有:1989年《姜寶林水墨畫集》(台灣)、1991年《姜寶林簽名畫冊》(德國)、1991年《姜寶林》畫冊(法國)、1994年《姜寶林》畫冊(香港)、1996年《姜寶林藝術世界》(韓國)、2000年《當代中國畫家叢書——姜寶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姜寶林花卉大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姜寶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中國美術家作品集·姜寶林》(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姜寶林走進千年香榧林》、《超以象外-姜寶林條幅專輯》、《姜寶林四大家四高僧作品賞析》(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個集和多種合集。
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海勤政殿、國務院辦公廳、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天津博物館、江蘇美術館、漢城亞洲美術館、香港博物館等單位和個人收藏。

⑷ 清華大學的歷史演變校訓,學風談感想。

清華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詳細解釋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
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乾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

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志堅強、持之以恆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一種毒,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無論多麼美好
的東西,人們只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淺薄的嫉恨和無知的輕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不尊重勤勞的表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割一定的命運。 「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讓我們養成勤勞的習慣,培養勤奮的性格,收割豐收的果實!

我曾用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題,要學生寫文章。發現學生雖能從正面理解「自強不息」之意,然對其深厚的意蘊卻是不甚了了的;至於「厚德載物」,絕大多數人更是字面意思亦不能瞭然,對此我覺得非常遺憾。

我曾對人說,我國學校校訓之最佳者,當推清華大學的校訓,因為它表述的是傳統文化的精萃。「自強不息」,出於《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厚德載物」,見《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

所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努力。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學者,能深刻體認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如孔子,自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有一次在河邊對學生們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激勵他們效法自然,珍惜時光,努力進取。

明末顧炎武有詩雲: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他認為「有一日未死之身,則有一日未聞之道」。王夫之於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猶克服各種無法想像的困難,勤奮著書。《姜齋公行述》說他:「迄於暮年,體羸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們所體現的,都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由於人們的踐履,使我們後人仍時時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與璀璨的美。傳統文化中富含極有價值的東西是絕無疑義的,對這一點,人們口頭上似也都能道,然我總覺得等閑視之或視而不見者仍滔滔皆是。如此優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寶愛教人不可思議,近來讀到一條注釋尤讓我嘆息不已。《朱子語類》載朱子語曰:「試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為聖賢……。」某大學出版之《朱子語類選注》注「贊」字為「稱頌,贊美」,真是大錯特錯。這里的「贊」,應解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樂道的,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常識。注釋者的無知令人吃驚。同書又注禪家話頭「雲在青天水在瓶」雲:「要考查行為的結果,考慮到行事的困難。」更是胡說八道。如果敢於注釋古書的人如此不學淺陋,對傳統文化如此隔膜無知,則前面說到的我的學生們不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出處與意蘊,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人們已疏離到何等程度。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多做好事,善事日積月累就象滴水匯成江河湖海而升華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恪守道德准則的團體就會與時俱進,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之所以雖歷盡滄桑卻一脈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是一代代龍的傳人上下求索揚善棄惡的必然結果。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都無不勸誡提倡人們從善。從這個角度說,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歷史。所謂「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數人認可並遵守的行為准則或游戲規則所做的「好事」。

最後我以「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各位興業同仁共勉,願我們為榮譽、為國家多做「善事」,積「小善」為「厚德」。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而增厚美德以容載萬物則應該成為我們崇高不變的追求。

⑸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的專利

年份專利號專利名稱發明人2008200610011810.2一種無隔離環節的三相統一電能質量控制器李國傑、張謝平200702 1 03873.2補償動態三相不平衡負荷的方法及補償裝置逯帥、張海波、劉秀成、陳建業、王贊基、趙廣20072004 1 0008462.4電壓陷落浪涌動態補償器李國傑,孫元章20072006 1 0011113.7基於光伏電池的電網功率振盪抑制器孫元章,李國傑,等20072004 1 0009536.6電能質量和無功補償綜合控制器孫元章,李國傑,黎雄20072005 1 0012068.2一種基於壓頻變換和光電隔離的模數轉換方法及系統龐浩、王贊基200720041007814.1無速度感測器永磁同步電機-空調壓縮機系統的控制方法200703102062.3可以並聯工作的正弦波逆變器20072005 1 0012125.7高溫超導雙螺旋電流引線結構蔣曉華,何業冶,等20072005 1 0012198.6超導儲能用電流並聯型電壓補償器的穩態控制方法朱曉光,蔣曉華,任曉鵬,程志光2007200410078143.0分布式連續無功發生器沈沉2007200710100324.2一種快速穩定實現最大功率跟蹤的光伏三相並網控制方法周德佳、趙爭鳴、趙志強、馮博、趙晶20072003 1 0115395.1高壓輸電用有源直流濾波器的近似逆系統控制方法及系統趙東元、陳建業、王贊基、於歆傑、蘇玲200703 1 43110.0逆變電容和支路電抗解耦控制的有源電力濾波方法及系統龐浩、王贊基2007200710063247.8一種應用於三電平高壓變頻器的混合調制方法張永昌、趙爭鳴、楊志、白華2006200610164923.6基於三維有限元神經網路的缺陷識別和量化評價方法黃松嶺、趙偉、宋小春、崔偉2006200610164920.2雙電機冗餘控制系統蔣 棟、趙爭鳴、郭 偉、王世靜、孫曉瑛2006200610165591.3一種可減小共模電壓的兩相PWM調制方法陸海峰,瞿文龍,樊揚,程小猛,張星,伍理勛,蔣時軍,陳建明,王征宇20062004 1 0006177.9液氦冷卻的高溫超導儲能磁體系統蔣曉華,褚旭,楊劼,金能強,陳振民2006200610012289.4大面積鋼板缺陷漏磁檢測方法黃松嶺、趙偉、宋小春200603150349.7基於電荷平衡的三電平變頻器中點電壓平衡方法趙爭鳴、孟 朔、白 華、劉建政、孫曉瑛2006200410068973.5管道腐蝕缺陷類型識別方法黃松嶺、張偉、趙偉、郭景濤2006200620069536.X一種用於功率器件的散熱器(實用新型)唐東明、楊 志、錢詩寶、胡 炫、張延安、桑 春、趙爭鳴2006200620069537.4一種基於IGCT的中高壓三電平變頻器一體式結構(實用新型)楊 志、楊志勇、唐東明、馮 驥、吳新兵、庄 榮、袁立強2006200610038467一種功率電阻插片式模塊化結構(實用新型)楊志勇、唐東明、李 冰、竇 旺、袁立強、趙爭鳴200603 1 37633.9有直流源的支路阻抗解耦控制的有源電力濾波方法及系統龐浩、王贊基200603102677.X水上牽引訓練的控制方法及其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孫曉瑛、榮鍵2005200510086918.3基於單級逆變器的太陽能高壓鈉燈控制器張強、劉建政、趙爭鳴、吳理博、王健200502 1 30953.1採用柱面二維坐標系的二維運動模擬器蔣曉華,賴永傳,姜新建,蘇鵬聲,王桂華,周頤,蒲一平2005200510086610.9應用於三電平變頻調速系統起動過程中的直流預勵磁白 華、趙爭鳴、袁立強、張海濤、張延安2005200510086549.8電力系統外網等值自動生成方法張伯明,孫宏斌,吳文傳,張海波2005200510086296.4磁鋼輔助勵磁的粘結式軸向跌片同步磁阻電機(PMSM)郭 偉、趙爭鳴、王世靜、孫曉瑛、張穎超2005200510086297.9橡膠永磁體輔助勵磁的粘結式同步磁阻電機(SRPM)郭 偉、趙爭鳴、張穎超、孫曉瑛、蔣 棟2005200510086300.7應用於中高電壓電力裝置的智能數據採集與過壓保護系統劉 樹、趙爭鳴、劉建政、張懷晟、楊志勇2005200510092984.1基於混成狀態估計的電力網路拓撲錯誤辨識方法孫宏斌,張伯明,吳文傳,高峰2005200510092983.7數據挖掘中一種基於混合互信息的特徵選擇方法孫宏斌,張伯明,吳文傳,王皓2005200510086343.5基於IGCT的中高電壓三電平變換器中安全封脈沖方法袁立強、崔志良、張懷晟、白 華、楊 志、趙爭鳴2005200510086299.8一種適用於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高性能光纖CAN通訊系統張海濤、趙爭鳴、錢 珏、孫曉瑛、錢詩寶2005200510086299.8一種適用於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高性能光纖CAN通訊系統張海濤、趙爭鳴、錢 珏、孫曉瑛、錢詩寶200502 1 17085.1低壓配電網擴頻通信網路系統及其通信方法郭靜波、王贊基、呂海峰、李剛、趙宇明、王喬晨2005200510098527.3電力系統中基於軟分區的電壓控制方法孫宏斌,張伯明,吳文傳,郭慶來,李欽2005200510011431.9兼備無功與諧波補償功能的光伏並網裝置劉建政、王健、趙爭鳴、吳理博、劉樹200502123442.6一種地埋鐵磁性管道檢測方法李路明、黃松嶺、施克仁2005200510011116.6一種漏磁檢測腐蝕缺陷的量化方法黃松嶺、趙偉、崔偉、吳靜、王珅20041 53874.3採用柱面二維坐標系的全步進電機式二維運動模擬器蔣曉華,朱曉光,賴永傳,張曉英,曹旭東,沈康20043100611.6一種應力或疲勞造成的活動缺陷的檢測方法李路明、黃松嶺20042004 1 0009718.3採用電壓閉環實現非同步電機轉子磁場准確定向的控制方法陸海峰,瞿文龍2004200410009627.X基於諧波倒相原理的具有諧波抑制功能的電力變壓器王善銘,王祥珩,李隆年,楊青,謝鵬200401 1 36260.x晶閘管投切電容器的分布式觸發控制裝置逯帥、趙廣、陳建業、劉秀成、張海波、王贊基20042004 1 0009718.3採用電壓閉環實現非同步電機轉子磁場准確定向的控制方法陸海峰,瞿文龍200402 1 16443.6一種基於數字濾波的無功功率測量方法龐浩、俎雲霄、李東霞、王贊基200402 1 16885.7一種頻率和相位的數字測量方法龐浩、俎雲霄、李東霞、王贊基200401130657.2配電網繼電保護與故障定位系統200403 2 45068.0用於超導儲能裝置的主控制器褚旭,蔣曉華,吳學智200401118471.X小電流接地系統故障選線方法和裝置200301143448.1高精度故障錄波器及其輸電線路組合故障測距方法200301143449.X輸電線路數字式行波保護方法及其繼電器與保護系統董新洲200301123977.8利用地磁場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李路明、黃松嶺、汪來富、楊海青200301 1 42025.1一種狀態轉移時序邏輯的信號鑒相方法龐浩、王贊基200301 1 31096.0一種基於相位的正弦電壓脈寬調制波形數據的產生方法龐浩、王贊基200301 1 31095.2一種數字鎖相方法龐浩、王贊基、陳建業200302238029.9地埋鐵磁性管道檢測儀李路明、黃松嶺、王曉鳳、曹益平200301 1 36252.9一種電力電子設備的控制脈沖的發生方法龐浩、王贊基、陳建業、劉秀成200301143445.7應力分布的磁檢測方法李路明,黃松嶺,王曉鳳,陳行200300 1 35865.0低壓配電網三相電力線擴頻通信收發裝置郭靜波、王贊基200302 2 37537.6三維數字式霍爾磁場測量儀朱磊,蔣曉華,楊宏200303150089.7一種減少三電平變頻器開關損耗的方法孟 朔、趙爭鳴200303150349.7基於電荷平衡的三電平變頻器中點電壓平衡方法趙爭鳴、孟 朔、白 華、劉建政、孫曉瑛200300109127.1高速同步數/模轉換模板及其數據處理控制方法200301120138.X暫態行波保護測試儀及其試驗方法200302238026.4攜帶型應力分布檢測儀李路明、黃松嶺、胡斌、霍雪亮、曹益平200202129368大容量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驅動電路瞿文龍200201233127.9多通道攜帶型漏磁材料缺陷檢測儀李路明、黃松嶺、楊海青、汪來富200000103055.8太陽能揚水與照明綜合應用系統趙爭鳴、盧 強、劉雲峰、孟 朔、袁立強、陳昆侖200000103055.8太陽能揚水與照明綜合應用系統趙爭鳴、盧 強、劉雲峰、孟 朔、袁立強、陳昆侖200000100151.5變頻調速交流非同步電機趙爭鳴、孟 朔、袁立強200000100151.5變頻調速交流非同步電機趙爭鳴、孟 朔、袁立強1996962019550大型發電機安全監視裝置沈善德,朱守真,楊常府,韓冬梅199595101583大功率晶體管快速短路保護電路瞿文龍1993932004237電力系統參數綜合測試裝置朱守真等198885204302電力系統微計算機穩定優控裝置黃益庄,朱守真

⑹ 百家講壇有哪些教授講解

易中天 《品三國》 於丹《論語》《老子》《孟子》《莊子》 閻崇年《清12帝》《明亡清興60年》 太多了
易中天 「三國」 現在正講「諸子百家」本周六(12.13.)墨家與法家於丹 「論語」等最近 人大歷史系博導 毛佩奇 「劉伯溫」專題
馬明達 紀年海 王立群 易中天
清史: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康熙大帝》;紀連海《多爾袞》《和珅》《紀曉嵐》《劉墉》《李蓮英》《吳三桂》《鰲拜》;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評說嘉慶王朝》;隋麗君《慈禧》;王曉秋《甲午風雲》;曾仕強《胡雪岩的啟示》
清史中我推薦閻崇年和隋麗娟的節目
明史: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孫丹林《唐伯虎》;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
在明史方面百家講壇比較欠缺,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案》關於明朝前期的講座很不錯
宋史沒有,只有關於宋朝幾位詞人的講座,有康震《李清照》《蘇軾》《陸游》,不過在今年百家講壇會推出袁騰飛主講的《兩宋風雲》
唐朝:蒙曼《武則天》《太平公主》;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
孟憲實的《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不錯,蒙曼一般
兩晉南北朝和隋朝沒有講座
三國:《易中天品三國》;周國平《魯肅》《關羽》等
漢朝: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王立群《呂後》《項羽》《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
先秦和秦朝: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⑺ 百家講壇 都有哪些著名的講師。、。越全越好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蒙曼 《大隋風雲》節目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立群 節目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酈波 節目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福索音:清華大學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魏新 《東漢開國》節目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第五寅:敦煌大學副教授

⑻ 清華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詳細解釋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
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乾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

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志堅強、持之以恆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一種毒葯,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無論多麼美好
的東西,人們只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淺薄的嫉恨和無知的輕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不尊重勤勞的表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割一定的命運。 「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讓我們養成勤勞的習慣,培養勤奮的性格,收割豐收的果實!

我曾用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題,要學生寫文章。發現學生雖能從正面理解「自強不息」之意,然對其深厚的意蘊卻是不甚了了的;至於「厚德載物」,絕大多數人更是字面意思亦不能瞭然,對此我覺得非常遺憾。

我曾對人說,我國學校校訓之最佳者,當推清華大學的校訓,因為它表述的是傳統文化的精萃。「自強不息」,出於《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厚德載物」,見《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

所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努力。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學者,能深刻體認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如孔子,自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有一次在河邊對學生們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激勵他們效法自然,珍惜時光,努力進取。

明末顧炎武有詩雲: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他認為「有一日未死之身,則有一日未聞之道」。王夫之於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猶克服各種無法想像的困難,勤奮著書。《姜齋公行述》說他:「迄於暮年,體羸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們所體現的,都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由於人們的踐履,使我們後人仍時時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與璀璨的美。傳統文化中富含極有價值的東西是絕無疑義的,對這一點,人們口頭上似也都能道,然我總覺得等閑視之或視而不見者仍滔滔皆是。如此優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寶愛教人不可思議,近來讀到一條注釋尤讓我嘆息不已。《朱子語類》載朱子語曰:「試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為聖賢……。」某大學出版社出版之《朱子語類選注》注「贊」字為「稱頌,贊美」,真是大錯特錯。這里的「贊」,應解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樂道的,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常識。注釋者的無知令人吃驚。同書又注禪家話頭「雲在青天水在瓶」雲:「要考查行為的結果,考慮到行事的困難。」更是胡說八道。如果敢於注釋古書的人如此不學淺陋,對傳統文化如此隔膜無知,則前面說到的我的學生們不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出處與意蘊,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人們已疏離到何等程度。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多做好事,善事日積月累就象滴水匯成江河湖海而升華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恪守道德准則的團體就會與時俱進,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之所以雖歷盡滄桑卻一脈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是一代代龍的傳人上下求索揚善棄惡的必然結果。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都無不勸誡提倡人們從善。從這個角度說,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歷史。所謂「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數人認可並遵守的行為准則或游戲規則所做的「好事」。

最後我以「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各位興業同仁共勉,願我們為榮譽、為國家多做「善事」,積「小善」為「厚德」。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而增厚美德以容載萬物則應該成為我們崇高不變的追求。

⑼ 百家講壇里邊有多少位講師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蘇升乾: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寅: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理事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講師、中國共產黨黨員
沒數錯的話,共有93位講師。

⑽ 百家講壇的講師有那些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蒙曼 《大隋風雲》節目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酈波《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節目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魏新 《東漢開國》節目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大故宮(第一部)》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宋史》(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孝經》(正在錄制)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身邊的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煬帝(正在播出)

喬 良:《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正在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孝庄》、《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之張仲景》、《郝萬山說養生》(正在錄制)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敬一:《欣賞中國古典詩詞》、《李後主的詞》、《司馬遷》、《屈原》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老舍的幽默》、《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啼笑姻緣的愛情三模式》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即將播出)

李 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即將播出)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即將播出)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未播)、西夏(未播))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正在錄制>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朱元璋》(正在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

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名醫是這樣成長的》(正在錄制)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4月28日起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大話西遊》

梅毅:《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曉:《商賈傳奇》

厲華:《信仰的力量》

李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正在錄制)

彭林:《彭林說禮》

錢斌:《千年一筆談》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

張召忠:《張召忠說航母》(正在錄制)

熱點內容
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證書 發布:2025-07-31 21:53:00 瀏覽:550
上海紐約大學的教授的待遇 發布:2025-07-31 21:32:23 瀏覽:444
曼徹斯特大學高級材料專業 發布:2025-07-31 21:31:21 瀏覽:822
復旦大學教授劉康德 發布:2025-07-31 21:26:19 瀏覽:811
美國大學實踐教學 發布:2025-07-31 21:24:16 瀏覽:795
東北大學機械設計考研 發布:2025-07-31 21:23:18 瀏覽:154
2012年美國大學商學院研究生排名 發布:2025-07-31 21:22:39 瀏覽:448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7-31 21:22:23 瀏覽:672
大學績點影響考研嗎 發布:2025-07-31 21:17:13 瀏覽:694
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7-31 20:58:30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