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83年生
1. 南開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出生於1983年的80後張一鳴,可以說是南開大學目前在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傑出的校友。
關於大學選擇了南開,張一鳴自己如是說:「高三報志願,給自己定了4個標准: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不要像中科大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供求關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難度太大;其次,必須要靠海,是因為我喜歡吃海鮮;第三,不能離家近,免得父母總找到宿舍樓下來;第四,冬天要會下雪,我是福建人,確實沒見過雪,真的很想玩。」哈哈。
他裝過幾十台電腦,而且大部分是幫女同學裝,不但幫忙裝電腦還經常保修。最終,修電腦為他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獲——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配圖為張一鳴上榜美國《時代》雜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之後,至今已先後參與創辦酷訊,飯否、99房,其中最成功的當屬2012年創辦的位元組跳動。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2019年3月,張一鳴以162億美元的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70位。
2. 1983年貴州大學校長是誰
網上沒有正校長 姓名:宋寶安
職稱:副校長
簡歷:
宋寶安,男,1963年4月出生。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貴州大學副校長,教育部綠色農葯與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和貴州省首批跨世紀人才。
宋寶安同志1983年7月獲貴州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7月獲化工部沈陽化工研究院精細化工專業工學碩士學位,2003年12月獲南京農業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3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199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 2001年--200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培訓和加州大學伯利分校做訪問學者。作為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的創建人,先後任精化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貴州大學校長助理。現任中國農葯學會第四、五、六屆常務理事,國家核心刊物"農葯學學報" 和"農葯"雜志編委。作為貴州大學農葯學博士點、碩士點、有機化學碩士點學科負責人,創建貴州大學農葯學科,並發展成為有較高知名度的國內重要科研基地。為博士生和碩士生主講"農葯研究進展"、"農葯化學"、"不對稱合成"、"雜環化學"、"元素有機化學"等學位課程和選修課。已培養博士1名,碩士10名。目前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30名。主要研究方向農葯化學、精細有機合成、葯物化學、精細化工。
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十五攻關1項,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重點項目6項,省攻關項目和基金16項。率先在國內成功地研究開發甲基立枯磷、除草凈、廣枯磷、惡霉啉新品種、新劑型,吡蟲啉新工藝、甲胺磷新工藝、噻嗪酮新工藝填補國內空白,先後在國內數十家農葯骨幹公司進行規模生產,產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促進我國農葯工業進步。作為第一獲獎人,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專業人才一等功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貴州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貴州省十大傑出青年、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優秀中青年人才獎。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60篇,其中國際知名刊物J. Fluor. Chem、 Synth Commun、Molecules、J. Heterocycle. Chem、J. Chem. Crystall. 和SCI收錄期刊Chinese. Chem. Lett、Prog Nat Sci(自然科學進展)、有機化學發表SCI收錄論文22篇。
3. 故宮博物館歷任館長
1949年以後,故宮博物館歷任正副院長有馬衡、吳仲超、陳喬、李潔、唐蘭、單士元、陳肇、田耕、楊樹生、彭炎、蕭正文、孫覺、楊伯達、於堅、張忠培、魏文藻、王樹卿、楊新等。沒有叫王世江的館長。
1、易培基 ( 1928-1933),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受過良好教育,畢業於湖南方言學堂,曾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參加武昌起義,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黎元洪的秘書。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館館長。1933年,因故宮盜寶案蒙遭冤屈,被迫辭去院長之職,移居天津,轉至上海法租界。1937年9月病故,終年57歲。
2、馬衡( 1933-1954),浙江鄞縣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
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學習經史、金石諸學。精於漢魏石經,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3、吳仲超( 1954-1984),曾任中共華東黨校副校長兼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助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兼黨委第一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4、張忠培 ( 1987-1991),祖籍湖南長沙,著名考古學家,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者。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2017年7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5、鄭欣淼( 2002-2012),提出所謂故宮是個文化整體,是指故宮古建築與清宮藏品及遺存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其中還包含著歷史上與之有關的大量人和事。
2002年上任的鄭欣淼,在他之前有11年沒有院長,比1952年-1954年的空檔期更為漫長。鄭欣淼上任後,在牛氣十足的國家財政支撐下,故宮開始大修。
6、單霽翔 ( 2012-2019年4月8日),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人。
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高級建築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8日,單霽翔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