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張偉教授
1. 錦州市鐵路高中的傑出校友
該校友名單匯總日期為2008年9月1日,展示部分為該校部分優秀畢業生 。
張寶倉1951屆北京市勞動模範
裴鹿成1953屆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核能專家
張詩嘉1953屆著名核工業專家
白希堯1954屆著名靜電專家國防靜電委員會委員
孫銀香1955屆北京協和醫院著名心血管專家
王君彥1956屆國家二級作家鐵道部文學藝術評委會評委
李惟1957屆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良相1957屆哈爾濱鐵路局黨委書記、黨的十二大代表
張潔1957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給排水專家
宋榆鈞1957屆東北師范大學著名鳥類專家
孫永仁1959屆農民日報社長、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楊鴻義1959屆國家電力公司農電局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貴卿1965屆《人民畫報》副編審
孫春平1966屆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
岳鐵貴1968屆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遼寧省測繪局局長
朱友文1971屆鐵道部集裝箱公司黨委書記
黎春奇1971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大連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張偉1972屆錦州銀行董事長兼行長、錦州市政協副主席
何新儒1972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有突出貢獻者
王錦林1972屆遼寧中百商廈集團董事長
凌雲1972屆錦州凌雲建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魏松1972屆上海歌劇院副院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崔興民1972屆朝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婁汀1974屆錦州市葯品監督局局長、黨委書記
李靜1975屆錦州市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
牛輔恆1979屆遼寧大學黨委書記
於丹1980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後、六次獲得美國紐約基金會醫學成果獎
邱月潮1980屆沈陽軍區某摩步旅旅長、沈陽軍區優秀指揮員
鄭義1980屆錦州市鄭義口腔醫院院長
胡紀源1982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司長
宗志勇1982屆錦州軍分區副司令員
王維1984屆清華大學碩士、現任職於微軟公司
康靜波1984屆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
張曉光1984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
陳更泉1984屆全國鐵路勞動模範
朱浩文1985屆河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
張冬明1985屆深圳港麗集團東北區總裁
常錦紅1985屆美國費城腫瘤研究中心博士後
曹必銘1985屆美國Villanova大學計算機博士、美國費城電腦公司
張齊1986屆加拿大ADC國際通訊公司
劉光遠1986屆衛生部外事司
冀星1993屆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主持人
劉悅笛1993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
李霜1993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研究員
程功1994屆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
傅磊1995屆上海交通大學葯學院教授
曹旌1997屆遼寧道光廿五集團總經理
2. 吉林大學成功學協會歷任三人領導小組名單
以下是吉林大學成功學協會歷任三人領導小組的名單:
第一屆:會長柴志剛,副會長齊春鵬和張寰宇。
第二屆:張招、郭軍強和牛鑫萍擔任副會長,武征、孫哲和騰菲為領導成員。
第四屆:耿興龍、孫聰和張天明接任,第五屆時是張偉、王越悅和杜文雙。
第六屆:雙星陳美齡和王成龍共同領導,第七屆潘瑜、趙志丹和黃智毅加入。
第八屆:閆名馳、劉柳和姜偉組成新的領導班子,第九屆的領導包括李靜、王志崗和方琳。
第十屆:王志崗、王博和方琳繼續擔任要職,第十一屆的三位領導者是王博、金莉花和李夢雅。
第十二屆:賈愛迪、秦雪皎和郭廷共同負責,第十三屆的名單則有李甜、張超磊和苗苛。
(2)吉林大學張偉教授擴展閱讀
3.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谷長躍有幾個學生都是誰
您好我的回答是 有五名學生 2021年9月11日,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2021,科學探究類)吉林省賽區決賽圓滿落幕。
據了解,省內464支代表隊伍參與激烈角逐。最終,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代表隊的《SF3B1 K700E突變導致DVL2異常剪接的機制》脫穎而出,獲得吉林省一等獎,入圍全國總決賽。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代表隊將作為吉林大學唯一一支代表隊角逐國賽獎項。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作為教育部認可的57項全國大學生頂級賽事之一,是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生物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和《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雜志共同倡議、指導下,由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委員會設立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競賽。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參賽團隊的研究是對現有RNA剪接理論的補充及完善,闡明了SF3B1突變導致癌症重要基因DVL2發生「截短型」異常剪接的機制,為 SF3B1 突變為靶點的癌症治療奠定基礎。
項目由該院癌症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萬由衷教授、胡鑫教授指導,參賽隊伍由5名隊員組成,分別來自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唐敖慶理科試驗班、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和生命科學學院,在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癌症生物學實驗室完成了本次比賽的全過程。隊員們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鑽研,逐步完善實驗計劃。在隊員與老師的精雕細琢、仔細打磨之下,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 吉林大學徐吉靜Nat. Commun.:單原子催化為鋰空電池帶來新機遇
▲第一作者:宋麗娜、張偉、王穎;通訊作者:徐吉靜教授
通訊單位:吉林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5712-z
針對鋰氧氣電池存在的反應動力學緩慢而導致能量轉換效率低的問題,研究者通常開發高效、穩定的正極催化劑來降低電池的充電極化電壓提高反應動力。該工作將Co單原子固定於摻雜N的碳球殼載體上,用於鋰氧氣電池的高效催化反應,實驗發現Li2O2形成和分解路線與LiO2在單原子催化劑的吸附能有關。研究明確指出,在放電過程中,原子級分散的活性位點能夠誘導放電產物的均勻成核和外延生長,最終形成有利的納米花狀放電產物。在充電過程中,CoN4活性中心對放電中間體LiO2弱的吸附能,誘導充電反應由兩電子路徑向單電子路徑轉變。 得益於高分散的Co-N單原子催化劑的能級結構和電子結構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大幅提升了電池的充電效率和循環壽命。與同等含量的貴金屬基催化劑相比,達到600 mV充放電極化電壓的降低和218天的長壽命循環。
鋰氧氣電池具有鋰離子電池10倍以上的理論容量密度,被譽為顛覆性和革命性電池技術 。然而該電池還處於研發的初級階段,受限於ORR和OER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緩慢,電池的實際容量、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和循環壽命距產業化應用還有很大差距。因而開發高效穩定的催化劑,是提高電池反應動力和循環效率的迫切需要。原子級納米晶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獨特的結構特點,往往表現出不同於傳統納米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為調控電化學反應過程提供了多種可能。在鋰氧電池中,電解液中可溶性LiO2中間體能夠調控放電產物Li2O2的形成與分解路線。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1],不同的生成路線與LiO2在催化劑的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能有關。 因此,探究單原子催化劑的尺寸效應對LiO2吸附能的影響,可能是一種調整低供體數電解質中過氧化鋰形成與分解路徑的新思路。這一新發現將為高能量效率和長循環壽命的鋰氧電池的設計提供更多的選擇。
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電催化劑,其獨特的單分散結構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劑的優點於一身,擁有最大的金屬利用率、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同時,SACs的活性位點相對簡單確定且易於調控,因而這種獨特的結構和性能使得單原子催化劑成為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催化機理研究和性能優化的材料平台。然而當單原子催化劑與鋰空氣電池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文採用原位聚合技術,設計合成了Co單原子嵌入的氮摻雜碳空心球(N-HP-Co)用於鋰氧氣電池的研究,並對其充放電過程進行詳細分析。其結果表明,受益於N-HP-Co最大化暴露的CoN4單原子活性位點及活性位點在碳球殼上的均勻分布,降低了對LiO2的吸附能力,有效的改變了電池的反應路徑,使得電池反應動力學得到極大提高,大幅提升了電池性能。
▲圖一 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過程。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活性位點均勻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環境的高度可控性,在許多催化反應中都表現出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將單原子Co催化劑應用於鋰氧氣電池中,來探究對Li2O2形成與分解反應路徑的影響。我們採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為模板,鹽酸多巴胺作為碳源,並在900 °C的氮氣氛圍內熱解。
▲圖二 單原子催化劑的特性表徵。a, b) 樣品的SEM圖像(a:1微米;b:200納米);c) 樣品的TEM圖像(主圖:200納米;插圖:10納米);d) 樣品的EDX元素分析(50納米);e, f) 樣品的HAADF-STEM圖像(e:50納米;f:2納米);g)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XRD圖像;h) 樣品的N 1s XPS光譜;i)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氮氣吸附曲線。
▲圖三 單原子催化劑的原子結構分析。a) 樣品的XANES光譜;b) 樣品的傅里葉轉換的Co-K邊光譜;c, d)樣品在k和R空間的EXAFS擬合曲線。
N摻雜的碳球殼作為載體是錨定Co單原子的關鍵步驟。高角度環形暗場球差電鏡(HAADF)、能量色散譜(EDX)元素映像圖表和X射線吸收光譜(XAS)測試等關鍵性表徵技術證實了單原子Co的成功制備和CoN4高活性位點的存在。
▲圖四 單原子催化劑的放電機理研究。a)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放電曲線;b)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CV曲線;c)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倍率性能;d, e, f)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放電產物的SEM圖像及相應的XRD譜圖(500納米);h, i)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放電機理圖。
受益於N-HP-Co SACs最大化暴露的CoN4單原子活性位點在碳球殼上的均勻分布,電極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得到極大提升,加快了放電產物Li2O2的形成速率,大幅提升了電池的放電容量和倍率性能。與同等含量的貴金屬催化劑相比,在相同的電流密度和容量下,N-HP-Co SACs具有更多的反應活性位點,因而更有利於生成納米片狀的Li2O2,並通過「外延生長方式」進一步組裝形成有利的納米花狀Li2O2。這種特殊的放電機制有利於打破電荷傳輸限制和放電產物電化學絕緣的本質。
▲圖五 單原子催化劑的充電特性。a) 樣品及對比材料在不同充電階段的紫外可見光譜圖;b) 樣品的充電機理圖;c-h) 樣品及對比材料上的不同結構對LiO2的吸附能。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CoN4單位點催化劑的充電機理,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復雜的配位環境可以顯著改變中心金屬原子CoN4對LiO2*的吸附能力,從而調控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可以看出,CoN4活性中心對放電中間體LiO2弱的吸附能,有利於提高LiO2在電解質中的溶解度,誘導充電反應過程由兩電子路徑向單電子路徑轉變。因而有利於提高電池的充電效率。
▲圖六 鋰空氣電池的循環穩定性。a) 樣品及對比材料的循環性能;b-e) 樣品及對比材料在不同循環過程中放電產物的SEM圖像(b, d:1微米;c, e:500納米);f, g) 樣品及對比材料在不同循環過程中的放電產物的XPS光譜。
單原子催化的鋰空氣電池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應的發生,並展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充分驗證了催化劑對放電產物的精準調控對穩定電池體系的重要作用。
▲圖七 單原子催化劑在循環過程中的穩定性。a) 樣品在全圈循環後的XPS光譜;b) 樣品在多圈循環後的EDX光譜(200納米);c) 樣品在多圈循環後的XANES光譜;d) 樣品在多圈循環後的傅里葉轉換的Co-K邊光譜。
N-HP-Co 在50次的循環過程中,Co的單原子結構依然被保留。Co單原子在碳載體上的固有穩定性使它們在電化學反應中具有優異的耐久性,這一顯著的優勢與低成本的優勢相結合,為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在鋰氧電池反應路線的可調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受到草莓生長過程的啟發,採用二氧化硅為模板,原位聚合生成氮摻雜的Co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單原子催化的本質特徵,低配位環境和單原子與碳球殼之間的協同作用能夠精準的調控鋰氧氣電池中放電產物的生成與分解路線。與同等含量的貴金屬催化劑相比,單原子催化劑不僅能夠調控放電產物的形貌,同時增加了放電容量,避免了過多的副反應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電池的電催化性能。該研究提出的單原子催化正極的概念、設計、制備及催化機制,將為鋰空氣電池領域新型催化劑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學依據,具有鮮明的引領性和開創性特徵。
參考文獻
[1] Yao, W. T. et al. Tuning Li2O2 formation routes by facet engineering of MnO2 cathod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2019,141,12832-12838.
徐吉靜,1981年7月出生於山東省單縣,現任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光學晶體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多孔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鋰(鈉、鉀、鋅)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鋰空氣(硫、二氧化碳)電池等新型化學電源,外場(光、力、磁、熱)輔助能量儲存與轉化新體系。近5年共發表SCI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Nat.Commun.3篇、Nat.Energy 1篇、Angew.Chem.Int.Ed. 2篇、Adv.Mater.3篇、Energy Environ.Sci.1篇、ACS Nano 1篇、ACS Cent.Sci.1篇。迄今為止,論文被他引4000餘次,單篇最高引用360次,12篇論文入選ESI高引論文,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作為亮點報道。獲授權發明專利和國防專利10項。曾獲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2019年)、吉林省青年 科技 獎(2018年)和吉林大學學術帶頭人(2018年)等獎項或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