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研究員比教授多
❶ 暨南大學的副教授和正教授的差別
一、指代不同
1、正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
2、副教授:是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僅低於教授。
二、任職條件不同
1、正教授:任講師 10年以上或獲博士學位後已任講師 5年以上,教學成績顯著;曾發表、出版一定水平的論文、專著或教科書,或在教學、科學技術工作方面有其他較大貢獻。
2、副教授:任講師 5 年以上或獲博士學位後已任講師 2 年以上,且具有本門學科系統、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教學成績顯著;曾發表、出版一定水平的論文、專著或教科書,或在教學、科學技術工作方面有其他較大貢獻。
三、職責不同
1、正教授:是在大學里針對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開課、或授與學生專業訓練,如科學和文學等領域。另外教授也必須深耕自己專精的學科,以發表論文的方式來獲得商業上的合作機會(包括了政府在科學上的顧問、或是商業發明等),同時訓練自己的學生將來有足夠的能力與他們交棒。
2、副教授:培養造就一批博士後研究人員成為我校師資隊伍的有生力量,學校設立的崗位。特任副教授對外可稱為副教授,並可以此身份申報國家、中國科學院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
❷ 暨南大學文學院的教學科研
文學院現設有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歷史學3個本科專業,共有在校本科生354人,其中港澳台僑學生146人,約占學生總數的41%。梁襪1995年1月,經國家教委批准,中文系被確立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2002年,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
近年來,文學院圍繞「宏教澤而系僑情」的辦學宗旨和「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堅持以中文、歷史人文學科的專業特色和優勢為辦學基礎,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深入思考和探討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辦學目標,積極推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與水平。 文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為更好適應教學和科研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建成了一支適應學科發展和教學需要、有良好學術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以高學歷和高職稱為主體、整體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為提高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學院在職教工131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10人,有博士學位89人,碩士學位15人;有博士生導師39人,碩士生導師36人;正高職稱51人(教授42人、研究員8人、一級作家1人),副高職稱39人(副教授31人、副研究員8人),中級職稱17人(講師16人、助理研究員1人),初級職稱助教3人。學院教學科研人員中,有1人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有5人入選教育部新攜叢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有2人被評為國務院僑辦優秀教師,橡隱激有2人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有1 人被評為「當代嶺南文化名人五十家」,有2人被評為暨南大學師德標兵,有8人被評為暨南大學「十佳授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