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李平教授
『壹』 湖南省衡陽縣二中
衡陽縣第二中學
衡陽縣第二中學坐落於古鎮渣江。這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土地孕育了清代名臣彭玉麟,哺育了清代大書法家曾熙,誕生了當代著名作家瓊瑤。衡陽縣二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前身光華中學20世紀初就置辦於此。1956年秋,渣江完全小學附設初中班在光華中學舊址上開班,1958年更名為「衡陽縣第二中學」,當代文豪郭沫若親筆題寫了校名。該校校園面積近百畝,建築面積37450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5000萬元,現有教職工179人,其中專任教師138人,高、中級職稱教師93人,開設教學班33個,共有學生2231人。[1]
中文名
衡陽縣第二中學[1]
簡稱
衡陽縣二中
校訓
團結、進取、務實、創新[2]
創辦時間
1956年[1]
所屬地區
渣江[1]
類別
公立高中
學校類型
綜合[1]
學校屬性
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1]
主要獎項
衡陽市示範性中學、先進基層黨組織、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3]
現任校長
李建華[4]
知名校友
瓊瑤[1]
前身
光華中學[1]
目錄
1校園設施
2教育特色
▪科學教育
▪學校榮譽
3組織機構
4現任領導班子
▪李建華
▪胡茂良
▪蔣輝
▪周益東
▪張義國
5學校榮譽
6歷史沿革
▪沿革史
▪歷任校長
▪大事記
7校園風光
8地理位置
校園設施編輯
學校一覽
近幾年來,衡陽縣二中投資2000萬元相繼興建了綜合辦公樓、體育館、標准運動場、學生公寓、綜合教學樓、教師新村,學校設施日臻完美;裝備了多媒體室、電腦室、語音室、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學校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校園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學子理想的求學場所。[1]
教育特色編輯
早在2001年,該校就提出了「抓管理,上質量,出特色,創一流」的口號,圍繞「改革、質量、規
學校校門
范、服務」八字工作思路,推行「師資隊伍首位抓,考風建設時時抓,三個年級同步抓,面向全體全面抓」的「四抓」教育管理模式,堅持「規范管理,質量至上,全面育人,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並大膽探索,勇於創新,逐步形成了「提高班、水平班、特長班、技能班」的特長加合格教育模式的衡陽縣二中教育特色。把「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校訓貫穿學校教育始終,把「師德高尚,學識廣博,教藝精湛,業績一流」作為教師標准,通過「定目標,促學習,廣競爭」闖出了一條培養周期短、青年教師成長快的新路子,使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該校現有省市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8人,近年獲縣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的達48人次。[1]
科學教育
衡陽縣二中在實施課改中,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轉變。設立的學科教研室、特長教研室和教育科研獎在學校教研教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該校教師在國家、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84篇,有80多人次受到國家、省、市表彰、獎勵,撰著或合著出版著作3部;學生在學科知識競賽中榮獲市級以上獎勵110人次。特長生教育,衡陽縣二中更是獨樹一幟。被社會譽為文化生的殿堂,特長生的樂園,飛行員的搖籃,藝術新苗的沃土。現役空軍某部副師長胡世昌,就職於南方航空公司的曾輝及2008年就讀於空軍航空大學的謝超均是從這里起飛。中央美院的凌娜,浙江大學的許艷,西安美院的曾靜就從這里邁出。該校成立的《江南雨》文學社是全國優秀文學社團、湖南省校園文學藝術聯合會理事單位,社刊《江南雨》是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注冊社刊。德育方面,該校推行的「重身教,重氛圍,重情感,重活動」的「四重」德育工作模式,創造出驚人效果,形成了「團結、文明、進取、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勤學、好問、善思、力行」的純正學風。開展的德育活動豐富多彩,如:周一國旗下的講話,周二全校性班會,每年新生軍訓,元旦文藝匯演,班級革命歌曲合唱賽,法制講座等,使整個校園生機勃勃,活力四射。近些年來,衡陽縣二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為各級各類高校培養人才逾千人。[1]
學校榮譽
2006年一、二本上線88人,2007年一、二本上線73人,2008年一、二本上線121人,2009年一二本上線106人,2010年
郭沫若所題校名
在當年招生前1200強只有6人的前提下,實現高考一二本上線44人的好成績,連續幾年高考成績在衡陽市普通中學中躋身三甲。2002年榮獲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4年晉升為「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2005年獲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2008年獲「省文明衛生學校」,2009年、2010年獲縣「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09年獲市「廉政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大為提高,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風雨同滄桑,人梯樹俊傑。衡陽縣二中正以嶄新的面貌和驕人的成績感動著社會,感動著人民。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照耀著衡陽縣西北。二中人正以為國育才為己任,以深蘊固有的「二中精神」為動力,和衷共濟,開拓進取,朝著創建三湘名校的目標而努力奮斗。[1]
組織機構編輯
該校組織機構如右圖所示。
學校組織機構圖
現任領導班子編輯
李建華
李建華[4],男,漢族,1965年4月出生,衡陽縣大安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市歷史學科帶頭人,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衡陽縣十五屆人大代表。1984年7月參加工作, 2001年任二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主管學校全面工作。
胡茂良
胡茂良[4],男,漢族,生於1963年6月,衡陽縣石市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數學學科帶頭人,衡陽縣第八屆政協委員,衡陽縣二中支部生活委員,副校長,主管學校政工工作。
蔣輝
蔣輝[4],男,漢族,生於1963年8月,衡陽縣演陂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第七屆政協委員,衡陽縣二中支部組織委員,副校長,主管學校後勤工作。
周益東
周益東[4],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高中語文省級骨幹教師。1990年7月參加工作,衡陽縣二中副校長,主管學校教學工作。
張義國
張義國[4],男,漢族,1969年12月,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歷史高級教師,1991年7月參加工作,工會主席,主管學校工會工作。
炎帝陵前黨員和部分優秀教師合影
學校榮譽編輯
該校獲得榮譽如右圖。[3]
歷史沿革編輯
沿革史
厚土渣江,植址衡陽縣西北,攬蒸水,坐三町(東湖町、凌町、三湖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明代先哲王船山探尋鍾武遺址,數度往返於此,有題詠;晚清重臣彭玉麟,後官至兵部尚書;近代書法家曾熙,當代著名作家瓊瑤均出身於此。
學校學脈圖
渣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抗戰前夕,此地就設有一所縣屬高小;抗戰期間,省立衡陽市女子中學,縣禮樂局辦的陶淑四校一度遷來於此。1945年9月,數十鄉紳選中渣江赤石寺創辦了私立光華中學,與東南方的新民遙相呼應。1949年10月,全國解放,光華中學由原來私立中學轉為國家公辦中學,改為縣中,後一部遷至縣城西渡,原址繼續辦學。1956年,彭氏宗族開辦的渣江小學的兩個初中班、四個六年級班並入舊址,更名為「渣江小學附設初中班」,這便是衡陽縣二中萌芽。1958年,唐附中撤銷,一部分合並到渣江附中。同年8月19日,附中脫帽,正式更名為「衡陽縣第二中學」,並函請當時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到1966年,學校已初具規模,開辟了簡易運動場、食堂、辦公房、圖書室等,並修築了圍牆,構成了四合院式的學校雛形。
十年動亂期間,學校教育幾近崩潰,二中發展也處於停滯狀態。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垮台,學校才迎來了教育的第二個春天。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是二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80年學校推行《德育量化施行辦法》,開衡陽縣教育界之先河,教育質量穩居前列,體育競賽屢創佳績。與縣一中、縣六中鼎足而三,學校規模也不斷擴大。80年代,征地7畝,興建食堂、禮堂,開辟了新運動場,第二次興建了校門,實現了校園的第一次擴容。90年代,學校建設進一步加強,重建了校門,興建了學校宿舍、家屬宿舍,使學校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劇增。
1998年,高校擴招,帶來了高中教育的又一春天,二中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2000年至2003年,學校實施了第一期改擴建工程。2000年學校征地30.83畝,進行了第二次大的擴容,開辟了標准運動場,新建校門,經後相繼建成了體育館、辦公樓、學生公寓樓群,使二中初具現代化氣派。2004年到2006年,學校又實施了第二期改擴工程,成功征購赤石責任區大院14畝,興建教師新村,拆除前棟教學樓,興建了新教學樓,使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層次分明,並對校園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環境更幽雅宜人。
內部管理方面,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建了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造就了敢打敢拼的師資隊伍,倡導了先進的教學理念,營造了和諧的校園氛圍。2003年,學校通過了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驗收,成功地跨入市重點行列。二中,迎來了一個中興時期。
五十載櫛風沐雨,半世紀春華秋實。回首過去,二中業績輝煌;展望未來,二中前程無量;二中的精神激揚二中人進取的鬥志,奮進的大筆將抒寫二中的新華章。[6]
歷任校長
歷任校長如右圖所示。
歷任校長
大事記
1956年
1、9月開始辦學。負責人肖錦章,總務王甲煦,專職教師四人,工友兩人。
2、招初一班、初二班共110名學生,名為渣江小學附設初中班。
1957年
1、招初三班、初四班,增開理化兩科。
2、新建教室兩間。
3、學校體操隊參加縣表演賽,並代表參加地區比賽。
1958年
1、招初五班、初六班,唐福附中約50人合到我校作初七班。
2、8月19日附中脫帽,改衡陽縣第二初級中學;並函請郭沫若院長題校名「湖南省衡陽縣第二中學」。
3、建教室兩間,開操場約三畝;區委在龍塘劃學農基地,約三畝。
1959年
1、招初八、九、十共三個班。
2、建教室九間,始建校門。
3、初二班學生胡世昌選拔為飛行員。
4、新屋生產隊劃地八畝做操場。
1960年
1、上期招初十一、十二兩班,下期又招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個班。
2、校體操隊代表縣參加地區全運會。
3、輸送王梅英、唐相春、周麗容、梁作美四人到地區文工團。
4、成立學校黨支部,趙孝安兼任書記。設教導處。
1961年
1、下期招初十七、十八兩個班,三湖農中並來一個班,改為初十九班。
2、建食堂及住房四間,米倉一座。
1962年
1、招初二十一、二十二兩個班。
2、建校門東面四個教室,改建水井一口。原學農基地退還生產隊。
1963年
1、招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共四個班。
2、調整部分教師工資,貫徹《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
3、裝電。
1964年
招初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共四個班。
1965年
1、招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共五個班。
2、建辦公室樓房,土磚換紅磚,原來房子全部更新。
1966年
1、停止招生。
2、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月底縣工作隊派鄧壽年來校指導工作。
3、8月,縣工作隊組織部分出身好的師生到北京串聯。
1967年
1、學校編制改為連隊建制,教學班改為排,體育課改為軍體課。
2、8月,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
1968年
9月清理階級隊伍,部分教師被揪斗。
1969年
1、下期改三年制為兩年制,招初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班。
2、赤石農中並來一個班,改為初四十一班。
1970年
1、初中停招。
2、春季改招高C1-C4共四個班。
3、5月成立革委會,杜少雲任主任。設政工、教改、後勤三個組。
4、12月,劃教學基地約四畝。
1971年
1、招高C5-C10共六個班。
2、發展凌合元、王秋娥兩學生入黨。
3、下期區委書記王增益動員周圍群眾獻地建圍牆。
1972年
招高C11-C15共五個班。
1973年
1、部分教師下放到公社中學上課。
2、改秋季招生。招高C16-C21共六個班。
3、建水泥籃球場一個。
1974年
招高C22-C26共五個班。
1975年
1、招收高C27-C31共五個班,其中C31班為農機班;另招初中體育班,後改為初四十二班。
2、建教師簡單宿舍三套、圖書室及儀器室樓房。
1976年
1、招高C32-C36共五個班。
2、軍體課又改為體育課。
3、劃學農基地觀山嶺一塊約二十餘畝。
1977年
1、恢復高考招生制度。
2、招高C37-C42共六個班。
3、調整教師工資。
4、建水塔一座,打水井一口。
1978年
招高C43-C48共六個班。
1979年
1、招高C49-C54共六個班。
2、建養豬場一棟。
1980年
1、招高C55-C60共六個班。
2、上期學校禮堂竣工。
3、建教職工廚房和後勤人員宿舍。
1981年
1、招高C61-C66共六個班。
2、執行《中學生守則》。
3、徵用西沖組3.93畝、胡新屋3畝土地,並購買架新組山塘、水池,修操場。
1982年
1、招高C67-C72共六個班。
2、恢復三年制高中。
3、暑假縣男、女排球隊委託我校訓練。
4、建學生食堂、廚房,約1700平方米。
5、建三層九間教室教學大樓一棟。
1983年
招高C73-C81共九個班,其中高C74、C75為復習班。
1984年
1、招高C82-C87共六個班。學校擴為十八個班。
2、三月獲縣文明禮貌單位獎。
3、建三層九間教學大樓一棟。
4、慶祝第一個教師節。
1985年
1、招高C88-C93共六個班。
2、下期全國中小學生體育調研在我校試行。
3、市體衛300分檢查驗收合格。
4、67班學生王廣春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100m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准。
5、改建校門。
1986年
1、招C94-C99共六個班。
2、校友胡世昌回校探望。
3、校工會榮獲市、縣總工會職工時事政策知識競賽組織獎。
4、教工籃球隊參加縣比賽獲甲級隊第二名。
5、校武術隊代表縣出席市比賽獲得二等獎。
6、改建學生澡堂,建家屬宿舍四套。
1987年
1、招高C101-C106共六個班。
2、上期校老年門球隊代表縣教育系統出席縣比賽。
3、設政教處。
4、下期校職工籃球隊獲縣甲級隊第二名。
1988年
1、招高C106-C111共六個班。
2、評聘高級教師七人,中學一級教師十五人。
3、下期購130雙排座貨車一台。
4、建三層樓房一棟,下層為廠房,二、三層各為三間一廚家屬宿舍共四套。
5、政教處擬定德育量化管理施行辦法,獲市、縣教委好評。
1989年
招高C112-C117共六個班。
1990年
1、招高C118-C123共六個班。
2、第一棟學生宿舍落成。
1991年
1、招高C124-C129共六個班。
2、第二棟學生宿舍落成。
3、凌瓊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2年
1、招高共六個班。
2、徵用架新水田2.99畝,准備建家屬房。
3、祝峰雲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3年
招共C136-C141六個班。
1994年
1、招高C142-C147共六個班。
2、下期教師家屬宿舍樓破土動工,約2000平方米。
1995年
1、招高C148-C153共六個班。
2、為迎接縣運會在二中召開,5~8月校門改建到西界公路赤石村西沖組境內的臨下坡處,原校門出入范圍內的240米田徑運動場擴建為300米田徑運動場。
3、學校承辦的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8月5日成功召開。學校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4、9月撤銷政教處,設「政工組」。
5、教師家屬宿舍落成,期末集資教工搬進新居。
6、屈祝璞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6年
1、招高C154-C159共六個班。
2、3~8月建三層教工住宿樓一棟,面積600平方米。
3、10月18日成功舉辦縣二中建校四十周年校慶。
4、籌資18萬元成立校友獎勵基金會。
5、衡陽市交通局局長汪威吉(初一班)捐建校內柏油路一條,造價3萬元。
6、籌建校友捐資紀念碑。
1997年
1、招高C160-C165共六個班。
2、1997年9月~1998年4月建「校友獎學基金會捐資紀念碑」。
1998年
1、招高C166-C171共六個班。
2、上期安裝語音室,64個座位。
3、建五層教學樓10個教室1060平方米。
1999年
1、招高C172-C179共八個班。
2、9月動工建教職工單身宿舍六層共1600多平方米。
3、建單身宿舍前坪水井一口,73米深。
4、9月設辦公室。
5、王延慶校長立「二等功」。
2000年
1、招高C180-C189共十個班。
2、徵用架新、架老組土地30.24畝。
3、3~8月建二層新廁所。
4、4月建新校門。
5、10月動工建辦公大樓,梯形教室;2001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
6、5~8月硬化校園大道,建籃球場2個。
7、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建400米田徑運動場,石砌護坡。
8、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建男女公寓樓3509平方米。
9、王戎人副校長立「二等功」。
2001年
1、招高C190-C201共十一個班。
2、5~6月換裝125千伏變壓器及線路改造。
3、7月新購辦公桌椅125套,11月購學生餐桌128套。
4、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建學生食堂、體育館、學生澡堂,總面積為5528平方米,造價400萬元。
5、上期設學生科。
6、下期打新運動場水井,54米深。
7、178班屈前輝獲全國中學生奧賽物理、化學、生物市一等獎。
2002年
1、招高C202-C213共十二個班。
2、5月至8月建商業街280平方米。
3、體育館和運動場購置高檔籃球架1.7萬元。
4、上期建電腦室,裝配電腦55台。
5、建田徑運動場領操台。
6、5月購買仿日五十鈴汽車一台。
7、11月9日原中央檔案局副局長劉國能回母校參觀。
8、11月10日原二中C67畢業生祝合良(現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回母校參觀。
9、179班曾輝招考為飛行員。
2003年
1、招高C214-C224共十一個班。
2、5月至6月衡陽市示範性高級中學掛牌驗收。
3、6月9日至6月11日在我校舉行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
4、5月至8月拆掉養豬場建學生宿舍和衛生間約1700平方米。
5、周益東被評為湖南省高中語文骨幹教師。
2004年
1、招高C225-C234共十個班。
2、2月請縣規劃局對學校建造工作進行規劃。
3、4月迎省普圖驗收,添置圖書20萬元,5月獲縣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示範學校稱號。
4、6月學校在操場領操台東側打機井一口,深80米。
5、斥資103萬元成功收購赤石責任區。
6、對學校檔案室進行整理、規范,重新添置檔案櫃。
7、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線78人,本科上線總人數290人,在全市普通中學中排名第二,李建華校長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了《「四抓」抓出新天地》的經驗介紹。
8、9月12日,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掛牌儀式隆重舉行。
9、李建華校長立「二等功」。
2005年
1、招高C235-C248共十四個班。
2、搬遷校園內高壓線。
3、兩棟家屬宿舍和新教學樓破土動工。
4、縣教育系統關工委、退教協會議在我校召開,教育局許祖彬局長作重要講話。
5、85屆高71班校友集體回校參觀,並為母校師生作「成長之路」報告。
6、迎接「打造新衡陽,構建和諧社會」省、市檢查,學校獲縣綜治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7、獲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稱號。
8、高考一、二本上線106人。
2006年
1、招高C249-C262共十四個班。
2、新教學樓和兩棟家屬宿舍同時竣工。
3、建35米高200噸大水塔。
4、打水井一口並對水電進行了改造。
5、對學校路面硬化,並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
6、成功通過「三星級食堂」驗收。
7、五十周年校慶。
2007年
1、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106人,其中一、二本上線64人,超額完成教育局下達的任務。高一新生招收12個班,共806人。
2、我校通過文明衛生學校市級驗收,申報省級文明衛生學校。
3、學校通過教職工捐款,聯系社會團體、媒體及有識之士等多種手段,籌措資金五萬余元,資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受助對象達50餘人。
4、學校唱響平安和諧曲,收效良好,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5、學校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師德演講賽、親情書信賽、孝敬父母名句名篇背誦賽、「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法制教育講座等,學生深受教育。
6、在全縣期末統考中,高三239、238班在全縣69個班中分列一、二名。238班朱齊華、250班李平在高中數學奧賽中獲省一等獎,238班陳訓衡、239班張文偉在高中化學、生物奧賽中分獲省二等獎。
7、學校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下午選出了「十佳教師」、「十佳班主任」、「十佳教育工作者」,王政等28位同志當選,蔣偉等六名同志受縣縣級以上表彰。
8、舉辦「放飛2008」元旦文藝匯演,我校的元旦文藝匯演成為全縣的招牌文藝活動。
9、從2007年秋季開學開始,積極穩妥准確地實施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制訂了《衡陽縣二中新課程實驗的實施方案》。[8]
校園風光
歲月留痕

『貳』 長安大學建築學就業前景怎樣
長安大學建築還可以,這年頭房地產比較火,什麼學校都能混個飯吃 ,但是西安建大好更多,附送一下上海現代錄取名單,就業說明一切!
2010-2011年度校園招聘第一批錄用名單(含提前面試和優秀實習生)
序號 姓名 性別 學校 專業 學歷 錄用單位 備注
1 賈培信 男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技術 研究生 技術中心
2 余瓊 女 清華大學 建築技術 研究生 技術中心
3 叱誠 男 同濟大學 交通規劃 研究生 技術中心
4 劉剛 男 同濟大學 環境工程專業 研究生 技術中心
5 張敏 女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規劃 研究生 技術中心
6 諸維維 女 上海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7 王石娟 女 中國礦業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8 吳源昊 男 同濟大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本科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9 李文婷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10 史文彥 男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 研究生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11 喬衛來 男 東南大學 暖通 研究生 現代都市 優秀實習生
12 陶琳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3 邢少華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4 姜潔怡 女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技術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5 趙曉玲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6 楊秀鋒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7 胡博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8 任琳琳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19 史晟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0 曾德萍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1 胡金艦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2 劉平 女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3 任婷 女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4 陳維平 男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5 李雪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6 王丹青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7 李若琛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8 鄒林芳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29 陳日川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0 劉海天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1 張菊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2 丁鵬宇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3 彭薇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4 張楠 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5 楊樂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6 曹夢瑩 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7 汪俊旭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8 劉月超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39 陳芳 男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40 余斌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聲學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41 孫貝妮 女 東南大學 景觀建築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42 楊小軍 男 南京大學 聲學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43 姜新 男 浙江大學 土木工程 研究生 現代都市 提前面試
44 劉鵬飛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城市規劃 本科 現代都市
45 曾懇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本科 現代都市
46 王永良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 研究生 現代都市
47 方晨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都市
48 張旭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49 劉璐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0 邵勛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1 李遠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2 楊聰婷 女 清華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本科 現代都市
53 楊瑞智 男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4 譚鵬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暖通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5 徐曉環 女 同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6 林琳 女 日本國立千葉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都市
57 王更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現代規劃 優秀實習生
58 張玉潔 女 上海交通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現代規劃 優秀實習生
59 董迪 男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規劃 優秀實習生
60 鄭屹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規劃
61 蒙春運 男 蘇州科技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現代規劃
62 曾博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現代規劃
63 余陽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現代規劃
64 史曉楠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現代規劃
65 付涌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保護
66 楊子江 男 同濟大學 建築學 本科 現代保護
67 華軻 同濟大學 建築學 研究生 現代保護
68 黃超 男 上海大學 土木工程 本科 現代市政 優秀實習生
69 沈旻昊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0 周曄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1 陳沂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2 顧鵬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3 郭東海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4 虞晗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5 朱力元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6 韋棟安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7 曾德萍 女 東南大學 工業遺產保護 本科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8 楊晨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79 許淑君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0 楊雪蘋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1 鄒磊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2 丁雅楠 女 清華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3 蘇穎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4 周皓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5 蔡青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6 劉漠煙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7 陸嫻穎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8 王怡斐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89 熊文昱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0 余國璞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1 張一戈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2 丘兆達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3 王岱琳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4 燕泠霖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5 張春洋 男 西安建築科技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6 李欣 女 西安建築科技 建築設計 本科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7 劉柯 女 西安建築科技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8 張婧 女 西安建築科技 建築設計 本科 華東院 提前面試
99 張怡 男 西安建築科技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0 常青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1 王文婷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2 張琴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3 朱韶華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4 段曉宇 男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5 張威 男 同濟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6 黃莎莎 女 重慶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7 孫志坤 女 同濟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提前面試
108 周龑超 男 貴州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華東院
109 范明亮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0 尚大飛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1 葉周華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2 周雯婷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3 黃依 女 英國諾丁漢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4 曾鵬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5 陳巍 男 大連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6 陳玥 女 重慶交通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華東院
117 卞志鋼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8 謝屾 男 南京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19 秋飛飛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20 張熙慧 女 南京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21 歐曼 女 同濟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22 趙力生 男 同濟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23 褚筠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24 董磊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華東院
125 曹加亮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華東院
126 李揚 女 東華大學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127 劉松 男 同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128 張潔 女 同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129 陳小琴 女 重慶大學 電氣-強電 研究生 華東院
130 陸麗君 女 同濟大學 電氣-強電 研究生 華東院
131 徐淑美 女 同濟大學 結構-混凝土 研究生 華東院
132 曹培 男 重慶大學 結構-混凝土 研究生 華東院
133 孫俊逸 男 上海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134 陳學實 男 東南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35 王冬 男 東南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36 寧之濤 天津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37 崔贇 男 荷蘭代爾夫特工業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38 趙曜 男 西安建科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39 盛夏 女 東南大學 建築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0 薛銘華 男 上海大學 建築 本科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1 王峰 男 同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2 夏佰林 男 上海交大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3 蔣丹丹 女 同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4 楊笑天 男 同濟大學 結構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5 李彥鵬 男 同濟大學 結構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6 周慧 女 清華大學 結構 研究生 華東院
147 胡耘 男 清華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8 陳萍 女 同濟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49 譚軻 男 同濟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華東院 優秀實習生
150 彭飛 男 清華大學 景觀 研究生 華東院
151 閆立惠 男 浙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52 林聰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華東院
153 吳魁 男 上海交通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154 徐璐 女 上海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155 鄭平 男 上海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156 楊磊 男 同濟大學 規劃設計 本科 上海院
157 寧燕琪 男 同濟大學 結構-鋼結構 研究生 上海院
158 雷翔 男 浙江大學 結構-鋼結構 研究生 上海院
159 唐傑方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上海院
160 吳聖瀅 男 東南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上海院
161 李澄 男 東南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上海院
162 蔣明輝 男 東華大學 暖通 研究生 上海院
163 黃碩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暖通 研究生 上海院
164 翟千鈞 男 上海交通大學 暖通 研究生 上海院
165 莫會宇 男 同濟大學 電氣-弱電 研究生 上海院
166 劉暢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氣-強電 研究生 上海院
167 印海文 男 同濟大學 電氣-強電 研究生 上海院
168 何珍 女 重慶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69 趙婷 女 同濟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0 鄭軼楠 女 同濟大學 規劃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1 楊晨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2 高路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3 黃力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4 黃偉立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5 吳棟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6 何兆熊 男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7 劉鑄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8 邵如意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79 姚芳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0 趙然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1 鄧蓓蓓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2 齊全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3 張仲南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4 周喆苑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5 朱祥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6 李明亮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7 石英 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8 楊洋 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89 高其騰 男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0 劉蔚 女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1 陳靜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2 孫薇薇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3 馬林 女 重慶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4 韓毓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5 賀佳慶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6 張海峰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7 黃寅 女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8 林青峰 浙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199 凌青鑫 男 浙江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0 張玉龍 男 浙江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1 陳宇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2 郭玥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3 賀康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4 靳陽洋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5 李莉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6 陸文鐳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7 任鵬飛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8 王羅佳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09 師任遠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10 蔡立勤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11 霍續東 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12 加亞楠 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提前面試
213 董兆海 男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 本科 上海院 優秀實習生
214 邵正 男 同濟大學 電氣 研究生 上海院
215 孫浩雲 女 同濟大學 電氣 研究生 上海院
216 蔣玲 女 同濟大學 電氣 研究生 上海院
217 徐其態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218 方宋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219 蘇鵬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220 俞春堯 男 浙江大學 暖通 研究生 上海院
221 陳俊毅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上海院
222 沈捷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上海院
223 趙冠皓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上海院
224 熊偵宇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25 王強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及理論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26 安紀蓉 女 同濟大學 技術經濟管理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27 耿明光 男 同濟大學 工程管理 本科 現代咨詢 優秀實習生
228 楊學祥 男 同濟大學 工程管理 本科 現代咨詢 優秀實習生
229 李倩 女 同濟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優秀實習生
230 張居鎖 男 東南大學 工程力學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1 孫桂祥 女 東南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2 楊楠 女 河海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3 毛大任 女 同濟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4 王雲嘉 男 同濟大學 工程管理 本科 現代咨詢
235 謝君琳 女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技術科學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6 陳治宇 男 上海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7 李佳琳 女 大連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8 彭俊 男 東南大學 結構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39 徐金科 男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40 周凱倫 男 同濟大學 土木工程 本科 現代咨詢
241 陳斐娉 女 東南大學 工程造價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42 呂軍 男 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咨詢
243 陳然 男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研究生 現代咨詢
244 張一林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 研究生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45 劉佳穎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規劃 研究生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46 王茜婧 女 西安建科 建築 本科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47 李文明 男 西安建科 建築 本科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48 喻明璐 女 東南大學 建築 研究生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49 郭文搏 女 東南大學 建築 研究生 現代華蓋 提前面試
250 馬躍強 男 同濟大學 結構 博士 現代華蓋
251 於安琪 女 上海大學 結構 碩士 現代華蓋
252 何學焜 男 上海交大 建築 本科 現代華蓋
253 張揚 男 西安建科 建築 研究生 現代華蓋
254 徐婧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 研究生 現代華蓋
255 黃文苑 女 蘇州大學 規劃設計 本科 現代華蓋
256 崔瑋 男 同濟大學 結構 研究生 現代華蓋
257 柴祖堯 男 同濟大學 結構 本科 現代華蓋
258 胡盼盼 女 哈爾濱工業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現代華蓋
259 李平 男 哈爾濱工業大學 暖通 本科 現代華蓋
260 朱亞文 男 東南大學 給排水 研究生 現代華蓋
261 杜莉 女 華東交通大學 建築設計 本科 現代建設
262 李純 女 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 研究生 現代建設
263 陸宇奇 男 同濟大學 給排水 本科 現代建設
264 黎琛 女 同濟大學 工程造價 研究生 現代建設
265 謝鑫 男 同濟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 現代建設
266 姜瑞清 男 同濟大學 岩土設計-基坑維護設計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67 陳學 男 武漢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68 趙飛陽 男 同濟大學 岩土設計-基坑維護設計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69 李瑛 男 浙江大學 岩土工程 博士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0 朱艷 女 同濟大學 地基基礎工程設計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1 曾文澤 男 同濟大學 岩土設計-基坑維護設計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2 郭士博 男 同濟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3 陶幗雄 女 同濟大學 岩土設計-基坑維護設計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4 談政 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檢測-工程測量 本科 申元岩土
275 徐乃芳 男 南京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6 楊德志 男 同濟大學 岩土工程 研究生 申元岩土
277 魏誠寅 女 同濟大學 勘察 研究生 申元岩土
『叄』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的學術組織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名單(1991.5-1995.10)
主任委員:
王之卓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教授,名譽校長
副主任委員:
陳述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教授
楊凱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教授
張祖勛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
方磊國家計委國土司司長,教授
委員:
陳俊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測繪局總工程師,教授
寧津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教授
郭友中武漢市副市長,教授
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系主任,教授
許厚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測地所所長,研究員
高俊解放軍測繪學院院長,教授
何昌垂UNDP遙感項目官員,副研究員
徐冠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信息所所長,研究員
曹述互水利部遙感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林 培北京農業大學,教授
楊明輝國家測繪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陳永奇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工程測量系主任,教授
委員兼秘書:
陳 軍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名單(1995.10-2001.5)
名譽主任委員:
王之卓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教授,名譽校長
名譽副主任委員:
陳述彭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中科院遙感所
主任委員: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科委副主任
副主任委員:
楊 凱 教授,國家測繪局副局長
李德仁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
委員:
陳俊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測繪局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張祖勛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劉先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趙梓森 工程院院士,研究員,武漢郵電科學院
許厚澤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
何建邦 教授,中科院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授,浙江大學校長
郭華東 研究員,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
袁保宗 教授,北方交通大學
林宗堅 教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
陳 軍 教授,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
秘書:
龔健雅 教授,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名單(2001.5-2004.12)
名譽主任委員:
王之卓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名譽副主任委員:
陳述彭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中科院遙感所
主任委員: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科技部
副主任委員:
楊 凱 教授,國家測繪局
李德仁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委員:
陳俊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測繪局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張祖勛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劉先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劉紀遠 研究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許厚澤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中科院武漢分院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浙江大學
王任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總參測繪研究所
童慶禧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科院遙感所
林宗堅 教授,國家測繪科學研究院
陳 軍 教授,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秘書兼委員:
龔健雅 教授,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名單(2006.1-2010.12)
名譽主任:
陳述彭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中科院遙感所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科技部
主任:
李德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副主任:
劉經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李維森 教授,國家測繪局
委員:
潘雲鶴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國工程院
陳俊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國家測繪局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許厚澤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中科院武漢分院
劉先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張祖勛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武漢大學
王任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總參測繪研究所
童慶禧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中科院遙感所
王家耀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劉紀遠 研究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陳 軍 教授,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張繼賢 研究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龔健雅 教授,武漢大學
Prof. Michael. Frank Goodchild,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SA
Prof. John Townshend,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
Prof. Armin Gruen,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witzerland 實驗室組織架構
1. 實驗室領導班子
主任:龔健雅
黨委書記:楊旭
副書記:史振華
2.研究單元
(1)航空航天攝影測量研究室
主任:朱慶,副主任:江萬壽
(2)遙感影像信息處理研究室
主任:張良培,副主任:廖明生、秦前清
(3)空間信息系統研究室
主任:朱欣焰,副主任:吳華意、宋愛紅
(4)精密空間定位研究室
主任:施闖(兼) ,副主任:章紅平
(5)3S集成與空間信息服務研究室
主任:李清泉(兼),副主任:楊必勝、郭丙軒
(6)多媒體通訊研究室
主任:徐正全,副主任:沈未名
(7)十一研究室
主任:龔健雅(兼),副主任:眭海剛
(8) 海洋監測與數字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陳曉玲,副主任:翟京生
(9)虛擬現實實驗室
主任:朱慶(兼)
(10)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培訓中心
主任:李平湘(兼),副主任:許妙忠
(11)Modis衛星數據地面接收站
主任:劉良明
(12)深圳研發中心
主任:邵振鋒
(13)系統與設備管理技術室
主任:達漢橋
副主任:胡振東
3.黨政辦公室
主任:李漢武
副主任:萬愛萍、石立特
4.學生工作辦公室
主任:劉秀英
副主任:宋莉明、蔡列飛
5.成果轉化企業
(1) 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2) 適普軟體有限公司
(3) 武大方略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4) 武漢立得空間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5) 武漢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