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喜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喜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8-03 14:18:34

① 華中科技大學有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

說一說我說知道的吧

第一個是我們院的崔昆院士;崔昆院士真的是為材料和金屬做出了巨專大貢獻,屬他和夫人的故事我們學生之間也一直流傳著,崔昆院士自己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和夫人自掏腰包建立了獎勵家庭貧困學生和新生的獎學金基金卻一直延續著,並且把財產也捐給了組織,我們都很尊敬並佩服崔院士。

第三個是張小龍,微信之父,產品之神啦。每天用的微信就是他的產品。據說原本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是個大神了。佩服佩服!!

還有pptv的姚欣,qq寵物的汪海兵等等。甚至還有《願得一人心》的李行亮和正在參加創造營的李昀銳。

其實我科並不缺少各種各樣的人才,還有很多更多的專業頂尖人才因為鑽研學術所以在自己方向有名但不被媒體所知。希望我也能加倍努力,有一天和各位大佬一樣棒!!!!

② 張小龍的家庭背景

張小龍的家庭背景並不富裕,可以說是出身貧寒。


張小龍,這位微信的創始人,1969年誕生於湖南邵陽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家庭主要特點就是「窮」,不僅他自己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就連親戚朋友也都沒有一個富裕的。這樣的成長環境,或許也塑造了他堅韌不拔、勇於奮斗的性格。

據說,張小龍的爺爺是個銅匠,這樣的家庭背景,在當時可以說是標準的勞動階級。雖然家境貧寒,但張小龍卻從小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愛讀書和成績好。這兩個特點,往往與名牌大學、不平凡的人生等名詞聯系在一起。而張小龍,也確實沒有辜負這些特質,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為日後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求學期間,張小龍就展現出了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和天賦。他不喜歡上課,更喜歡晝伏夜出,沉浸在代碼的世界裡。這樣的生活作息,雖然有些「非主流」,但卻讓他在技術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如今,張小龍已經成為了騰訊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微信這一社交巨頭的創始人。他的成功,不僅源於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更離不開那個雖然貧寒但卻充滿愛的家庭背景。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機會,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所以,當我們談論張小龍的家庭背景時,不妨也思考一下: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成就的。

③ 多校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專科延長學制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引人關注。一直以來,專碩學制2至2.5年、學碩學制3年,已成慣例,對於專碩的學制變化,有學生表示「喜憂參半」。「喜」的是延長學制帶來了找工作的一年緩沖期;憂的則是這多出來的一年同樣帶來了學費與就業的雙重壓力。9月18日,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正在備考學生以及教育專家。有專家指出,專碩學制的延長有現實必要性。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多所高校在其招生簡章中明確指出,將對該校的部分碩士研究生專業作出學制擬調整的公告。四川外國語大學7月13日在其研究生院官網發布公告稱,從2023級開始,該校所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調整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6年。
多校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跟隨我一起看看吧。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蘇瑩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引人關注。一直以來,專碩學制2至2.5年、學碩學制3年,已成慣例,對於專碩的學制變化,有學生表示「喜憂參半」。

「喜」的是延長學制帶來了找工作的一年緩沖期;憂的則是這多出來的一年同樣帶來了學費與就業的雙重壓力。

9月18日,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正在備考學生以及教育專家。

有專家指出,專碩學制的延長有現實必要性。在延長學制的同時,還應探索與學術碩士不同的培養模式,提高專碩的培養質量。在擴大專碩培養規模的同時,優化研究生培養的實效。

如何提高專碩教育質量?專家認為,應該推進破除「唯學歷」的教育評價改革,其次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論證,才能形成本校的培養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多所高校延長專碩學制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各大高校集中發布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的時期。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多所高校在其招生簡章中明確指出,將對該校的部分碩士研究生專業作出學制擬調整的公告。

8月12日,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發布《南京師范大學關於部分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及學制擬調整的公告》稱,南京師范大學擬將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的學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為3年。

澎湃新聞注意到,繼南京師范大學調整部分專碩專業學制之後,8月17日,福建集美大學在其官網發布該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擬招生專業信息稱,除學科教學(純中仔語文)外的所有全日制教育碩士領域、全日制機械專碩、全日制交通運輸專碩的培養學制更改為3年,全日制會計專碩培養學制更改為2.5年。

四川外國語大學7月13日在其研究生院官網發布公告稱,從2023級開始,該校所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調整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6年。關於專碩學費標准,四川外國語大學在該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做汪如金融、國際商務、審計、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專業學費為1.3萬/年;法律為1.1萬/年;教育、社會工作1萬/年。

西北師范大學6月23日發布研究生招生指南,其中明確指出,全部專業學制為3年。陝西理工大學也在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指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除教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為2年,其餘學科學制均為3年(最長學制原則不超過4年)。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過去幾年,國內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對專碩學制的調整。

2021年8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2022年哈工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須知》稱:「我校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為2至3年,各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本學科的基本學習年限。將基本學習年限由2年調整為3年的學科,在過渡階段實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優秀者可以申請提前至2年畢業,良好者可培笑申請提前至2.5年畢業,具體標准由各學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河海大學於2021年將金融、新聞與傳播、應用與統計、會計等專業學制調整為3年。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也作出了相應調整。

學制延長讓考生「喜憂參半」

專碩學制的延長,讓不少正在備考的考生「喜憂參半」。

蕭雲(化名)是一名四川某二本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為了彌補高考滑檔的遺憾,加上對現學專業不感興趣,她正在備戰年底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並且將目標鎖定為上海某985高校三年制的文科專碩。

蕭雲稱,擇校時知道其他學校有兩年制專碩,但出於名校情結,還是堅持報考了這里三年制的專碩。

雖然會擔心三年專碩要多負擔一年上萬的學費和生活費,找工作時年齡也比較大,但蕭雲依然覺得三年的專碩會比較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

與蕭雲對三年制專碩早有預期不同,薛文(化名)面對目標院校專碩突然延長學制有些措手不及。

薛文坦言,自己當初選擇這個學校不僅僅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學術水平,兩年的學制也很有誘惑力。薛文本科就讀於一所內地二本的新聞專業,因為嚮往一線城市的媒體資源,她今年將目標鎖定在浙江省某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專碩。

此前,這所學校的專碩一直是兩年學制,今年該校發文改為了三年制,這讓薛文感到有些無奈。

三年制的專碩意味著薛文要多交一年八千元的學費還有生活費,雖然有獎學金和助學金等補助,但這對於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她說,如果能夠早一年畢業,就可以早一年賺錢,也會緩解自己的年齡焦慮。除了經濟和年齡上的考量,薛文更擔心的其實是學術要求,「如果改成和學碩一致的三年制,那是不是意味著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也要向學碩看齊,論文要求會更嚴格?」

不過,薛文依然對三年專碩充滿期待,她說多出來的一年意味著她可以不用那麼匆忙。她原本打算兩年專碩以就業為導向,目的性很強。現在她有更多的時間去喜歡的媒體實習,也可以在學術上進行探索。

專業碩士教育如何確保高質量?

澎湃新聞注意到,圍繞專碩教育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二年制的培養質量能不能令人滿意。濟南大學教授李金屏在接受科技日報的采訪時表示,多年的實踐發現,二年制專碩的培養質量不能令人滿意。部分導師不願意指導二年制專碩,怕給他們的項目無法在期限內完成。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指出,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培養定位不同,對師資、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都不同,需要專業碩士教育有不同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但是,從現實看,有的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參照學術碩士培養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專業碩士成為學術碩士的壓縮版,於是出現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相比,只有名稱不同、地位不同、學制不同的問題。

「在一些考研生心中,專碩是學碩的備胎,而不是不同的成才選擇。用人單位也存在對學碩的評價高於專碩的傾向,不是從具體的崗位需求出發評價人才的能力。」熊丙奇稱,在這種情況下,延長專業碩士的年限,就有某種現實必要性。但是,如果僅僅延長學制,而不探索與學術碩士不同的培養模式,那專碩的培養質量還是難以提高,擴大專碩培養規模,也很難起到優化研究生培養結構的實效。

如何讓專業碩士教育確保高質量?熊丙奇認為,首先需要全社會推進破除「唯學歷」的教育評價改革,只要「唯學歷」評價體系繼續存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都難以擺脫學歷導向,以形成並堅持自身的培養定位。其次,要落實和擴大學生的辦學自主權,對於本校的研究生培養規模,具體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這類教育事務,應該由學校的教授委員會負責,要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論證。這樣才能形成本校的培養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儲朝暉告訴澎湃新聞,專碩學制的延長主要還是從教學質量上來決定的。此前專碩教育時間太短、學習內容有限,質量很難保障,導致專碩教育跟學碩教育質量差距較大。專碩教育質量的提升,最關鍵的是觀念要改變。不能把專碩當成低於學碩的標准去設置。要讓專碩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專碩的發展空間一定要結合實際去做研究。」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多校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相關閱讀:

教育部發文:成人學歷專科取消?本科學制延長是真的嗎?

2.成人專科將取消,普通高等院校將取消專科層次招生,只開設本科段,成人大專只能報讀大專院校。舉例,2020年後北京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將不會再招收大專段學生,成人高考大專、自考大專都會停招,只能招收本科段。

以後,想拿著名大學的大專文憑就沒有機會了,本科院校只能設置本科的專業,想拿重點大學大專文憑的同學,請抓住2020年的報名機會!

3.拿證難度越來越大,還有部分大專雖然會正常招生,但會限額錄取,招生名額會大幅度減少,報上去,也有被刷下來的可能。即使報上了,還有入學考試,入學後還要上課、完成作業、拿夠學分、畢業考試通過,才可拿證。寬進寬出,即將成為過去式。

因此,想提高學歷的,就不要再觀望了,所有證書都只會越來越難的,抓住最後的機會,獲得了就是幸運。

4.畢業時間延長,學費增加,以上種種難度的提升,加上學分制即將改為學年制專科3年,本科4年(目前江西學制已專科延長到3年)

學制延長,學費和其他方面支出增加,費用水漲船高,也是沒辦法避免的。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各位看官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④ 華中科技大學就業前景如何

二樓不要讓我罵你…抄…
你好,我是襲華中科技大學的文科專業的,文科確實在華科不算特別強勢的專業,但是就業,至少我們專業可以保證幾乎百分之百,除非他自己想讀研究生。
華科的文科,官方來講是新聞最好,但是我不做過多評價,因為我不了解文科。其他的經濟管理類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再次就是語言類,我是外國語學院的,語言類的就業應該是五花八門,雖然有的專業不是很對口,但是確實大家的工作都不錯。就拿外國語學院今年的就業來說,有網路,有騰訊,有夏普,有富士康,往年還有寶潔……
華中師范這樣的學校確實是文科強,但是功利一點來說,華科是211,又是985,在武漢地區企業招人肯定會偏向武大和華科的,所以請不要聽某些二樓的人在那裡瞎說。

⑤ 華科四大終身教授都有誰

華科四大終身教授有:陳海春教授與劉克明、姚國華、尹平三位華科老師。

得知陳海春教授逝世的消息,華科校友群里,大家都表示感到震驚且難過,沉痛緬懷陳教授的音容笑貌。陳海春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借調在國家教育部和「武漢·中國光谷」領導小組辦公室任職。

據網路,陳海春教授與劉克明、姚國華、尹平三位華科老師曾被稱為華中大四大才子。01「紅色牧師」和「四化」教授陳教授自喻為「紅色牧師」和「四化」教授,即學術問題通俗化、嚴肅話題生活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和海龜理論土鱉化。

陳教授研究方向為: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大學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現代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等。他曾受邀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武商集團等單位做過近百場精彩演講。他的講課深入淺出,幽默詼諧,哲理性深,操作性強。「一定要讓社會和組織用得上」是其做學問的指導思想。

陳教授特別喜歡蝙蝠——外行眼中的鳥,內行眼中的獸。因此,「做知識分子中的工農幹部,做中農幹部中的知識分子」是其終身追求;低姿態,勤工作,觀大勢,是其一貫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能夠做到「聽話、出活」。他有關注全局和進行戰略分析的習慣。

凡事都能從更大的背景和視野去分析和判斷問題,擅長對於各種復雜矛盾和關系的分析。他的自勵理念是:內在優於外在、長遠優於即時、習得優於天賦、內省優於灌輸。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終身教授

熱點內容
國防大學教授講稿 發布:2025-08-03 20:18:26 瀏覽:899
2016新疆大學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03 20:17:46 瀏覽:941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古箏 發布:2025-08-03 20:12:16 瀏覽:264
外交學在中國本科生設立 發布:2025-08-03 19:42:32 瀏覽:818
國家公派本科生邀請信 發布:2025-08-03 19:20:03 瀏覽:443
浙大本科生去向 發布:2025-08-03 19:16:16 瀏覽:723
安徽工業大學博士待遇 發布:2025-08-03 19:15:38 瀏覽:1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03 19:15:38 瀏覽:272
美國聖約翰大學的食堂 發布:2025-08-03 18:56:50 瀏覽:201
非本科生怎麼把戶口轉到深圳 發布:2025-08-03 18:56:46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