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大學教授
A. 生物全息論的張穎清
張穎清,1947年2月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和他的同齡人一樣,張穎清1966年高中畢業後沒有機會上大學,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隊落戶。
1973年張穎清教授發明生物全息診療法,是近代興起的生物學新技術。它具有簡單、方便、用途廣、療效高、診治速度快等特點。人體第二掌骨側的穴位分布形式,恰與這些穴位所對應的部位或器官在整體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據壓痛點的有無和位置就能確定整體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無病;在第二掌骨側等全息穴位群上針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療人體對應部位或器官的疾病。這樣的診法和療法統稱為生物全息診療法。應用生物全息診療法可診治各種疾病,是一種無創傷性治療法。人人都可應用於診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張穎清全息生物學的奠基性著作《生物體結構的三定律》出版。同年,慧眼識人才的山東大學把這位只有電大畢業文憑的青年調入,一年後將他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0年又晉升為教授。1990年張在山東大學創建了全息生物學研究所,任所長。張於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0年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全息生物學學術討論會上,張被選為國際全息生物學會終身主席。
張發明的生物全息診療法,幾十年來已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使上百萬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國科學家胡克第一次通過顯微鏡看到了植物的細胞。1985年,張穎清發現了細胞和生物個體之間的一個新的獨立功能構造單位:全息胚。
張穎清的全息生物學理論著作《全息生物學》、《生物全息療法》、《全息胚及其醫學應用》、《新生物觀》等多部專著,在國際上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傳播和應用。中國的多所大學開設了全息生物學課。
張的學術成就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認為其成果對生命科學、醫學和農學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正是張1985年創立的全息胚學說,明確排除了學術界對動物細胞全能性的爭議,從而為12年後克隆羊技術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張穎清教授三次應邀訪問頒發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機構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等,在具有諾貝爾獎提名權的教授們的主持下,多次作學術報告。我駐瑞典使館科技處、教育處先後3次向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發回關於張的學術成就在瑞典獲得高度評價的報告,認為只要進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學理論的科學論證和推廣工作,加強宣傳,這一理論的發明者張穎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獲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使館科技處的同志說,我國還沒有任何一項科技成果能夠像張穎清的成果這樣,得到諾貝爾獎評定機構科學家的如此評價。
作出了重要貢獻」。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赫胥黎教授指出:張穎清的理論具有非常偉大的意義。美國醫學雜志HPR發表評論說:「像細胞的發現在生物學史上所起的作用一樣,張穎清創立的全息胚學說將大大促進醫學與生物學的發展。」
山東大學,不以學歷論英雄,破格聘請張穎清為教授。他創新思維突出,論著等身,主要學術著作有《全息生物學》、《全息胚及其醫學應用》、《生物全息診療法》、《新生物觀》等。生物全息論,是可以與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相媲美的一大學說。張穎清開創的生物全息科學,張揚著中國人潛質中那份獨特的創造精神。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五指和五瓣花、五針松、五脈葉,具有統一的演化公式,你也許會給他一拳;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五臟、五官和中國現代科學家王永民教授發明的五筆字型,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你也許會給他一腳;如果有人告訴你,我們太陽系的生命,和仙女星座可能存在的生命,具有相同的進化模式,你也許會給他拳腳並嘗;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每一個生命單位,包含著你整個身體的影子,你又怎麼折騰他?
人類固有的思維定勢和虛偽的自尊,獨裁到讓人毛骨悚然。它極大地窒息了人類永遠懷疑的天性,極大地阻礙了現代人敞開胸懷容納不同的觀點,也阻礙了人們從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讀出巨大的真理。
舌診、脈象,中醫很平常的整體觀運用。幾萬名老中醫、小中醫;名中醫、庸中醫,天天指下診病。據說有的中醫對脈診熟悉精通的要命,可以指下試脈,判斷生男生女。但令中醫界大丟臉皮的,卻是非中醫科班出身的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從這中醫鼓搗了幾千年的舌診脈象上,摩擦出了靈感,創造性地發現了轟動國際學術論壇的生物全息論。隨後的中醫界才睡夢驚醒,跟風似地「全息」了走來。
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懷疑。
今有一問,中醫界怎麼了,這么高姿態,將整體觀念包含著的全息理論的重大發現,「高風亮節」地讓與張穎清—— 一個曾是個上山下鄉做農民的青年?
眾多中醫大家,大學教授,博士、碩士多得火車裝,為什麼一大缸學歷幫,疊加的大腦,就是沒有發現中醫的全息理論?
這正是,伴君千年不識君,解謎要等有心人——中國的張穎清。我之所以鼓吹張穎清,原因有五:
1.我本人就是中醫工作者,具說還讀了研究生,又想企圖再混個博士生,對中醫領域里的創新,重視尤加。
2.整體觀對中醫太重要了,它是中醫的靈魂,它的秘密破譯,無疑象中醫界里放了一顆原子彈。
3.張穎清太偉大了,他是繼張仲景之後,對中醫理論創新最成功的人。
4.張穎清的生物全息論,是中醫界整體觀重大的理論創新,中醫界再想收獲同樣偉大的理論突破,看來很有難度。
5.中醫界,是一個最容易產生保守的理論陣營,思維僵化,固步自封,排拆異已,難容新說,尤其許多好稱大師的中醫學家,又往往是中醫創新改革的冷漠者與減速器。
基於上邊的哪怕一條,就足夠構成我重視張穎清教授的理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又何妨?
我是代表中醫界(允許讓我代表的),感謝並尊敬張穎清,為中醫解讀了千古謎律——整體觀。同時,也不無妒嫉:這么重大的中醫理論突破,學中醫的我,為什麼「有心栽花花不開」,而中醫「門外漢」張穎清,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收獲了中醫理論重大的突破?
張穎清,1947年生。在六十年代 「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大有作為」的鼓動下,上山下鄉,插隊內蒙古草原當了農民。回城後。幸運地當了針灸醫生,這個對他來說千載難逢的職業。中醫的舌診、脈象,針灸的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整體觀,使張老師這個中醫門外漢著了迷。以小窺大的整體思維,讓張大師思考得很遠很遠:
一條蚯蚓被切成若干小段,為什麼每段都可再長成一條完整的蚯蚓?是否每一小段蚯蚓中包含有一條完整蚯蚓的全部信息呢?一個馬鈴薯塊莖可以切成若干小塊,每小塊也可長成一株完整的馬鈴薯植株,為什麼?
為什麼斑馬、金錢豹、老虎等哺育動物,它們的前、後肢的各節肢和尾巴的斑紋與其身體的斑紋數目相同?
為什麼樹的葉子外形與全株外形相似?梨的果實外形與梨樹外形相似?蘆葦、小麥等葉子是平行葉脈的植物,它們都是從莖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莖基本無分枝,為什麼全株的分枝形狀酷似其葉子的葉脈形狀?
生物體的每個相對獨立的局部,與整個生物體本身,有怎樣的關系?
天問,數不清的天問。張穎清會發問,從中醫,問到中醫外;從動物,問到植物,問整個的生命界。一思二想三懷疑,張穎清基於中醫整體觀念,發散思維,創造性發現了「生物全息律」,一個中醫界金字塔式的理論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