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哈佛大學kishi教授

哈佛大學kishi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8-10 20:17:09

A. 化學競賽圈裡有什麼經典的笑話

1、這是一個印度博後和一個英國教授的故事,
故事的主題是三氯蔗糖,是現在最好的甜味劑之一,甜度是蔗糖的600倍,他的發現是這樣的
英國教授:「你去把今天得到的產物(三氯蔗糖)test一下。」
印度博後:「好的沒問題」
過了一會......
印度博後:「教授,我taste過了,甜的,特別甜!」
2、講個自己初中時候乾的事:
我拿ph試紙在藍黑墨水瓶里蘸了下,拿去問老師這個算啥。老師驚問,「你從哪兒找到這么強鹼性的東西!」
3、愛在空氣中?不,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在空氣中。
4、一群水分子整齊排列地跑過來,其他水分子羨慕地贊嘆:「哇,不愧是當冰的!」一女學生想把一大塊鉀放到水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於是去問教授,教授跟她說:「放之前先把水攪拌五分鍾。」女學生不解問:「為什麼要先攪拌五分鍾呢?」教授說:「這樣我就有充足的時間逃離爆炸半徑了!」

5、溴甲烷碰到了甲烷,甲烷羨慕地問道:「喲,你這個漂亮的取代基在哪兒買的啊?」

溴甲烷興奮地說到:「這個啊,我在秀水那兒買的啊!」

B. 化學領域有哪些經典的笑話

關於化學界牛人們的一些傳聞....
D.H.R.Barton(Imperial College,London--ICSN,Paris--TAMU,Texas)
Nobel Laureate,最早發現乙烷、環己烷、生物鹼的空間結構,著有Barton reaction,Barton radical coupling,Barton-McCombie Deoxygenation,Barton decarboxylation反應。此人一生傳奇,60歲在帝國理工被英國人強制退休,於是轉戰巴黎,接著在67歲被法國人強制退休,不得已去了德州農機大學,工作至終。真正的春蠶到死絲方盡,享年79歲。不過由他看來,科學貢獻和個人脾性並沒有直接的聯系。我認得的一位老教授當年在他任法國科研中心天然產物所所長的時候讀博士,半夜工作完出門時被玻璃深度劃傷,血淌了一地,差點性命不保。這位所長三天後才去醫院,開了個有點過分的玩笑:"沒死嗎,那不就結了?"

E.J.Corey (Harvard)
Nobel Laureate,近代全合成之祖,人名反應數不勝數:Corey-Bakshi-Shibata,Corey-Chaykovsky,Corey-Fuchs,Corey-Kim,Corey-Nicolaou,Corey-Winter,Corey-Seebach⋯⋯和我要好的另一位老教授告訴我,當年在他那裡的時候,一位博後被當面命名為"bullshit"並趕出實驗室,連同其實驗記錄本一起摔在走廊里……原來要得Nobel,脾氣也要驚天動地。

B.M.Trost(Stanford)
著有Tsuji-Trost反應,上千篇論文,號稱King of Palladium。我有個當年世界高中奧賽銀牌的同學在那裡苦熬,一篇EJOC,一篇ACS會議摘要,一篇JACS,居然還不知道今年能不能畢業。另說一句,在他的網站上人人都笑容滿面--我的導師曾多次批評照片中的我愁眉苦臉,這讓她作報告的時候都不好意思介紹她的團隊。說的也是,雖然我的課題進展不大,但也不能給人覺得我拍張照片都像是被痛打了一頓似的。

L.A.Paquette(Ohio state)
經典永流傳:一位前一天剛進實驗室的英國博後在走廊里碰見老鄉,剛聊了兩句,怎料到被他看見了,當即滿面笑容地拽著博後的耳朵,"來來來,我來告訴你試驗台在哪裡。"

K.C.Nicolaou(Scripps)
又名KCN,號稱世界最難合成的Taxol全合成完成者之一,據稱只接收自帶funding的博後。當年他的學生在凌晨四點左右完成了對taxol核磁共振譜的確認,四點半打電話至其家中,他立馬從床上跳下,五點鍾到達實驗室,七點鍾論文寫完寄出,作風讓人不寒而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產率上,都輸給了R.A.Holton(Florida state)天才的多米諾rearrangement。更不如後來P.A.Wender(Stanford)的線性合成路線。我個人不是很喜歡他的合成風格,一個字,「俗」。有同事認為他和D.A.Evans(Harvard)可並稱有機界的東邪西毒,一時瑜亮。可我認為他甚至不如年青的D.W.C.Macmillan(Princeton)。全合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S.Danishefsky(Columbia)
有中國同胞昵稱其為「肥丹」,不過似乎美國胖人很多?另一個Taxol的完成者⋯⋯真是有緣,看來我要完成這個課題,一定要和他們那樣神經才行。實習生S告訴我,他每天晚上十點打電話到實驗室確定是否每個人都在。順便再說一句,我的實習生在哈佛念書,離NY不遠,根據名教授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慣例,此條消息可信性極大。

S.Hanessian(Montréal)
三零年生人,六零年的Ph.D,加拿大有機界的No.1。人謂老而彌堅。如果你架個色譜柱,他會每五分鍾過來問一次,"快點,快點,產物出來沒有?"⋯⋯一個法國博後受阻於某個全合成,於是從此被限制去喝咖啡——邏輯上來說,有喝咖啡的時間,沒做完課題的時間?又雲"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難道他竟是個communist?

M.Lautens(Toronto)
算來也是我導師當年的同事,上文提到去賓州的師姐,原本是准備去他那裡做博後的,可是此人一邊同意,一邊說自己沒有funding。待得師姐被G.Molander接受後,他又暴跳如雷,回信言師姐不講信用,同時到處給人寄信,問候師姐清譽……總之,鬧了個不亦樂乎。即使是像我這般對心理學外行的業余選手,也能給他一個診斷:瘋了。考慮到他的Ph.D在Trost手下取得,可以理解。

當然,這樣的教授並不僅僅存在於北美,隨便再舉兩個例子:

P.Knochel(München)
為了檢查學生和博後們是否認真工作,此人竟然在實驗室旁蓋了個別墅,用以監視周末和晚上的實驗室狀況。此事千真萬確,有本實驗室慕尼黑土產德國博後和德國實習生為證。

N.Winssinger(Strasbourg)
很年輕,並不是很出名。即便如此,他也曾想讓我小弟的一個朋友在實驗室作博士但不給生活費,比較經典的一句是"人要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以慷慨的法國人的標准,此類教授還是比較少見的。同樣,考慮到他在塞普勒斯人K.C.Nicolaou的實驗室呆過,這個事實也可以接受。畢竟近朱者赤,年輕已不是理由。

最後,當然不能忘了對當代有機化學作出重要貢獻的一個國家,日本。試著統計一下戰後以日本化學家命名的有機人名反應:Noyori(Nobel laureat),Nozaki-Hiyama-Kishi,Yamaguchi,Negishi,Sonogashira,Suzuki,Sageusa,Sakurai,Takai-Utimoto,Tamao,Mukaiyama,Mitsunobu,Miyaura,Kumada⋯⋯不由得為國人嘆一句,差距啊差距。

XXX(Tokyo)
具體姓名不明,考慮到日本傳統,可應用到任一位教授身上。這里漏一句:他的實驗室和K.Narasaka接鄰。去年東京技術學院在每個實驗室通風櫥前人性化地安裝了攝像頭,是為了檢查火災時人員疏散情況。結果此公用於監視學生的工作時間。不過考慮到日本學生的刻苦程度,諸如吃睡都在實驗室,或者乾脆睡在試驗台下面的學生隨手能抓一大把⋯⋯此舉應該是針對我等懶鬼的。

M.Shibasaki(Tokyo)
有史以來世界上文章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百名科學家之一。要知道有機不比生物,Impact Factor普遍不高,Shibasaki能晉身此間,絕非浪得虛名。九月份他要來學校做報告,我正在慫恿小弟去他的實驗室作博後,理由如日本花姑娘大大地漂亮之類⋯⋯再加上小弟對東亞文化有著特殊的興趣,目前已經有點動心了。哈,據稱那裡六個人共用一個通風櫥,他怎樣才能活著走出來呢?

C. 劉松柏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松柏,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的知名學者,擔任博士生導師。他的學術生涯始於1994年,當時他在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攻讀食品科學本科,隨後在華東師范大學攻讀高分子物理化學碩士,並在1998年至2003年間在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進行了研究實習,專注於核磁共振技術。2003年至2007年,他在Emory大學攻讀有機化學博士學位,期間在金屬有機化學家Lanny S. Liebeskind的指導下,實現了在溫和環境下通過銅催化氮氧鍵斷裂來形成能量驅動的碳氮鍵,這為他後續的科研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期間,劉松柏師從有機化學家Yoshito Kishi,專注於鉻催化的不對稱反應研究以及Halichondrin天然產物的高效合成。他在此期間優化了Halichondrin部分片段的合成路線,顯著提升了醛不對稱炔丙基化的對映選擇性,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化學期刊,如《美國化學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影響因子9.019)和《有機 letters》(Organic Letters, 影響因子5.250)上。

劉松柏的研究興趣聚焦於食品科學,他運用化學方法解析食品體系的分子層面,通過改變分子結構來影響食品的色、香、味和質構等特性。他的研究目標是建立表觀性質與多層次分子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對食品表觀性質的有效調控。他的團隊熱切期待對科研充滿熱情的人員加入,共同探索食品科學的更多可能。

D. 楊玉榮的人物經歷

1996-2000 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本科
2000-2005 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博士研究生(導師:李衛東教授)
2005-2007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 (導師:Yoshito Kishi教授)

熱點內容
本科生入北京戶口 發布:2025-08-10 22:43:53 瀏覽:150
研究生外校導師 發布:2025-08-10 22:43:38 瀏覽:586
清華大學直博時間 發布:2025-08-10 22:37:09 瀏覽:574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車輛工程專業 發布:2025-08-10 22:30:28 瀏覽:652
江淮汽車廠本科生工資 發布:2025-08-10 22:23:05 瀏覽:550
本科生畢業必須通過普通話嗎 發布:2025-08-10 22:17:11 瀏覽:33
怎麼申請查理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10 22:05:02 瀏覽:155
大學男老師對自己喜歡學生的表現 發布:2025-08-10 22:02:24 瀏覽:535
gct專業同濟大學 發布:2025-08-10 21:53:49 瀏覽:724
大學什麼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10 21:52:24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