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老師常態

大學老師常態

發布時間: 2025-07-22 14:36:36

❶ 為什麼大學教授會跳槽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做了多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教授跳槽來學校或離開學校的情況也遇到過很多了。正常的人才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一個學校總是有教授跳槽離開,那是這個學校的悲哀,如果一個教授總是跳來跳去,那是這個教授的悲哀,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個學校如果總是有教授這個層次的人才離開,基本上說明這個學校走向衰落。當然,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領導無方,學校內部人文環境惡劣,那換一個領導說不定能有所改觀。而如果是因為地域經濟、自然環境等原因,那恐怕很難有回天之力,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必須拿出強有力的措施才緩和的可能。

一個教授如果總是跳槽,像題目說的,換了三個高校,首先說明這個人師德品質有問題。做學術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只有保證研究方向穩定,團隊穩定,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如果不能保證穩定,那多半是出不了成果的。明知道出不了成果還跳槽,這個教授的出發點多半是有問題的。一般來說,高校引進教授,都會簽訂聘期合同,聘期4年或者5年。如果一位教授跳槽3次,那差不多就浪費了十五年的時光,這樣的教授,不值得信任。

所以,進一步說,如果一位教授連續跳槽,還有高校願意接受,這也是高校的一種悲哀。很多高校就是為了一個人才稱號,引進一些教授,但實際上,這些人要麼是為了圈錢,要麼是為了養老,高校是拿著納稅人的錢來掙一個無用的政績。我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

總結一下,高校教師,跳槽可以,但頻繁跳槽就不可取了,希望國家能出台一些政策,限制人才頻繁跳槽,讓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沒有地方可去,沒有槽可跳。

我跳了一次槽,從原來的某大學跳槽到現在的大學。

為何會選擇跳槽呢?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專業發展和學術前景考慮。

原來的大學,專業基礎力量非常弱小:最初只是一個基礎課部,負責全校大學語文等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後來慢慢發展成中文系,但也只是人文學院大類下的一個小系,是學校的邊緣學科。學校不重視,專業難發展,人才引進困難,晉升高級職稱的指標很少,老師們倍感前景渺茫,跳槽或消極怠工狀態成為常態……整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我2006年跳槽出來,迄今為止已經有10餘年,這20餘年,這個小小的中文系依然在「原地踏步」,除了在中文系增設了一個新聞專業,其他幾無發展。



而我目前就職的學院,是天津市的重點學科,10幾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碩士點,博士點,天津市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中心等不一而足。個人所處的大平台很重要,一個好的,蓬勃發展的平台可以為個人的發展助力,比如這10餘年,我在這個平台上評副教授,拿國家項目,評教授,評博導等都比較順利,這是好平台帶來的福利,如果留在原來的半死不活的系,可能我現在早沉淪了也未可知。我留在原來學校的同事目前事業都是停滯不前的狀態,有的好多年評副教授教授都未果。



第二、工作氛圍考慮。

如果一個地方人事關系復雜,派系林立,勾心鬥角,打小報告成風,搞得每個老師都人人自危,你被迫得拿出很多精力來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如果你不願意沆瀣一氣,希望有更高一點的追求,這個時候你就容易產生跳槽的想法。這是一種糟糕的工作氛圍所導致的辭職模式:人生苦短,沒有必要把寶貴的時間犧牲在無謂的人際內耗上。與其蠅營狗苟,不如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即便這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和節奏的大變動和大調整。



第三、工作收入計。

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因,但這個原因我覺得是要排在最後的。因為比起金錢,職業前景和工作氛圍是更根本的東西。因為你走著走著可能就會發現,我們的奮斗,終極目標其實不是錢,而是與奮斗聯系在一起的那種滿足感,被認同感,成就感,獲得感,後者是奮斗更終極的意義所在。

以上,供參考。

據我了解,大學教授跳槽己愈演愈烈,其原因大致有:

一、晉升問題。一些教師評上教授後就希望有個平台即所謂職務,或處級幹部或校級幹部。有的多年副處未被轉正職也心有不甘。這些人容易調走。

二、經濟問題。中西部高校普遍收入偏低,不少教授確實也想調入東南部收入較高的學校。而且高額科研經費與住房補貼也能讓部分教授心動。

三、人際關系問題。部分教授與領導或同事關系不夠融洽,特別是因某事與領導關系鬧僵後,往往被冷落,調走就變成必然。

四、配偶編制問題。目前一些學校編制較緊,一些教授的配偶因學歷專業等問題屬人事代理,存在隨時尋找能解決編制的可能。

當然,調走也還存在其他原因,如小孩就學、照顧父母等。

從調走人的情況看,有極少數高端人才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但大多數普通教授往往只在經濟方面有所改善外,其他方面混得卻不盡人意。有的只好頻繁調動,成為調動專業戶。時下不少高校己意識到對頻繁調動之專業戶亦不歡迎。

一個教授,只有長期根植於某個學校、某個團體,其研究才能得以持續深化。若頻繁調動,恐不利於自身成長,對原學校亦是一種傷害。

大學教授跳槽在目前的中國確實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教授跳槽呢?主要是因為我國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有很多指標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人才的數量。為了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人才,現在各個高校都在相互的挖人,從而導致了目前大學教授的頻繁的跳槽。

而人才在跳槽的過程當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則就是待遇,一些教授從一所學校跳到另一所學校,導致他跳槽的根本的原因,還是另一所高校能夠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高的待遇。當然還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工作環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是我國老資格的985高校, 歷史 上的蘭州大學實力非常強。在我國的發展當中,應該說蘭州大學做出了特別重大的貢獻。但是近年來由於東部地區高校所處的經濟環境好,給教師的待遇也越來越高,從而導致了蘭州大學人才的大量的流失。據統計蘭州大學近年來流逝的教授幾乎可以組建一所很好的985高校。據說一些東部高校為了能夠在蘭州大學挖到更好的人才,他們甚至在蘭州大學的校門外的一個酒店裡面駐扎,隨時的和蘭州大學裡面一些知名教授接觸,並向他們提出優厚的待遇,從而將他們從蘭州挖到東部高校。這樣一種大量的教授跳槽的行為,導致了蘭州大學近幾年的發展停滯不前,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如果從個人來講,每個大學大教授的跳槽都是往待遇更好的學校調,都是往條件更好的學校調。應該說從個人來講對於個人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但是這樣大量的教授跳槽的結果就是很多地處經濟不是很發達地區的高校實力進一步被削弱,從而形成了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這種現象。我覺得這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好事情。


當然很多人到了教授之後尋求更好的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一些人在原來的高校工作或者生活都不是很順利,與學校的關系比較緊張,或者說與同事的相處也不是很好,在這種情況下去尋求一個更好的發展,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純粹是看上待遇,而頻繁的進行跳槽,我覺得這種動機可能就值得商榷了。

在中國大學教授跳槽不如外國教授頻繁,尤其是需要做實驗的教授,建立實驗室是需要長期投入和積累的,如果不是原來的環境特別差或者將來的環境和待遇特別好,一般教授很難下決心跳槽,所以中國的現狀是大部分教授基本上在一所學校干到老。當然,現在很多人才計劃的教授回國之後,跳槽成了獲取高額利益的手段,之前就有新聞說某人才教授跳了幾次槽,每跳一次學校都給實驗室和住房,但是都是實驗室建了一般人就走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並不利於個人科研的發展。

現在大學教授跳槽的很多,因為現在大學教授在西部的錢少,日子不舒服,人畢竟是不僅僅靠著情懷生活的,跳槽了三個大學,這個老鐵你是牛逼的不過本人覺得還是務實一點吧,這個變化太大對自己的未來也是不好的,以上就是個人的一點見解。

這個問題想一想,感覺到,大學教授跳槽和明星離婚差不多,有新鮮刺激華麗的挑戰一面,也有副作用存在。比方說,一個人,一生從開始成人了,成家立業後,有過幾次婚姻變故,但也離不了多少次,如果能活到100來歲的,機會時間更多一些,一般的活70歲左右的,折騰不了幾次婚變。也有特殊的情況,英年早逝了。離婚的次數越多,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短,即使曇花一現絢麗多彩,也不會是長久綻放的追求。就如同人們對於事業的追求,有的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還感覺時間短暫了,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情。事業很難一蹴而就,短時間也很難成功。離婚頻繁的,家庭經營的時間短暫,難有好的結果。當然了,人的目的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取捨就不一樣。外人看不慣,也可以理解。無論是教授跳槽還是明星離婚,不同的名氣影響范圍有區別,明星為什麼要離婚?好多人不理解。教授為什麼多次跳槽?好多了也不理解。明星離婚或許是感情出了問題,教授跳槽也許是為了名和利。或為環境所不容,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危機。這只是表面猜猜,具體情況怎麼樣還得看具體的人。就像明星離婚,或是男的出軌了,或是女的有了外遇等。不一定是單獨哪一方的事情。雙方都有問題。如果一個人多次離婚,不管男女,都是本人肯定會有問題。一個教授,三次跳槽,也難有什麼研究成果,教授的價值是什麼?價值在哪裡?但是現在教授更加對市場感興趣,對錢的追求越來越成為主要目標,教授更加缺錢了似的,更加需要財富積累。所以教授跳槽三次五次的,並不奇怪,就像明星離婚,離幾次,完全在於個人,條件具備了就離了或再婚了,這和普通人一樣,只是普通人更加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教授和明星,都在普通人之上,高於普通的人,但即使是財富,名氣,知識遠超於普通的人,道德良心等不見得好多少。普通人的毛病是自己達不到的境界往往崇拜成神了,比如成為明星成為教授這樣的事情,崇拜他們,就會盲目的追星,明星也會更加的與眾不同。這如同一個商人,成功了,財富無敵。就是是一個商人而已,比如馬雲與淘寶與網購,有的說好,有的罵他幾代。名人在 社會 上, 社會 其他的行業,只是因為一個明星教授商人的成功而改變他自己的特殊狀態。比如說,一個明星成功了,廁所難道就不臭了?就不需要環衛打掃保持清潔了嗎?教授就不跳槽了嗎?教授跳槽了,明星就不離婚了嗎?不可能。教授跳槽就跳吧?教授跳多少槽,明星離幾次婚,廁所有無臭味,這是一種現象,也是風氣,代表了一種趨向,一個行業,一種環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存在狀態體現。風氣正,民風好,才是王道,才能強大,歪風邪氣佔了主流,結果就不必說了吧。一個蒼蠅蚊子蟑螂鼠蟲遍布的地方,也不會是什麼風水寶地。

原來還有這么多說道,早知道我也多跳幾次了,清華的美女教授不也是跳到美國了,關健還得有本事,有本事是越跳越好。

跳槽,多數是有眼前利益,長遠看來,得失參半吧。

大學同學中,我算是喜歡變化的,從軍工研究所到大學,再到深圳企業,現回北京企業。

現在來看,其實這就是選擇生活方式,取決於個人性格和人生目標。

同學及早期同事,一個單位堅持下來的,一步一個腳印,現在高職起碼,所長、院長也有,成功,是需要資源積累滴。

我哪,也不算全無成就,但最大成就就是過了一個多彩人生。

大學教授跳槽很正常!我當正教授後就跳了一所著名大學!你為何跳槽?



為何跳槽?這個其實放在有沖勁想往上發展的老師更加合適!他們跳槽無非就是平台和待遇。因此跳槽,就看你關注的是什麼,平台還是待遇。




平台一流,待遇也是一流。這種需要的人才那絕對是掐尖的。你想跳槽到那裡,自身本事是一定要硬的。頭銜,學位,高水平文章,基金項目,發明專利、重量級獲獎項目,基本都是硬通貨。題主大概是這一類的。


平台一般,待遇拔尖的。這里需要的人才,更加看重人才的領軍地位,因為高薪聘英才,那是需要這個人才能夠為平台發展注入強針劑的。只要你學術影響力在國內外有影響力,一般問題都不大。


平台,待遇差不多,橫向比較,更加需要考慮所在專業領域在平台上的支持力度,包括配置的科研條件,團隊成員,場地面積等。



人往高處走。高校跳槽現象越來越正常了。所謂的人才流動。如今很難找到一個平台成長起來的參天大樹。這種現象,不知道是不是值得深思。


聰明如你,希望以上回答能提供些許幫助。 墨梅話職場, 喜歡更多交流與閱讀,可以關注@墨梅話職場 。謝謝!

❷ 公務員vs高校老師,哪個更好點兒

作為一名公務員招錄人員,這幾年也招錄了幾個博士,但是有兩個已經辭職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去高校做老師。
給你講一下一個985計算博士的例子,當年招錄,職位設置是市直某單位科員,結果最終通過筆試、面試招錄進了一個985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博士。按照規定,因為招錄職位是科員,所以轉正後任了科員職務。但是待遇是按照主任科員的22級來確定工資待遇的。

這樣每個月到手工資就是6000多一點,加上其他的補助獎金,每年收入也就是10萬元左右。因為是剛開始,日常工作都是在信息技術部門從事日常工作,因為體制內好多專業內容都是購買社會服務的,所以博士很明顯不能很好地發揮專業作用。
兩年之後,這個博士辭職去了某二線沿海城市的一所二本大學,學校給了很好的待遇,安家費,科研啟動基金,配偶工作編制都解決了。我們都羨慕得不行。

通過這個例子,你可以看出來:高校老師和公務員,對於 博士來說吸引力是不同的,我認為選擇高校,理由有三點:
一是高校待遇更好。博士招錄進來之後,一般是享受二級主任的待遇,但是還不一定給安排二級主任科員的數團職級。到手工資在我們這邊就是五六千塊錢。而博士進入高校,前期至少是講師,過兩年就可以聘為岩盯副教授,這個待遇要遠遠高於公務員的二級主任科員的工資。

二是高校更能發揮博士的高學歷優勢。除非是特招進入公務員隊伍,起點是縣處級,否則如果一步步走的話,博士真的不一定競爭過大學本科。因為公務員晉升不一定只看學歷。而高校中,職稱 的晉升,學歷占的比重會多一些,明顯對於高學歷人員更為有利。
三是高校更加自由。公務員的管理越來越規范,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考勤考核、督促檢查、專項薯棗橘活動等等讓公務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加班加點都成為常態。反之高校則自由的多,只要完成安排的的教學任務,其他時間自己安排研究科研成果就可以了。

❸ 推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措施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大學辦好思政課,將理想信念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個環節。完善思政課相關制度,確保思政課的課時和學分,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使思政課成為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主課堂。

解決好各類課程與理想信念教育相互配合問題,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積極開展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入隊、入團、入黨宣誓等活動,讓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學校課堂內外。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要善用「大思政課」、講好「大思政課」,使理想信念教育可親可感可信,更受學生歡迎。

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課堂內外,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和實踐,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通過改革評價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親身感受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通過「大思政課」的形式,將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總之,通過常態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❹ 大一班主任一直帶班到大學畢業嗎

你好,大學一般情況下會有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然後會從大一一直帶到大學畢業。
當然,由於大學學習的性質有所變化,所以一般情況下跟班主任或者是輔導員接觸的相對來說比較少,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點:
第一、就是我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會有很多公共課程比如說我們的英語課或者是說語文課這是由學校選課,然後來決定班級。所以這種課程一般情況下會有混合專業一起上課。
第二、我們在大學當中,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然後老師以及班主任為輔。所以給我們充分的學習的發揮的空間。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經常去圖書館或者是去我們的教室去自習去看書去獲取我們想要學習到的知識,主要跟同學接觸會比較多。
第三就是。大學的班主任或者輔導員主要是來組織周例會或者月度例會班級會議,這時候才會統一組織大家來進行開會。來跟來跟大家說明一些要點或者是說明一些困難點困惑點。幫助大家答憂解惑。
謝謝,希望您能夠採納!

熱點內容
大學生去美國旅遊簽證 發布:2025-07-22 21:16:01 瀏覽:110
環境工程大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22 21:08:50 瀏覽:897
南大學位申請時間 發布:2025-07-22 21:08:45 瀏覽:969
北京大學2017畢業時間 發布:2025-07-22 21:01:27 瀏覽:847
大學生活自由 發布:2025-07-22 21:01:16 瀏覽:998
大學生返鄭 發布:2025-07-22 20:44:22 瀏覽:29
大學生活隨筆 發布:2025-07-22 20:41:23 瀏覽:869
死神大學生 發布:2025-07-22 20:36:07 瀏覽:952
大學生校外活動 發布:2025-07-22 20:29:27 瀏覽:782
大學生提車 發布:2025-07-22 20:18:40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