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導師匯總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導師匯總

發布時間: 2025-07-28 19:44:58

⑴ 求介紹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坐落在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位於國內一流大學園區--廣州大學城的西南端。廣大利用地處廣州以及這一地理環境優勢,努力抓住發展機遇,成為目前中國發展勢頭最好的重點高校之一,多項指標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廣州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具有相當規模,基礎較為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學校主頁:http://www.gzhu.e.cn/
學校名稱: 廣州大學
外文名稱: Guangzhou University
簡稱: 廣大
校訓: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創辦時間: 1927年
類別: 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綜合
主管部門: 廣東省教育廳
現任校長: 庾建設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
主要院系: 土木工程學院,教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
碩士點: 177 個
博士點: 75 個
院士: 3 人
主要獎項: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
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
國家級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國培計劃」實施單位
辦學目標: 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等學府
博士後流動站: 6個
教育部實驗室: 2個
海外孔子學院: 2個

目錄

歷史沿革私立廣州大學
新廣州大學(普通類)
現學校概況
廣大校訓與校歌校訓
校歌
發展歷程
師資力量
辦學實力
科研成果概述
國家973計劃
學科建設特色專業
重點研究基地
院士簡介周福霖院士
張景中院士
學校架構黨政部門、群團組織
院系設置
教輔部門
科研機構
國際交流
實習基地
學校領導歷任領導
現任領導
學校地址現有主體校區
校外二級學院
民辦獨立學院
大專院校
廣州大學原各校區現狀
近年廣州大學錄取分數線
展開歷史沿革 私立廣州大學
新廣州大學(普通類)
現學校概況
廣大校訓與校歌 校訓
校歌
發展歷程
師資力量
辦學實力
科研成果 概述
國家973計劃
學科建設 特色專業
重點研究基地
院士簡介 周福霖院士
張景中院士
學校架構 黨政部門、群團組織
院系設置
教輔部門
科研機構
國際交流
實習基地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現任領導
學校地址 現有主體校區
校外二級學院
民辦獨立學院
大專院校
廣州大學原各校區現狀
近年廣州大學錄取分數線
展開編輯本段歷史沿革私立廣州大學
私立廣州大學成立於1927年3月3日,由陳炳權、金曾澄等人創辦。私立廣州大學成立初期,設文學院、法學院和預科。不設校長,採用委員制,由陳炳權任主任委員兼教務主任;王志遠任委員兼訓導主任;陳友琴任委員兼總務主任;馬洪煥、陳嘉靄任委員,主持校務。後改校長制,金曾澄任校長,陳炳權任副校長。
1928年,在天香街增設附屬中學。
1930年8月,購買東橫街舊警署,改建為大學部校舍。
1931年陳炳權改任校長。隨後,譚維漢任教務長,黃毅芸任訓導長,陳夢周任總務長。
1937年,奉教育部批准附設計政訓練班,聘該大學教授黃文袞碩士為班主任,為華南各大學開展「職業教育」之最。抗戰期間,廣州大學先後遷設於開平、台山、香港、曲江、羅定、連平、興寧等地,實行戰時教育,學生人數仍達5000多人。
1941年,陳炳權兼任財政部曲江區銀行監理官,並接受財政部委託廣州大學開辦稅務訓練班,聘梁式文教授為主任,為財政部訓練大批稅務人才,加強財政建設。
1942年,在廣西桂林設廣州大學桂林計政班,先後聘劉興序、曹美成、袁功甫為班主任,這又是廣州大學跨地區開展「職業教育」之最。
1943年8月,陳炳權赴美國考察戰時經濟,並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乃由王志遠代理校長。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廣州大學復員廣州,在東橫街原址復課。
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准設立經濟研究所,招收研究生,畢業成績及格,報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這是私立大學之佼佼者。根據《廣州大學校刊》有關統計資料: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學部為主,設立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經濟研究所及附設會議專修科、計政訓練班,附屬中學及小學,並在香港、澳門、台山設立「廣大中學」。又推行生產教育,將沙河白雲山麓60多畝校地辟為農場。總計當時教職員工800多人,學生共有1.4萬多人。
1945年,陳炳權在美國結束戰時經濟考察工作後,走遍美國48個州,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獲得美國波士頓、紐約、羅斯福等30多所大學贈給廣州大學免費學額數十名,捐贈圖書8萬多冊,儀器一大批。又向美洲華僑募得122328美元,作為興建校舍之用。興建嶄新建築物如:華僑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篤親紀念堂、理工實驗場、圖書館等,並進一步增加設備,開拓業務。 廣州大學永漢路東橫街校址
1948年8月,陳炳權由美歸來,重掌廣州大學,先後選派梁國材、勞潔靈等30多人赴美免費留學。
1949年10月,陳炳權與譚維漢赴香港,籌設分校。同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全市歡騰,廣州大學立即進行復課和開展慶祝解放活動。同年12月,陳炳權偕同譚維漢等人,攜帶賬冊和款項由港返穗。陳抵校以後,先將帶回來的數萬元港幣清發全校教職員工工資,隨即公布華僑捐款和廣州大學歷年收支賬目,又派人將廣州解放前夕疏散往香港廣大中學的10萬冊圖書和教學儀器、樂器等全部物資,滿載一個火車車卡悉數運回廣州。當時主持香港分校的黃毅芸拒絕交出物資,後經陳一再親筆函請在港校董協助,終於把上述的圖書等物運回廣州。
1950年初,陳因病離穗赴港就醫,旋僑居美國。解放後,廣州大學董事會進行改組,推舉吳奇偉為董事長,陳炳權、許崇清為副董事長,司徒美堂、肖雋英、蟻美厚、盧燡為董事,並推許崇清兼任校長。在人民政府和文教廳的領導下,廣州大學積極進行校務和教學改革。
1951年初,廣州大學與市內的國民大學、文化大學、珠海大學、嶺南大學、廣州法學院、南方商業專科學校合並改組為華南聯合大學。
新廣州大學(普通類)
198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新的廣州大學。
1993年1月,廣州市教育委員會批復同意新舊廣州大學銜接關系,為廣州大學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1996年11月,新舊廣州大學銜接大會在廣州市政府的牽引下舉行。
2000年,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原廣州大學(職業類)、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等九所高校合並組建新廣州大學。廣州市政府曾一度建議廣州醫學院參與合並,但遭到鍾南山反對。
2004年,新廣州大學整體遷入大學城。
2005年,廣州芭蕾舞團、廣州市歌舞團、廣州市藝術學校並入廣州大學。
編輯本段現學校概況 廣州大學圖書館
廣州大學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南經濟文化中心和改革開放前沿的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位於國內一流大學園區--廣州大學城的西南端。學校瀕臨珠江,三面環水,綠草如茵,環境優美,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廣州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原廣州大學和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等高校合並組建而成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歷史可追溯到民國的私立廣州大學(創辦於1927年)。其中,原廣州教育學院創辦於1953年,原廣州師范學院創辦於1958年,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於1984年,原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創辦於1985年。廣州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於1958年開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2010年8月,廣州大學被教育部確定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近年來,廣州大學以合並組建和搬遷大學城為契機,弘揚優良傳統,銳意開拓創新,秉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服務榮校」的辦學理念,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學校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較全。全校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2900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2750人。學校現有70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設有26個學院。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有近20個可設置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有150多個可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點;另有教育碩士、工程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5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共27個領域(方向)。
學校大力推進「服務榮校」戰略,專門設立服務經濟社會工作處,致力於為政府提供高層次服務,承擔了許多地方決策咨詢,科技開發與服務、教育培訓、信息服務、文化普及、城市建設、文物修復等方面的工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學校充分發揮周福霖院士的團隊優勢,積極參與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抗震技術研發成果在汶川得到推廣應用,受到汪洋、黃華華等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近年來,學校共承擔服務社會項目3800多項,到校經費達55700萬元,項目涵蓋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內21個地級以上市。在第十六屆亞運會籌備及舉辦期間,學校師生發揚主人翁精神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服務廣州、服務亞運的有關工作,取得突出成績並受到廣州市委市政府表彰。
辦學目標
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等學府
辦學層次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
辦學概況(至2013年2月)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
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1個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個
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1個
「國培計劃 」 實施單位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 5個
國家級精品課程 3門
國家建築設計和古建築設計甲級資質的建築設計研究院 1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個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6個
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個
廣東省體育產業重點研究基地 1個
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4個
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個
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個
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1個
廣東省工程教育中心 1個
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 13個(二級重點學科 54個)
廣東省、市特色專業 21個
廣東省、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3個
廣東省、市精品課程 43門
廣東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8個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 5個
廣州市重點學科 14個
海外孔子學院 2個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孔子學院
美國衛斯理學院孔子學院
校園景色(20張)編輯本段廣大校訓與校歌校訓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廣州大學 校訓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2]
校歌
雲山珠水,羊城堂皇,廣州大學,在此一方。傳承五校薪火,崛起谷圍島上,崇德崇實崇真,自信自主自強。啊,百舸爭流,我們奮楫直上!莘莘學子,走向五洲大洋。博學篤行,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共創輝煌![3]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廣州大學(普通類)是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大學(職業類)、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廣州教育學院等九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的綜合性大學。2004年新廣州大學整體遷入大學城。2005年廣州芭蕾舞團、廣州市歌舞團、廣州市藝術學校並入廣州大學。至此新廣州大學合並方共為十校兩團,其中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為本科院校。
1.原廣州師范學院
1958年,為適應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急需師資的需要,廣東於1958年8月正式成立廣州師范學院,隸屬廣州市委領導。
1961年8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廣州師范學院與廣東師范學院合並,歸由市委、市人委領導。
1961年9月1日前,兩校初步完成合並工作,校名仍用廣東師范學院,屬全日制高等師范學校,省重點高校之一。 原廣州師范學院圖書館(1958年)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規模逐漸縮小。 廣州大學前身-廣東師范學院
1964年7月,根據上級指示,調整停辦下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廣州師范學院復辦,1979年2月,市革委會正式發出通知,廣州師院歸屬廣州市文化教辦公室,按局級單位管理。
1986年8月,廣州師院按廣州地區省屬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規模和待遇,列為廳級單位。
復辦後的廣州師范學院,有一支學術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吳江霖,教育學家陳一百,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蒲富恪,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張景中以及博士生導師張人傑、單尊、楊路、裴定一,心理學家凌文輇、方俐洛,法學家李步雲等一批全國知名學者先後在學校執教。
1998年,全院教員8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230人。
1984年,經教育部批准,以吳江霖教授為帶頭人的「社會心理學」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5年以後又有「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凝聚態物理」、「應用數學」、「專門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等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
1999年,在校本科生達5000人。
至2000年6月,全院共4個省重點學科,10門省級重點課程,16門市級重點課程。
2.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
1987年1月,國家教委批准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由廣州市建委負責投資 廣州大學前身-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辦學。
1991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與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聯合辦學,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東省建設工程專科學校為華南建設學院東院,隸屬廣東省建委;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隸屬廣州市建委,廣州市副市長戴治國兼任學院院長。同年9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開始對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評審通過,華南建設學院西院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95年,華南建設學院東院與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合並組建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繼續獨立辦學,掛靠廣東工業大學招生
華南建設學院西院以本科教育為主,構建以建築與土木工程為主幹的學科專業體系,培養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至1999年學院共有9個本科專業,7門國家建設部優秀課程、 4門省級重點課程,9門市級重點課程。至今1999年,全院專職教師200餘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96人。
華建西產生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由周福霖教授(今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的聯合國合作項目「多層建築隔震減震技術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由葉國鋒教授主持的「復合式振碾砼路面研究」、由張傳鎂教授主持研製的MOC建材系列產品等,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原廣州大學
1983年4月,廣東成立廣州職業大學,學校屬短期、職業性大學專科,學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定名為「廣州大學」,廣州市市長葉選平兼任校長。 原廣州大學(1983年)
1987年6月,廣州大學定為副廳級建制。
1993年1月,廣州市教育委員會發文(穗高教【1993】1號文《關於廣州大學與私立廣州大學銜接問題的批復》),同意「廣州大學可與原私立廣州大學的關系銜接,以利於加強海內外校友的聯系,並為廣州大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1996年11月,在廣州市政府的牽引下,廣州大學與原私立廣州大學隆重舉行銜接大會。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鄔夢兆出席大會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向新老廣大順利銜接表示祝賀。
至1998年學校共開設30多個專業,全校專職教師313人,其中正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達107人,另外還有10多名外籍教師。學校有中文、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外語、建築工程、電子工程、輕化、藝術設計等9個系,並有模糊系統與和識工程研究所、建築設計研究所、藝術設計研究所等10個應用型研究機構和1個維修工程技術學部。
4.原廣州教育學院
1953年,廣州市教師業余進修學院創辦,是年定名為廣州教育學院,是一所以培養在職中學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為主的高等院校。1994年,學院開始實施「以本科為主、專科為輔,培養與培訓協調發展」的七年計劃。同年9月,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至2000年6月,學院已有關10個本科系,26個普高專業,6個省級重點課程,5個市級重點課程,教職工達462個,其中教授、副教授80人。
原廣州教育學院(1953年)
5.原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1985年,為適應廣州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需要,廣州市政府決定依託廣州教育學院創辦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辦學,融培養與培訓與一體。
6.原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現為廣州大學服裝紡織學院前身,專科辦學)
1975年,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的前身廣州紡織機械廠職工大學創建。
1985年由廣州市紡織工業總公司正式接管,並由國家教委批准校名為廣州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1991年,為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經國家教委及廣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更名為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以下簡稱紡院)。同年廣州市批准紡院為"廣州市紡織服裝繼續工程教育基地"。
7.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即華南建設學院前身)
前身為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1984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與市規劃中專、市園林中專合並,改為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由廣州市建委主辦,廣州市委副書記石安海(時任廣州市副市長)兼任校長,開始面向全省招生。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城建職大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
1991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與廣東省建設工程專科學校聯合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部分稱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8.原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現為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前身,專科辦學)
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是一所由廣州市建築總公司主辦的成人高等學校,創辦於1960年,原名為廣州市建築工程局業余工程學院,196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備案,1966年停辦。
1973年,復辦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學"。
1980年,更名為廣州市建築工程局職工大學。
1985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該校同時又是國家建設部、省、市建委建築企業專業管理人員崗位培訓學校、廣州市建築施工專業繼續教育基地。
9.原廣州市藝術學校(現歸於廣州大學校本部)
廣州藝術學校建於1973年,是廣州市唯一一所綜合性藝術中等專業學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副高級以上教師10名,講師13名。學校開設的專業有:舞蹈表演、國際舞、聲樂、美術設計、雜技與魔術表演、群眾文化藝術、戲曲表演、曲藝與相聲表演、影視技術專業等,在肇慶設有分教點。
10.廣州芭蕾舞團(現歸於廣州大學校本部)
廣州芭蕾舞團於1994年1月正式成立,是廣州市政府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團實行團長責任制下的全員聘任制。
11.廣州歌舞團(現歸於廣州大學校本部)
廣州歌舞團成立於1965年,已製成廣州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現為廣州大學歌舞團。[

⑵ 關於大學的屬性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廣州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性質本科。

廣州大學簡介
廣州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原廣州大學和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等高校合並組建而成的綜合性大學。原廣州大學(私立)創辦於1927年,復辦於1983年,原廣州教育學院創辦於1953年,原廣州師范學院創辦於1958年,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於1984年,原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創辦於1985年。廣州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於1958年開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現設有商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地理科學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旅遊學院(中法旅遊學院)、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社科部、計算機科學與教育軟體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等26個學院(部)。學校設有66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九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2個博士點,42個碩士點及教育碩士和工程碩士兩個專業學位點。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http://tm.gzhu.e.cn/tmnews/showpage.asp?id=1
地址:廣州番禺區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A207信箱
郵編:510006
電話:(020)39366955
傳真:(020)39366955
E-mail:[email protected]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簡介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84年的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土木工程系。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合並入新組建的廣州大學,土木類的專業經過整合後組建成立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設有建築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系、地下建築工程系、建築設備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六個系及實驗室,設有工程材料研究所等7個研究機構。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綜合素質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學科人才體系。全院教職工15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職稱28人,副高職稱58人,博士學位教師40人,博士、碩士生導師60餘人,國家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委員5人,並長期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50餘人作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專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等4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3個專業分別於2005、2006、2007年順利通過建設部專業教育評估,土木工程專業為教育部批準的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為廣州市名牌專業,現有省市重點課程 6門、建設部優秀課程3門。土木工程學院設有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博士點,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岩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7個碩士點,建築與土木領域工程碩士點1個,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2000人。
土木工程學院的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土木工程學院近3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到位科研經費逾4000餘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出版專著、教材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獲專利授權10餘項,主編、參編國家規范、行業標准、地方規程10餘部。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訓基地(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3個。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了包括廣州市建築集團、廣州市機電安裝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設施完善、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的實習基地22個。

⑶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是屬於廣州大學嗎

屬於廣州大學,廣州大學設有27個學院,26個科研教輔機構,5個直屬單位,4個二級學院(獨立學院)。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是擁有本科、碩士研究生等辦學層次的藝術類專業學院,是全國綜合性大學中唯一獲得教育部藝術碩士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教育部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試點單位、文化部及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項目單位。

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被評為廣東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

(3)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導師匯總擴展閱讀:

學院現有美術學、設計學兩個本科一級學科,涵蓋美術學(師范)(下設西畫、國畫、工藝美術3個方向)、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下設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下設服裝設計)等本科專業,其中美術學專業在教育部等級評定中名列前茅。

在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現擁有美術學、設計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個專業碩士(美術領域、設計領域)學位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8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3.8%,碩士生導師42人。在校本科生1413人,碩士研究生135人(含留學生)。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先後有千餘項美術和設計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形成了學科專業齊全,具有嶺南人文精神與開闊國際視野的辦學特色,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專業學院。



⑷ 廣州大學現在怎麼樣

廣州大學座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南經濟文化中心和改革開放前沿廣州市,位於國內一流大學園區--廣州大學城的西南端。學校瀕臨珠江,三面環水,綠草如茵,環境優美,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廣州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00年由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原廣州大學和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等高校合並組建而成的綜合性大學。原廣州大學(私立)創辦於1927年,復辦於1983年,原廣州教育學院創辦於1953年,原廣州師范學院創辦於1958年,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於1984年,原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創辦於1985年。廣州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於1958年開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近年來,廣州大學以合並組建和搬遷大學城為契機,弘揚優良傳統,銳意開拓創新,秉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服務榮校」的辦學理念,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學校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較全。全校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63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2097人。學校現設有商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地理科學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旅遊學院(中法旅遊學院)、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社科部、計算機科學與教育軟體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等25個學院(部)。學校設有69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九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2個博士點,42個碩士點及教育碩士、工程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學校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學校堅持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2001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6項。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果突出,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和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屢創佳績。2004年以來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共566項,參加省級以上體育競賽獲獎124項;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98%以上。2006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評定為優秀。學校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科研水平。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體育產業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具有國家建築設計和古建築設計甲級資質的建築設計研究院1個,省市名牌專業14個,省市精品課程26門;學校被批准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和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4年至今,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353項,其中國家級89項,省部級268項,到位科研經費達4.26億元以上。獲省部市以上科研獎勵9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307篇,被SCI、EI、ISTP收錄538篇,出版學術著作269部。學校獲專利授權73項,其中發明專利29項。

學校師資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全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375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369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920人,具有博、碩士學位者925人,教學科研人員平均年齡為40歲。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各1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市優秀專家28人,珠江學者1人,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9人,省、市「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38人,博、碩士生導師359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67人。

學校辦學條件優越,各類基礎設施完善。學校現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127畝,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校本部大學城新校園建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教學樓、實驗樓、演藝中心、體育館、圖書館、網路中心和學生公寓。圖書館擁有藏書246.4萬冊,數字資源量達6859.5GB,訂購中外文報刊3723種。校園網路系統完善,擁有41381個網路信息點,全面覆蓋了教學區、辦公區和生活區,數字校園建設初具規模。學校擁有各類實驗室40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156億元。

學校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對外交流成果豐碩。學校先後與17個國家或地區的50多所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與科技合作關系。2002年,中法兩國教育部和廣州市政府積極扶持,在我校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法旅遊學院,開創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新模式。2008年,學校與台灣淡江大學合作成立「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聯合研究中心」;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合作建立了「廣州大學義大利研究中心」,並合作創建了孔子學院。學校在境內外還開辦了中澳國際會計碩士研究生項目、機電維修工程與管理本科專業、普通話教師培訓等合作項目。近3年來,有近百位外籍專家來我校講學或授課,學校接待國外專家學者千餘人次,選派286名教師或行政管理幹部出國學習和深造,近500人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執行各類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的資格,培養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400餘人。

白雲山清孕天使,珠江水秀育英才。廣州大學是一所以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命名的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高等學府,背依廣東省和廣州市兩級堅強後盾,是廣州市政府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承托著廣州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發展征程中,廣州大學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服務榮校」的辦學理念和「立足廣州、面向廣東、輻射海內外、服務社會」的服務面向定位,以積極探索學校科學發展模式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為重點,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開創學校工作新局面,建設高水平有特色地方綜合性大學而努力奮斗。

⑸ 華南師范大學傳播學的就業前景、師資力量如何

傳播學是一個比較空泛的專業,這個專業不如新聞學那麼具體,坦白講,讀了之後學不到多少實用的東西,即便考了研,讀傳播學也沒什麼就業優勢。
華南師范大學傳播學的師資力量不錯,華師的傳播學在教育界還是挺有影響的。
華南師范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師」,坐落於南方名城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選中國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廣東省省屬重點大學、中國100 所首批聯入CERNET和INTERNET網的高等院校之一。
華南師范大學始建於1933年,前身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創建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范學院;1982年10月,易名為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學校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整體驗收。2004年,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澳門回歸五周年慶典期間,稱該校是中國數家名牌師范大學之一。教育家羅浚、汪德亮、五四新詩開創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學家李鏡池、古漢語學家吳三立、歷史學家王越、邏輯學家李匡武、心理學家阮鏡清、教育學家葉佩華、朱勃,數學家葉述武,物理學家黃友謀、劉頌豪等先後在此執教。
截至2015年7月,學校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和南海3個校區,佔地面積共3020畝,校舍面積共133萬平方米;下設38個院系機構,開辦83個本科專業,下設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0多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專任教師2081人,其中副高級以上1300 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000 多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800多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335人、碩士研究生7177 人、博士研究生797人、博士後在站人員100餘名。

⑹ 廣州大學好嗎

廣州大學,簡稱「廣大」,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9所實施高校之一,全國首批12所「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試點高校,也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研究教學型大學。

⑺ 廣州大學城裡面有哪些學校

廣州大學城裡面學校:
一期
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九大學院進駐大學城:確定進入東校區的學院除了新辦的工學院和傳播與設計學院將全部放在東校區外,還有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法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等7個學院,這7個學院進駐的專業和學生類別各有不同。
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658畝(教學區1221畝,生活區437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華工老校區定為北校區,新校區定為南校區。老校區要做強,以傳統學科為主;新校區要做出特色來,重點發展新興學科,如生物工程,經濟、新聞傳媒及計算機軟體等學科。
華南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總佔地面積1462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達55545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達到37590平方米;建設總投資超過18億元人民幣。
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975.6畝(教學區1389.7畝,生活區585.9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59.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區36萬平方米,標志性建築:圖文信息中心、演藝中心、多功能體育館等。廣州大學新校園位於番禺區小谷圍島西南端,南面及西北面毗鄰珠江南航道,東南以中部快線為界,西與廣東科技中心相對。過江隧道、地鐵七號線及中部快線分別在學校的南面、西面和東北面經過,交通便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城校區為南校區,與白雲山北校區並為主體校區,發展本科教育。南校區一期建設23棟單體已完工。將實行以選課制為中心,導師制和主輔修制為輔助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體制。管理重心、師資安排和校園文化建設都向南校區傾斜,9個學院將進駐。
廣東工業大學是進入大學城十所高校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學校,該校提出,到2007年,大學城校園本科生將達到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規模,擬主要招收平價學生;其餘幾個校區將招收公辦新機制學生約18000人,實行按全成本收費用於還貸;此外按教育部要求招收軟體「藍領」2000-3000人。屆時,學校在校生規模將達到49000人左右,成為廣東省學生規模最大的高校。
廣州中醫葯大學的2004級新生將全部入住廣州大學城,部分專業的老生也將入住,總人數大約為2700多人。大學城校區將成為學校的中心區,主要用於開辦本科教育,原有的老校區將作為研究生部繼續使用。
廣東葯學院大學城校區將成廣東葯學院的主校區,新學期有32個專業及專業方向進駐,除葯學、葯物制劑、預防醫學等三個名牌專業外,另新增臨床醫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7個專業。而赤崗校區以臨床醫學為主,寶崗校區將以成人教育為主。
星海音樂學院大學城校區擁有大教室27間,琴房187間,鋼琴210架,其他各種樂器269件,另有一座設有600個座位的音樂廳。1986年建立基本樂科電化室,內設20多台電子琴。音樂圖書館藏書51989冊,樂譜52926冊,唱片17304張,錄音帶2579盒,中外報刊500種。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佔地面積414畝,約為老校區的2.8倍(老校區150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老校區8萬平方米),是老校區建築面積的3倍。

二期
暨南大學南校區主要是發展外國語言文學、法學、政治學、體育學、葯學、化學、生態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環境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電子科學等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及管理學、經濟學的本科教育。
廣州醫科大學番禺校區地處與廣州大學城一江之隔的新造鎮秀發村,新校區於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熱點內容
中國醫科大學考研招生辦 發布:2025-07-29 01:57:37 瀏覽:492
北京大學醫院春節放假時間表 發布:2025-07-29 01:39:52 瀏覽:396
延安大學老師 發布:2025-07-29 01:38:20 瀏覽:794
美國戴維斯大學租房 發布:2025-07-29 01:32:50 瀏覽:549
印象深刻的大學老師作文 發布:2025-07-29 01:32:50 瀏覽:833
2014年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復試名單 發布:2025-07-29 01:27:15 瀏覽:639
美國msf是stem的大學 發布:2025-07-29 01:13:17 瀏覽:568
南昌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資格 發布:2025-07-29 01:08:10 瀏覽:427
美國康奈爾大學獸醫 發布:2025-07-29 01:08:04 瀏覽:743
美國教授暨南大學 發布:2025-07-29 01:05:51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