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的書
1. 復旦大學陳果去哪裡了
目前還在復旦大學當老師
陳果,80後,上海人,本碩博均畢業於復旦大學,博士攻讀基督教哲學專業。2008年開始在復旦大學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
2010年,陳果講課的視頻被復旦大學學生傳上網路後被熱捧,由此躥紅網路。她的著作有《好的愛情》、《好的孤獨》等等。
人紅是非多,陳果在《開講啦》節目當中把“耄耋”兩個字的發音弄錯了,引起很多人不滿,並對她的學歷提出了質疑,還懷疑其自詡讀過很多書是在撒謊。
陳果的熱度急速下降,有人在反思她的觀點,認為她教授的就是一些平平無奇的“毒雞湯”,缺少專業的理論著作進行支撐,加上其未婚,更沒有與之匹配的生活經驗,傳授的只能說是一些沒有內涵的快餐文。
有主持人問她,哲學女博士會不會擔心嫁不出去,她淡然地回答,“有成見的人一般不會要我們這類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會去理解並且接受所有人,這輩子我所想要去尋找的,也是一位心胸明亮的人。所以我認為世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業,能夠限制住你的情感生活。”
作為大學教師,不論人生怎樣跌宕起伏,都泰然處之。也正如陳果所言:“喧鬧任其喧鬧,自有我自為之,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2. 復旦女教授陳果情商真的很高嗎
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陳果」爆火網路,她被稱為「復旦北區」三寶之一,上她的課,要用搶的,得提前去佔座,去晚了,過道和教室後門都是人,火爆異常。有人專門驅車前往,就為了聽她一節課,聽完之後,人生困惑茅塞頓開。
在這個速食年代,她的話語不功利沒有戾氣,但卻能輕巧擊中你,引發精神共振,女人要有優雅的外表,更要有會不斷思考的大腦,這樣才會產生源源不斷的魅力。
觀點粗略,歡迎評論。
3. 以何眼觀世間,觀何等世界
以何眼觀世間,觀何等世界,這句話出自陳果的書《好的愛情》。
沒看這本書之前,先從網上復旦大學哲學老師的一段授課視頻中(令陳果爆火的視頻)了解到的,視頻中陳果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了蘇東坡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蘇東坡與一個名叫佛印的和尚好朋友在陽春三月的時候在西湖邊上的涼亭上泡茶、飲茶、對視,因為春光和熙春梁,暖風拂面,佛印就開始在蒲台上打坐,打坐的時候,他的頭上也升起了裊裊蒸氣,東坡一看,計上心頭,問他「佛印啊佛印,你看我坐在這里像什麼?」此時的東坡鬍子一把,大腹便便,格外富態,佛印就笑眯眯的對他說「東坡兄,我看你像一尊佛。」來而不往非禮也,佛印明知這是東坡下套,卻也還是進套陪玩,配合的問蘇東坡「那你看我坐在這里像什麼」,東坡哈哈大笑回復道「我看你像一坨牛屎」。佛印一笑置之,不生氣也不辯解。
蘇東坡他回家之後碰到了家裡又一個很有才的人——蘇小妹,就很高興的和她講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他說我是佛,我說他是牛屎,你看我贏了!」蘇小妹一聽,一拍桌子,戳了戳他的大肚子,對他說:「我看你是輸了。」蘇東坡不解:「我是佛,他是屎,我怎麼可能輸了?」蘇小妹說:「人家佛印心中是佛,所見之處,處處是佛,那麼你呢?」
一個人的心眼決定了他的雙眼,一個人的境界決定了他的眼界。佛印有佛心,以佛眼觀世界,所見之處,處處是佛;東坡有賊心,以賊眼觀世界,所見之處,處處污穢。
我們也許改變不了許多事件發生的過程,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整個已發事件的態度。
今年回老家過年,天氣比預想的要寒冷得多,厚衣服沒怎麼帶,在家瑟瑟發抖手冰涼,媽媽看了看行李箱拿出來的衣服,搖了搖頭,說「穿我的毛衣和厚外套吧,衣服在衣櫃里,自己去拿」,我果斷說不。於是陸森枝她去拿了適合我穿的放我衣櫃里,看到我無動於衷,又拿過來鋪在床上讓我自己選,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她真嘮叨,都說不穿了還多此一舉,有點煩,轉念一想,這是滿滿的愛啊,如果不是因為愛我,她何必一遍又一遍的嘮叨和行動惹人煩。
當我穿上她為我選的毛衣和外套,身上頓時暖和不少,看早敏到她臉上掛滿笑容,更是覺得暖上加暖,幸福倍增。
善良的人,看到別人做的都是善舉;強勢的人,識別他人身上的品質也是強勢;樂觀的人,遇到糟糕的處境是看到的是轉機...
要懂得轉變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態度,你變了,你的世界都變了。
4. 《好的孤獨》讀後感
在閱讀《好的孤獨》這本書之後,我深刻體會到獨處並不是一種負面的狀態,而是一種體現個人道德堅守和內心底線的生活方式。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讀後感:
1. 復旦大學副教授陳果關於孤獨與寂寞的講座視頻,以其深入淺出的方式,對孤獨有了全新的闡釋。她強調,我們與朋友的關系並非僅僅因為他們的「實用性」,而是出於對友誼本身的價值認同。孤獨與寂寞有所區別,孤獨是一種內在的平和與滿足,而寂寞則常常伴隨著對社交的渴望,但這並不總是帶來真正的滿足。
2. 在陳果博士的《好的孤獨》一書中,夏日的熱浪被清涼的思想所替代。書中對生命中的難題,如孤獨、不安全感、衰老和死亡進行了哲學性的探討,並對道德、人性、感恩、懺悔和好奇心等主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這本書為那些處於人生困境中的人們提供了哲學上的慰藉,包括改變視角、尋找精神寄託、培養友情和愛情,以及用大愛做小事等方法。
3. 我曾經對「孤獨」這個詞有著強烈的排斥感,它讓我想到了孤立無援和憂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開始改變對孤獨的看法,並學會了享受獨處的寧靜。陳果老師的《好的孤獨》為我開啟了新的思路,她指出人們對於孤獨的恐懼不亞於對死亡的恐懼。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直面孤獨,接受它的存在,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掩飾,那麼我們就能夠成為享受孤獨的思想者。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孤獨是一種高貴而優美的存在。
5.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出過什麼書嗎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出過《懂你——論道德教育的語言藝術》、《黑格爾辯證法的起點與秘密——青年黑格爾哲學思想》。2017年4月,《好的孤獨》出版。2018年4月,《好的愛情》出版。
陳果,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工作。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5)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的書擴展閱讀:
一、陳果簡介
陳果,1981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在學生中擁有極高人氣,被稱為「麻辣教師」,她的課也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復旦課程」。
2010年,她的課堂視頻被學生上傳到網路,迅速傳播開來,廣受好評,一周內播放超過3000萬次,《人民日報》《新京報》《南方日報》《三聯生活周刊》《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等媒體平台瘋轉推薦。她的付費音頻課程一個月內點擊破百萬。
二、研究成果
2005年7月,撰寫的「『光』(理性) 與『影』(非理性) 編織的綺麗——評奧托的《論神聖》」,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三輯)。
2007年1 月,翻譯的「學校教育的核心:論道德的形成和大學的教育 (美)邁克·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寫的「面對繁多的一種堅持:展望大學中的道德教育」,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
2008年,撰寫的《耶穌為何如此言語?》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六輯)。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調查報告(梗概),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