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華衛演講
㈠ 金一南:說馬雲丑、送盜版書,從燒瓶工到少將,他憑什麼被喜歡
這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人,為中國做了很多的貢獻。
㈡ 做難事必有所得
上周六的晚上,逆熵增社群讀書分享會,神仙群友駑馬十駕做了《熱愛》的主題分享,多次提到金一南這個名字,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以及「干一行愛一行,干什麼都努力愛上」的做事態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能讓優秀的駑馬佩服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馬上開始找尋答案。
金一南教授是誰?
金一南教授出生於1952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正軍級。他初中畢業後,在工廠當了2年工人,入伍後在基層幹了11年,36歲學外語,41歲學習電腦,46歲評上副高職稱,47歲走上講壇,是全國模範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
他是怎樣從一個初中生成長為大學教授的?是用什麼方法取得今天這些成就的?
在B站觀看了金一南教授在國防大學2019年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視頻——《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金一南教授分三個部分分享了他對讀書、學習、工作和做人的格局等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一、做有心人
為什麼做有心人?
因為生活變化太快了,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了,因為知識過時太快了,因為有心,才能讓你持續學習,持續積累,持續追趕。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不可知,它成為一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奮斗空間。
我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關鍵在於是不是有心,如果無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也不一定學得進去,如果有心風餐露宿的場所,也是學習的天地。
金教授在基層部隊12年,沒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之所以比別人多讀了一些書,多做了一些筆記,就是利用了別人看電視的時間、聊天的時間、打牌的時間。 社會有種種不平等,但是惟時間對每個人一律平等,對這個平等資源的不同運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學習、自學不但積累知識而且積累精神,磨練品格,精神積累、知識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相輔相成。金一南教授說他從沒有覺得工作和學習帶給他的是苦難,相反感到的都是歡愉。
金教授說,他從來沒有厭棄和後悔干過的任何工作,當工人,被稱為「天生的好車工」,到部隊當無線機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機師」,到國防大學當館員,被稱為「天生的好館員」,走上講台當教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教員」。
金教授說,哪有什麼天生,道理很簡單,不是產生靈感,才去工作的,而是要在工作中產生靈感。同理,人不是因為產生靈感才去學習的,而是通過學習才產生靈感。只有真正感覺到的,你最後才能真正的認識到。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從熱愛工作開始,一個人如果熱愛祖國,從做好工作開始。
沒有功利的學習是最扎實的學習。
二、干困難事
「做難事必有所得」是金一南教授的人生信條。
金一南教授說平淡會產生極大的惰性,要克服平淡,平淡是磨滅理想的鈍刀子,敢於把自己逼向牆角,要給生活營造波瀾。心理學家赫伯特·奧托說:普通人的一生只使用了能力的4%,也就是說還有96%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所以金一南教授講要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能。
他不斷地挑戰自己,遠離舒適區,2006年他參加了中美聯合軍演,想親身體驗乘軍艦橫跨太平洋的感受,當時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巨大風浪,他說這是坐在辦公室里永遠都感受不到的特殊經歷,人不但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也就是知行合一。
三、立大格局
金一南教授說,如果僅僅把學習知識當敲門磚,為了晉職晉級,不是說不必要,因為求職、工作有要求,有門檻,我們必須這樣做,但如果學習的目的僅僅如此,那格局就太小了。
1997年,金一南教授在美國國防大學學習,參觀西點軍校,看到了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模型擺在西點軍校紀念館內,他在日記中寫到: 每天晚上看著窗外華燈閃爍波光粼粼的波托馬克河,我都不由得想起在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一把炒麵一把雪沖鋒不止的戰士,在零下四十度嚴寒中單衣單褲作戰凍死在長津湖畔的英雄,他們以驚人的犧牲,為我們這些後來者贏得了今日地位,我們應該驕傲,我們也應該慚愧,我們千萬不能吃盡這一老本。
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地位,在國際上受到尊重,我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頭上,他們的肩膀頭很硬,我們能不能像前人那麼硬?別讓我們的後人踩著我們的肩膀說,這代人肩膀很軟,一踩踩蹋了,這是我們今天學習、進步必須有的格局。
這是一個百年變局的大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為這個時代奮斗過,作為奮斗者,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有了這樣的格局,什麼時候也不會驕傲,也不會萎沌,不是我們獲得了多少東西,多少社會名譽,而是我們保持了自己的本色,做人要不忘本,就是不忘初心,我當年的理想也是我現在的理想。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得活明白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反復去追問。
最後金一南教授用他新書《心勝》的一句話結束演講: 戰勝對手有兩次,第一次在內心中。
以上就是金教授演講的主要內容,看完後我受到很大觸動,我們生在這個真是太幸運了,所以無論做什麼都懷著感恩之心去做,任何事情做著做著就愛上了,何況現在做的都是自己願意去做的,沒有功利之心。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一定要盡力多做利他之事,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螢螢之光去影響別人,用生命影響生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㈢ 金一南簡介
金一南,男,漢族,少將軍銜。1952年2月生於雲南,籍貫江西永豐。1972年12月,他毅然投身軍旅生涯,開啟了為國防事業奮斗的征途。如今,他擔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副軍)、教授,致力於國家安全戰略與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的研究。
在學術領域,金一南教授深耕細作,對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探索與思考,為國防事業和國家安全戰略的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其研究成果不僅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更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與驗證。
多年來,金一南教授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獲得了多項重要榮譽。其中,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國際新聞獎」的多次獲獎,不僅是對其學術研究和工作成績的肯定,更是對其在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領域貢獻的贊譽。
金一南教授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研究能力,在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學術研究不僅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更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與應用,為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3)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華衛演講擴展閱讀
金一南,1952年出生,1972年入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副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 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2001年3月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赴美國國防大學講學。現為解放軍報特約撰稿人,中央電視台特約軍事評論員,中國軍事統籌學會戰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