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博士導師級別
⑴ 胡曉峰主要簡歷
胡曉峰,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其出生地為山東棲霞,生於1957年2月。他的生涯始於1973年,中學畢業後赴湖南農村插隊,成為了一名知青,經歷了三年的農村生活。1976年,他回到城市,成為了一名工人。
1977年,胡曉峰通過考試,進入了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與數學系信息系統工程專業學習。1981年底,他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隨後,他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在讀研究生期間,1987年,他有機會赴美國加州大學,作為訪問學者研究人工智慧專家系統,拓展了國際視野。
畢業後,胡曉峰的學術生涯迅速提升,他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0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導師(1994年),並在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系擔任副總工程師、系副主任、多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1997年,他調入國防大學,擔任訓練模擬中心主任、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
2003年7月,胡曉峰晉升為少將軍銜,標志著他在國防領域的傑出貢獻和領導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⑵ 劉澤金的介紹
劉澤金,男,1963年生,山東無棣縣人,198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專業。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科研部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新體系結構固態激光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大校軍銜。2009、2011年兩次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候選人名單。2013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
⑶ 沙基昌人物簡歷
沙基昌是一位擁有技術二級職稱的專業人士,現任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的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的學術領域涉及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以及軍事運籌學,被公認為我國該領域的專家。他曾擔任學院院長,2000年7月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隨後轉為文職工作。
沙基昌作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其在武器裝備采辦研究上的深厚造詣而知名,尤其是專注於通過作戰效能這一核心,進行裝備論證、評價和優化設計。他的工作對軍隊和國防建設的宏觀決策分析,包括理論、方法和技術的應用,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的成就使他享有政府特殊津貼,以表彰他在學術和軍事領域的傑出貢獻。
⑷ 匡興華人物簡介
匡興華(1945.9— ),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9月出生於衡陽市祁東縣。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科研部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軍事技術和裝備發展戰略與管理專家,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科學術帶頭人,全軍高級幹部高科技培訓專家組組長,全軍優秀教師,長期致力於軍事技術及裝備學研究與教學,主持完成科研課題20餘項,出版著作20多部,獲得國家、軍隊和部委級教學科研成果一、二等獎4項,榮獲全軍院校育才獎金獎。
196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1970年代初曾在三線工廠從事技術工作10年,隨後在武漢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系讀研究生,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83年以後一直在國防科技大學工作。自幼立志求學,勤奮上進、求真務實,堅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為」。無論是讀書、技術工作還是科研與教學,都力求問心無愧。80年代初從事情報學的理論研究,發表大量論文,為我國情報學學科理論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被譽為「我國優秀的情報學家」。進入部隊後,主要研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與管理,主持完成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級、軍隊及部委級科研課題12項,獲得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部委級優秀成果二等獎兩項;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16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餘篇,累積近600餘萬字;主要代表作有《國防科學技術論》、《中國的核力量和核戰略》、《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等專著或譯著和「關於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的幾個問題」、「21世紀初世界軍事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等論文。近來,還擔任全軍高級幹部高科技知識培訓班專家組專家,負責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並多次為全軍軍以上單位及教育部、北京大學等地方單位進行軍事高科技知識講座,受到廣泛好評。曾獲得先進國防科技工作者稱號,並被總部批准立功一次。現繼續為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⑸ 國防科技大學的教師有沒有部隊編制,如果有博士和博士後教師他們的部隊軍銜級
軍校的老師稱為「教員」,是文職幹部,有軍籍但無軍銜。說實話沒有版什麼硬性的統一規定權說達到什麼條件就給軍籍,這要看招聘你的軍校的政策了,一般來說只要是正式招聘的教員都給軍籍,但如果那個學校也招收非現役的老師,那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