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簡歷
『壹』 李玫瑾人物信息
李玫瑾,197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自1982年1月起在享有盛譽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擔任教職,致力於教育與研究工作。
她的專業領域廣泛,主要聚焦於犯罪心理學,特別是犯罪心理畫像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公安社會心理調查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預防的理論與實踐。此外,她還對有組織犯罪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為打擊這類犯罪提供了心理學視角的洞見。
在學術上,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分析和畫像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同時擔任犯罪心理及測試專業方向研究生導師組組長,是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的領軍人物。在專業職務上,她晉升至專業技術二級警監,體現了她在業界的高水平和影響力。
在社會活動方面,李玫瑾活躍於多個專業組織,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的常務理事,以及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的常務理事。這些職務彰顯了她在推動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法律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簡歷擴展閱讀
李玫瑾目前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貳』 我讀李玫瑾教授的《誰在犯罪》
【2020.8.11星期二多雲轉陰中雨】
時間:6.10-7.23
書名:《誰在犯罪》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頁數:264頁
作者簡介[抄錄]: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她擅長犯罪心理分析、偵查中嫌疑人心理畫像、破解疑難犯罪動機、解析人的各種心理問題由來等。
內容:
概括之,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各種犯罪類型以及各自的發展特點,其中穿插真實案例向讀者具體解析各種犯罪人的心理問題由來,從而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效識別並預防犯罪。
第一章 犯罪防控
以2004年雲南大學發生的一起大學生殺害四名同學的案件為始,向讀者輸送了第一個重要觀點——「調查顯示的結果幾乎相同:當人意圖犯罪時,大多存在著無視法律的態度傾向。明文的法律規定對於那些已有犯罪意圖的人,其控制力和威懾力幾乎微乎其微。」
第一章結尾處,如是——「治理犯罪普通治病,不能只看病情而不看病人。看病人則需要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性,家庭病史,遺傳情況等,在此基礎上才能找到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犯罪防控也如此,只有找到問題的起點才能找出真正有效的治理和防範的關鍵,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和有價值的犯罪防控。」
不得不承認,第一章就徹底顛覆我的遐想:我每每看犯罪片時,總覺得只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實在不行威逼利誘總能找到生路,想來實在犯蠢,犯罪人已經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對其恐嚇威逼恐怕會適得其反,他們已經不在乎之後的刑罰了,還會怕你的要挾嗎?
第二章 誰在犯罪
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或人格。心理過程是指日常心理現象,包括認識、情緒、意識等。個性或人格指終身心理現象,包括以遺傳為主的氣質、智力等和以後天早年為主的言語、性格等。
犯罪人分為有危險心結的犯罪人和有危險人格的犯罪人。危險心結屬於刺激反應型,犯罪率佔60%。危險心結包括認知執結、情緒瘀結、意識抑結。危險人格屬於持續終身型,約佔40%。以先天因素為主的危險人格是反社會人格;與後天早年撫養有關的危險人格是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書中對這幾種犯罪人都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就懶得抄錄於此了。)
我就用我自己理解的大白話來簡單說說吧。我不敢保證絕對沒有偏誤噢!姑且聽聽吧。
所謂危險心結嘛,好理解,就是說,一個人平常看起來很正常,跟常人一模一樣,家庭結構完整啦,正常地上學上班結婚生子,但是他們身上存在特殊的刺激源,一旦生活中某些不良的刺激觸發了他們的負面情緒或持久的心理沖突,而無人問津、無處釋放的壓力,久而久之,會促使他們在某些情境下做出失去理智的不當反應,通常是發生暴力行為甚至犯罪行為。
危險人格比較穩定,有遺傳和環境的因素在裡面。反社會人格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徵兆,比較容易發現。反社會人格很難糾正治療,幾乎只能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共同保護以起到犯罪防控的目的。危險人格多是因他們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其基本社會化過程出了問題。犯罪人格屬於「乏愛型」,是指人在基本社會化進程中因缺乏情感撫養而造成其終身的人格問題,以情感缺陷為核心的危險人格者在犯罪時表現出更多的無情與暴力特點。缺陷人格屬於「溺愛型」,是因人在基本社會化進程中給予無度的寵愛、導致其成長中缺乏觀念和性格培養而造成的終身人格問題,以性格缺陷為核心的危險人格者在犯罪中表現出更多的肆意與無恥的特點。(抄錄)
第三章 簡論心理
第四章 心理基礎缺陷與犯罪
純屬理論知識的普及了。太專業了,我復述不了。主要意思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影響的因素會導致人的生理或心理基礎缺陷從而出現犯罪行為。物質匱乏之所以是萬惡之源,恐怕不單純是因為吃穿住行上的困窘,更多的是因伴隨其後的往往是更嚴重的心理貧困。由此我們應該明白,相比一個更優越的生活條件,父母有愛的陪伴與正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才是至關重要的。
第五章 危險心結與犯罪
第六章 認知執結與犯罪
關鍵詞是偏執。日常生活中時常遭遇挫折,加上認識狹隘與偏執,於是出現歸因錯誤,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反應與行為表現,由此便可能出現偏執與瘋狂。
第七章 情感瘀結與犯罪
指情緒上的瘀結。情感表達出現過多的障礙,沒有疏解渠道,日益積累,便形成情感創傷,此類情感瘀結導致的犯罪行為多有表達、發泄和滿足的目的。
第八章 意識抑結
簡單說,就是本應該潛藏在意識之下的東西跑到了意識之上了。這是不自主的行為。個體極力地想要隱藏,可是抑制行為失敗了,深層的隱匿的心理內容進入了意識層面構成了人的心理沖突,若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疏導排解,極易出現危害行為。
第九章 危險人格
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的具體概念。
第十章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
講反社會人格的特徵。
第十一章 犯罪人格與犯罪
犯罪人格形成由來。
第十二章 缺陷人格與犯罪
缺陷人格的犯罪特徵。
第十三章 異常犯罪與責任能力
相關基本概念的介紹。行為變態不等於人變態。介紹了評判犯罪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判斷准則。智力因素是責任能力的核心。有能力還意味著有意識。
第十四章 危險心理評估與犯罪防控
介紹了對危險心結和危險人格的防控策略。
說說:
在看案例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經過李玫瑾教授的細致分析之後又覺得一切皆有由來。先天遺傳和後天早年的生長環境至關重要,可以說,影響了人的一生。書中大量的理論知識,專業詞彙,讀來肯定是費力的,當然有不能領會的地方,但是依然不妨礙我推崇李玫瑾教授的研究成果。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是被大眾忽略了。她的很多觀點、思想對當代人的成長教育及未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作用。李玫瑾教授在呼籲大家,要重視青少年的心理狀況的健康發展,作為教育者(父母及教師)首先得成為受教育者,讓自己獲得相應的知識與常識,才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及他人以免誤入歧途。《誰在犯罪》是比較專業的理論書籍,所以閱讀過程並不像讀小說那樣暢快淋漓,只能是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即使這樣,作為普羅大眾的水平,其中依然有很多地方我的理解力難以觸及,但是憑借著對這類題材的一絲興趣,所以硬是看完了。雖說是囫圇吞棗,但也總算嘗著了一點那味兒!
隔得也比較久了,裡面的專業詞彙,你讓我解釋,我也解釋不出來,很模糊,只是大致有個了解而已,也不見得正確。我必須如實記錄我的真實感受,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最後一句話概括我看完此書後對其中內容的總體印象——人的後天早年(12歲之前)所處的生長環境及所受的教育真的是極其極其極其重要的——可是大多數家長根本沒有這個意識,或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我覺得這不應該成為借口。至於遺傳因素,咱就不說了;畢竟這也無法改變;上帝已經告訴我們了,去改變你能改變的,要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並且努力去獲得能夠區別這兩者的智慧,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方向。
Ending。
『叄』 世界上最厲害的犯罪心理學教授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致力於犯罪心理學與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她不僅是研究生導師,還擔任了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及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她的研究工作涉及犯罪心理的深入分析,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她提出預防犯罪的關鍵在於對未成年人的教育。
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南與李玫瑾教授深入探討了馬加爵的案例,從他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和學校生活等多個維度出發,剖析了這位年輕殺人犯的心理特徵。李玫瑾教授指出,馬加爵的成長經歷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適應能力的不足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認同危機,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的犯罪行為。
在分析中,李玫瑾教授特別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認為,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應該注重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引導。同時,學校和社會也應該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與指導,幫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李玫瑾教授還指出,對於已發生的犯罪案件,心理干預同樣至關重要。她建議,對犯罪者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避免再次犯罪。在這一過程中,專業的心理治療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本期節目的探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預防犯罪不僅需要法律手段,更需要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李玫瑾教授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防青少年犯罪。
『肆』 中國政法大學李玫瑾出生年月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回研究生導師答。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中文名
李玫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58年
職 業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信 仰
中國共產黨
祖 籍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