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學科帶頭人夏教授
Ⅰ 國內哪些大學的教育學專業比較好
18級教育學研究生回答一波
首推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先不說這兩所大學本身為頂級的師范院校,且其教育學專業為該校的雙一流A類學科,學校師資、設備等資源非常具有優勢。
閨蜜就在華東師范大學,經常去他們學校,教育學大咖超級多,而且國內很多教育學專業的相關論壇都在華師舉辦,我們院很多專業課老師都是華師畢業的。華師的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技術教育學等專業排名全國第一。
據說華東師范大學招生,畢業院校和考研成績很重要,不考慮學生家庭背景,而且特別歡迎跨專業報考,他們的暑期夏令營並不只青睞專業成績排名前5%的人,更鼓勵成績排名前10%的人報考,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也是錄取的關鍵。
所以想跟考研的小夥伴說,如果想去北師跟華師,哪怕你跨專業也要鼓起勇氣試一試,來自我不敢報考錯失華師的教訓。當然,填志願除了要有冒險精神,實力必不可少,畢竟這才是你能否被錄取的關鍵。
何以犒賞人生,唯有再上征程!加油!
Ⅱ 上海師范大學的教育學中的課程教學論需要看什麼書
主要看標注※的書目,其他可作為補充,祝你考研成功!O(∩_∩)O~
參考教材:
* 1.《教育學》(王道俊、王漢瀾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當代教育學(2004年修訂版)》(袁振國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 3.《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4.《教育學》(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原理(修訂版)》(孫喜亭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教育概論》(葉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原理》(袁振國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8.《現代教育論(第二版)》(黃濟、王策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 9.《中國教育史(修訂版)》(孫培青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10.《簡明中國教育史(修訂本)》(王炳照等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11.《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 12.《外國教育史(修訂本 上冊)》(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13.《外國教育史(修訂本 下冊)》(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14.《教育心理學》(馮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5.《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陳琦、劉儒德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6.《教育心理學(第二版)》(張大均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17.《教育心理學(第三版)》(皮連生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 18.《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9.《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Ⅲ 長三角體育與健康學科合作教研譜新篇
——記2019年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當人們還沉醉在國慶70周年的喜悅中,10月31號2019年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研討活動在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學校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南通市崇川區教育體育局承辦。
據不完全統計,有上海、浙江、江蘇三地的中小學體育特級教師、三地的體育教研員、部分中小學體育學科帶頭人、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特邀專家共1000多人親臨現場參與本次活動;
同時,還有約有5.7萬名全國同行通過網路直播平台在線觀看;
另外,沈陽體育學院,合肥市教研室、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研室、南京體育學院、揚州大學等高校和教研部門也紛紛派專家和學生前來觀摩。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本次活動不僅是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學科的盛會,而且是吸引全國各地體育教師關注學校體育發展的盛會。
開幕式上,江蘇省教育科學院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孟文硯教授,首先回顧了長三角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自2009年開展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然後並指出體育是基於健康的體育、是融合健康的體育、是促進健康的體育,中小學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從而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和保持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揭示了本次活動主題「健康第一:基於深度思維的體育學習」的深遠意義。
崇川區教體局陸紅兵局長在歡迎詞中說,這次教研活動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交流的平台、是一個最佳的接受檢閱的平台、是一個嶄新的拔節生長的平台,長三角三地的體育教學專家、教育研究專家雲集崇川,讓他們有了交流和學習的平台,崇川學校從校園,到教師,到學生,全方位向大家開放,願意接受大家檢閱。
崇川區人民政府楊春紅副區長代表崇川區人民政府,對本次活動表達了祝賀。她介紹說南通崇川區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近年來,崇川區在學校體育方面著力建構「211」課程體系,即:讓每一位學生掌握2項體育技能、1項藝術技能,1項科學技能,並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本次活動對崇川而言是一次難得學習和鍛煉機會簡孝,必定會推動崇川教育體育事業新發展,新跨越。
最後,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國強院長作重要講話,他指出長三角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是一種教研活動的機制創新,影響和帶動了其他學科的拓展和仿效;長三角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是三地學校體育工作者積極相應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深度發展的主動作為,先行之舉,生動地反映三地體育教育工作大局意識,強烈的教育情懷。聚焦體育學習深度思維,在實踐層面要注意落實以深度思維為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品質;以關鍵能力培養為目標,改革體育課程教學,以「健康第一」思想為宗旨,評價體育教學效果。
開幕式後,通師一附教育集團、通師二附教育集團、城中小學教育集團、實驗小學攔虛稿教育集團、躍龍中學的學生們為大家呈現了近一譽差個小時精彩的表演。
從人文崇川、特色崇川、冠軍崇川、逐夢崇川四大板塊,通過武術、花式跳繩、球類、律動滑板等形式,充分展示出南通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把教育之鄉的人文精神和體育特色課程有機融合,用音詩畫的手法,描繪出崇川福地——「體育冠軍搖籃」的豐碩成果。
渾厚的底蘊,驚艷的表現,催人奮進的正能量,深深地感染了在場每一位觀眾,贏得了陣陣掌聲。
接著,南京體育學院張蘊琨教授為大家帶來了《提升健康素養 助力體育教學》精彩講座。
張教授從健康素養的內涵與影響因素、健康與健康素養現狀分析、健康中國背景下對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三個層面,娓娓道來體育與健康相互關系,融合意義,並提出了「研教學融合,知性行要統一「的教育模式,為廣大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內化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既有宏觀層面高瞻遠矚的視野和理念,又有微觀層面切實具體的實踐模式,張教授鞭辟入裡的論述、獨到精闢的見解,讓與會者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最後,來自海門市東洲小學的語文教師樊健帶著崇川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上了一堂《青春密碼》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課。在樊老師的精彩演繹下,四十多位年僅12-13歲的孩子坐在台上仔細聆聽,小聲議論,他們認真思考、積極交流、踴躍發言。樊老師並沒有將青春期身體變化等性教育問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糊弄過去,而是融入了精彩的微課片段,結合了真實的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剖析和講解。「你的身體哪些部位不能被人觸摸呢」?「青春期後你的身體發生了哪些奇妙的變化」等等敏感但實在的問題被樊老師一一拋出,隨後為孩子們提供思考的機會,教會他們掌握正確的青春期知識和信息,並學會自我保護。
樊老師的精彩課堂受到了與會老師們的一致贊譽。
10月31號下午,陽光明媚、秋意盎然,合作教研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眾人齊聚崇川學校兩塊田徑場,觀摩來自江蘇、上海、浙江三地六位教師所呈現的體育課堂教學。
江蘇體育特級教師衛紅帶來的是水平三、五年級《技巧:肩肘倒立》。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肩肘倒立技術中「一撐、二夾、三綳直」動作要點,教學難點是學生完成肩肘倒立時動作到位、平穩、挺拔。為了有效突破重難點,課的熱身階段衛老師巧妙地設計了「蹦蹦車」、「仰卧穿鞋」、「蹬車輪爬山」、「水上芭蕾舞「等小游戲,主動滲透了」撐腰,夾肘、綳直、挺拔「等動作要點的體會練習;學練階段,衛老師藉助「箭頭貼」作為輔助練習標志,時刻提醒學生練習時腳尖要綳直,對於完成質量較高的同學及時給予看「大拇指「鼓勵,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注重了學生體會、學會、會做、做好的情感升華和思維訓練。
課後專家所點評說,衛老師這節課務實高效,設計精妙合理,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了高效地學習。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通市教研員楊浩老師帶來是水平四、八年級《正面雙手墊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移動中形成正面迎球姿勢墊擊來球,教學難點是准確判斷,快速移動。為此,楊老師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首先讓學生體會移動接拋球,移動墊固定球,然後讓學生一拋一墊,半場地循環墊球,最後讓學生2人和多人合作墊球。
課後專家點評說,楊浩老師不愧是國家課標測評組成員,本節課注重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遵循了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在動中練,動中講,保證了學生練習密度,有效發展了體能。
浙江溫州劉嬋娟老師給與會老師帶來了水平一、二年級《籃球:多種形式的拋接球練習方法3》,課中劉老師通過籃球巨星——姚明來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動感的籃球熱身操、不同方式的運球,讓孩子們充分與籃球接觸,熟悉球性。接著,進入小籃球—「拋接球」的學習,通過三人合作的原地拋接球、移動拋接球、對抗拋接球等,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情境中,學會了拋接球的動作,並切實地做到了學以致用。
課後,上海特級教師陳飈老師點評說,高起點的認知、真情景的介入、高強度的投入、高密度的反思是本次課的亮點;
江蘇特級教師倪晨瑾老師點評說,本教學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中關注了全員,立德樹人在課堂的細節里悄然發生。
浙江舟山蔡利東老師的教學內容為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後轉身換手運球突破》,蔡老師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培養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始終圍繞主教材,通過自主探究、示範講解、徒手練習、原地練習,防守+練習,組合練習等不同形式來發展學生控球能力和籃球體能,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鍛煉熱情,而且幫助學生牢固地梳理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得到了在場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課後,專家沈洪老師點評說,整節課當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我們蔡老師在課堂把握隊伍調動以及跟孩子們互動的環節上,展現得相當出色。特別是他的語言講解與動作示範表現的相當的到位。對於每個動作的學習,他每次都能將動作要領表達的非常的准確。第二,這堂課是一節相當務實的課。學生一直處於學練狀態,整節課練習密度情況肯定是達標的,特別是他教學手段的設計,從徒手的到持球的,從原地的到行進間的,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本次課的學習內容。
江蘇特級教師倪晨瑾老師點評時謙虛地說,這次我們秉著學習的態度來觀摩蔡老師的這節課,感謝他的精心准備,我們受益匪淺,體育學科下的核心素養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圍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蔡老師在本次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模仿和深度的思考等活動。我們也看到了教學改革方向,以學生以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上海市華東大學附屬學校徐志標老師教學內容為:水平二、四年級《武術:組合動作4》。課上,徐老師扎實的武術基本功,充滿激情的課堂,巧妙的教學設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沸騰的學習情緒;學練環節,通過「不倒翁」「圖片」讓學生體驗動作組合的力度,突破了武術單一技術的傳授,學生學得有趣、有合作、更有思維學習的意識;在拓展環節中,通過收集十八般武器,讓學生了解武術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課後上海特級教師陳飈老師對本節課做了精彩點評,他說本課音樂的襯托,「不倒翁」器材利用,以及攻方練習的組合,不僅突出了武術的技擊特點,活化了教材,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樹立了文明自信,培養了民族精神。
上海市晨旦外國語學校何明老師的教學內容為:水平四、八年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重點是變向換手,降重心、蹬轉護球加速跑;教學難點是動作要連貫協調。為了突破重難點,在主題教學環節中,何老師首先安排了復習原地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以及直線、左右移動中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練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體前變向運球的熟練度和體前變向運球時的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能力。隨後利用教具器材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以及在防守下做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練習,緊緊圍繞課的重點,以小組練習的方式進行完整動作,加強動作過程中變向換手、蹬地跨步、側身探肩、加速超越的動作意識訓練。最後在實戰運用中,要求靈活地運用技術,依此提高動作連貫協調能力。
課後專家點評說,本課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友好合作和有效互動的空間,學生在這個空間里逐漸學會了相互信任、遵守規則、尊重對方的良好品德。
縱觀以上6節課,三地學校體育教學已走出了單一技藝復制的框架,突破了長期以來在只在狹小的「技術與運動負荷「之見搖擺,開拓了體育與人可持續發展的一致建構,賦予了體育學習新的內涵與意義,如深度思維品質,彰顯了著眼未來為孩子終身體育意識形成與發展的理念,初步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觀。
相信在這次活動的推動下,長三角體育教學必然向更加理性邁進。
深度思維,相對而言是淺層思維,兩者區別在於對問題本質的思考深度、層次和效用。毋庸置疑,具有深度思維的人,一定是智慧的人。用於學習,實則是深度學習的必然要素,正因為此,本次活動主題——健康第一:基於深度思維的體育學習顯得格外具有深意。
11月1日上午,本次研討活動在南通崇川學校繼續進行,與會老師們首先觀摩了崇川學校精彩紛呈的大課間活動展示。
大課間的內容為徒手操、彈力帶操和跑操,同學們伴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在操場上揮灑著激情,展示出崇川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
大課間結束後,大家移步到學校報告廳,在江蘇省名師課堂現場中傾聽專家對主題「健康第一:基於深度思維的體育學習」的研討。參加研討活動的專家有: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體育教研員孟文硯教授;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市「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周兵教授;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浙江省基礎教育改革指導委員會委員石俊老師;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倪晨瑾老師。
倪晨瑾老師圍繞學生思維活力的培養,如何引領學生進入到深度學習,從行動研究與操作層面三個視角,與大家進行了題為《思維活力促進深度學習》匯報交流。她從系列數據拋出了「中國學生的問題在哪裡?這一時代吶喊,由此引出了中國學生缺乏的是深度思維的應答,然後從深度思維內涵,意義進行了多維詮釋。她認為基於深度思維的小學體育學習可以從思維導圖、翻轉課堂、樂高玩具、生活聯想、創意設計、反思隨筆這些途徑進行。
成功的範例,多元的途徑為大家提供了基於深度思維的體育學習具體操作範式,受到了與會老師一致贊譽。
周兵教授從運動負荷監測數據角度,對本次活動的六節展示課進一步點評分析,他說,運動負荷時決定鍛煉效果的首要問題,體育課要珍惜體育課的教學時間,促進體育課時間的合理使用,充分、合理而高效地使用上課時間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關乎體育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本次活動的六節展示課都實現了在一定負荷基礎上的技能教學,建議體育教師要在專業道路上持續發展,教師要擁有批判新思維,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
俞定智教授與大家分享了《面向新時代教育的體育教師准備》話題,介紹了上海市第四期「雙名過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的建設情況:上海高峰計劃的願景就是形成上海特色、國家標准、國際水平;高峰極壞培養目標就是培養教育家型的校長和教師,由此引出他們攻堅課題聚力高峰教師螺旋式發展。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他們「強校工程「助力學校跨越發展、」輻射推廣「合理體育學科爭先式發展的實踐經驗。
上海不愧是中國經濟文化的中流砥柱,俞教授的經驗介紹也激發了江蘇,浙江三地人的奮發精神和不甘落後的鬥志。
最後,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員孟文硯教授在總結性發言中說,希望通過本次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在專家的指導和引領下,在同行的碰撞和共鳴中,明確方向、激發動力,開創我省體育教育新篇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9長三角體育特級教師研討活動雖已落幕,但它產生效益和影響意義深遠。
相信三地學校體育一定會依此為契機和起點,再出發,再跨越,書寫新的篇章!
(江蘇學校體育網胡獻釗、胡雅春、劉挺、陳瑜、鮑麗芬、高勇等報道)
Ⅳ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科研機構
一、初等教育系簡介:
初等教育系成立於2002年。前身是上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現有教師2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有碩士生導師5名。下設教育、中文、數學、英語、科學六個教研室,小學教育研究所、小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3家科研機構,還設有具有專業特色的「小學教育臨床實驗室」 和符合理科方向專業實驗教學需要的「綜合理科實驗室」,以及適應專業教學與研究需要的「中小學和教師教育教材中心」,發展了上海市中心城區相對辦學優秀的二十四所小學作為師范生見、實習基地學校。1999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國率先開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設有文科、理科兩個培養方向。
二、專業建設
本系設有小學教育專業。該專業為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的在全國率先開辦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主要培養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寬廣、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新型小學師資。在專業建設方面,我們構建了大學通識教育、學科綜合教育、小學教師職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和具有不同功能的課程平台,形成了小學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群和見習、實習、研習三階段的教育實踐方案,組織編寫了供本科生使用的專業課程教材近20本。在探索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教材建設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並為上海市培養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小學教師。2007年本系小學教育專業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主要課程:初等教育心理學、初等教育學、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比較初等教育、小學班隊管理、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口語、漢語通論、寫作、文學概論、兒童文學、大學數學、概率統計、人類與社會、人類與自然、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等。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能夠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也能夠在其他部門從事相關工作,近兩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
三、學科建設
2002年以來,系教師承擔國家級課題3項,教育部課題1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3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科課題3項。自2002年以來,本系教師共發表論文160多篇,獨立和參與編寫著作50部。
四、教師名單:
系主任: 吳忠豪 副主任: 沈嘉祺
惠 中、楊慶余、俞耀明、程 明、鍾文芳、張曉春、馬長征、洪婉屏、錢 虹、王 融、董 玲、王青松、夏明燁、徐 梅、袁 紅、葉 勤、陳 慧、俞喆之、楊 振、邢長征、余平燕、張衛華、丁 煒、姜 輝、朱子銳 一、管理學系簡介
管理學系(原教育管理系)成立於1983年,現有教師1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學位4名。下設教育管理、管理學、高等教育、信息管理4個教研室。有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1個,教育經濟與管理和高等教育學2個碩士點。現任系主任為高耀明教授。
二、專業建設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是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高校專業目錄首次確定的。該專業在沿襲以往「教育管理」專業的基礎上,擴大了專業的覆蓋范圍,由原先主要面向基礎教育,拓寬為既面向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整個國民教育系統,也包括正在迅速發展的社區教育、企業培訓以及社會力量辦學等機構與組織對管理人員的需求。就業去向主要是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從事教務、學生、人事、總務、行政管理的職員以及相應的教學科研人員;也還有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中的社區、社會團體及其業務職能部門中的職業培訓、行政事務、勞動人事、公共關系等部門的職員以及相應的教學科研人員。進入21世紀以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三、教師名單
主 任:高耀明 副主任:朱 煒
楊德廣、張民選、吳 鋼 顧榮炎、阮來民、項亞光、沈逸、戴勝利、陳 勇、翟靜麗、李莉 一、教育系簡介
教育系成立於2000年。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下設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教育史和職業教育教研室。現有教育學本科專業1個,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學、教育史、職業教育碩士點5個,課程與教學論博士點1個。現任系主任為陳建華教授。
二、專業建設:
本系有教育學本科專業(師范)一個。教育學專業是上海師范大學的特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教育科學理論知識,較強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以及較強實際教育工作能力,適應現代社會教育發展需要的人才。本專業主要包括兩個專業方向:社會教育方向和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向。教育學本科專業負責人為施永達副教授。
本專業主要開設課程:教育原理、教學論、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教育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家庭教育、教育評價等。
本專業畢業生除在基礎教育機構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之外,同樣適合進入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企業培訓機構等從事相關工作。由於教育學系學術力量雄厚,擁有一個博士點和五個碩士點,尤其希望畢業生報考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本系教師曾獲得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學校教學成果獎多項。
三、學科發展
2003年,獲得課程與教學論博士點,博士點帶頭人現為謝利民教授,博士生導師有張民選教授、夏惠賢教授、王榮生教授和蔡寶來教授。2005年,在整合全校教育類六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優勢的基礎上,由教育系牽頭申報一級碩士點,獲國家學位辦批准。教育學系擁有一級碩士點下的五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它們是: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學、教育史和職業教育,教育學原理專業帶頭人為錢撲教授,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帶頭人為謝利民教授、夏惠賢教授,比較教育學專業帶頭人為張民選教授,教育史專業帶頭人為陳建華教授,職業教育碩士點專業帶頭人為李進教授。
2001年以來,教育學系教師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部級課題6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4項。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7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科課題11項。自2002年以來,本系教師公開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在英國的「Journal of Moral Ecation」、美國的「Chinese Ecation & Society」、《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和《比較教育研究》等教育類核心雜志發表論文50多篇,獨立和參與編寫著作近40部。
2007年10月,比較教育學獲得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帶頭人為張民選教授。
四、教師名單
主 任:陳建華 副主任:施永達
謝利民、夏惠賢、錢 撲、王榮生、蔡寶來、段 鴻、吳維屏、陳煥章、王維臣、
胡國勇、劉次林、劉家春、丁念金、方明生、夏正江、邵興江、孔令帥 一、藝術與學前教育系簡介
藝術與學前教育系成立於2002年。現有教師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學位3名。下設幼兒心理與教育教研室、音樂教育教研室、美術教研室。現有學前教育本科專業1個,學前教育專業(幼兒發展與教育方向)碩士點1個。
二、專業建設
學前教育專業(師范)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幼兒教育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使畢業學生能將所學幼兒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應用到幼兒教育實踐密之中。培養學生的主要取向是能從事幼兒園教學與管理工作、社區幼兒教育工作,能在各類學前教育機構以及園外教育服務機構從事相關工作,有良好的專業功底和藝術修養的人才。
主要課程:幼兒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課程、幼兒心理研究方法、教育與心理統計,以及音樂基礎、美術基礎等課程。
三、學科建設
本系現設有學前教育學碩士點。近3年來,本系教師共發表論文50多篇,獨立或參與編寫著作與教材62多部,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科課題4項。
四、教師簡介
主 任:胡知凡 副主任:李 燕
陳小珩、黎松濤、瞿 慧、朱小平、鄧 慧、汪 磊、周弘湘、李雪梅、趙 燕、王海瀾、梅珍蘭、陳敏燕、高 敬、黃立安、方鈞君、白學海、何慧華 一、心理學系簡介
心理學系成立於1995年。現有應用心理學、衛生與心理保健本科專業2個;應用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點2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點1個。系下設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咨詢心理、衛生與心理保健5個教研室。教師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
二、專業建設
應用心理學專業(非師范)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應用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能在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也能在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人才選拔、就業與擇業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的心理學工作者。
主要課程:心理學概論、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應用心理統計、心理測量與應用、心理學實驗、行為分析方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心理學研究與計算機應用、專業英語等專業必修課。此外,還開設學校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概論、臨床心理學、心理干預技術、咨詢案例分析、人員測評、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人員培訓、人員招聘、職業心理指導、經濟法規等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
就業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除了在教育系統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大部分畢業生活躍在諸如愛立信、沃爾瑪等國際知名大公司及各大市場調研公司的研發部和各類事業機構,從事心理咨詢、人才測評、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調查與策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工作。
本系專業建設成果顯著,自2001年以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上海市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三、學科發展
本系現有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點1個。應用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點2個。2001年以來,本系教師共發表論文154篇,其中在《心理學報》、《教育研究》、《心理科學》、《課程·教材·教法》、《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新進展》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著作20部。系教師承擔國家及國務院各部委項目7項,上海市級課題11項,其他科研課題22項,共獲科研經費195.3萬。獲省部級科研獎勵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四、心理學系教師名單
主任:李 丹 副主任:劉俊升
盧家楣、顧海根、岑國楨、王 沛、高湘萍、樊 琪、竺培梁、吳念陽、盧盛華、
沈勇強、賀 雯、劉 偉、孫聖濤、崔麗瑩、劉世宏、羅燕萍、祁為中、
范為橋、劉俊升、常欣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上海師范大學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
上海師范大學學科教育研究所
現代校長研修中心
教育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