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的概念視頻北京大學教授
① 億萬富豪是什麼概念,到底是多少錢呢
一、人們俗稱的億萬富翁就是擁有一億元以上的資產就算是億萬富翁,這些資產可以包括不動產+無形資產+流動盜金等,還有資金。
二、具體而言:
1、不動產+無形資產+流動盜金這些加起來都是一個人的身家,億萬富翁不一定是一定要求一個億的現金,他們用這些現金做了某些投資,這些投資也算是他的資產。而百萬富翁就是擁有至少一百萬資產的人,千萬富翁就是擁有一千萬以上資產的人。
2、億萬富翁在中國的概念:
如果有一億資產在北上廣,就算是個普通的有錢人,而在中小城市,那肯定就算是富豪了,中小城市的房子—兩百萬一套,買幾套房產之後,剩下的資金可以開公司,使錢生錢,還能投資點其他項目,小城市消費水平低,每個月的房租或者每年年底的分紅就能足夠平時的消費了,活的比在北上廣要舒服多了。所以說—億資產在中國的水平要取決於某個地區,不能—概而論。
3、超億元家庭基本上是由企業主、職業炒房和職業股民構成。其中,企業主又有不少是與房地產有關系的。
4、可以看到,億萬富豪的財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重點發展的領域息息相關。房地產是過去二十年,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動力,也成就了大量的億萬富豪。
三、我國的億萬富翁數量:
1、有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數達到197萬,幾乎是資產上億人數的10倍。
2、城市富豪排行:
1)排名第一的是帝都北京,擁有19900戶家庭資產過億;其次上海、香港、深圳,分別為:16700、12600、5750.
2)頂級富豪的分布,與中國經濟發展格局高度契合,北京、上海、香港,經濟總量高,富豪多,與城市經濟的排名基本一致。
3、億萬富豪的人口比例:
全國有14億人口,億萬富豪有17萬,佔全國總人口的萬分之1.2,意味著1萬人中,有一人是億萬富豪。而這17萬人,擁有的財富達到了25萬億,說明中國的財富差距正在拉大。
6、國際比較:
前不久,財富咨詢機構wealth-X發布的《2019年億萬富翁人口普查報告》顯示:
2018年全球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全球共有2604位,相比2017年下降了5.4%。美國排名第一,擁有705位超級富豪,總財富達到3.013萬億美元;中國排名第二,擁有285位超級富豪,總財富達到9960億美元。
四、(1)資產的概念視頻北京大學教授擴展閱讀——我國的貧富差距:
1、其實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一般都是用國際上通用的指標基尼系數。基尼系數最大值是1,代表著絕對的分配不均,最小的數是0,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當然這兩個數都是在理論上。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數值越大代表著貧富差距也就越大。
2、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79,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2014年的基尼系數是0.469,2018年的基尼指數大約也在0.474,可以說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都超過了國際0.4的警戒線。但是基尼系數比我們還大的國家也是存在的,世界上超過0.5的國家有10%,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在0.24到0.36之間。
3、除了收入上的差距之外,財產上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根據北京大學公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1%的家庭占據著全國三分之一的財富,最底端25%的家庭只佔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1995年中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達到0.73,財產不平等程度已明顯高於收入不平等程度。
4、綜上所述,社會要發展,貧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思想都不一樣,能力強的人占據的財富就多,能力差的人又懶的話,那麼就會成為最底層的人。國家在對貧富差距的問題上,只能從結構性慢慢調整改變,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我們個人,不想成為貧窮的那一部分人,那麼你只能不斷的提高自己,比別人更努力,靠自己的知識、能力、技術成為有錢人。
② 張士元的北京教授
張士元,男,滿族,1937年生,教授,北京人,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在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和企業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1981年,從教於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此後,先後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大學,從事經濟法教學與研究。現任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經濟法研究所所長。
張士元教授系教育部第一屆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經濟法博士生導師組成員,北京市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基礎理論、公司法、企業法。 《試論經濟法的主體范疇與分類》、《試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論經濟法的法律特徵》、《論摩萊里的經濟法律思想》、《淺論經濟法學的范疇》、《論經濟法體系》、《試論國家機構的經濟職權與間接控制的法律調整》、《論我國公司的責任形式》、《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探索》、《完備的經濟法規體系的基本標志》、《試論母子公司的法律關系》、《控股公司的職權和法律地位》、《論經濟法的主體》、《論公司的社會責任》、《對經濟法的回顧與期待》等50餘篇經濟法和公司法學術論文;近幾年來,主持並參與了國家哲學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軟科學科學研究課題16項。上述成果有10項目14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