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請明星當客座教授
1. 什麼是客座教授
客座教授,源於周星馳被中國人民大學聘任的事件,這一稱號與榮譽教授、名譽教授類似,均屬榮譽性質,但客座教授具備一定的義務。榮譽教授僅享有名譽,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大學授予稱號後,教授無需再訪問該大學。而客座教授則需履行義務,通常參與報告或合作研究,故需經過資格審批。
國家對客座教授的資格並未制定統一標准,各校自行設定規定。在嚴謹的大學中,要求被聘者必須擁有教授職稱,因此,如周星馳這樣的知名人士難以被聘請。即使被聘請,被聘者也需具備至少副教授或講師的職稱,且需有兩位以上本校正式教授的推薦。最後,雙方需簽訂合同,並在合同履行後頒發證書。而在較為寬松的大學,明星等名人通常可以被邀請擔任客座教授。
客座教授的設立,旨在吸引業界精英與學術界進行合作,促進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其存在形式與功能的多樣性,體現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中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然而,不同大學對客座教授的資格要求和聘任標準的差異,反映了高等教育體系在追求學術卓越與社會影響力之間的權衡。
2. 明星如果是某個學校的客座教授,名譽教授有什麼區別
客座教授:是一個榮譽稱號。客座教授是有義務的,要為對方做事,通常是做報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資格審批。「客座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名譽教授:一般是給在學術界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來表彰他們的成績。性質和國外發「名譽博士」差不多。這是一種很高的榮譽,授予者和被授予者也沒有合同上的約束。
區別:客座教授與榮譽教授、名譽教授性質一樣,是一個榮譽稱號,但不同的是,榮譽教授只有名譽沒有義務,只需要「授予」稱號就行了,一所大學授予某人這一稱號以後,這個人可以永生不再去那所大學,客座教授是有義務的,要為對方做事,通常是做報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資格審批。
3. 哪些名人或明星當過中國名校的榮譽校長或榮譽老師 教授
范冰冰來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范自冰冰影視藝術學校名譽校長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何炅是老師
成龍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榮譽教授、北大客座教授。而2005年成龍被聘為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劉歡,其公職身份是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主講西方音樂史的老師,教書生涯已近20年
周星馳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影視表演系教授,不過周星馳當教授兩年不上課,校方稱其掛名
周傑倫,復旦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鐵林
唐國強是南開大學文學院和南京理工大學的客座教授
王志文身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
馮鞏任職中央戲劇學院相聲大專班教師
李雲迪,上海音樂學院聘請為榮譽教授
鋼琴家郎朗擔任四川音樂學院客座
4. 什麼是講座教授
什麼是客座教授?這個名詞由周星馳被中國人民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而出名。客座回教授,與榮答譽教授、名譽教授性質一樣,是一個榮譽稱號,但不同的是,榮譽教授只有名譽沒有義務,只需要「授予」稱號就行了,一所大學授予某人這一稱號以後,這個人可以永生不再去那所大學,客座教授是有義務的,要為對方做事,通常是做報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資格審批。
目前國家對客座教授的資格並無統一規定,但各校自己有規定,嚴肅的大學,要求對方首先要有教授職稱,因此周星馳這樣的名人不能被聘請,對方僅僅是副教授,或者講師,也不能聘,還要有二人以上的本校正式教授推薦等等。最後,要簽訂合同,簽訂合同以後發給證書。不嚴肅的大學,明星一類人都是可以請的。
5. 陳好「中戲事件」後,發現趙本山、成龍也有這待遇,現在教授門檻這么低嗎
中央戲劇學院官網所公布的教授名單里,陳好的名字赫然在列,事件發酵後,陳好和中戲官方也緊急辟謠表示,此次事件是由網站編輯者的錯誤引發的,而且這一錯誤現已經被更正。而成龍是北京大學特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本山是國防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我覺得對於這么明星來說,可能是因為自身的影響力,才有了這樣的機會成為教授吧,其實現在的教授門檻並不低,只是有了更多的渠道晉升吧。
陳好明星、名人做教授,只要確有水平、實至名歸,倒也未嘗不可。只可惜,某些明星紅則紅矣,但到底能給學生傳多少道、授多少業、解多少惑,讓人感到很困惑。毋庸諱言的是,某些大學聘明星、名人做教授,對其「教」和「授」的能力並不算太重視,他們更看重的是其影響力。
6. 什麼是客座教授呢
客座教授,是一個榮譽稱號。客座教授是有義務的,要為對方做事,通常是做報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資格審批。「客座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與榮譽教授、名譽教授性質一樣,是一個榮譽稱號,但不同的是,榮譽教授只有名譽沒有義務,只需要「授予」稱號就行了,一所大學授予某人這一稱號以後,這個人可以永生不再去那所大學,客座教授是有義務的,要為對方做事,通常是做報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資格審批。
客座教授是種兼職的差事。稱為兼職,是因為不但全職算不上,半職也算不上。有的學校要求高點,可能每年需要去教1門課;有的學校要求低點,可能只是偶爾講一次。客座教授一般對學術水平要求可放鬆,比如有的商學院聘請公司的CEO來擔任客座教授,行政學院聘請政府高級公務員擔任客座教授。國內一些高校還給一些名人(celebrity)包括歌星影星等發放講座教授的聘書,有的高校里一個學院就有好幾十位客座教授,比正式員工還多。
國家對客座教授的資格尚無統一規定,但各校自己有規定,嚴肅的大學,要求對方首先要有教授職稱,因此周星馳這樣的名人不能被聘請,對方僅僅是副教授,或者講師,也不能聘,還要有二人以上的該校正式教授推薦等等。最後,要簽訂合同,簽訂合同以後發給證書。不嚴肅的大學,明星一類人都是可以請的。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議,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座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7. 急、我要找一些辯論的資料,我方的觀點是明星應該可以當大學教授
「名人」必定不能當教授嗎?這是什麼邏輯呢?不是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嗎?什麼叫不拘一格?是不是「名人」已經被排斥在不拘一格之外了?怎麼現在才聘請了幾個「名人」(當然與「動輒引進明星」的指責還距離很遠),就忘記了不拘一格這一條?當年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邀請的教授全是方方面面的「名人」。既有主張革命的陳獨秀、李大釗,也有反對革命主張保皇的辜鴻銘,既有主張白話的胡適、錢玄同,也有反對白話主張文言的劉師培、黃侃。用有些人的眼光看,他們之中,很有幾位是必定不能當教授的。可是蔡先生把他們「兼容並包」在一起,成就了北大的光輝一頁。北大邀「名人」當教授,開了一代新風。風氣所及,比如在南京,李叔同先生被譽為「最有權威」的教師,賽珍珠教學之餘將《水滸傳》譯成英文,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吳作人相繼享譽講台,徐悲鴻後來還被聘為「部聘教授」……今天的學子說起這些往事,有幾個會贊成說他們這些「名人」當初就註定不能當教授的呢?
問題在於「名人」當教授能不能稱職。濫竽充數,不稱職的南郭先生,肯定會有。但是那應該由事實來證明。先驗地說,「名人」當教授,必定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教授,這種一概而論的邏輯,本身就不堪一駁。如果說,邀請名人當教授就叫做「劍走偏鋒」,就叫做「功利與浮躁」,就叫做「無視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甚至是「無視人力資源配置的合適與否」,那麼,請問,應該邀請什麼人來當教授呢?他雖是「名人」,才拿到聘書,但還沒有來教授課程,您怎麼就可以一口咬定他必定不稱職呢?邀請別的什麼人來當教授,您就給他必定稱職買下保險了嗎?稱職不稱職,應該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誰是算命先生,可以事先預報呢?這種指責讓我想起沈從文的一段遭遇。1928年4月,胡適擔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聘請沈從文來校任職。當時爭議頗多,不少人認為他只有高小學歷,雖然發表了一些作品,算個「名人」,但真要登上高等學府講台,差距太遠。何況此人不擅言詞。就連沈從文自己聽到這一消息,也大為吃驚。但胡適力排眾議,不拘資歷,堅持延聘。偏偏沈從文一上講台,就鬧出一個笑話:站在講台上十多分鍾,卻說不出一句話,最後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一時傳為笑談。胡適卻不管這些,對沈從文一直認真幫助,熱情鼓勵,使他終於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看看胡適對沈從文的延聘,那種不拘資格學歷、不以死框框來框死活人的勇氣,那種容許青年人一時鬧點笑話的雅量,那種對有真才實學的人知人善任的遠見卓識,怎能不讓人掩卷三嘆!
至於「高校與明星頻頻『聯姻』的喧囂」,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本不是「高校與明星」的錯。「喧囂」者其實一直另有其人。高校請「名人」做教授,擴大視野,增添活力,本來是一種嘗試。作為一種嘗試,成功可喜,失敗亦佳。這才是改革者的心胸。嘗試不過剛剛開始,就冷眼預言必定失敗,大潑其冷水,我看不出這種「喧囂」本身的「清醒與理性」何在。我只是為此感嘆用人之難。比如不拘一格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何其難也!許多人寫文章翻來覆去離不開這幾個字,然而看到別人真正開始這樣做,頭腦里框框條條就來了。看看眼前的這種「喧囂」,讓人反而不得不佩服高校與「名人」兩方面的勇氣。
***************************
標題:演藝明星是否可以當大學教授?
明星能否當教授?討論來討論去,誰也沒有定論——大學要不要沾明星的光?或者說,明星是不是沾了大學的光?從某種程度來講,這其實是一種滿足雙方利益的事情。高校教師的光環對於現在的明星來講無疑很具有吸引力,而明星們——尤其是周傑倫這種級別的明星,則更加能夠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這種合作,從利益方面,應該說是各取所需的。
從好的方面看,「明星當教授」確實有點學術僭越的味道,雖然明星沒有博士頭銜,也沒有學術成果,但我們也應看到,聘請明星的學院大部分是表演、播音等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比如莫萬丹被聘任的崗位是,「藝術與服裝學院服裝表演專業的客座教授」。在這樣的專業里,實踐經驗確實要比學術更重要,所以他們聘請一些有資歷的明星做客座教授、兼職教授,也未嘗不可。更何況,現在大學培養的學生大多缺乏實踐能力。因此,適當聘任一些技能型人才,走入大學講堂,是對大學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
從不好的方面看,「明星當教授」反映了當前高校的某種浮躁。為了迅速提高大學知名度、籌集更多社會資金,有些高校不惜破格錄取明星讀研究生,也不惜聘請一些不稱職的明星當教授。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隱性的學術腐敗。
演藝明星是否可以當大學教授?表面現象背後的深層意義你了解嗎?
甲方:明星當教授無可厚非。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學系主任禹雄華老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他有一技之長,道德操守沒有問題,學校信任他,學生歡迎他,進入學校授課又有何不可?」
乙方:明星當教授是種炒作。
學生能從明星身上學到什麼專業知識?不客氣地說,高校聘任明星就是為了「謀名」、「謀眼球」。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倘若利用明星效應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大可不必。
甲方 第三方 乙方
19.57% 30.52% 49.91%
***************************8
http://e.enorth.com.cn/system/2008/03/03/002907919.shtml
**********************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於弊
2005年1月16日,張鐵林接受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聘書,這是繼周星馳、成龍、牛群、趙本山、趙忠祥等明星先後獲得大學「兼職教授或院長」頭銜之後的,又一起高校「追星事件」。[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弊大於利
李湘受聘成為川師大教授後,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亮相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授課時卻頻出錯誤,甚至將「棘手」念成「辣手」,受到了同學們的質疑。[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還是弊大
正方 132票 反方 723票
評論數 132
評論數 723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於弊
最有資格認定影視明星教授資格的當然是學院。正因為明星身上具有學院看中的氣質和素質,才會被聘為教授。明星進大學並不會降低大學的品格,事實上,三教九流都可以進大學,只要他能為大學提供有益的啟示。大學之「大」,不就在於他有一顆包容的心嗎?[發表評論][全部正方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弊大於利
明星成為教授將會引起教育娛樂化。學院聘請名人做教授無非是追求名人效應,借機炒作,以求獲得利益。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學院以及領導雖然能夠提高了知名度,而學生們卻要受到嚴重的損失。這種只顧自己利益而不考慮學生利益的做法將給整個教育界帶來弊端。[發表評論][全部反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