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張瑩
1.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機構設置
院黨委書記:吳松江
院長:陳小慰
院黨委副書記: 劉旺
副院長:吳松江(兼)魏林 潘紅
院辦公室主任:林華明 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所所長:吳松江 (兼)
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所副所長:陳小慰 (兼)
大學英語教學部主任:魏林 (兼)
英語系主任:蘇翊翔
日語系主任:潘秀蓉
德語系主任:浦翡佛
院長助理:鍾曉文 朱天文
2. 王平的人物簡介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88年福州大學英語系畢業。為福建省大學英語研究會副會長,學院大學英語教改委員會成員之一。參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國示範點項目建設, BEC和PETS口語考官。 1.外語交際能力及其培養, 省教育廳,第一負責人, 2000-2002年
2.禮貌原則及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省教育廳,第一負責人, 2003-2005年3.康拉德小說的現代主義特徵研究,省教育廳,第一負責人, 2006-2010年4.福建省省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主要參與者,2004-2008年5.《大學英語詞彙訓練與測試》,福州大學,第一負責人,2006-2008年6.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國示範點建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三參與者,2007-2010年 7.關於福州大學基礎綜合班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可行性分析與實踐研究,福州大學, 第一負責人,2010-2012年8.福建省高校英語教師在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環境下進行信息素質培訓的可行性分析與實踐研究,福建省教育廳A類,課題第一參與人,2009-2011年9.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 福州大學, 主要參與者,2009-2011年10. 「大學英語省級教學團隊」 ,福建省, 主要成員之一,2009年11. 關於20世紀美國文學中青少年成長主題的研究,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第一負責人,2010-2012年
3.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合作交流
外國語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主辦了「第二屆傳記文學國際研討會」;「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討會」;「紀念斯諾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2005年在該校舉辦了由我院和清華大學共同承辦的全省《新時代交互英語》試點教學觀摩、教改經驗交流和推廣研討會,對我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和推廣作用。
外國語學院每年從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德國等國聘請近10名外籍專家來院授課。近年來聘請了復旦大學教授、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李蔭華、福建師大黃修齊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尹均生教授、清華大學楊永林教授、華東師大鄒為誠教授等來學院講學;2007年9月,學院邀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國際談判及同步翻譯中心主任、博士陳彥豪教授來舉辦了口譯和談判技巧的專題講座;同月,學院還邀請了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村尾誠一教授和廈門大學日語系副教授黃少光博士、來院進行訪問講學。這些活動不僅擴大了我院與國外院校的學術交流,提高了我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而且對於提高學院的教學與學術水平,增強我院的學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起了不小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外國語學院還積極走出去與國內外院校進行交流合作。近兩年,外語學院有兩名教授(潘紅教授和陳小慰教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基金資助,赴英國進修、講學,其中潘紅教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作專題講座,受到好評,目前已經學成回國。
2006年8月,吳松江教授、鄭新民教授參加了在日本福岡西南大學舉行的第四屆亞洲英語教師協會年會,並在會上作了學術交流。該院教授鄭新民博士於2006年赴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開辦講座,受到了上述院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2007年8月,吳松江教授經多方聯系,帶領大外部19名教齡16年以上的教師赴澳大利亞進行了一個月的考察和學習,深入了解當地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這次交流對於教師們熟悉外國的教學模式和風格,領略澳洲的文化氛圍,風土人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豐富了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每年,該院各教學系、部均有多位教師參加國內舉辦的各類學術會議及教學調研活動,加強了學術和教學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從2004年開始,學院還每年選送若干品學兼優的日語系學生到日本長崎大學留學,為日語專業的優等生提供國外進修的機會,提高了日語專業學生的競爭力。
德語系學生在德國駐華大使史丹澤先生、德國漢學家波爾教授訪問我校以及德意志學術文化交流系列講座等活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加強對外交流是外國語院提升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學院正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將學院建成一所開放型的國際化的學院。
4. 福州大學簡介
福州大學(Fuzhou University),簡稱福大,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三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國家」111計劃」、「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截至2021年8月,學校辦學主體位於旗山校區,在福州、廈門以及泉州等地擁有多個校區, 校舍建築面積170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超46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8億元;設有27個學院(含1個獨立學院和1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設90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培育(重點)學科、10個博士後流動站、1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3217人,在校普通本科學生38855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14771人。
● 學院設置
學校現有19個以本科生培養為主的`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軟體學院、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紫金礦業學院、八方物流學院等,設置64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門國家精品課程,30多門省級精品課程。另外,學校還設有研究生院(籌)、繼續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以及至誠學院、陽光學院等2個獨立學院。
●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7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3個省級重點學科。已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即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JM)和工程碩士(含16個工程領域)。
● 辦學規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學生26000多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000名,本專科生22000多名,此外各類專業學位研究生1600多名,成人教育學歷類學生近8000名。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博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9萬多名。學校為國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國和港、澳、台地區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 黨政領導
校黨委書記陳篤彬研究員,校長吳敏生教授,校黨委副書記林翔研究員,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新民研究員,校黨委副書記陳尚義研究員,副校長陳國南教授、房貞政教授、付賢智教授、范更華教授、高誠輝教授、王健教授。
校史沿革
福州大學創辦於1958年,校園座落在福州市西郊閩江之濱。福州大學堅持理工結合和多學科發展的指導方針,以廈門大學部分專業和專門化為基礎,設立數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無線電工程、土木建築工程、采礦冶金工程等9個系,分設數學、計算數學、物理學、無線電技術、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鑄造、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電機與電器、無機物工學、基本有機合成、工業企業電氣化、力學、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梁、采礦工程、冶金工程等17個專業。
三年困難時期,福州大學壓縮規模,調整合並科系,全校保留5個系、10個專業。
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
1970年,華僑大學的土木建築工程系並入福州大學,新設了工業與民用建築、水利水電工程、道路與橋梁3個專業;以原福建師范學院數學、物理兩系為基礎,增辦教育系,設數學和物理兩個專業,同時恢復礦冶系。
1973年,福建師范學院恢復,改名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師范大學。
1978年,華僑大學恢復,福州大學土木建築工程系的一部分轉到華僑大學,另一部分仍留該校,維持原建制。
1978年,創辦輕工系,設置輕工機械、食品工藝和食品包裝3個專業;
1982年,增設工業管理系,下設工業管理工程專業和工業企業管理專業。
1982年,成立福州大學夜大學。
1983年,增設財經學院,設會計、計劃統計、商業經濟3個系,並把工業管理系並入財經學院。
198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別與國家電力部、煤炭部實行聯合辦學和長期協作辦學。學校受省、部雙重領導。
1997年12月,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1年1月,學校被評為「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
2013年1月,學校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9月,獲批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託培養院校。[17-18]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8月,福州大學光催化團隊申報的2016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即「111計劃」)——「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創新引智基地」通過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的專家評審,獲國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立項。
2017年8月,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批准福州大學「綠色石油化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21個引智基地作為建設項目予以立項,這是福州大學第二次入選「111計劃」。
2017年9月,福州大學入圍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3月,福州大學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月,學校入選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7月,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決定「十三五」期間新增一批共建高校,福州大學入選。10月23日,福建省首家雙授學位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福州大學梅努斯國際工程學院,在旗山校區圖書館博學廳舉行揭牌成立儀式。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7月,福州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龍崗區華為總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0月16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