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高朝俊教授來我縣開設高考作文指導專題講座
❶ [有人說,沒有什麼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說,年輕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想法是天真
寫議論文要會「轉化」 抒情文要融情於事
出場專家:高朝俊(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今年的高考作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考生可以寫自己的生活故事,不過材料很多,卻未必容易寫好,一些考生會寫成名人勵志故事的堆砌,我們通常把這種現象比喻為「名人開會」。但究竟怎樣才能寫好這個題目呢?
從具體寫作來講,可以聯系今年語文高考考試說明來看:今年的考試說明有一些變化,列舉了三種文體,包括議論文、記敘文和抒情文。寫議論文可以順著材料指向,從「青春不朽」這個方面入手,結構上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寫「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即闡述什麼是青春,為什麼青春不朽,或者為什麼青春易逝,怎麼樣青春才能不朽,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但是要真正寫出新意,寫得比較深刻透徹,應該在青春易逝和青春不朽轉化上做文章,把這個轉化寫好,文章就深刻透徹了;如果選擇記敘文,那又怎樣才能寫出彩呢?一方面,考生可以從學生實際出發,寫自己的青春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他人入手,寫父輩或者祖輩的青春易逝或者青春不朽,選材就更廣闊了;今年特別要注意的是,考試說明裡面增加了一種文體叫抒情文。青年是抒情的年齡,青春是抒情的話題,所以這篇文章也很適合寫抒情文。但是抒情文路不好把握,容易寫得空洞、浮泛、淺薄,甚至矯揉造作。我有一個觀點,抒情必須要跟敘述、描寫、議論結合起來,也就是融情於事、融情於理,這樣文章才能寫得厚實豐滿,所以抒情文應該引起重視。青春是關鍵詞,但不能就青春談青春,因為青春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要寫好必須把青春放到人生中間審視,必須放在人生展開的過程中審視,這樣才能深刻,境界才能高遠。
把握命題者的意圖是「禮贊青春」
出場專家:王繼志(南京大學教授、博導)
青春是什麼?青春是年輕生命的一種自然表徵。青春里有什麼呢?青春里有陽光、有雨露、有生長、有憧憬、有夢想,但是也有感傷、煩憂、叛逆、無奈、思索、抗議,也有得不到回應的懶散和頹廢,青春是復雜和矛盾的存在,包含了太多數不清的情感奧秘。
我們總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從這個意義上說青春當然是不朽的,所以王蒙才寫《青春萬歲》,所謂萬歲就是永恆。所以梁啟超才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立則中國立」的命題,這里少年也代表著青春。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還得琢磨一下命題者的意圖,他的意圖就是要禮贊青春。你如果完全寫不朽,某某人如何了,某某人如何了,卻跟青春這個年齡碰到的煩惱、存在的痛苦一點不掛鉤,那就偏離了主旨。我曾經說過,任何的作文命題都是命題者給你規定了一個理性的渠道,讓你只能在這個理性的河床上尋找,你如果離開理性河床去泛濫了,那就很難評分了。
抓住謬誤做駁論性文章易出彩
出場專家:尉天驕(省寫作學會會長;河海大學教授、博導)
從考生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考生受到過寫駁論文章的訓練,那麼他很容易找到寫文章表達的話題。比如「有人說、也有人說……」里的觀點都可以視為片面帶有謬誤的,第一個觀點說沒有什麼是不朽的,否定不朽,帶有謬誤,第二個觀點說青春不朽也是謬誤,如果考生抓住謬誤來做一個駁論性的文章,那文章就不難寫。第二,所謂不朽,我們通常理解就是永恆的問題,能不能長期保存永恆的問題,就要思考短暫和永恆的關系,如果考生想到這一層,受過一些辯證思維的訓練,那他很快就會想到:什麼是短暫的,什麼是永恆的,短暫和永恆是什麼關系,等等。落實到題目來看,如果說青春歲月,那肯定是不能永恆的,因為青春歲月是短暫的,哪怕你有30年、40年的青春,在人生長河裡也還是短暫的,但是你青春的創造、青春的心態、青春的激情則是可以永恆的。針對前面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觀點,考生可以發表見解。而如果思路再寬廣一些,可以聯想到胡適先生寫過的文章。他的觀點是人皆可以不朽。一個人無論做大事小事,做好事還是壞事,總是要融入整個社會,你對社會長河裡哪怕添了一滴水,總是對社會有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對歷史都有貢獻,都可以是不朽的。他的意思主要是勉勵每個人都要尊重自己寶貴的一生,爭取要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多做有創造性的事情,如果考生能這樣發揮,我覺得也很好。但是如果考生入了考題的圈套,說沒有什麼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而大力贊美青春,順著這個話題為它做種種鋪陳,甚至舉出例子來說青春怎麼不朽,論述語言太多,卻始終沒有擺脫概念性的話,那說明他在高中時的思維訓練還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