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平6
Ⅰ 中國區域經濟的中國區域科學協會領導機構
領導機構 名譽會長 馮之浚 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吳樹青 原北京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委員 會 長 楊開忠 北京大學秘書長 教授 副 會 長 毛漢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郭來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郝壽義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秘書長 教授 曾菊新 華中師范大學旅遊學院 院長 教授 關鳳峻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院長 黨委書記 研究員 劉君德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林家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 副部長 研究員 秘書長 沈體雁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 副秘書長 姜玲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副教授
翁瑾 復旦大學旅遊系 副教授
周文興 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副教授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會成員名單 (按姓氏筆畫為序) 馬建堂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綜合司 司長 毛漢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王 錚 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主任 研究員 王志新 河北省廊坊市 副市長 王學軍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教授 馮長春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教授 史培軍 北京師范大學 副校長 伍新木 武漢大學商學院 教授 關鳳峻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院長 黨委書記 研究員 劉向輝 國務院財經領導小組 劉君德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 主任 教授 劉秉鐮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教授 呂 斌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教授 孫久文 人民大學區域所 教授 邢恩惠 遼寧省錦州市 副市長 鄔 倫 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 教授 閆小培 廣州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 副主任 教授 閆守邕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 研究員 張文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研究員 張可雲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張泰城 江西省委黨校 副校長 教授 張曙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李小建 華東師范大學 教授 李國平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 教授 李曉西 國務院研究室宏觀經濟研究司 司長 杜 平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土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所長 副研究員 楊開忠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教授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陳志龍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副主任 教授 陳錫康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周一星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教授 周述實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 明安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林家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 副部長 研究員 封志明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賀同新 湖南省政府 副省長 郝壽義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秘書長 教授 鍾海生 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 主任 浦善新 國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所長 研究員 郭來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郭榮星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系 教授 郭培章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地區經濟司 司長 梁進社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系 教授 梁雨祥 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 局長 黨組書記 黃 瑞 深圳市住宅局 副局長 傅伯傑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局 局長 研究員 曾菊新 華中師范大學旅遊學院 院長 教授 程必定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副院長 潘文燦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 司長 魏小安 國家旅遊局規劃司 司長 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魏宏森 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教授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 馬建堂 馬彥琳 方創琳 毛漢英 王發增 王仰麟 王志新 王學軍 葉裕民 王錚 王燕祥 鄧宏兵 丘志忠 馮長春 盧武強 史培軍 葉文虎 寧越敏 石玉虎 伍新木 關鳳峻 郭培章 邢恩惠 劉源 劉向輝 劉闖 劉君德 劉妙龍 劉學敏 劉秉廉 劉毅 呂斌 孫久文 朱翔 鄔倫 閆小培 閆守邕 陳志龍 佟連軍 吳鋼 吳顯國 吳浙 吳敏一 吳殿廷 宋逢明 張義文 楊先明 張小林 薛德升 張文奇 張占倉 張召堂 張妙弟 張志勛 張勤 張毅 張曙光 李小建 李平 李志華 李秀果 李國平 李國璋 李城固 李曉西 李瀾 杜平 楊雲彥 楊開忠 汪宇明 沈體雁 肖金城 陸大道 陳文科 陳忠暖 陳錫康 周一星 周立雲 周述實 周復多 孟曉晨 季任鈞 明安書 易可君 林鎮 林承格 林炳耀 林家彬 鄭向敏 保繼剛 姚建華 封志明 祝煒平 賀同新 趙榮 趙瑾 趙燕菁 郝壽義 鍾海生 徐國弟 徐建華 徐菊鳳 孫文昌 浦善新 賈玉成 郭萬清 郭來喜 郭榮星 郭煥成 郭鴻懋 顧朝林 鄭林 梁進社 梁雨祥 銀光燦 黃瑞 龔勝生 傅兆君 傅伯傑 曾剛 曾菊新 程必定 舒航 董鎖成 董黎明 路紫 雷明 蔡運龍 蔡首秋 潘文燦 潘照東 魏小安 魏後凱 魏宏森 張可雲 張泰城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專業委員會 序號 名 稱 掛靠單位 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1 區域經濟專業委員會 北京大學 郭榮星 孫久文、許慶明、覃成林、劉會遠、李清、薛領 2 城市經濟專業委員會 南開大學 劉秉鐮 馮長春、閻小培、丁芸、陸軍 3 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 北京師范大學 吳殿廷 蔡滿堂、張平宇、董鎖成 4 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 河南大學 李小建 薛德升 5 國土規劃專業委員會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李新玉 李城固 6 城市管理專業委員會 北京大學 李國平 杜德斌、陳建軍、葉裕民 7 空間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 北京大學 沈體雁 楊翠紅 8 區域旅遊專業委員會 青島大學 孫文昌 李蕾蕾 9 區域經濟學教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人民大學 陳秀山 陳志龍、楊雲彥、張可雲、王榮成 10 西部經濟研究專業委員會 蘭州大學 高新才 韋文英、郭菊娥 11 東北經濟研究專業委員會 東北師范大學 丁四保 佟連軍、郭亞軍、韓增林、張毅、趙儒煜 12 流域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 華東師范大學 曾剛 陸玉麒、欒貴勤
Ⅱ 受到屈辱的事例
顧聖嬰,女,1937年生,上海交響樂團鋼琴演奏家,1967年1月31日在該樂團的「斗爭會」上遭到野蠻毆打與侮辱,當晚與母親秦慎儀以及弟弟顧握奇一起在上海愚園路1355弄73號家中開煤氣自殺。時年30歲。
在文革前,顧聖嬰是中國最優秀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她1954年入上海交響樂團,1958年獲得第十四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女子鋼琴最高獎。文革開始,文革領導人給文藝界定下了 「文藝黑線專政」的罪名,她和一大批知名藝術家就成為文藝界首當其沖的攻擊對象。
1967年1月31日,在上海湖南路上海交響樂團的排練廳中,上海交響樂團的「造反派」把顧聖嬰揪到排練大廳的舞台上,當著上海交響樂團全體工作人員的面,打她耳光,揪她的頭發,強迫她跪在毛澤東像前「請罪」。
顧聖嬰遭到野蠻「斗爭」後,在家中和母親、弟弟一起自殺。
顧聖嬰沒有結婚,和母親以及弟弟顧握奇住在一起。顧聖嬰的母親秦慎儀,畢業於大同大學西洋文學系,是家庭主婦。顧聖嬰的父親顧高地,在1956年牽涉進「反革命」案件「潘漢年案」被逮捕,1958年被判刑20年,送往青海「勞改」。(潘漢年是上海中共地下黨負責人,1949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領導了上海的 「鎮反」和「五反」運動,逮捕處決了大批「反革命分子」,打擊了大量的工商界人士,然後,在1955年,潘漢年自己被以「反革命」罪名逮捕,196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徒刑15年,隨即獲得假釋。文革中,1967年被重新收監,1970年被判處無期徒刑,1977年死亡。文革後,1982年,潘漢年得到 「平反昭雪」。)
顧聖嬰的弟弟顧握奇,195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所現代化工程教育機構,是最好的也是最難考入的大學之一。1956年,中央政府命令上海交通大學遷往西安。一批教授提出反對,結果反對者在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中全部被劃成「右派份子」,搬遷事也就無人再敢非議。上海交大搬往西安,顧握奇因病退學,留在上海,多年以後才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在天山中學擔任代課數學教師。
顧聖嬰和母親、弟弟是在家中開煤氣自殺的。上海有不少住房有煤氣設備。用煤氣做飯,比燒煤要方便和干凈得多。當時在北京,很少有居民區供給煤氣,人們只能燒煤球和蜂窩煤。在有的省城,連蜂窩煤都還得居民自己用鐵杴混合水和煤粉再用模子一塊一塊手工作出。「政治運動」連年不斷,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惡化。別的城市的人們只能羨慕上海居民可以用煤氣做飯卻無法得到。但是,當文革中人們因受迫害而大批自殺的時候,煤氣竟然成為上海人特有的自殺工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平心在1966年6月自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李翠貞在1966年9月自殺,上海作家協會詩人聞捷在1971年自殺,都是開煤氣。
文革中大批人自殺。有的是兩人一起自殺的,比如這里記載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嘉仁和妻子程卓如,著名翻譯家傅雷和妻子朱梅馥,武漢大學教授劉綬松和妻子張繼芳,復旦大學教授劉德中和其妻子,余楠秋和其妻子,陝西師范大學教授黃國璋和范雪茵。夫婦二人一起自殺,是兩個人同時都對現實絕望才會這樣做。不然,其中的一個人一定會堅決勸阻另一個人。顧聖嬰和母親弟弟之死,一次竟有三人,更是慘烈。
顧聖嬰和母弟三人死後,屍體被燒,骨灰被扔,住房很快被分配給別人居住。有人聽說,他們自殺之前,給顧父顧高地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的大意是說,他們三人決意自殺,顧高地遠在青海,無法聯絡,只有將來在天堂里見面了。文革後顧高地從青海勞改營回到上海,沒有人把遺書的事情告訴他。不久後顧高地也去世了。有否有遺書,遺書里寫了什麼,只有當時掌握權力的人才知道。但是直到現在,沒有見到這樣的人說出有關事實。
上海交響樂團的文革受難者,除了顧聖嬰,還有指揮陸洪恩。他文革前就患有精神病,文革中卻因其言論被指控為「現行反革命」。1966年5月28日陸洪恩被逮捕,1968年4月28日被判處死刑槍斃。在陸洪恩被逮捕和槍斃之間,曾經多次從監獄被押到上海交響樂團「斗爭」,遭到樂團一些人的毆打和侮辱。顧聖嬰一定也看到過陸洪恩被「斗爭」的場面。還有,樂團的中提琴家周杏蓉,受到迫害,在1968年秋天自殺身亡。
更多資料請參考http://www.blog.e.cn/user1/1812/archives/2006/1206988.shtml
Ⅲ 教育部推薦大學生必讀書目100本
1 《語言問題》 趙元任著 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2 《語言與文化》 顧嘉祖等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呂叔湘著 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4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漢語方言概要》 袁家驊等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 《馬氏文通》 馬建忠著 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7 《漢語音韻》 王力著 中華書局,1980年版
8 《中國文字學》 唐蘭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 《應用語言學》 桂詩春編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 《普通語言學教程》 (瑞士)索緒爾著 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11 《語言論》 錢軍導讀 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12 《文心雕龍選譯》 劉勰著,周振甫譯注 中華書局1980年版
13 《訓詁簡論》 陸宗達著 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14 《中國語言學史》 王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 《馬克思恩格斯論文學與藝術》 陸梅林輯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16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著搭則配,見《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 《鄧小平論文藝》 鄧小平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18 《中國歷代文論選》 郭紹虞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9 《風雨天安門》 曹 英,於 超編 團結出版社
20 《勵志•人生》 林語堂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21 《詩學》 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22 《西方美學名著譯稿》 宗白華編譯 江蘇教育出版社
23 《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 (美)韋斯坦因著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學史》 朱光潛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
94 《喧嘩與騷動》 (美)福克納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95 《等待戈多》 (愛爾蘭)薩繆爾•貝克特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96 《昆蟲記》 (法)J.-H.法布爾著 作家出版社
97 《泰戈爾詩選》 (印度)泰戈爾著,冰心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98 《雪國》 (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99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納訓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00 《外國文學作品選》 (兩卷本)周煦良 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