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在大學和老師的故事

在大學和老師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5-08-12 05:33:01

1. 和大學老師的一段情感經歷 讓我傷痕累累

他是我們大學的教授,大我整整30歲。由於我的乖巧聰明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順理成章,下課後我要了他的QQ和手機,開始主動聯系他。

他才華橫溢,充滿男人味,由於我從小都缺少父愛,我爸爸是個脾氣暴躁的農民,很少溝通,導致我內心深處留下一種對父親的眷戀。

我善於把握機會的把他約出來爬山,他很溫暖很慈祥,牽著我的手一步一步把我帶到山頂,幫我擦汗,給我講人生的故事,我們很快樂,迷失在這片貌美的森林裡,他留給我一個深深地吻……

2. 我和一個大學教師的故事

她是某個大學的老師,在大學她算屬於年輕教師一類,但今年也有32歲了,和她相識是在網上,我們很聊得來,她是個比較開朗的女人。我最喜歡的就是她那烏黑亮麗的頭發。

我們都很喜歡 旅遊 ,在暑假的時候,我和她一塊去了貴州旅行,那也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她穿著碎花裙子,帶著黑色的墨鏡,一頂遮陽帽。第一次見面我們略顯尷尬,不像是在網上那樣聊得比較開放。

我和她在路上沒怎麼搭話,一塊去坐的高鐵,高鐵到站以後,都是住在同一家民俗里,房間離得都不算太遠,一塊在房間里聊聊天,可能第一次見面都比較羞澀吧,我們也沒有在一起吃飯。

等我們各自回到民俗的房間以後,我們才在網上聊的天,也許比較知性的女人,可能更喜歡文字。第二天,我們一塊去爬山,去 旅遊 景點,和她相處得十分愉快。她的腳酸了,後面都是我背著她,挺沉的。

回到房間以後,她就提議想喝點酒,我就去樓下便利店買酒。

我們坐在在房間里喝著酒,說著那些悄悄話,我情不自禁地看著她,她也看著我,我們不言而喻。從那以後我們就像一個朋友一樣,每次暑假都一塊去 旅遊 。

3. 在大學遇見好老師是怎樣一種體驗

第十八周,每一門課都進入了結課階段,離別的情緒蔓延開來,老師們似乎也變得絮叨了許多。向來以講課為主的曹院長在最後一節課上也變得柔情多了,他臉上也多次浮現出難得的笑意。

誰要問這學期我最喜歡哪一個老師的課,我肯定會毫不遲疑地答道:安娜老師!她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我這學期唯一沒有翹過課的課。回憶撲面而來……

第一次見到安娜老師時,她身著民族風的長裙,腳穿一雙清新舒適的布鞋,長長的辮子隨意地從肩上垂下來。

「哇,美女老師!」

「好有氣質!」

「她是少數民族的?」

安娜老師走上講台,整理衣服,別上話筒,還沒聽見她說話,耳旁先傳來同學們的輕聲議論。我也忍不住議論起來,捂著嘴巴悄聲問室友:「噯,你有沒有覺得這個老師有點像……劉濤?」「嗯,有點吧,側臉有點像。」我們相視一笑,然後聽到了老師推薦的歌曲《夜鶯》。

自我介紹之後,安娜老師向我們提問了幾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你和語文相愛(過)嗎?」看到這個問題,我有點糾結。愛?愛過?相愛?相愛過?不愛?單相思?表白了又放棄了?哎唷,這個問題好難吶,乾脆不想好了。沒想到後來這個問題逐漸清晰,答案是「感情培養中,從來未放棄。」

「真是個特別的老師,」上完這節課,室友們都在感嘆,「完全不一樣的教學風格!」

有次上課,安娜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坐在旁邊的室友聽著聽著眼淚就止不住大滴大滴的落下。那個故事很簡單,卻好像又不只是個故事。沒過多久,宿舍里就開始流傳一本書——《死了一百萬次的貓》——一個適合大人和兒童閱讀的繪本。

似乎安娜老師總能在我需要一些答案的時候「挺身而出」,在無形之中撥開我眼前的迷霧。

有段時間我曾一度困惑於讀書的意義,讀那麼多作品我們究竟想要得到什麼?那天課上老師恰好講到魯迅的《故鄉》和朱自清的《背影》,幫我解開了累積多天的疑惑。

魯迅在多年之後重回故鄉,發現那些印象中的故人早已變了模樣,就連少年時的玩伴閏土也變得落魄,口口聲聲地叫他「老爺」。朱自清回憶起父親的背影,少時驕傲自大,後來則多了些對父親的懷念與愧疚。

她說,這些作品的可貴之處就是能讓我們每個人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尋求普遍的意義。讀《故鄉》讓我們感受到像魯迅一樣的人心中「故鄉」的消失,讀《背影》則讓我們看到兒女的成長,父愛的成熟。

我恍然大悟,讀書的意義不正是這樣嗎?每個人都能從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找到心靈的觸動,這就是意義所在。

前些天看了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後特別喜歡,那些青春里的陰差陽錯構成了回憶里的點滴美好,影片中的某些情節也一度讓我熱淚盈眶。可是,這些俗套的情節為什麼就能夠讓人感動呢?

安娜老師上課無意間也提起這個電影,那時候她正在講板書設計,她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小火車,教我們有關板書的奇思妙想。她說,就像《我的少女時代》這部電影,正是後邊的故事——徐太宇悄悄為林真心做的種種——為我們展現了觀察的不同角度。如果提前把這些東西拋出,恐怕就沒有那麼感人的效果了吧。「所以,敘事方式很重要啊!」

就這樣,我的心結一次次解開,眼前出現一片明朗。

安娜老師的課從不點名。本班的學生很少逃課,蹭課的人卻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每次上課前都要經歷一場搶座大戰,就像剛上大一那兒會,腦袋只充斥著幾個字:佔座!佔座!佔座!如此這般為何求?

她曾為參加說課決賽的同學修改PPT到深夜,調整每一個圖片,每一句話,每一種色調搭配,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花紋;

她曾在講課之餘讓同學們在窗邊看散落一地的梧桐花,告訴大家要善於觀察,用心感悟生活;

她會在課上分享自己的旅行所得,或對某個好電影而大加贊賞;

她會在每節課之前向同學們推薦一首歌,告訴我們要善於積累素材;

她會在課堂上推薦優秀的教育資源、新穎的教學模式、更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及一些有情懷的學校;

她也會在講課之中穿插一些有關家庭、有關父母,有關寶貝、那些溫情的點滴瞬間;

偶爾呢,她也會吐槽一下對課程安排的不滿,那時候就像一個小憤青,然而之後還是會高高興興地上課……

就是這樣,我看到了一個不乏激情、活力四射的年輕女教師的擔當與情懷。

室友們閑聊時也常常談及安娜老師。室友Q滿足地說:「每次上完她的課,我都感覺到強烈的沖動去當一名老師!」室友S則相反,她有點失落:「每次上完課我都深受打擊,感覺離當老師的距離怎麼那麼遠!」我沒有接話,心想或許成功的課堂能讓學生有所啟發,而安娜老師恰好為我們提供了多樣的可能。

4. 與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

在華僑大學(福建泉州)南區31號樓102室有一個特殊的家庭,由庄天山老教授和跨度近30年的不同屆39位學生組成,這里交織著忘年交的深厚情感和學長學弟之間精神品質的傳承發揚,也有力地證明了教書育人絕不僅限於課堂之上。用一句話概括:提攜互濟,亦師亦友;共嘗悲喜,情濃至深。作為一個親歷者,我想用心地講一講這里發生的故事。

庄天山(1934-),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天文系,中國流星雨第一人,主要研究古天文,來華大後把研究擴展至自然辯證法、閩南文化領域,文理兼修,曾是社科系的教授,在學術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時,在教書育人方面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

如今已是84歲的高齡,在過去一個甲子的時代巨變中,他經歷了人生的跌宕,事業的柳暗花明,如今晚年卻也遭受著淡淡的凄風苦雨,豐富的人生經歷鍛造了他堅毅的品格,克服阻力獻身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的事業,更難得的是始終保持著率性活潑的心態。作為這個「家庭」的核心成員,以自己的經歷言傳身教,深刻地影響著這39位成員的成長成才。

庄老為了教學方便和其他原因從84年開始,便沒有和家人一起居住,獨自居住教職工公寓,卻也相繼招納了39位學生成為「家庭成員」,這些學生橫跨了84屆到如今14級,大部分是公共管理學院的學生,他們在這個家庭中生活時間長短不同,有的三年多有的幾個月,但都成了人生的寶貴經歷。從時間上以2005年為基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庄老身體健康,生活自主,把公寓空餘的房間借宿給同鄉的刻苦勤奮學生,給學生提供便利和指導,又感受到年輕人的陪伴和活力;後一個階段,庄老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身體大不如前,幾乎每年住院兩三次,生活上、科研上和住院時需要幫助,一些外省的假期不經常回家的學生就成為了主力軍,這些成員也承擔了更多的職責。從84年至今,這份傳承一直從未間斷,隨著庄老的老去,102室的面孔換了一批又一批,不變的卻是這里家的氣息。

總之,這些家庭成員都是大學期間受到國家或學校的資助,刻苦勤奮、踏實認真,懂得感恩回饋,平時就熱心服務社會,在庄老師家裡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在學業和生活方面又得到庄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加快了學業的進步和心智的成熟,在臨近畢業面臨選擇的時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在前幾年每年一度的庄老生日宴時,那些已經步入中年的老學長們也專門前來給庄老祝壽,激動地講著自己當年住哪個房間,和庄老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雖然無從得知當年他們相處的情景,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感謝當年那段時光,庄老師作為他們的人生導師,使得他們在學業和個人能力方面取得進步,影響著日後的人生。

下面就說說我親身經歷的近幾年的故事,主要是兩個梯隊的接力。

現居於102室的丁同學,趙同學,李同學三位同學是這個傳承中最新的鏈條,他們的接力棒是從10級的任同學、唐同學,11級的李同學、詹同學手中接過。他們的行動詮釋了為什麼來到這里,付出了什麼,收獲了什麼。任同學第一天到來就給庄老打洗腳水,庄老看到後急忙制止道:「小任啊,放下,這個我自己來做,你們可以適當幫我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我來這里是敬仰著您的學術成就和人生經歷,作為年輕人就是向您學習,為您服務的」,這樣一席話溫暖著庄老,也道明了加入這個家庭的目的,更是在畢業後讀研期間仍踐行「為您服務」的誓言,也影響著後來我們這些接力者。其次是這里其樂融融的亦師亦友的氛圍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學長們沒能陪伴著自己家的老人太多時間,但為庄老做足了兒孫們應盡的職責:小到生活中洗衣掃地、買菜買米、領取信件,科研上的打字校對,大到測量血壓、生病住院時病榻前的端水喂葯、倒屎倒尿。學長們又非常獨立向上,有的熱心學術投身考研,有的積極參與學生活動成為學生組織的領頭羊,有的熱心志願服務,但都把時間安排的妥妥當當,例如在2013年庄老住了兩次院,第二次住院38天,無論是考研沖刺期還是校團委忙碌的工作,他們都輪流堅守在病榻前直至庄老出院。在這里,他們彼此產生深厚的友情,懂得了擔當、有效地管理時間、堅定自己的目標為之奮斗,畢業時或獲得優秀畢業生,或考取了研究生,或入職了國企。在學長的引導和感染下我們搬到這個家庭,也逐漸承擔起了這份角色。

作為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後一個梯隊,我們真切地感受了這里的生活。無論是身份上以及年齡上的差距卻絲毫沒有讓我們在這個家庭中造成任何的隔閡。例如我們的稱呼是庄老概括每個人的特點再加上一個「娃」(閩南語指淘氣的小孩子),反過來我們便叫庄老為老娃。庄老在生活中絲毫沒有架子,甚至比我們還具有童心,經常用各種方法和我們逗趣;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語中又展現了他博聞強識的一面。所以生活中就真是一幅『童顏白發,相樂其間』之景。生活上,庄老以嚴苛的標准要求我們,比如:內務整理、生活習慣、柴米油鹽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節日也組織聚餐過節儼然一片家庭的氛圍,另外在庄老生病住院期間,我們更是學會了如何照顧老人,學會做飯,了解醫護知識。愛好特長上,庄老有好幾項體育特長,也引導我們要加強體育鍛煉,至少培養一個愛好使之成為特長,於是我們開始愛上騎行、游泳、籃球、羽毛球,甚至有的去參加馬拉松。學習上,庄老生動風趣地普及了古代史、古代文學、閩南文化,又在學業方面給予我們指導。價值觀上,經常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為例引導我們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標或突破點,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近兩年因為庄老身體的進一步惡化,我們三人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也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份責任,在庄老和我們梯隊最困難的時候,那些已畢業的學長們仍然盡力地給予幫助。由於庄老去年暑假回石獅老家期間中風病重,便不得不在家休養,在此期間我們經常和庄老通電話,每個月去石獅看望他一次,也許我們現在三個成員將是這個家庭中最後一個鏈條。

這個持續30多年的家庭詮釋了一個學者盡職盡責地履行教書育人的天職,將育人的環節擴展至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對後輩年輕人的提攜和關愛。也豐富了我們對於家庭、感情、事業的認知,讓我們有機會獲得各方面的鍛煉,使得我們身在其中成長成才。如果說走向獨立,懂得擔當,學會生活,找到目標傾心於事業,懂得感恩並回饋社會是年輕人成長成才的一個標准,我想我們比其他同齡的同學更接近這個標准,也展現出我們公管學子的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懷。我們這39位庄老的「關門弟子」非常珍惜和感激有這份經歷,感謝庄老的苦心培養,也感謝我們自己沒有辜負青春虛度時光。

5. 和老師之間的故事800字

老師,不知不覺您已經教我們進入第四個年頭了,您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為了把我們全班38個同學培養好,您真是操碎了心。
記得那是在您剛帶我們語文課的時候,我膽子非常小,上課不積極發言,生怕說錯了,每當這個時候,您總是親切又和藹地說:「別害怕,也別緊張,就是答錯了,我也不會責備你,只要敢於回答問題就是好的。」這時,您的眼睛裡流露出鼓勵的目光。啊!這目光只有慈母才有呀!
老師,您對我們的教導總是那麼充滿耐心,對工作也是那麼認真負責。
有一次,您的咽喉腫得很厲害,講話都已經發不出聲來了。可是,你依然用您那輕微的聲音帶病為我們上課,老師,您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深受感動。
老師,在這四年來,您對我們的付出,我們銘記在心,我想對您說:「做您的學生,我感到無比的快樂,因為老師您是用您無盡的愛伴我成長。」

熱點內容
東北大學博士肄業要求 發布:2025-08-12 07:36:32 瀏覽:98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 發布:2025-08-12 07:27:02 瀏覽:389
副教授抄襲本科生 發布:2025-08-12 07:26:21 瀏覽:659
大學生早練 發布:2025-08-12 07:21:22 瀏覽:253
沈陽葯科大學2015博士 發布:2025-08-12 07:20:39 瀏覽:817
復旦大學體育單招成績名單公布 發布:2025-08-12 07:18:25 瀏覽:545
大學生活即將結束 發布:2025-08-12 07:05:20 瀏覽:45
東南大學邳州籍教授 發布:2025-08-12 06:53:02 瀏覽:614
銀行大學生座談會發言 發布:2025-08-12 06:52:16 瀏覽:707
大學生必備電腦技能 發布:2025-08-12 06:42:18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