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換導師難嗎
⑴ 研究生部導師選擇的流程是怎樣的
碩士生導師遴選流程
一、共性的要求
1. 學術性碩士
導師招學術型碩士主要看中以下幾方面:學術能力(或潛力),對學術的興趣或熱情,其它能力(如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學術能力(或潛力)一般需要相關證據(如本科成績、排名,發表的論文,參加實驗室的項目,老師的推薦信)支撐。如網上有一篇對清華教授馮慶玲選學生的訪談。她提到選學生的條件:「一是畢業的大學必須是」211工程「大學;二是前三年學習成績是前百分之五。」而在論文和項目方面,馮老師接觸的學生「多都知道老師比較看重研究能力,所以大二或者大三就進實驗室了。」 也有導師把學術潛力說成是「基礎」,比如在一篇對中科院空間中心招生辦主任張作和老師的訪談中提到「學到知識你要活用。」
對學術的興趣對能否做出好的研究很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也為導師所看重。那麼導師會以什麼方式考查學生對於所包考專業方向的興趣呢?他可能會問「對這個專業了解多少?」「為什麼會選這個方向?」「本科時進過實驗室嗎,什麼時間進的?」
表達能力是比較容易在復試面試時考查的能力。但讓這也與研究生的能力相關。因為做好的研究不光需要看文獻,做實驗,也需要與人討論交流。必要的時候,需要自己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加分項。馮老師也提到「有些學生成績特別好,但是表達能力特別差也不行。」
2. 專業碩士
2009年3月2日,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席會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根據我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現狀,結合國外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經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專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專碩的招生培養還需不少調整,遠未完善。另外,目前關於專碩的復試面試討論也不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結合專碩的定位,根據有限的經驗,做一些分析。
專碩側重應用。而與應用相關的可以向面試導師展示的方面有:能力方面——工作(或實習)經驗,做過(或參與過)的項目;興趣方面——對應用型任務的興趣和熱情。
二、個性的要求
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與傳統的「師徒」關系類似,不同的師傅有不同的風格,對徒弟的要求不會一樣,也沒有必要一樣。那麼,如何了解導師的偏好?較好的方式是直接與其溝通,或與他的學生溝通。初試過後通過郵件、電話或當面與未來的導師聯系,不是走後門,而是一種主動的表現,通過與導師的溝通了解信息,也可以提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優勢。向未來的師兄師姐打聽情況也是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