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北京大學副教授
㈠ 北京大學學生會的歷屆主席
第11屆:潘霄鵬(1955年3月日當選)
第12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
第13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1957年3月17日當選)
第14屆:潘麗華(女)(1959年3月21日當選。曾任全國婦聯國際聯絡部西亞非聯絡處處長);曾點(女)(1960年3月當選)
第15屆:俞紀美(1962年4月7日當選。曾任中國國際商會會長,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第16屆:張福森(自動控制系)(1964年3月19日當選。曾任司法部部長)
第17屆:徐榮凱(動力系)(1965年9月7日當選。「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清華大學學生會於1966年6月解散,徐榮凱也自動離職。曾任雲南省長)
第18屆:戴桂蘭(女)(1974年2月8日當選)
第19屆:(空缺)因「四人幫」破壞,本屆學生代表大會雖正常召開,但並未選出主席。
第20屆:彭順生(化學工程1975級)(1978年6月20日當選,現為廣東深圳市潤豐千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京(自動化系)(1979年4月當選,1955年出生,現任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
第21屆--第30屆
第21屆:林炎志(工程物理系)(1980年12月12日當選,1948年4月出生。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學生普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這種空前民主的選舉方式在當時造成了轟動。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第22屆:宋 軍(工程力學系)(1982年9月24日當選,1961年出生,現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23屆:趙 艱(化工系1980級)(1983年9月16日當選,現日本工作)
第24屆:楊振斌(自動化系1981級)(1984年10月當選,1963年10月出生。他最先提出學生會要成為「同學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這12個字作為清華大學學生會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第25屆:郭 謙(汽車系1982級)(1985年9月27日當選,1964年12月出生,現任奇瑞汽車副總經理)
第26屆:潘福祥(經管學院1984級)(1986年5月23日當選,1964年出生,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第27屆:郭宏林(1987年5月14日當選)
第28屆:方方(經管學院1984級)(1966年4月出生,1988年5月12日當選,現任摩根大通中國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總經理);楊紅征(計算機系)(1989年10月當選,現任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第29屆:楊岳(精儀系1986級)(1990年3月26日當選,1968年9月出生,現任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蘇輝(自動化系1987級)(1991年5月16日當選)
第30屆:呂運強(1988級)(1992年5月17日當選,現為美國ABB公司高級工程師,旅美華人專家協會執行副會長);尹霞(女)(計算機系1990級)(1993年3月當選,1972年4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網路研究所副教授)
第31屆--第40屆
第31屆:蔡濤(材料系)(1994年4月16日當選,現任中星微電子公司總裁助理);孫勤芳(女)(電子系)(1995年3月27日當選)
第32屆:石磊(電機系)(1996年4月7日當選);杜匯良(汽車系)(1997年4月11日當選,1974年12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
第33屆:孟華東(電子系)(1998年5月16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王勇(精儀系1996級)(1999年5月15日當選,1977年3月出生,現任世紀明德集團董事長)
第34屆:申躍(女)(土木系1996級)(2000年5月15日當選);孔磊(汽車系)(2001年5月25日當選)
第35屆:陽波(水利系)(2002年6月1日當選,現任共青團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王松濤(土木系1999級)(2003年6月19日當選,1980年4月出生,現任共青團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
第36屆:鄭曉博(計算機系2000級)(2004年6月6日當選。現任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李冠華(精儀系2001級)(2005年6月2日當選)
第37屆:毛捷(法學院2002級)(2006年6月3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郝瀚(汽車系2003級)(2007年6月7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分團委書記);葯寧(工業工程系2004級)(2008年4月26日當選)
第38屆:張昭遂(電機系2005級)(2008年12月21日當選);齊興達(汽車工程系2006級)(2009年12月27日當選)
第39屆:劉燁(水利系2007級)(2010年12月19日當選); 張可(人文社科學院歷史系2008級)(2011年12月24日當選)
第40屆:忻隆(數理基科班2009級)(2012年12月15日當選);宋雲天(水利系2010級)(2013年12月21日當選)
第41屆:劉暢(建築學院2011級)(2014年12月27日當選); 唐詩童(建築學院2012級)(2015年12月20日當選)
㈡ 鄭泉水的介紹
樓主您好!以下是鄭泉水教授的最新簡歷,煩請您更新,多謝您!
鄭泉水,男,漢族,1961年3月出生於江西金溪。1982年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土建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本科畢業。1983-85年北京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在職碩士進修(導師為已故郭仲衡院士),1985年獲湖南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碩士學位(導師為楊德品和熊祝華教授),1989年直接申請並獲得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導師為黃克智院士)。1990年1月-1993年5月在英國、德國和法國訪問,為英國皇家學會訪問研究員(1990.1-1991.3);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學者(1991.4-1993.5)。1993年5月起聘為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力學教授,1994年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07-2009年間曾兼職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機械與宇航工程系雙聘教授,2009年起擔任清華大學學堂人才培養計劃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2004-2011年間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系主任,2004年起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10年起任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CNMM) 主任。2014-2015年間任清華大學-特拉維夫大學XIN Center 創建主任。
鄭泉水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微納米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固-固、固-液界面的運動和耗散問題,及其在微納器件和生物體系中的應用;非均勻材料的力學;各向異性力學行為;力學基礎性問題;張量表示和張量函數表示理論。在相關領域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 在本構方程理論方面,鄭泉水教授創建了本構方程的張量函數表示理論體系。至今,該理論體系已被同行(如著名力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Ogden等)廣泛地用來建立復合材料、多功能材料和生物組織等不同材料的50餘種本構關系;於2004年以第一獲獎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Eshelby夾雜理論是細觀力學的基石,鄭泉水突破了50多年未能解決的Eshelby夾雜理論的一大局限,即建立了非橢球夾雜的理論。首次建立了一個普遍具有二階精度的細觀力學模型,解決了40多年細觀力學一直所期待的突出問題:建立一個既是解析的,又反應了夾雜形狀、密度和分布函數對多相復合材料有效彈性性質影響的理論。該項研究於2005年以第一獲獎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 在微納米界面力學方面,鄭泉水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發現了石墨自縮回運動現象,在此基礎上,採用石墨晶面和多壁碳納米管,實現了從微米到厘米尺度、大氣環境下、高速(達到25米/秒)的結構超滑實驗的重大突破,提出了范德華類型納米振盪器概念。在固-液界面力學方面,他領導的課題組實驗發現了極小液滴可在具有曲率梯度的固體表面實現自發、高速運動的新現象,並率先研究了超疏水性力學穩定性並建立了臨界穩定壓力關系。於2017年再次以第一獲獎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 鄭泉水在固-液界面力學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超疏水性是一種奇妙的濕潤現象,在環境、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已有重要應用。鄭泉水等最先於2005年以非常簡潔並經實驗證明了的公式給出了超疏水性的臨界穩定壓力和最優尺度的有關預測。被美國貝爾實驗室的Lobaton和Salamon在論文中(附件5.15)評價為:「extremely important,...是研究超疏水性表面在壓力下穩定性的第一篇論文。」
㈢ 楊路的獲得成就
1979 — 1985 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1986 — 1991 中國科學院成都數理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1992 — 中國科學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1992 — 1996 中科院成都計算機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1992 — 1996 國家85攀登項目「機器證明及其應用」 專家委員會成員。1993 年 任IMO中國國家代表隊領隊、主教練。1995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信息科學系,教授、系主任(兼)。1995 — 廣州市數學與人工智慧中心主任、廣州大學軟體所,教授(兼)。1997 — 1998 國家95攀登項目「數學機械化的研究與應用」 首席科學家。1988 — 1989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四所大學,客座教授。1990 — 1991 義大利理論物理中心、德國Bielefeld大學等,客座教授。1993 — 1994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Wichita州立大學等,客座教授。1995年11月訪問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所。1995年12月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1996年7月 訪問奧地利符號計算研究所。1997年9月 訪問台北中中央研究院、台北清華大學等多個單位。1998.3-7月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員。1.195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2.研究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生導師、數學博士生導師。3.中國科學院「不等式機器證明與機器發現」知識創新項目首席科學家。4.國家973項目「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G1998040600)專家委員會成員。5.國家973項目「構造性實代數幾何與不等式自動推理」(G1998030602)主持人。
1.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199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2001年獲中國第8屆專利博覽會金獎。4.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㈣ 享年86歲!北大著名學者費振剛逝世,他在其領域有多大成就
著名的北大學者費振剛逝世,享年85歲,這一消息,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這么一文學大家,就這樣離開我們了,雖然我們不願意麵對,但是我們還是要面對,費老一生,在文學領域里成就無球,最偉大的當是曾一起編著過中國文學史。這對於後人而言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當然除了這個之外,它還帶出來了很多優秀的學生,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助力。如今他離開了我們,願他在那邊一切安好,據悉,費老離去是因為疾病原因所致,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兩年因為疾病而離去的人不在少數,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好預防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下。
當然,有些疾病,的確是防不勝防,那麼當我們患上疾病以後,也不必要太過於悲觀,現在醫學如此發達,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治療的,但是前提條件是我們要保障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對於我們的疾病控制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