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的女兒大學老師
『壹』 「搖著輪椅上北大」的原文有哪些
其實,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天資普通,相貌普通,家境普通。如果沒有那一次人生的變故,她或許能考上大學,或許不能,或許已經結婚,或許已經下崗……但正是因為那一次變故,她的生命核能被激發了,這個小學未畢業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學,竟成了北京大學百年歷史上第一個殘疾人女博士!這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神話,但這首先是一個事實!
作者簡介:李春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赤岸》等,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二屆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大獎、第一屆全國「五一」文化獎等,並數次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圖書獎提名。她曾有一雙彈跳如簧的腿啊。
在邯鄲市實驗小學讀書的時候,郭暉喜歡跳舞、長跑,穿著漂亮的裙子,跑著,跳著,風的翅膀擦過耳翼和雙腿,飄飄欲仙,像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她還是班裡的衛生委員,教室在高高的四樓上,擦玻璃,她的雙腿像猴子一樣纏住窗框,身體探出窗外,搖搖欲墜,老師嚇得臉變色了,她卻在嘻嘻地笑……
一次體育課上比賽爬桿,她上不快,急得直哭。晚上,父親在操場上教她,告訴她如何用力,10顆蒜瓣般精靈的腳趾心領神會,合力團抱,腿窩一用勁,「蹭」地就上去了,靈巧得像家裡豢養的貓咪。
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個舞蹈演員。噩夢降臨,人生從此急轉彎一切的轉折在1981年5月9日,她剛剛11歲,正讀小學五年級。
那一天上午,亮麗的太陽,輕柔的春風,天地祥和。體育課上練習跳遠,她不小心崴了腳,腳踝處隱隱作疼,豇豆大的一片猩紅。
晚上睡覺的時候,細心的母親發現了,心疼得直唏噓,就帶她到醫院去了。
後來的一生中,母親是多麼地後悔啊。如果不去醫院,用不了幾天,孩子的腳會自愈的,可這一去,便把惟一的女兒拋進了一個黑色的無底深淵。
第一家醫院說是滑膜炎,連打了三四針封閉,紅腫未見消退;第二家是中醫院,建議用中葯,喝苦水;第三家是本市的權威醫院,白頭發、戴眼鏡的老權威粗粗看了看,說是風濕性關節炎,肌肉注射激素。一個多月,連打了17針,不僅未見好轉,而且身體也虛胖起來,嘴邊竟長出了毛茸茸的胡須。她嚇得直哭,父母小心地試探著上前詢問,可權威不容質疑,怫然變色,堅持說這是正常反應,應該繼續用葯,說著又開了10針激素。父母不寒而慄,奪門而逃。
另一家醫院的切片化驗結果終於出來了,是滑膜結核。天啊,這鬼怪一樣的東西是如何附身的呢?為什麼偏偏染給了花季的蓓蕾呢?結核在過去曾是不治之症,但現在是新時代了,是可以治癒的,那就治療吧。北京的幾家醫院門檻太高,根本掛不上號。轉而向南,她的老家在湖南長沙,通過熟人,終於住進了當地一家專業醫院。
山窮水盡,只為最後的希望這時的她還能走路。醫生樂觀地說,過不了多久,你就會像以前那樣跳起來的。天真的小姑娘笑了,心底里的天鵝湖又開幕了。
她曾打過幾個月的激素,結核菌早已在體內擴散,可醫生確定的治療方針是保守療法,連片子也沒有拍。那時候,整個國家的醫療水平還是低下啊,拍片子是特權,要走後門的。
就這樣,陰險的黑色毒菌在骨髓里暗燃著、繁衍著,築起了一個個蜂窩般的病灶。只是可憐的她,她的家人,還有權威的醫生們,都不知道。
又是幾個月。她的腰椎隱隱作疼,再次要求拍片檢查。醫生笑笑說,沒事,北方孩子不習慣南方潮濕,挺一挺就好了。
機會就這樣生生地跑遠了。1982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發起了高燒,連續不退。
三天後的一個夜裡,暈迷中的她突然問陪床的母親:「媽,我的身子呢?我的腿呢?」
媽媽摸著她的雙腿,驚奇地說:「不是在這里嗎?」
「沒有啊,我感覺不到呀!」郭暉用手狠命地擰著自己的腹部和雙腿,竟一絲兒痛感也沒有。想翻一下身,除了頭顱和雙臂外,渾身都不聽指揮了。而且,大小便也不自覺地流了出來。
霎那間,她明白:自己已經徹底癱瘓了!
天塌了,地陷了,母女兩人抱在一起,慟哭著,拚命地揪著自己的頭發,一綹綹地扯下來。醫生回家了,根本聯系不上。南方的夜空里,流浪著母女兩人無助的歇斯底里的嚎啕。
一夜之間,母親滿頭白發,滿臉皺褶,變成了呆若木雞的祥林嫂。
醫院趕緊拍片,這才發現,骨結核導致脊椎7至9椎嚴重畸形,壓迫神經,其中部分脊椎已經損壞殆盡。醫院無計可施,不得不勸他們另尋高明,去北京手術。
留在該院,無異於等死,可長途跋涉去北京,又無異於送死。走投無路時,家人只得把她抬進了長沙市人民醫院。
那是一次開胸手術啊。刀口是從腋下切開的,冰涼的手術刀下,自己的身體像拉鏈一樣被劃開了,她甚至清楚地聽到了自己肌肉和骨胳分裂的聲響,感到了溫熱的血液在汩汩湧出。她的夢呢?她的翅膀呢?她的羽毛呢?現在,不僅羽毛被拔掉了,連翅膀也被割除了。12歲的小姑娘,看著白白的天花板和醫生們在燈下忙碌的身影,忍受著人生的大痛苦和大悲哀!
手術只是清除了結核病灶,但高位截癱是定而無疑了。父母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女兒會永遠這樣下去的,他們是不會放棄的。1985年1月,父母終於將她送到了位於北京通縣的國內最著名的骨結核醫院,進行了第二次開胸手術。
術後的半年裡,她的身體再一次被嵌進了固定的石膏里。每天吃利福平等殺菌葯,輸紅黴素,每次五六個小時,劇痛如剮。她忍著,咬著牙忍著。對疼痛,她早已習慣了,她甚至渴望疼痛,疼痛是存在,疼痛是喚醒,疼痛是幸福,可大部分的身體連疼痛的感覺也沒有啊,只要能站起來,不,能爬起來也行啊。她在疼痛中堅持著,堅持著……她總相信,忍到最後是希望。
『貳』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 叫到身邊,講說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得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二、高斯 1777~1855,高斯出生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這所小學由一個名叫比特納的教師管理,比特納身強體壯,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他奉行中世紀的管理方式,學校里的100來個孩子被鞭子教育得膽顫心驚,以至於有的還忘記了自己的姓名,但在這個地獄的地方,高斯交了好運。高斯十歲時的一天,老師放學後將調皮搗蛋的男孩們統統留下來,計算從81297加到100899(等差為198)這100個數的總和,以示懲罰。他剛剛念完題目,具有超凡心算能力的高斯己將答案寫在自己的石板上,然後擱在桌上。而別人的則錯誤百出。驚訝無比的比特納從此對別的孩子仍然是魔鬼,卻對高斯變成了解仁慈的天使,他自己掏錢從漢堡終就從漢堡買了一本他能夠買到的最好的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但高斯很快讀完了它。比特納沒有辦法,他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更多的東西,就由他的助手巴特爾斯來做。這個只比他大7歲的男孩酷愛數學。他和高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