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幫導師課題
㈠ 研究生跟著導師能做課題項目嗎
研究生跟著導師做課題項目,實際是研究生在實踐中學習科研的一種方法。
很多導師,每年通過向國家、省市地方或學校申請,或自己選定一定研究課題,都會承擔一些科研項目。就同一個課題項目來說,會有一定的調查或觀察任務,或者大課題下會分出若乾子課題,導師會把調查或觀察任務交給所帶學生,或者把子課題分配給所帶研究生去獨立做。
比如,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這個課題,會分不同區域設計很多問卷,含家庭成員信息、工作收入信息、受訪者的主觀態度及金融知識、資產負債情況、貸款儲蓄情況等,導師會分給研究生一定區域去獨立完成調查問卷的調查任務。然後,根據問卷資料,會讓你學習從數據中分析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㈡ 985院校的研究生跟著導師做課題收入怎樣
這個沒有具抄體標準的,即和項目本身的科研經費有關,也和導師的個人習慣有關。有大方的有相對小氣些的,按照一個相對平均的水平來估算的話,每月也就500元左右。
如何選擇導師
最應當注重的是研究生導師的人品。相信大多數導師都是好的,但是就當前狀況來講,確確實實有不少導師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希望利用研究生為自己「打工」,或者「心懷不軌」。對待這樣的人,絕對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選導師看學識。一些研究生導師沒有真學識,做的項目全是「假大空」,這樣你的研究生課題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假大空」,直接導致找工作階段你很難被用人單位認可。因此,如果有必要建議從學術角度來考慮其知識素養。
應當想辦法聯系自己的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讓他們給自己提供更加客觀的建議,不要聽從他們對於其他老師的推測,因為那可能是片面的,他們只對自己導師有足夠了解。
㈢ 研究生承擔導師的課題的具體工作怎麼寫
具體如下:
我按照我自己的寫說一下,這個東西我這基本就是寫給導師看,所以不用寫的花里胡哨的,主要是說一下你最近做了什麼(比如看的論文,標准,對於實驗的想法等等),做出了什麼成果(實驗方案,論文等),遇到了什麼問題。大概就這樣。
導師准備好分享智慧、知識、專業經驗以及技術專長。對於研究生來說,指導和建議是整個研究生項目的關鍵推動因素,這它們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以及我們多久能拿到學位。
㈣ 我是在校研究生,現在在給我導師做一個項目,我同學幫我找了一個實習單位,現在不知道怎麼和老師說好脫身
首先,你曾經有沒有對導師進行承諾?有沒有承諾你會一直幹完。
如果你沒有做這樣子的承諾,你就直接給你導師說,你想離開,到一個新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天經地義。你就說那邊的實習單位很不錯,希望去試試。
所以
1、關鍵是自己曾經是否做出承諾。如果承諾,就需要遵守。
2、建議你說是你家人幫你找的實習單位,這樣感覺更靠譜一點。
3、以一種晚輩去商量討論的態度,不要以一種敵視攤牌的態度。
相信你的導師會理解你的。好運
㈤ 國內研究生除了平時做項目外就是幫導師打雜的說法對嗎
你好:這話說的不準確,研究生的學習培養和本科生不一樣的。本科生注重理論,研究生是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碩士生第一年主要是繼續學習本專業的理論、本專業所需要的外語和數學,後兩年才有時間和老師去課題項目,好老師的項目非常的多,說做項目是對的,說打雜不夠嚴謹,讀研是個全面學習的過程,科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例如:幫助去報銷經費、去買個實驗材料等,這都在學習的過程,不是打砸。
㈥ 為什麼現在一些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幫導師跑腿、報賬、打雜
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幫導師跑腿、報賬、打雜是很正常的,但不是天天如此,在我看來,如果不涉及到導師的私事,而是課題組的事,這些事情是應該去做的,而不是要想辦法去避免,你有這種想法真心要不得。
我讀碩士的時候,因為是我導師招的第一個弟子,而且那一屆我們專業一共只有六個學生,所以我導師有且僅有我一個弟子。研一的暑假,實驗室從老樓搬到新樓,要先裝修,導師安排我監工,我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我懂啥?我能做的就是天天守在那裡,給導師每天匯報進度。裝修完了就是搬家,還是我一個人,我也幹不了啊,找了同學幫忙,還好我導師也是剛參加工作,家底不厚,實驗室要搬的東西不多,借了個三輪車,一上午弄完了。
我讀碩士的時候好像沒有報過賬,因為我導師當時只有少量的科研啟動費,花錢很謹慎,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瓣花。平時買試劑都是在固定的供貨商那裡買,如果用量大,人家送貨上門,我們用的少,我都是直接去門店拿,記賬,一般隔半年或者一年結一次帳。當然我買試劑的時候要還一下價的,那個老闆說我是唯一一個和他討價還價的[呲牙]。
研二的時候,我有了小師弟,這些瑣事導師一般都安排他去做了。後來導師評職稱,都是小師弟幫忙整理材料的,這個應該算是導師的私事了吧?但我覺得小師弟幫忙做這個事情自己也受益非淺。
等我讀了博士,因為導師帶的是一個團隊,下邊有幾個小導師,還有學生若干,每年花費至少10幾萬,當然瑣事就更多了。比如我們每年都會有同學出差,去做測試或者參加學術會議什麼的,產生的費用一般由當事人負責去報賬。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外地做測試,直接住在他們學校的賓館里,一晚上180,那是零幾年,我對這個也沒概念,去之前導師也沒有說標准。找導師簽字報賬的時候,他開玩笑說「你住這么貴啊,還好你就去了三天,你要是像誰誰誰(我師妹)在北京一住就是快一個月,我都養不起你們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師妹在北京住的是地下室[捂臉],這樣一對比,我確實有點兒奢侈了!應該去住學校招待所的[捂臉]。
報賬這個事情確實挺煩人的,經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打回來,有時候報個幾百塊可能需要跑好幾趟,導師不可能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上面的,這個時候肯定需要學生出面去做了,不過報賬這個事情工作之後也是不可避免的,早點入手鍛煉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實驗室里的雜事挺多的,比如扛蒸餾水,各種氣體鋼瓶等。蒸餾水隔幾天就要送一次,賣家只送到樓下,需要有人扛到5樓,這些事情一般是當時誰在誰去做,沒有人推諉,當然了僅限於男生,我們女生是扛不動的。
我們平時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每天都需要洗瓶子,洗瓶子需要用到鹼液和洗液,鹼液好配,隔一段配一桶,也沒啥危險,這個就沒有指派專人去配,大家都是主動去做。但是洗液就不一樣了,需要用到高錳酸鉀和濃硫酸,還要加熱,操作很危險,一般都是專人來配,其他人不允許操作,負責配洗液的人在畢業前要找好接班人,培訓好。
我們課題組自己有幾台測試設備,每台設備都有專人負責,其他人需要做測試,得先找負責的同學預約,讓他(她)做或者自己操作。還有一些測試是需要拿到學校測試中心去測的,比如核磁,如果有人第二天要送樣,一般頭一天就會在課題組問,還有誰要測,一起拿過去,我那時候就經常搭師弟師妹們的「順風車」。
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有的是固定有人負責,大多數是沒有指定人的,靠自覺,如果你想偷懶也沒有人會管你。但是我個人感覺上學期間把心思放在去逃避做這些事情上很不值當。
一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良好的氛圍靠大家共同努力,小心思太多會被邊緣化的,所以我勸題主好好想一下,值不值得那樣做?
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不好的導師,你的導師讓你做的大多是他的私事,那麼這個事情確實不應該,但是你也不可能逃避,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按期畢業,早日脫離不良導師的「魔掌」。
這兩年一直在985大學里與教授合作搞一個項目,期間接觸幾個導師及他們手下的研究生,對這個問題有我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也談不上什麼不正之風,只要把握得好,於師生雙方都有所助益。
一、從導師方面看,目前高校的教學與科研體制的原因,導師們要搞好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不得不承擔煩瑣的申請、報表、總結、報銷等事務性工作,這些事如果都要導師親自去做的話,無疑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這肯定耽誤導師去從事自己更擅長的教學科研工作。在行政單位,這些事都有科員、秘書去做,但高校里的教授肯定沒有配備相關編制的服務人員,所以讓自己的學生協助這些工作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一般碩士生們也樂意去做。另外,導師也會從科研經費里適當給予學生適當的補助,雖不多,但總比沒有好。
二、從學生方面看,碩士研究生特別是研一、研二的,論文任務還不是很重,他們也樂於協助導師去完成這些事務性工作,一方面可幫助導師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可拉近與導師之間的關系,加強溝通交流,更重要的,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從導師那裡不僅得到學問,還可以學到待人接物、接待辦事等方法與流程,有利於畢業後盡快地融入 社會 。我認為這一點更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往往又是以後走向 社會 更需要的。
雖然這幾年個別高校存在導師把研究生當"免費僱工"的案例發生,但終究是極少數的。總體來看,師生關系是很融洽的,學生對導師是尊敬與感恩的。只要注意學生工作有所分擔,不過多涉及私人事務,我認為碩士研究生幫導師報報賬、跑跑腿、打打雜是有益且必要的,作為家長,我也建議自己的小孩盡可能地幫導師分擔這些事務性工作。
這種現象是極不正常的,在西方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導師會被起訴,校長會被問責。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行政化色彩愈來愈濃,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導師把學生當成私有物品,視作賺錢的工具,上演了一幕幕丑劇,令人作嘔。
有不少所謂的導師本身學術水平不高,人品素質低下,憑關繫上的位。試想研究生跟這樣的導師不但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其"三觀"也會被顛覆。
希望我們的學院領導對研究生導師的任用要慎重,要以德為首,把對導師考核做到民主化,要充分參考研究生的意見,打造一支純潔的研究導師隊伍。
說實話這是中國研究生培養當中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見過從來不讓學生幫助自己做私事的導師,報賬等雜事全部交給一個人做然後每個月按照2000給錢,我也見過動不動就讓學生拿這送那的導師,甚至之前網上爆出來的一些還讓研究生去家裡幹活的!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研究生大部分依賴導師的培養,讓學生做點小事不敢不幫忙!
我國碩士和博士就是導師負責制,如果導師不簽字讓你參加畢業答辯那麼你就無法畢業,這就是事實,而且在做實驗前期的想法,過程中的儀器、材料,做完寫論文需要修改等等事情都需要導師來參與,那麼導師平時讓你跑個腿你敢不答應嗎?
2.導師需要人來干一些雜事!
現在的老師也不單單是要做科研這一塊任務了,還要教書、處理報賬、開會等事情,一些行政老師還要干行政的事情,這些都使得研究生導師需要人干一些雜事!對於一些大牛導師可能會專門聘請一個秘書來處理一些日常瑣碎的事情,但是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沒有這個多餘的錢來請專職秘書處理這一切,而且身邊現有的學生不用還要誰呢?
總而言之就是導師時常會有需要找學生干雜事,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非常過分的事情,學生也只能勉強答應!現在想找一個不讓學生干雜事的導師怕是非常難了!
帶過10屆49名研究生,沒讓學生干過這些事情。
報賬?沒有外來項目,只做過幾個在學校立項的「教改項目」,每個項目批下來兩三千元,還用學生去報賬?
跑腿?沒啥要跑的
打雜?也沒啥要打雜的
從當年做學生的經歷和如今身為人師的經歷,我覺得我可能有點發言權原因是多樣的:
1.對於大部分的沒有組建研究團隊的單人作戰的導師而言,這是客觀需求!因為單人作戰的老師,沒有專職的科研秘書之類的管理崗位配置,因此,不得已將部分跑腿工作分給了學生去做!這實際也是為了提高其培養學生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不然時間真心不夠!
2.科研相關的跑腿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外展能力的培養!比如了解科研工作的全貌,提高其時間管理和交際能力。實際上,除了科研以外的事情,什麼都不讓學生做的話,並不一定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和實驗效率。
3.當然有一部分的確是導師高人一等的思維作怪,習慣了指使學生干私人跑腿事物,並且沒有任何回報,這的確必須得嚴厲打擊的侵犯人權行為!
所以,導師和學生都要擺清自己的位置,珍惜師徒緣分,不要搞的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這個問題確實很多人遇到過,說說我們上學時候的解決辦法吧。
首先來說,很多學校的行政管理極為繁雜瑣碎,導師們如果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些方面,那麼做科研和教學的時間就會更少。另一方面,對一些沒有出過校門的學生來說,做一些瑣事也有助於了解相關部門的運作。比如,我自己幫導師報賬的時候,可以了解學校的財務制度,幫導師聯系設備的時候會認識設備供應商,幫導師送材料的時候能接觸到出版社和基金委的人。剛入行的新人做一些瑣碎的事情似乎也是很多單位的慣例。比如我自己博士畢業後去一家上市公司,也不是一上來就做管理,也是先到基層鍛煉一段時間,期間就是各種打雜和熟悉情況。
我們當時是每年導師指定一兩名學生做這些工作,然後每人做一學期或一年,然後輪換。實話實說,很多研究生即便不做這些工作,也會把時間花在 游戲 之類的事情上面。做這些工作的學生我們一般會給予一定的補助,補償所花的時間。我們當時是給學生一個月發四十五塊錢,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基本相當於一個學生三五天的伙食費(當時出差的伙食補助是一天不超過十五塊),也算變相給學生提高了一點福利待遇。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當時還是有不少學生想參與的。如果不想參與,直接和導師溝通就是了……
這個問題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且有些原因比較隱晦,很多當事人不願過多解析,其實總結起來不外乎幾種原因:
1、我們國家是人情 社會 ,很多研究生認為多和導師走動,多幫助導師打雜,服務,協助導師工作,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很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也是表明了一種態度,讓導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勤勞,有能力,而且懂得人情世故的,在學校評優評先或者有好的工作時,導師可以多幫忙推薦;
2、有句俗語「要想學得會,挨著師傅睡」,有些研究生認為幫助導師做事情,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通過細節,可以學習導師的專業知識,了解導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體會導師待人接物的很多心得,全方位地學習在課堂上,實驗室里未能學到的內容;
3、現在的研究生導師是擁有很大自主權的,而且也自己承接,研究項目,有時候是需要人手的,自己的研究生可靠,熟悉,團隊協作起來也順暢,成本低。
現在的 社會 不知道怎麼啦, 社會 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每年大量的畢業人數,和沉重的就業壓力。讓剛從走出校門的的大學生是越來越不值錢。
現在流行的是,最不值錢的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最貴的就是農民工。
如果你仔細的看一下,還真是這個理的。我們建築工地項目上,那些從大學剛出來的,大學生到我們項目上實習參加工作,第一年的工資每個月才3000多,說的是八小時,但是競爭激烈的崗位,每天還是要加班。算啦一下,一天也是要工作十個小時,每天也是累的跟狗一樣。再看看我們的農民工。一天干十個小時,一天的工資是300加。干一個月是大學生的三個月。
對於提問中的這種情況,現在一些高校的,導師們,光靠學校里那點工資,不把自己餓死,才怪。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公司,科研場所。而大學生跟著老師學習,為啦能夠順利的畢業,拿到文聘。只能多跟導師學習,幫導師分享點點單子。只能選擇做出上述行為啦。
過來人分享一下經歷,不止在國內,國外的實驗室也是一樣的。一般一些零碎活都是交給新來的去辦。
其實我覺得,說到底也不是什麼人情上面的問題。而是因為一個實驗室的運作,肯定要涉及到購買材料啊,報賬啊跑腿啊之類的雜事,但實驗室肯定是沒有專人來負責管這一塊的。
一般來說新人手裡的科研項目不多,一個人手裡一般就一個項目,相對會有很多的空餘時間,所以打理實驗室的雜事就一般分配給新人,這是國內外絕大多數研究生要經歷的過程,遇到了也不要覺得很不公平。
等你在實驗室干一陣子起步了,項目忙碌了,你也會把這些事務轉交給你的學弟學妹的。
換個角度想,等你干到了教授副教授的位置,手頭同時有十多個項目,每周開會上課,手底下還要帶研究生,會有時間去跑腿報賬么?
無非是科研路上必經的一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