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教授湄潭電商
1. 蘇步青的事跡
蘇步青(1902-2003),浙江平陽人。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3年起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兼任學術委員會常委,專長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撰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蘇步青是中國現代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擔任過中國數學會學報的主編,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又創辦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創辦《數學年刊》雜志並任主編。
蘇步青中學畢業後去日本求學,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隨後進入該校研究院,1931年獲理學博士,同年回國。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微分幾何學。
早期對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建立了獨到的方法,用幾何構圖來表現曲線和曲面的不變數和協變圖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論中的錐面、射影曲線的一般的協變理論、射影曲面論中的Q1伴隨曲面、主切曲線屬於一個線性叢的曲面、射影極小曲面和閉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評價。
四、五十年代開始研究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特別是一般面積度量的二次變分的計算和 K展空間。
60年代又研究高維空間共軛網理論,獲得系統而深入的成果。
70年代以來,蘇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幾何運用於工程中的幾何外型設計,在中國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計算幾何。
蘇步青歷任浙江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教務長、數學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長、校長和名譽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該校教務長。他和陳建功教授共同把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數學系建成一個具有相當高水平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地,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數學人才。在他的領導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幾何研究集體。
蘇步青一共發表論文168篇,出版了《蘇步青論文選集》、《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論》、《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計算幾何》等專著,有的已在國外翻譯出版。
蘇步青同志因病於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2. 王謨顯人物生平
王謨顯,1907年出生於浙江奉化縣一個農耕世家。從小聰穎智慧,堅韌執著,他靠自己的努力讀完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屢屢在各類考試中奪冠,被譽為「無試不冠軍」。辛亥革命後,他響應「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號召,於1919年考入國立浙江大學,成為文理學院的第一批學生。在大學期間,他受到美國哈佛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勃利奇曼的指導,學業與品行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1929年,王謨顯畢業,隨後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在劍橋的兩年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先進科技文化知識,於1949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劍大哲學博士學位。這一成就不僅在當時引起羨慕與敬佩,也為他回國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抗戰勝利後,王謨顯回到祖國,先後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學、奉化中學和寧波中學任教。1938年,他與護士張克儉結為夫妻,共同度過戰亂年代。王謨顯在教學中一絲不苟,深受學生喜愛。在浙大理學院遷到湄潭辦學期間,他擔任物理系的園丁,受到師生的尊敬。
王謨顯不僅在教學上成績突出,還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在劍橋大學深造期間,他選擇核科學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並取得顯著成果。回國後,無論教學任務多麼繁重,抑或行政管理工作多麼煩瑣,他都未中止過科學研究,並在量子力學、原子能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56年,王謨顯積極投身理科重建工作,擔任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他與副校長配合默契,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為浙大「第二個黃金期」立下汗馬功勞。在擔任副校長期間,他身兼多職,每周還要給學生上課或指導,工作極其繁忙。
王謨顯關心學生的學業、品行和生活,鼓勵他們為國多作貢獻。他常以松篁高潔自勉,生活簡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文革」期間,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面對惡劣的居住條件,他未有怨言,堅持為國貢獻。1973年,王謨顯因積勞成疾,離開了人世,年僅66歲。
王謨顯的妻子張克儉,不僅是一名出色的白衣天使,還勇挑家務重擔,關照王先生的飲食起居。她的優良家風值得學習與弘揚。王謨顯的逝世令人惋惜,但他克己奉公、品格高尚的一生將被許多人永遠銘記。
(2)浙江大學教授湄潭電商擴展閱讀
王謨顯 (1907—1973)教授。浙江奉化人。193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曾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194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建國後,歷任浙江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浙江省物理學會第二屆理事長、省科協主席。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核理論方面的研究。撰有論文《氦核的結合能》,著有《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