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南大學人事處特聘教授公示名單

中南大學人事處特聘教授公示名單

發布時間: 2021-02-14 09:48:34

A. 請問中南大學新進教師要求、待遇及職稱評定要求

待遇看你的職稱了,中等水平吧,住房環境很差,新進教師不分講師副教授教授,都住在巴掌大的周轉房。建議實地去了解一下。

B. 中南大學王建秀老師怎麼樣

王建秀,男,1969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首批「升華學專者計劃」特聘屬教授,現任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物感測與表面分析研究所所長。從事生物電分析化學和表面化學研究。1992年7月畢業於山西大學化學系。1992年至1995 年於西北大學化學系電分析化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2年於北京大學化學系電分析化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榮獲北京大學2004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以及北京大學1999?2000學年光華獎學金。2002年7月起,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榮獲第三十二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自2004年起, 作為青年骨幹人才被引進為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於2004年11月被聘為中南大學首批「升華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共發表SCI論文15篇(Anal. Chem.,J. Phys. Chem. B等),被SCI期刊引用196次,單篇(2002年以第一作者發表的Anal. Chem.)最高引用次數達105次。
還想知道他的為人和長相嗎???

C. 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是怎麼回事

記者8月8日查詢發現,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專湖南大學材料科學屬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3)中南大學人事處特聘教授公示名單擴展閱讀

湖南高校已出現多名90後教授:

2012年3月20日,1990年出生,年僅22歲的劉路破格受聘為中南大學教授級研究員,並獲得校方100萬元人民幣的現金獎勵。他因破解困擾全球數學界20多年的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而一夜成名。

2018年,1990年出生的李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時,李東剛獲得同濟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991年出生,由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聯合培養出來的博士陳少威獲聘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2019年8月,1991年出生的劉惠穎受聘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她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系獲碩士、博士學位。

D. 名譽博士的授予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博士歷年授予人員表年度序號授予人員國家地區職業授予院校年度人數19831阿馬杜 –馬赫塔爾·姆博 塞內加爾政治家北京大學32茅誠司日本科學家復旦大學3李約瑟英國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19844楊振寧美國科學家復旦大學119855有澤廣巳日本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66陳省身美國科學家南開大學7李政道美國科學家北京大學8阿加塔·巴巴拉馬爾他共和國國家元首北京師范大學9包玉剛英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上海交通大學10奧格·尼爾斯·玻爾丹麥科學家北京大學198611勒·埃·克勞斯美國科學家西安交通大學912井上靖日本學者北京大學13鮑勃·霍克澳大利亞政府首腦南京大學14史蒂文·穆勒美國學者南京大學15納金德拉·辛格印度學者北京大學16吳健雄美國科學家南京大學17袁家騮美國科學家南京大學18阿卜杜勒·薩拉姆巴基斯坦政治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鄒至庄美國學者中山大學198720霍英東英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中山大學621李遠哲美國學者中國科學院22林同炎美國科學家同濟大學23約翰·托爾美國社會活動家復旦大學24許靖華美國科學家南京大學25林家翹美國科學家清華大學198826斯坦因美國科學家北京大學227若澤·薩爾內巴西國家元首北京大學198928宇都宮德馬日本政治家北京大學1199029何塞·馬利亞·魯達阿根廷政治家北京大學430卞學美國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31安東尼諾·齊吉基義大利科學家北京大學32伊凡·利·海德加拿大科學家北京林業大學199133德里克·哈羅德·理查德·巴頓美國科學家中國科學院334朱利安·安德雷奧蒂義大利學者北京大學35文森特·塔博恩馬爾他共和國國家元首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99236李嘉誠英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437吳大猷加拿大學者南開大學38丁肇中美國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9納爾遜·曼德拉南非國家元首北京大學199340謝國民泰國社會活動家復旦大學741拉斐爾·卡爾德拉委內瑞拉國家元首中國人民大學42楊森比利時學者中國醫科大學43彼得·拉克斯美國科學家北京大學44曾憲梓中國(特例)社會活動家中山大學45漢斯·霍弗瑞士學者上海大學46揚·米爾達爾瑞典學者南開大學199447斯帕多利尼義大利政治家北京大學948貝聿銘美國科學家同濟大學49康納德·門格爾德國學者西北農業大學50邵逸夫英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浙江大學51竹下登日本政府首腦中國人民大學52蓋哈爾特·海克爾德國學者北京體育大學53梁琚球中國(居香港)科學家清華大學54貢特·施普爾德國學者北京理工大學55埃爾溫·內爾德國科學家華中理工大學199556內比奧羅義大利政治家北京體育大學657卡洛斯·薩烏爾·梅內姆阿根廷國家元首北京大學58何善衡中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中山大學59利國偉英國社會活動家清華大學60加夫利爾·薩爾溫迪美國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61列昂尼德·達尼洛維奇·庫奇馬烏克蘭共和國國家元首外交學院199662邁爾頓·瓦茲威爾斯美國學者中南工業大學663歐內斯特·博伊爾美國學者北京大學64謝慧如泰國社會活動家四川大學65羅茨·多恩德國學者西安交通大學66沃爾夫岡·侯普克德國學者同濟醫科大學67韓素音英國學者南京師范大學199768曹光彪中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浙江大學1169威廉·海姆德國學者暨南大學70克里斯托夫·盧埃林·史密斯英國學者山東大學71約翰·哈桑尼美國學者中國人民大學72瓊斯·林哈德丹麥科學家復旦大學73井上清日本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74胡里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烏拉圭國家元首中國社會科學院75石景宜中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76馬臨中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天津大學77庫仁·瓦列里·富拉基米洛維奇俄羅斯學者北京體育大學78埃米爾·康斯坦丁內斯庫羅馬尼亞國家元首北京大學199879田長霖美國社會活動家西安交通大學580喬治·布希美國國家元首南京大學81鄭鈞美國學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82J.Robrt Buchanan美國學者中國協和醫科大學83馬錦明中國(居香港)社會活動家中國農業大學199984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埃及埃及總統北京大學885亨利·弗·歇弗爾美國喬治亞大學計算量子化學中心主任、教授北京理工大學86蔣—卡洛·若塔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南開大學87池田大作日本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北師范大學88馬萬祺澳門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暨南大學89加米爾·依德里斯蘇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復旦大學90馮元楨美國聖地哥加利福利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終身教授四川大學91梁潔華香港香港梁潔華藝術基金會主席中山大學200092格林納特德國學者華中科技大學893齊擱勒德國學者華中科技大學94希格爾美國社會活動家華南理工大學95伍舜德香港社會活動家清華大學96小林陽太郎日本政治家西安交通大學97費爾南多·德拉魯阿阿根廷阿根廷總統中國人民大學98羅伯特.曼德爾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99摩斯.居達.福克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南開大學2001100詩琳通泰國泰國公主北京大學10101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汶萊汶萊蘇丹、國家元首北京外國語大學102烏戈·拉斐爾·查韋斯·弗里亞斯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總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3計佑銘香港香港志成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華中師范大學104圭多·德馬科馬爾他馬爾他總統外交學院105阿羅約菲律賓國家元首清華大學106亞歷克·布魯斯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07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埃及原聯合國秘書長南京大學108方潤華香港著名企業家暨南大學109麥克法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2002110吉爾伯特·斯托克英國科學家天津大學17111維克多·斯科彭科烏克蘭學者吉林大學112瀨在幸安日本學者鄭州大學113古斯塔沃·諾沃亞·貝哈拉厄瓜多國家元首中國人民大學114阿斯卡爾·阿卡耶夫吉爾吉斯吉爾吉斯總統北京大學115塔里婭·哈洛寧芬蘭芬蘭總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116科林·盧卡斯英國牛津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17理查德·N·扎爾美國斯坦福大學理學教授湖南大學118許東亮香港香港大眾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華僑大學119陳焜旺愛國華僑留日華僑聯合總會會長華僑大學120安南迦納聯合國秘書長浙江大學121馬丁內克德國薩爾大學終身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22格哈德·施羅德德國德國總理同濟大學123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哈薩克總統北京大學124奧島孝康日本早稻田大學總長北京大學125杜維明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歷史與哲學終身教授山東大學126貝爾特·尤根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數學系教授山西大學2003127丘成桐美國哈佛大學數學教授浙江大學12128詹姆斯.莫里斯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129范徐麗泰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中國政法大學130羅伯特.胡伯德國德國馬普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131張建平美國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工程部力學與材料項目組主任上海大學132沃夫岡A.赫爾曼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南京理工大學133約翰內斯.勞德國德國總統南京大學134理查德.萊溫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35邁克.穆爾紐西蘭前紐西蘭總理、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中國人民大學136瑪麗.麥卡艾麗斯愛爾蘭愛爾蘭總統哈爾濱工業大學137摩西.卡察夫以色列以色列總統中國農業大學138哥哲哥.科勒德克波蘭前波蘭副總理西南財經大學2004139艾哈邁德.澤維爾美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分子科學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15140徐旺志美國、埃及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主席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41達圖.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總理清華大學142約翰.亨尼斯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43特霍夫特荷蘭荷蘭Utrecht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44瑪麗.蘇.柯爾曼美國密歇根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145李.鮑林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46愛莉森.理查德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47內斯托爾.卡洛斯.基什內爾阿根廷阿根廷總統復旦大學148查濟民香港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人、董事會主席浙江大學149馮必樂德國西門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同濟大學150梁愛詩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中國政法大學151伍沾德香港實業家,香港美心集團主席中山大學152白井克彥日本早稻田大學理事長、校長上海大學153G·韋恩·克勞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校長上海交通大學2005154李文正印度尼西亞印尼力寶銀行董事長東南大學16155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哥倫比亞哥倫比亞總統北京大學156奧巴桑橋奈及利亞奈及利亞總統北京大學157李光耀新加坡新加坡總理復旦大學158亞力杭德羅.托萊多.曼里克秘魯秘魯總統北京大學159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西班牙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名譽主席浙江大學160馬迪森.奧列克.瓦西里耶維奇俄羅斯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校長北京體育大學161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美國基辛格國際咨詢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162約翰.安東尼.胡德紐西蘭牛津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63瑪麗娜.席爾瓦巴西巴西聯邦共和國環境不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164科林.坎貝爾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165傑弗里.肖恩.雷蒙美國康奈爾大學校長北京大學166阿蘭.蓬皮杜法國歐洲專利局局長北京大學167雅克·桑特盧森堡歐中聯合商會主席復旦大學168理查德·布勞德海德美國杜克大學校長清華大學169蘇珊·霍克菲爾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清華大學2006170F·A·科頓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蘭州大學13171何大一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AIDS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172連戰台灣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廈門大學173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174米喬普勒斯希臘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大連海事大學175駱家輝美國華人州長北京大學176拉明·迪亞克塞內加爾國際田聯主席北京體育大學177雅克·羅格比利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北京體育大學178野依良治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南京理工大學179理查德·龐德加拿大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北京體育大學180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清華大學181關中台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政法大學182金正幸韓國龍仁大學校長湖南師范大學2007183喬治·舒爾茨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12184安德遜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清華大學185柏敬諾·羅伯特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清華大學186蒙民偉香港香港信興集團主席兼董事長清華大學187比爾·蓋茨美國美國微軟公司主席清華大學188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德國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同濟大學189尹衍梁台灣台灣潤泰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190喬姆斯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北京大學191王度台灣台灣立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192魚允大韓國國民經濟顧問委員會副會長、高麗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193江丙坤台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南開大學194李兆基香港香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及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兼總經理復旦大學2008195納賽爾·阿卜杜拉齊茲·納賽爾卡達聯合國南南合作委員會主席重慶大學9196田家炳香港香港田家炳基金會主席、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安交通大學197布爾哈德·勞呼特德國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校長、教授北京科技大學198查良鏞香港香港著名、企業家、報人,當代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蘇州大學199朱棣文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學200德路·吉爾平·福斯特美國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北京大學201卡里姆·馬西莫夫哈薩克哈薩克總理武漢大學202李達偉美國美國萊斯大學校長、政治科學系教授南開大學203雅克·希拉克法國法國總統外交學院2009204哈特姆特·米歇爾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南開大學23205帕萃克·賀克美國美國特拉華大學校長廈門大學206李昌鈺美國美國紐海文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207韓德華比利時比利時魯汶工程聯合大學校長北京交通大學208布立頓·強斯美國美國哲學學會副主席、美國德雷塞爾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209齊揩華以色列諾貝爾獎獲得者、以色列理工學院特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210於爾根·海舍勒德國德國科隆大學神經生物研究所所長、德國科學院科學參議華中科技大學211亞歷山大·季米特里耶維奇·茹科夫俄羅斯俄羅斯副總理北京外國語大學212御手洗富士夫日本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佳能株式會社取締役會會長清華大學213吳伯雄台灣中國國民黨主席、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伯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214安格拉·默克爾德國德國總理南京大學215Adi Shamir以色列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教授山東大學216黃志源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董事長、總裁北京大學217納吉布·敦·拉扎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總理北京外國語大學218克勞斯·施瓦布瑞士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南開大學219阿里·納伊米沙特沙特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及阿美石油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220斯蒂芬·卡隆佐·穆西約卡肯亞肯亞副總統兼內政部部長南京農業大學221韓禮德英國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創始人、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222焦立中美國華裔宇航員山東大學223有馬朗人日本武藏大學校長北京科技大學224金炯旿韓國韓國國會議長、大國家黨秘書長天津大學225朱馬利·賽雅貢寮國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主席蘇州大學226波松·布帕萬寮國寮國總理蘇州大學2010227薩支唐美國美國工程院院士,佛羅里達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傑出研究教授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廈門大學22228平野真一日本日本大學評估、學位授予機構機構長,上海交通大學致遠教授、校長 特別顧問上海交通大學229趙小蘭美國美國勞工部長、趙朱木蘭基金會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230Mark Stephen Wrighton美國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校長復旦大學231李達三新加坡Carlton酒店集團主席復旦大學232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阿根廷阿根廷總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33安妮特·沙萬德國德國教育與科研部長同濟大學234蔡國強美國藝術家上海戲劇學院235潘基文韓國聯合國秘書長南京大學236安德魯·漢密爾頓美國牛津大學校長清華大學237蘇希洛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總統清華大學238弗朗西斯·加利澳大利亞世界知識產權總幹事中國人民大學239小林誠日本日本振興會理事上海交通大學240詹姆士·伯納德特·梅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校長鄭州大學241吳世勛韓國首爾市長蘇州大學242萊斯克·博瑞斯維柯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南開大學243錢煦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惠特克生物醫學工程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244邁克爾·格蘭澤爾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245陳萬華加拿大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副校長北京語言大學246鄧青雲美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上海大學247約翰·E·霍普克羅夫特美國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北京理工大學248郭位美國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北京理工大學2011249羅伯特·錦穆爾美國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清華大學19250益川敏英日本日本京都產業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251柏瑞·貝姆美國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252朴范薰韓國韓國中央大學校長山東大學253梁振英香港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山東大學254賴瑞·麥克拉瑞美國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華中師范大學255崔琦美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北京大學256揚·阿亨巴赫美國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浙江大學257劉遵義香港香港中投國際集團董事長復旦大學258井上明久日本日本東北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259濱田純一日本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260卡羅·盧比亞義大利義大利帕維亞大學教授中國礦業大學261德·汶納泰國泰國紅十字會行政秘書長華僑大學262馬欣達·拉賈帕克薩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總統北京外國語大學263讓-皮埃爾·拉法蘭法國法國總統特使、法國總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64埃沃·莫拉萊斯·艾瑪玻利維亞玻利維亞總統中國人民大學265帕斯卡爾·拉米法國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四川大學266帕爾·施密特匈牙利匈牙利總統北京體育大學267戴維·約翰斯頓加拿大加拿大總督南京大學2012268菲利普·克雷文英國國際殘奧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14269辜濂松台灣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華東師范大學270保羅·馬斯卡雷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席技術官重慶大學271劉皇發香港中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中國政法大學272陳增燾香港思源基金會主席復旦大學273居伊·布雷頓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274萊謝克·博里塞維奇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北京大學275范安德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大連理工大學276克勞斯·繆倫德國德國化學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277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土耳其土耳其總理上海外國語大學278陳致和美國科學家北京協和醫學院279吳登盛緬甸政治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80依琳娜·格奧爾吉耶娃·博科娃保加利亞社會活動家同濟大學281吉米·卡特美國社會活動家南京大學2013282徐立之加拿大香港大學校長復旦大學9 283烏弗·哈格若夫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284凱末爾·科勒齊達奧盧土耳其土耳其共和人民黨主席新疆大學285Subra Suresh美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浙江大學286Peter Sarnak美國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山東大學287李國能香港香港防止及處理潛在利益沖突獨立檢討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288約瑟夫·奈美國哈佛大學傑出貢獻教授山東大學289里克·雷斯特美國微軟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90唐翔千香港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上海大學

E. 中南大學文學院的學科介紹

學院下設兩系、四所、兩個研究中心、三個研究基地和兩個工作室。
學院堅持「經營學院、和諧人心、創新工作、跨越發展」的辦院理念,積極實施「以特色創品牌」、「差異化發展」的戰略,著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實現博士點突破,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精幹而富有特色、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文學院。 (一)文藝學
文藝學是本學科點最早擁有碩士點的學科。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均擁有博士學位。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2篇,《文學評論》發文4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其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基礎文論研究成果突出。本學科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文學基礎理論研究,在文學原理、文學思潮、美學范疇等方面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歐陽友權教授主編了高等院校21世紀課程教材《文學理論》和湖南省規劃教材《文學原理》,他的《數字化語境中的文藝學》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和湖南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多項大獎。柏定國教授的《中國當代文藝思想史論(1956-1976)》、劉澤民教授的《西方美學范疇史》、《實踐存在論美學思考方式》等著作在學術界廣泛好評。
2.網路文學研究佔領制高點。本學科是全國高校最早將網路文學列為研究方向的學科,率先創辦了網路文學研究基地,建立了「網路文化批評」網站,先後獲得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10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了《網路文學論綱》、「網路文學教授論叢」(5本) 、「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7本)、「新媒體研究叢書」(6本)、《網路文學發展史》、《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網路文學概論》、《比特的世界——網路文學論稿》等20餘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權威學術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系列論文100多篇。擁有「網路文學」省級精品課和「新媒體文學」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經過近十年的經營,已經形成了一支以歐陽友權教授為帶頭人的博士、教授為主的網路文學研究團隊,成為全國網路文學研究的重鎮,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3.應用研究對接社會重大需求。為了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文藝學學科還特別強調應用研究,綜合運用文化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富有特色地開展了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品牌的研究,成立了中國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從2006年開始,每年發布《中國文化品牌報告》,被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報道20多次。出版了《文化產業概論》國家級規劃教材,先後主持完成《電影文化產業的文化傳承與文化消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中心城市文化創意產業與軟實力競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子項目)、《文化品牌戰略研究》(文化部項目)、《湖南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物聯網的興起對我國思想文化傳播的機遇、挑戰和對策研究》(湖南省社科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為基礎人文學科如何服務於社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中國古代文學
本學科方向成長迅速,並形成了顯著的科研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古代文論及古典美學研究成果卓著,體現出跨學科、跨文化的開闊學術視野。本學科成員中多數具有跨學科治學背景,如學科帶頭人毛宣國教授即是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在中國古典詩學和西方美學研究方面均高居學術前沿,主持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楊雨教授為法語學士、哲學碩士、古代文學博士,主持多項省部級課題,並多次赴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交流和講學;白寅副教授為理學學士、古代文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在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及方法論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持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本方向已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社出版了如《心靈化批評: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思維特徵》、《美學新談》、《中國美學詩學研究》、《西方美學思想史》等多部專著,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20來篇為《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
2、詞曲及民俗學研究嶄露頭角,新銳突起。本方向還擁有六大詞學、戲曲博士,分別畢業於中山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師從學界泰斗,近五年在詞學界、戲曲界嶄露頭角,已獲得國家社科項目2項,教育部社科項目7項,省級社科項目多項,出版了如《宋詞的女性意識》、《傳播學視野下的宋詞生態》、《俠骨柔情陸放翁》、《詞人家庭與宋詞傳承》、《北宋文人的經濟生活》、《觀音故事與觀音信仰研究》、《觀音本生故事戲論疏》等多部專著,獲得科研獎勵多項,在《文學遺產》、《文獻》、《文史哲》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3、詩詞理論研究與創作傳習融為一體,有效避免了理論與實踐的疏離。本方向擁有以余德泉教授領銜的古典詩詞創作研究團隊,創作成果斐然,並在本專業形成了濃郁的詩詞創作、吟誦唱和及書法藝術氛圍,多次在國內各類刊物發表詩詞、書法作品,指導的研究生在詩詞創作方面亦名列全國高校前茅,例如2008級研究生李冰即在中山大學主辦的全國性古典詩詞大賽中榮獲詩組冠軍。
4、科研梯隊整齊,兼具中年學者的沉穩及年輕學者的銳氣。本學科方向科研梯隊的最大特色是梯隊整齊: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年齡結構合理:50-60歲1人,40-49歲4人,30-39歲4人,避免了某些傳統專業青黃不接的現象,具備深厚的發展潛力,傳承了嚴謹踏實的治學風氣和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學術界已形成較大影響,活躍於國際國內的各高峰學術論壇,好評如潮。特別是楊雨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俠骨柔情陸放翁」,獲得了很好的影響。迄今為止,本學科方向的中青年學者已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次,湖南省首批新世紀121人才工程1人次,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2人次,西南鋁教育獎2人次,中南大學師德獎1人次。
(三)現當代文學方向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中國語言文學的重要二級學科,由4位教授、1位副教授、2位講師組成。本學科教師共出版學術專著11部,發表論文百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參與2項,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課題2項,中國作家協會重點項目1項,省級課題10項,獲省部級獎4項,創作有全國影響的長篇小說3部。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批評理論和文學創作有機結合。閻真教授為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能將文學理論與文學創作相結合,並取得相當高成就的教師之一。他曾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國家社科基金子課題專著《百年文學與後現代主義》,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1項,中國作家協會重點項目1項。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3部,獲得全國性影響,為當代中國著名作家。其中《滄浪之水》出版40版近50萬冊,多次獲獎。因在學術和創作方面的成就,獲得國務院突出貢獻津貼,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並記省政府一等功。
第二,朱光潛研究系統深入。王攸欣教授為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學者,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課題1項,省級科基金課題3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30多篇,著有《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三聯書店)、《朱光潛學術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等,其現代批評理論特別是朱光潛研究系統深入,在學界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第三,鄉土文學研究開拓新視角。禹建湘教授為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學者,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省級科基金課題6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禹建湘教授提出「鄉土想像」概念,梳理20世紀以來鄉土想像的生發機制和表現癥候,開拓了新的研究視角。在《文學評論》發表論文《革命話語在鄉土想像中的激盪與消隱》,另有同一方面論文多篇,形成了系列論文。出版學術專著《鄉土想像:現代性與文學表意的焦慮》,並主持兩個「鄉土文學」研究的省級課題,在「鄉土文學」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學術新銳
此外,譚德晶教授在詩歌理論特色鮮明,出版專著多部,並發表了系列論文,很好地推進了所在領域的研究深度。蘇曉芳博士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級課題1項,出版學術著作3部,顯示了良好的學術發展勢頭。
本學科方向學術隊伍整齊,梯隊合理,在巴赫金研究、小說創作、現代批評理論研究、「鄉土文學」研究、詩歌理論研究方面特色鮮明,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四)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要學科方向。本學科方向共有教師7位,其中2位教授,1位副教授,4位講師,所有教師都有博士學位,隊伍整齊,結構合理。本學科教師共出版專著10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6項,獲省級獎勵1項。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勢集中於兩個方面:
1.探索詞語源流,研究優勢明顯。本學科方向學術帶頭人任繼昉教授潛心研究詞源學二十餘年,取得了令人贊譽的研究成果。任繼昉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末即師承著名詞源學家蔣禮鴻先生,主攻漢語詞彙史和語源學,至今已經發表了20餘篇詞源學方面的學術論文,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發表在《中國語文》、《文獻》、《辭書研究》等知名刊物上的論文《「胡同」:譜系關系新視野》、《王念孫〈釋名〉校語》、《「伏羲」考源》,刊登在《光明日報》上的文章《國學》、《說「文」談「字」》、《說「詩」》。承擔國家社科課題:「和」文化源流研究。結項時材料扎實,論證嚴密,結論可靠,得到了了國家社科規劃辦優秀的評價。出版的專著《漢語語源學》獲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著作類三等獎,《古漢語研究》等多種刊物都曾發表書評,學界同人也曾廣泛採用。任繼昉教授的研究提供了詞語源流的寶貴材料,揭示了漢語詞彙發展演變的規律,糾正了辭書字典的訛誤,為字典辭書編寫質量的提高、詞彙理論的豐富和語言文字的規范做出了貢獻。其學術專長意義重大,成果斐然,優勢明顯。
2. 融合方言音韻,研究特色鮮明。本學科方向的劉青松教授多年來致力於明代古音的研究,曾在《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楊慎古音學思想初探》《晚明時代古音學思想發微》等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中國古典文獻學概要》和《音韻及詩詞格律概要》,在音韻學界引起廣泛影響,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並主持國家社科課題:三峽移民語言交際問題研究,為國家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本學科方向的李星輝副教授專心於湘南漢族土話和湘南瑤族勉語的接觸影響,調查研究湘南瑤語全面深入,在漢語與少數民族接觸研究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實力,占據了重要的學術地位。其在《方言》上發表了題為《永州嵐角山土話音系》的論文,也獲得了方言學界的積極肯定。劉青松教授和李星輝副教授的研究正好體現了本學科的一個特色:音韻和方言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音韻學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系統,關注漢語語音的歷史情況;方言學研究現代漢語的語言使用,展現漢語語音的現實狀況,緊密結合就能深入追蹤方言的歷史,把握漢語語音演變的規律。這樣的研究特色既鮮明突出,又潛力巨大。
(五)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點是中國語言文學二級碩士點之一。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其中5人擁有博士學位,2人有海外學術經歷。該碩士點現有3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即歐美文學、比較文學和比較詩學;循守在「精幹而富有特色」中爭創一流這一文學院的戰略信條,在每個研究方向上,本學科團隊都經由強烈的問題意識,捕捉到新的學術空間,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獨到的優勢。
1.歐美文學方向之西方近現代文學思潮研究。歐美文學方向帶頭人曾繁亭教授為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其早年曾出版專著《煉獄聖徒-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孤獨的雄獅-海明威傳》等四種,譯著《豪門怨》、《魔杖》(合譯)等兩種,主編叢書1套(10種)及其他專業著作8種。基於如下強烈的問題意識——現代化歷史進程啟動之後,與此前相比明顯加速的西方文學的發展愈來愈呈現為思潮遞進的形態乃是不爭的事實;而國內學界西方文論研究與西方文學研究兩條線長期處於斷裂狀態,作為作家作品研究與文論詩學研究之關節點的思潮研究的闕如則是造成這一斷裂的重要原因,曾繁亭教授的學術焦點轉向對西方近現代文學思潮的研究。其在《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等權威期刊上刊發的10多篇論文,以及2008年獲得「優秀」結項結論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之最終成果《文學自然主義研究》(獲湖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均是這一轉向的體現。後者印行後,以其對自然主義文學思潮系統的全新闡釋在學界引發較大反響,《文藝報》等重要報刊給予高度評價。
2. 比較詩學方向之西風東漸中的中國現代文論建構研究。比較詩學方向帶頭人歐陽文風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和中南大學人文社科傑出青年人才專項資助計劃。已出版專著3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完成省社科基金等項目多項。近幾年中西詩學比較研究的熱潮方興未艾,但大都停留於觀念翻新的泡沫狀態,「空戰」者眾,歐陽文風教授力避凌空蹈虛,其基於西方印象主義對李健吾感悟詩學的剖析、基於西方生命美學對王國維與宗白華文論建構的闡發等系列成果,以沉實但不失鋒銳的學術個性,對西風東漸中中國現代文論的建構與嬗變進行了頗富開拓性的探究,在學界引發廣泛關注;該系列成果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3. 比較文學方向之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當代文學生態研究。比較文學方向帶頭人為海歸博士聶茂教授。從《民族寓言的張力》運用西方話語對中國新時期文學進行「還原性」闡釋,到《俄羅斯心燈》等著作基於中國文化現實對西方經典作家作品進行「招魂性」解讀,注重在全球化語境中探究當代中國文化-文學的變革,並在對西方文學的解讀中對這種變革作出回應,始終是聶茂教授比較文學研究的突出特點。在大量直擊當代文學現場的學術成果之外,其更直接投身創作實踐——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等多部,曾獲世界華人文學大獎賽一等獎、新加坡《聯合早報》小說新人獎一等獎、《人民文學》創刊45周年散文大獎等40多種獎項。 (一)跨文化傳播
本學科研究方向圍繞如何建立國際新聞傳播新秩序這一重大的問題,探討中西新聞傳播業與新聞傳播觀念演變的軌跡,總結中西新聞傳播思想發展脈絡,並從文化比較學與多維視野關照上探尋中國新聞傳播業發展的方向及價值取向。集合了一支高學歷、年輕化的學術隊伍。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拓展研究視野,加強跨文化交流。從多角度拓展比較新聞學與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視野,尤其注重在比較文化的層面展開研究;在深入研究中西新聞傳播思想史的過程中,借鑒多層面的比較分析模式,以台、港、澳相關學術機構為合作夥伴,開展大陸與台港澳新聞比較研究;注重培養研究隊伍的跨文化能力,積極與美國、法國、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學術機構展開了多種多樣的學術交流,豐富了學術內涵。
2、本學科方向緊密跟蹤當代文化傳播發展態勢,營造和完善專業交叉。二十世紀以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劇烈。而新聞媒介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力量,如何看待當代新聞媒介的跨文化發展趨勢、如何正確運用新聞媒介對跨文化傳播的作用、如何減少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文化誤讀,等等,都是當代新聞實踐給學術界提出的新問題。而要回答這些新的問題,傳統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理論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深厚的文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等學科理論的融入,而本學科方向一直努力融合多種學科的知識,走復合發展的道路,以適應文化傳播的新趨勢。
3、跨文化資源的師資力量。本學科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禹建湘教授長期從事女性主義研究,有著深厚的文學和社會學理論功底,楊雨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法國文化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評為湖南省「百人工程」人才;劉青松教授則是長期從事文化語言研究的知名學者,他們都是帶著其他學科和不同文化背景轉入新聞傳播領域的,能夠為新聞傳播的研究和教學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和新的研究路徑。
(二)新媒體傳播研究
新媒體傳播研究的教學科研團隊由由一位教授、三位副教授和兩位講師組成,學科帶頭人歐陽友權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教學名、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本學科方向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部課題1項和省級課題4項,出版學術專著9部,在國內的數字媒介研究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網路媒介研究處於學術前沿。本學科是全國最早將網路文化(含網路文學)列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學科之一,率先創辦了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基地,建立了「網路文化批評」網站,先後獲得7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先後出版《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網路傳播與文學》、《網路敘事學》、《網路惡搞文化》等20餘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權威學術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承擔《數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研究》等國家社科規劃項目和《物聯網的興起對我國思想文化傳播所帶來的機遇、挑戰與對策研究》、《網路文學的社會影響力研究》、《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等湖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經過近十年的經營,已經形成了一支以歐陽友權教授為帶頭人的博士、教授為主的網路文化傳播研究團隊,成為全國網路傳播研究的重鎮。
2. 跨學科視野下的新聞傳播研究。本方向著力於傳播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交叉研究,特別關注數字媒介對社會運行的影響。如白寅副教授的國家課題「數字媒介信息傳播引發的集合行為及其防範」,論文《網路文學的社會學價值》等,對網路行為與社會行為的互動進行社會心理學的剖析,考察網路流言的演變規律,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研究方法上,也引入傳播統計學分析手段,如其論文《關於文本意義生成因素的實驗分析報告》,就通過控制實驗技術解釋了信息接受理解中的意義賦予問題。
(三)文化產業
本學科方向基於中南大學中國文化品牌研究中心雄厚的教學、研究力量和豐碩的成果而設立。中南大學中國文化品牌研究中心於2006年4月掛牌成立,是中南大學整合文學院、商學院、法學院、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院、藝術學院、外語學院和高教研究所等人文社會科學各相關學院所得研究力量,突出優勢、發展特色文科的重要基地,是一個服務於國民經濟,培育和推廣文化品牌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文化產業與媒介管理科研和教學在全國高校中起步最早。中南大學文學院最早實施文化產業類研究生教育,直接參與、組織和制定了文化產業學科規范,推動了文化產業專業的出現。本學科專家團隊合力打造的課程《文化產業概論》入選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編寫的教材《文化產業概論》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該領域全國第一本專業教材;《文化品牌學》是我國惟一的文化品牌專業教材。
2、有代表國內最高研究水平的專家團隊和系列成果。2006年以來,以歐陽友權教授為帶頭人的專家團隊致力中國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推廣,已連續五年推出《中國文化品牌報告》年度報告,共發布各類文化品牌報告222個,深受社會各界好評。鍾虎妹副教授對我國報紙媒體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和湖南省報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在業內也有廣泛的影響力。本專家團隊在總結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成果、積極推動中國文化品牌「走出去」、提高國家軟實力和世界影響力等方面,始終站在同類研究最前列。
3、緊緊把握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脈動,推動文化產業產、學、研、政各領域互動。在研究文化產業理論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文化品牌創意、文化品牌規劃、文化品牌評估和文化企業管理咨詢、區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服務等業務。本專家團隊先後主持完成4項國家級課題、6項省級課題的研究;為22個行政區域擬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為50餘個優秀文化品牌提供管理服務,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新聞傳播實務
新聞傳播實務方向是本一級學科與湖南媒體環境積極互動的成果。經過近10年的建設與發展,此方向已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合理的隊伍結構。其研究重點和特色主要體現在:注重廣泛融入多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不斷拓展新聞傳播實務的研究領域。突破新聞傳播實務研究的傳統思路與方法,以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尋求並揭示新聞傳播實務的運作規律及其內在奧秘。同時,密切注視新聞傳播業界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積極探討媒介發展及「產業化」運作過程中提出的新的理論課題。該方向的研究內容對我國應用新聞學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及地方媒體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本學科方向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本學科方向團隊的專家均有在媒體從業經歷,擁有豐富的新聞一線業務經驗。學科帶頭人聶茂教授為紐西蘭歸國博士,曾擔任《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的記者;胡光華教授是中南大學新聞中心前任主任,劉澤民教授是中南大學新聞中心現任主任,是校內媒體的直接責任人;王曉生副教授曾供職於北京的報紙和雜志;范明獻博士曾擔任長沙電視台專業頻道製片人。他們豐富的業務經驗對科研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2、本學科方向得到了湖南媒體的大力支持,擁有優越的教研與實踐互動環境、機制和平台。自2005年以來,本學科先後與長沙電視台政法頻道、長沙電視台女性頻道、湖南經濟電視台(現湖南電視台經濟頻道)、湖南衛視、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華聲在線、星辰在線、紅網合作搭建產學研聯合體,先後完成20餘項委託項目的研究,既提高了本學科專家團隊在業界的影響力,提升了地方媒體品牌競爭力,也給相關專業的學生迅速融入社會打開了一個通道。
3、本學科方向的師資隊伍實現了「博士化」,發展後勁十足。本學科方向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5位講師,都擁有博士學位。鍾虎妹博士的媒介經營管理研究、王曉生博士的新聞法制研究、范明獻博士的新聞倫理研究、周燦華博士的受眾心理研究、馬薇薇博士媒介消費研究,都顯示出良好的學術發展前景。

F. 王攸欣 的 畢業院校

王攸欣學歷:
武漢大學
王攸欣,男,1966年生,湖南湘鄉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G. 百家講壇的主講嘉賓

註:順序為主講嘉賓的姓名拼音字母。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特邀專家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程遂營: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系教授、副院長 淳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丁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段懷清: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方北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小凡: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韓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胡阿祥: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賈英華: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作家 江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大校軍銜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康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兩辦)主任 李昌集:現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李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任飛: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李寅: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理事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教授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心武:當代作家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劉金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馬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喬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蘇升乾: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孫國亮:龍岩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主任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唐博: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館博士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王士祥:鄭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警銜 王雙懷: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衛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徐放鳴:現任江蘇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於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於賡哲: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於鍾華: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張一清: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張宏傑:作家、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趙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紅學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周思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註:順序為主講嘉賓的姓名拼音字母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程遂營;六大古都:黃河上的故都【等待播出】 丁牧:宋徽宗之謎 丁萬明:資治通鑒【等待播出】 丁一平:回望周朝【等待播出】 杜建錄:杜建錄說西夏【等待播出】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奇人王陽明 方北辰:三國名將·吳國篇(周瑜、呂蒙、陸遜、朱然、陸抗、吳將回眸);三國名將·魏國篇(曹操、鄧艾、張遼、許褚);三國名將·蜀國篇(諸葛亮、關羽、張飛、馬超、趙雲)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國史通鑒(天下大勢;春秋戰國篇;秦漢三國篇;第三部兩晉南北朝【等待播出】);奇人王陽明;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文天祥》;中國故事富強篇之秦朝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傅小凡:崇禎那些年;大明疑案(上部、下部【等待播出】);走近朱熹 馮曉虎:大師的腳印之愛因斯坦【等待播出】 范德偉:博物館之旅之滿城漢墓 高日暉:范進中舉 高長山:唐宋八大家下部【等待播出】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何毓靈:博物館之旅之考古殷墟 韓升:盛唐的背影;尋找曹操;風雲唐太宗;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郭子儀》;武則天【等待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大話西遊;話說聊齋(第一部、第二部【等待播出】) 韓秀雲:身邊的經濟學;股市風雲 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之張仲景;郝萬山說健康(第一部、第二部) 胡阿祥:說國號 胡金兆:京劇大師程硯秋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賈英華:末代皇族的新生(上部、下部);你所不知道的溥儀(第一部、第二部【等待播出】)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姜鵬: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一個傀儡的力量——漢獻帝;品讀《資治通鑒》(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等待播出】);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霍去病》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身邊的禮儀 康保成:戲里戲外說歷史(楊家將、長生殿、趙氏孤兒) 康爾:傳奇紫砂壺 康震: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大結局);北宋:文人的擔當;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杜甫》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論語〉的魅力》;老舍的幽默;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啼笑姻緣的愛情三模式 林岩:唐宋八大家下部【等待播出】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李建華:《紅樓夢》·絲綢密碼 李敬一:怎樣欣賞中國古典詩詞;李後主和他的詞;司馬遷;屈原 李蕾:紅旗渠的故事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任飛:名相晏嬰;管仲【等待播出】 李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詩經》中的不老愛情(後續節目【等待播出】) 李煒光:正說包公 李曉:商賈傳奇 李寅:清東陵密碼;清代皇陵謎案;雍正和他的甄嬛們;清十二帝後宮疑案:揭秘清代帝陵 李強:大宋謎案 厲華:信仰的力量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下部);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於謙》、《袁崇煥》;唐宋八大家之《蘇軾》;千古愛情;王陽明【等待播出】 劉金田:改變中國命運的遵義會議 劉強:竹林七賢 劉興林:大秦崛起【等待播出】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劉慶柱:解讀中國古代都城;地下長安【等待播出】 劉衛華:博物館之旅之神秘中山國 林乾:雍正【等待播出】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呂玉華;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名醫是這樣成名的(許叔微、喻嘉言、徐靈胎、吳鞠通、張錫純、皇甫謐) 馬茂軍:趙普【等待播出】 馬駿:二戰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品讀《孫子兵法》(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即將播出】);中國故事愛國篇之《衛青》 馬駿傑:甲午,甲午;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鄧世昌》、林則徐【等待播出】、鄭和下西洋【等待播出】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明朝 毛峰:戰國策【等待播出】 梅毅: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蒙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玄宗出世、開元盛世、盛世危情、物華天寶、長恨悲歌);大隋風雲(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中國故事愛國篇之《辛棄疾》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彭林:彭林說禮 錢斌:千年一筆談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第一部、第二部);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錢文忠解讀《千字文》【等待播出】 喬良:新解三十六計 邱紫華:歷史人物的悲劇 商傳:永樂大帝;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鄭成功》 蘇升乾:清明上河讀宋朝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孫國亮:客家人 孫華:蜀地探秘之三星堆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 唐博:清案探秘(第一部、第二部)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文景之治);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大風歌;王立群讀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北宋文人的擔當;王立群說成語;中國故事愛國篇之《屈原》、《蘇武》、《岳飛》;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漢朝》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心懷天下范仲淹 王士祥:隋唐考場風雲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王雙懷:大唐貴妃 王衛平:春秋吳國風雲錄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魏新:東漢開國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吳建民:吳建民論國際風雲;吳建民看中國外交;吳建民盤點2004國際形勢;吳建民盤點2004中國外交;評點《戰國策》 吳桐禎:成語趣談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感悟人生》;大故宮(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戚繼光》;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清朝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端午時節話屈原;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陸游》:詩歌愛情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葉廣岑:楊貴妃下落之謎;從四合院到秦嶺深山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我心目中的陳嘉庚;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奇人王陽明 於賡哲:狄仁傑真相;發現上官婉兒;大唐英雄傳;大唐巾幗傳奇;中國故事之《顏真卿》:開元盛世(上部、下部【正在錄制】);中國故事富強篇之隋朝、唐朝 於濤:走近曹操 於鍾華:書法檔案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中國故事之《林則徐》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 翟雙慶: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第一部五臟篇)【正在播出】、第二部【等待播出】 曾國平:創新思維與創造力的發揮;智商與情商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張一清:解碼漢字之王朝名稱有講究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張宏傑:成敗論乾隆(上部、下部) 張擎:蜀地探秘之金沙遺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張志君:向古人學家教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司馬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等待播出】);北宋文人的擔當;中國故事之《范仲淹》;中國故事富強篇之宋朝 趙林:英雄史詩特洛伊;希臘神話與雅典奧運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趙中男:朱棣身後那些事兒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清代皇陵謎案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的啟示、劉備的謀略);水滸智慧(第一部梁山頭領那些事兒、第二部【等待播出】、第三部【正在錄制】) 周國平:愛的四重奏 周非:中國神話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等待播出】 周汝昌:周汝昌鑒賞唐宋詩詞;評《紅樓夢魘》;新解紅樓夢系列(曹雪芹其人其書、紅樓夢的藝術個性、周汝昌答疑紅樓夢);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周思源:紅樓六家談系列(亦石亦玉話寶玉、孰優孰劣話黛釵);新解紅樓夢系列(是是非非王熙鳳);品水滸系列(從生辰綱下落談《水滸傳》);華夏春秋志系列(正確看待康雍乾之世);傳奇太後系列(文明太後);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千古一後;風雲南北朝之苻堅 周文順:焦裕祿 朱翔非:中華孝道;漢儒傳奇【等待播出】

H. 中南大學土建學院吳小萍教授怎麼樣

專 長: 道路與鐵路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含城市軌道交通、城市交通);綠色交通、綠色選線理論與方法;交通環境、交通技術經濟與管理;GIS在道路與鐵道工程中的應用;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土地利用與交通規劃設計;

專家主要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四川雅安中學高中畢業考取中南大學(當時的長沙鐵道學院)鐵道工程專業本科,1986年畢業獲學
任職經歷:
主要業績: http://civil.csu.e.cn/news/html/2009/01/20090106103936-1.htm
2004年獲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與烏克蘭國家鐵道運輸學院合作研究;2005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獎學金公派訪問學者,2006-2007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交通研究中心國家公派訪問學者;2006起應邀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長期特聘客座教授並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稱號。2006起應主編Alison L. Gill邀請被聘為國際權威期刊美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的期特約審稿專家。

I. 中南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1、左鐵鏞

1936年出生於北京,材料科學家、循環經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左鐵鏞主要從事難熔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鋁鎂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陳志武

生於1962年7月。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席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早年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後專注於經濟史與中國經濟研究。

3、黃友岐

黃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著名的老一輩神經精神病學家、臨床醫學教育家黃友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時10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6歲。

4、王淀佐

遼寧省錦縣人,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葯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1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1985年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5、鄧起東

湖南省雙峰人。生於湖南雙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鄧起東因病逝世,享年81歲。

J. 中南大學有多少老師是日本留學回來的

中南大學人事處公布有多少老師是日本留學回來的,這個對大學有什麼特殊意義嗎?比如擴大和日本大學的交流?如果它沒有權威的發布,別人說的更不準確。

熱點內容
小雪大學生 發布:2025-08-02 15:43:23 瀏覽:276
常州大學教授汪七應 發布:2025-08-02 15:40:45 瀏覽:805
杭師大學生處 發布:2025-08-02 15:24:08 瀏覽:527
2016山東大學研究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2 15:23:14 瀏覽:156
中山大學眼科醫院時間 發布:2025-08-02 15:10:41 瀏覽:626
多倫多大學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申請 發布:2025-08-02 14:55:43 瀏覽:43
煙台大學的英語專業分數 發布:2025-08-02 14:53:33 瀏覽:622
2003電子科技大學貴陽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2 14:53:32 瀏覽:863
南京大學揚州籍教授 發布:2025-08-02 14:49:47 瀏覽:893
石川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02 14:31:42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