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喬教授
㈠ 新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演員叫什麼名字
曹魏人物
角色 飾演者
曹操(字孟德) 陳建斌
司馬懿(字仲達) 倪大紅
曹沖(字蒼舒) 安彭澤宇
曹丕(字子桓) 於濱
曹彰(字子文) 李楓
曹植(字子建) 李繼春
曹睿(字元仲) 楊德民
靜姝 李依曉
卞夫人 白玉
郭太後 王迪
曹皇後 劉梓嬌
荀彧(字文若) 李建新
郭嘉(字奉孝) 王今心
程昱(字仲德) 蔣昌義
許攸(字子遠) 許毛毛
夏侯淵(字妙才) 李奇龍
曹仁(字子孝) 楊光
曹洪(字子廉) 李代慶
曹真(字子丹) 趙晉
曹爽(字昭伯) 夏添
曹嵩(字巨高) 郭繼雲
曹芳(字蘭卿) 袁紹熊
張遼(字文遠) 程相銀
張郃(字儁乂) 譚建昌
徐晃(字公明) 陳威
於禁(字文則) 吳克剛
許褚(字仲康) 郭濤
李典(字曼成) 曹國新
龐德(字令明) 田翔
楊修(字德祖) 金毅
蔣干(字子翼) 李木戈
吳質(字季重) 王茂累
鍾繇(字元常) 李華
華歆(字子魚) 張喜前
王朗(字景興) 劉秉鈺
陳群(字長文) 孫海
董昭(字公仁) 楊傳喜
司馬師(字子元) 趙大成
司馬昭(字子尚) 劉國光
夏侯霸(字仲權) 胡春勇
郝昭(字伯道) 秦梵翔
郭淮(字伯濟) 張歉
孫禮(字德達) 李亞天
秦朗 晉有為
蔡陽 鬍子
㈡ 清朝電視劇由《甄嬛傳》改編的,男主是誰來演的啊
李東學 ,優秀的演員,主演過眾多影視劇的新晉小生,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主要作品:《後宮甄嬛傳》、《趙氏孤兒》、《刁蠻新娘》、《大秦直道》、《書劍恩仇錄》、《世紀不了情》、《少年楊家將》、《大內密探零零狗》等。目前簽約東亞豐麗。
詳細的請見
http://ke..com/view/2665158.htm
㈢ 求重慶醫科大學葯學院導師介紹。。。
於明安
男,副教授,1953年10月出生,湖南人,原成都科技大學畢業。1981.9-1987.7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助教,1988.8-1995.9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講師, 1995.10-至今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葯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物催化與轉化途徑和過程,優化生物催化反應過程,建立高選擇性、高穩定性、高效性的生物催化與轉化體系,研究和建立非水相生物催化技術體系和全細胞催化體系,研究和開發應用於化學工業和醫葯行業重要的手性化學品、葯物中間體、葯物和新制劑。先後參加了省部級課題研究,其中,部級課題《血液灌流吸附劑瓊脂糖包膜微囊活性炭CAAC-Ⅱ的制備》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科委攻關項目《二磷酸果糖晶粉原料葯新工藝》從小試到大興葯業中試獲科技進步三等獎,獲重慶市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第二完成人),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第二完成人)。參加編寫人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本,國內外發表SCI、EI、CSCD等論文10多篇,現帶有碩士研究生3名。
張良珂,男,葯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審評專家,重慶市執業葯師繼續教育培訓專家,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雜志審稿編委。1998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精細有機合成方向,獲碩士學位。1998年-2001年於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從事新葯開發。2004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葯學院葯劑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7月於重慶醫科大學葯學院工作至今。承擔本科葯劑學、生物葯劑學與葯物動力學、制葯工藝學,葯物劑型與臨床,研究生葯物新劑型與新技術等課程。
承擔數項國家及省部級相關課題,近年來發表CSCD核心期刊及SCI論文十餘篇。
近年來發表的相關論文如下:
1) 張良珂,袁佩,田睿,凌旭,余睿傑,不同離子交聯果膠凝膠微丸溶脹及釋葯性質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已錄用)
2) 張良珂,田睿,袁佩,孫麗瓊,凌旭,牛血清白蛋白從不同果膠凝膠微丸中的釋放[J],中國葯學雜志,2008,43(18):1407-1410
3) 張良珂,袁佩,張彥,程紅衛,不同離子交聯劑對海藻酸凝膠微丸溶脹和釋葯性質的影響,中國葯學雜志,2008,43(8):606-609
4) 張良珂,張彥,田睿,賴潔娟,阿西美辛海藻酸鈣凝膠微丸釋葯影響因素考察,中國醫院葯學雜志,2007,27(12):1671-1674
5) 張良珂,侯世祥,盧懿,宋相容,葉酸受體介導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的體內分布及葯效學研究,中國葯學雜志,2007,42(9):676-678
6) 張良珂,侯世祥,宋相容,盧 懿,一種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與評價,中國葯學雜志,2007,42(5):365-367
7) 張良珂,侯世祥,毛聲俊,魏大鵬,宋相容,受體介導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腫瘤細胞靶向性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7(1):77-79
8) 張良珂,侯世祥,盧懿,宋相容,葉酸偶聯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性質研究,中國葯學雜志,2005,40(10)763-765
9) Liangke Zhang, Shixiang Hou, Shengjun Mao, Dapeng Wei, Xiangrong Song, Yi Lu. Uptake of folate-conjugated albumin nanoparticles to the SKOV3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4, 287(2):155-162 【SCI收錄】
10) 張良珂,侯世祥,毛聲俊,宋相容,陳彤,葉酸偶聯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4,21(2):225-228
11) 張良珂,黃瑜,陳錫如,微波輻射烴基化合成異亮氨酸,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0(1):21-24
12) 張良珂,陳錫如,黃瑜,微波輻射烴基化合成苯丙氨酸,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1999(5):53-57
13) 盧懿,侯世祥,張良珂,李曄,何俊瑤,郭丹丹,透皮淋巴靶向長春新鹼傳遞體,葯學學報,2007,42(10): 1097-1101
14) Mao SJ, Hou SX, He R, Zhang LK,Wei DP, Bi YQ, Jin H. Uptake of albumin nanoparticle surface modified with glycyrrhizin by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20):3075-9【SCI】
15) 毛聲俊,侯世祥,張良珂,金輝,畢岳琦,蔣彬,肝細胞靶向甘草酸表面修飾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工藝,葯學學報,2003,38(10):787-790
16) 毛聲俊,侯世祥,張良珂,魏大鵬,張繼芬,喬小蓉,何茹,甘草酸表面修飾萬乃洛韋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肝靶向性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4,21(4):570-574
17) 毛聲俊,侯世祥,金輝,張良珂,蔣彬,肝細胞靶向甘草次酸表面修飾脂質體的制備,中國中葯雜志,2003,28(4):328-331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王馳
男,48歲,博士,副教授。
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分配在四川省造紙工業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93年在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攻讀碩士,1996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留校,在重醫基礎醫學院化學教研室任教。2001年任副教授。2001年至2004年,在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系攻讀博士學位。
參加重醫與重啤集團共同開發新葯研究課題,為主要研究成員之一;完成重慶市衛生局課題《果糖二磷酸類新葯的創制研究》,為主要成員之一。2000年申請的《D-果糖-1,6二磷酸鈉鎂,其制備方法和在制備葯品上的用途》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98112218.3)。2005年~2007年,在研項目為博士啟動項目:聚合物作為葯物載體材料的研究。
2000年在清華大學參加教育部舉辦的《葯物研究與葯物設計研討班》學習。2001年在重慶醫科大學檢驗系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1.《果糖二磷酸鎂動力學穩定性研究》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0.25(2);115-117。
2.《果糖-1,6二磷酸鈣的制備研究》中國葯物化學雜志,2000.10(2);110-112。
3.《醛縮酶-DNPH比色法測定果糖-1,6二磷酸鹽的含量》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00.17(3);249-251。
4.《果糖二磷酸鎂對垂體後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四川生理科學雜志,1999.21(4);22。
第二作者發表論文:
1.《常用抗腫瘤葯物抑制喉癌KBv200細胞株增殖抑製作用研究》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45-47
2.《抗腫瘤葯物及維拉帕米對KBv200細胞P-糖蛋白表達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10
3.《抗腫瘤葯物及苦參鹼對KBv200細胞P-糖蛋白表達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10
黃華
1982年7月畢業於四川醫學院葯學系化學制葯專業,本科。
1982年8月—1999年11月在重慶制葯六廠從事葯物制劑生產技術管理和新葯制劑研究開發工作各十年,先後擔任車間技術員、廠技術工藝員及科長、葯研所長及該廠改制後的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葯研所長等職務,制葯高級工程師。
1999年12月調至重慶醫科大學葯學系葯劑教研室工作,任葯劑學教師。
注意了解國際先進的醫葯技術的發展方向,特別關注國內外新的釋葯系統和制劑技術的研究動態。同時具豐富的新葯開發和管理經驗,直接進行了新葯開發從市場調研選題、葯學研究與醫學研究等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以及新葯申報的全過程工作,熟悉其所涉及的葯政法規以及相關技術。
組織並主持研究開發出了數個新葯。作為處方工藝負責人研究的乳劑型黃體酮凝膠曾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曾成功地研究開發了近幾年在醫葯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的產品—單一產品年銷售上億元的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蘭),以及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的治療骨質疏鬆的阿法骨化醇片等。與企業合作研究的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在全國首家申報,取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我國第一個口腔崩解片新劑型的《新葯證書》和《葯品注冊批件》,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已進行產業化生產。研製並申報了各種化學葯和中葯口腔崩解片及注射液、凝膠等劑型產品。
2004-2006年發表論文8篇:
1.表面活性劑對葛根素固體分散體體外溶出的影響[J].《中國葯科大學學報》 2004,35(4):315-317.
2.硫酸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人體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國葯房》2004,15(9):551-554
3.口腔崩解片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葯學雜志》 2005,23(2):167.
4.脂質體主動載葯及其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葯學分冊 2005,32(4):271-274.
5.固體分散法制劑工藝研究進展[J].《中國醫葯工業雜志》2005,36(10):648-650.
6.自乳化釋葯系統的研究進展[J]. 《中國葯房》2005,16(19):1499-1501.
7.制黴菌素口腔粘附片的研製及粘附考察[J]. 《中國葯房》2006,17(11):815-817.
8.植入劑的研究應用[J].《中國葯業》2006,15(6):3-5.
朱照靜沒有找到,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