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美國世界秩序
A. 政治學學科名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
吳心伯,1966年生於安徽岳西,1992年獲得復旦大學國際關系法學博士學位,此後進入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工作。他專注於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中美關系及亞太地區政治與安全問題的教學與研究,現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教授的學術著作包括《金元外交與列強在中國》、《太平洋上不太平—後冷戰時代的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世事如棋局局新—21世紀初中美關系的新格局》等。此外,他還合著了《轉型中的亞太地區秩序》、《亞太大棋局:急劇變化的亞太與我國的亞太方略》等,並有英文專題報告《中美之間:處理危機與保持和平》。吳教授在中英文學術論文方面也頗有建樹,發表論文及著作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他同時積極參與政府決策咨詢,承擔外交部委託研究課題,應邀參加外交部專家會議,並率領外交部專家學者小組赴國外調研。在學術研究之餘,他還活躍於國內外媒體,發表國際時事評論文章數百篇。在研究領域方面,吳教授主要關注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中美關系、亞太政治與安全。他的代表作包括上述提到的專著。在研題點睛和補充閱讀部分,探討了美國亞太戰略、美國對中國在亞洲影響力上升的反應以及如何促進中美在亞太地區的良性互動。此外,吳心伯教授還深入分析了美國國內政治變化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以及國際結構如何作用於美國外交實踐,調節和制約美國國內因素對外交的影響。在利益層面,吳教授指出美國國內因素驅動其外部利益行為,最終要受到外部行為者與美國之間利益博弈過程的影響。在力量層面,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傢具有綜合實力優勢,但力量優勢並不意味著局部優勢,尤其是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最後,在制度與規范層面,國際制度與規范約束國家行為,盡管美國在建立國際制度與規范中發揮主導作用,但其對多邊主義的承諾具有自利性和選擇性。吳教授強調,中國在對美博弈中可以利用利益、力量和國際制度與規范從外部塑造美國的對華行為,豐富對美博弈手段並增強對美斗爭的道義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