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博士生導師名單
『壹』 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的著名教授
郝燕玲,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國家重點學科導航、制導與控制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艦船綜合導航系統,電子海圖應用系統,海洋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光纖陀螺及其慣性系統的軟、硬體自主研發工作。現任自動化學院海洋運載器導航設備研究所所長,導航儀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哈爾濱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
邊信黔,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2005年,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究船舶動力定位技術、水下機器人技術、援潛救生技術、氣墊船駕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國家項目,增補了國內空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自動化學院北颯海洋裝置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973」技術首席專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雜志主編。
金鴻章,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控制理論和控制系統、智能控制、復雜系統、船舶控制系統、船舶減搖裝置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校船舶先進減搖控制技術方向負責人,校「九五」、「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特輔裝置與系統」、「船舶控制工程」的項目負責人。
孫楓,教授,博士生導師。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慣性導航技術,平台式、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組合導航技術,高精度光纖陀螺慣性系統技術,針對水下航行器導航定位,水下航行器長期隱蔽航行問題地球重力場、地磁場輔助導航技術研究。現任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IEEE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理事會理事,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
劉勝,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教學名師,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隨機系統最優估計與控制、艦船航行與姿態控制、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技術等。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資格認證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船學會儀器儀表學委會副主任,黑龍江省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智能系統學報》、《自動化技術與應用》、《電機與控制學報》等雜志編委。
王科俊,教授,博士生導師。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生物特徵識別與視頻監控技術、新型神經網路理論與應用、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生物信息學。現任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黑龍江省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黑龍江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智能系統學報》編委會副主任,《自動化技術與應用》雜志編委。
本科專業介紹
●自動化
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自動化工程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國民經濟、國防和科研部門的運動控制、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現代集成製造等領域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設有「工業自動化」、「船舶自動化」和「核電自動化」三個專業方向。
開設的主要課程:網路與系統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自動控制元件、檢測與轉換技術、電磁場、創新認知與實踐、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運動控制系統、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控制系統設計、核電站設備與電氣系統、核電站運行與控制、船舶控制原理、船舶控制裝置與系統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就業去向是航海、造船、航空、航天及各種含自動化、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生產單位,就業面極寬。畢業生中多數到北京、上海、大連、青島、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等地的研究所、國企、外資及合資企業和政府機關工作。該專業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97.6%、96.1%、97.4%.
●測控技術與儀器
培養具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國民經濟、國防和科研部門的測量與控制系統、儀器儀表及其他信息獲取、信息處理與信息利用等相關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設有「導航技術」和 「測控技術」兩個專業方向。
開設的主要課程:網路與系統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自動控制元件、檢測與轉換技術、創新認知與實踐、電磁場、光學測量技術、導航定位系統、慣性器件及應用、慣性導航系統原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嵌入式控制系統、精密儀器結構設計、運動參數檢測技術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到航空、航天、航海及其它測控部門的研究設計和生產單位。就業的主要城市是:北京、上海、武漢、青島、大連、成都、深圳、廣州、哈爾濱、沈陽等。該專業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95.0%、97.4%、96.8%.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具有電氣工程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國民經濟、國防和科研部門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等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設有「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
開設的主要課程:網路與系統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自動控制元件、檢測與轉換技術、電磁場、電機學、電機拖動基礎、船舶電站、電力拖動控制系統、特種電機及應用、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電廠電氣部分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業地區為廣州、深圳、哈爾濱、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福建、浙江。該專業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為98.7%、100.0%、97.4%.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培養具有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國民經濟、國防和科研部門的制導與控制技術、運動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現代集成製造等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網路與系統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自動控制元件、檢測與轉換技術、創新認知與實踐、電磁場、理論力學、飛行器概論、數字信號處理、飛行力學、飛行器慣性器件、飛行器導引與導航系統、數字圖像處理、制導與控制系統、導彈伺服系統原理與設計等。
學生畢業後可在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國家各軍事部門及各種含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生產單位,從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及相關技術方面的分析、研究和設計工作。主要就業地區為北京、廣州、深圳、上海、陝西、河北。該專業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100.0%、100.0%、94.3%.
●生物醫學工程
培養具有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交叉學科的知識和工程方法,從事國民經濟、國防和科研部門的人體信息監測、醫療儀器、醫學圖像處理、醫院信息系統等研究、開發、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工程學相結合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是用工程的方法研究和解決生物和醫學領域提出的各種新課題的學科,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是我國目前優先發展、重點支持的學科之一。
開設的主要課程:網路與系統分析、現代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生物醫學感測器與測量、生物醫學信號處理、醫學成像基礎、醫學圖像處理、醫學儀器等課程。
學生畢業後可在有關科研和生產部門從事生物醫學、醫療儀器、生物信息檢測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也可以從事計算機信息行業的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主要就業地區為北京、深圳、廣東、黑龍江、浙江、遼寧、山東。該專業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97.7%、96.9%、81.8%.
『貳』 李雲波哈工程教授
李雲波,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1963年出生於中國,1986年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被評為優秀畢業生。同年,他免試推薦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以船舶流體力學專業碩士學位畢業。
1999年,李雲波以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流體力學專業博士身份畢業。2001年,他在北京語言大學進行深造,2002年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進修一年,2006年又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進修三周。
1989年碩士畢業後,李雲波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他擔任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院長助理,並現為船舶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造船學會會員,船舶力學高性能組成員。
李雲波曾先後主持和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防基礎研究、總裝預研基金、國家歸國人員科研資助、博士點基金、行業基金和橫向課題等。他發表的科研教學研究文章共計超過20篇。
『叄』 龐永傑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龐永傑
龐永傑教授,1955年12月出生,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的一名資深學者,擔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的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流體力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上,對教學和科研工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在教學方面,龐教授負責本科生《潛艇與潛器設計》課程,以及研究生的《潛水器設計》、《船舶設計理論與方法》、《現代造船》等課程,他還組織團隊教師進行《潛器設計製造技術專題》和一系列前沿講座。學生們對他的《潛艇與潛器設計》課程評價極高,評分超過90分。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2006年至2009年間,龐教授指導了38名碩士研究生,其中22人已畢業,8名博士研究生中有3人完成學業。他的團隊在2006年榮獲黑龍江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團隊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成就斐然。
在科研上,龐教授專注於船舶操縱性、計算機模擬技術及海洋資源開發系統設計等領域,參與了多項國防科研項目,為水下航行器設計、系統模擬和試驗驗證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多項國家級和部級科技獎勵。他的研究成果豐碩,2006年至2009年,已在國內外發表了50篇論文。
作為「海洋空間運載器國防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龐教授成功完成了國防科工局的「智能水面高速無人艇基礎技術研究」項目,並推動團隊在水下智能機器人技術和海洋綜合探測潛水器的研發上取得突破。他還積極參與實驗室建設,使之成為我國水下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在學科建設上,龐永傑教授作為「水下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究方向」負責人,積極參與專業規劃,培養青年教師,推動教材編寫,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
他的學術成果豐碩,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個重要獎項,且在2005年被評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2006年的黑龍江省第三屆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龐永傑教授的貢獻不僅限於教學,他在科研和學科建設上同樣表現出色,為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哈工程博士生導師名單擴展閱讀
1968年生於山東東明, 1990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美術系, 1991-1993研修於中央美術學院, 現住北京,職業畫家。 龐永傑是一個不屑於重復別人的人,還是一個不甘於重復自己的人——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畫有著良好的市場,有著專業畫商的認可就固步自封,自我復制,自我克隆。一直以來,他的創作中都在不斷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