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雲南大學白教授

雲南大學白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9-05 16:34:08

❶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下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葯學與制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實驗教學中心,四個教學、科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7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5人,雲南省「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學院專任教師中82%的人具有博士學位,業已形成一支高學歷、高層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雲南省二級重點學科,「昆明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省校共建重點學科,四個校級重點學科。擁有「環境生物學」、「生物冶金」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生物學」所屬十二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葯物化學」、「生物化工」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工程」、「制葯工程」二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學院現有在讀博士生32人,碩士研究生300多人,生物工程、制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共計本科生近480人。 碩士導師介紹
李昆志:男, 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984 年、 1988 年分別獲得 廣西農學院(現廣西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分析專業和作物學專業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1996 年為日本京都大學作物學研究室共同研究者。 1997-2001 年期間在該研究室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持續農業方面的研究。畢業後兩年被聘為日本京都大學生態學研究室外國人學者,從事廢棄農業有機物再利用項目的研究工作。 2003-2004 年間,先後在日本國立蔬菜茶業研究所作研究員,從事轉 Bt 基因蔬菜及生物學特性鑒定的研究;日本京都大學分子代謝制御學研究室博士研究員,參加古細菌 PEPC 的分子特性鑒定,植物四碳代謝、一碳代謝途徑的遺傳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植物營養基因工程。主持和參加縱橫項課題十二項,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 SCI 收錄 10 篇)。
白潔: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88 年畢業於昆明醫學院醫療系, 2003 年獲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3-2005 年期間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部做博士後。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分子神經生物學。
李蓉濤:女,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93 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生物系, 1996 年、 2004 年分別獲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學碩士學位 和 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環境對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響研究,發現了系列結構新奇的高氧化度的降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它 新的骨架類型 ,還發現了有望作為治療艾滋病的候選葯物——「五味子素」。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雲南省科技廳新葯研究專項一項和參加多項其它課題。現已發表學術論文 54 篇 , 40 篇為 SCI 收錄論文 , SCI 影響因子總計為 94.974 ( 其中 10 篇 論文的 SCI 影響因子在 4.0 以上 ) 。申請中國專利 5 項 。
陳麗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1999-2004 年間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在農學研究科植物生理學研究室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生命科學研究科分子代謝制御研究室做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從事 2 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主要從事植物代謝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通過遺傳工程操作在世界上首先開創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謝途徑同化甲醛的理論和方法,並成功申請了專利;完成了耐熱籃藻 PEPC 分子特性鑒定及其在植物中表達的生理生化效應分析,植物甲醛同化作用的遺傳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錄 6 篇)。
魏雲林:男, 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微生物學 學科帶頭人,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兼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 1991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 1995 年獲協和醫科大碩士學位。 1997 至 2004 年間,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在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004 年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低溫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構建了世界上首個以低溫菌為宿主的低溫蛋白質表達系統,申請有國際專利兩項,國內專利一項。主持和參與國家 86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已先後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獨撰出版專著一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
井申榮: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0 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生物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3 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2000 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專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2001-2004 年間在第三軍醫大學檢驗系進行博士後科研工作訓練。 2004 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先後從事過細菌、噬菌體和病毒的分離培養、細胞培養、葯物毒理、實驗動物以及基因工程葯物的構建、表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省級和國家級科研項目 3 項,申請專利 2 項,發表論文 20 余篇。
柳陳堅: 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0 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動物科學系獸醫專業,先後在上海楊浦區園林管理局及上海和平公園的公園管理科從事野生動物的獸醫臨床、疾病防治與飼養繁殖等工作。於 1994 年 5 月赴日留學,先後在日本國立岐阜大學的獸醫人獸共患傳染病教研室和食品微生物教研室與應用微生物教研室從事狂犬病、傳統發酵食品中的有用微生物及應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領域研究,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與 農學 博士學位。此後,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鸚鵡熱衣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測體系的確立的研究。 2006 年 9 月作為人才引進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應用微生物計食品安全。發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收錄文章 2 篇。
林連兵: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2000 年在雲南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 此後在昆明理工大學任教,被評為學校課堂教學十佳青年教師。 200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訪問學習, 2004 年至今為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教學人員。 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目前主持國家基金項目「騰沖熱海高溫噬菌體及其宿主多樣性研究(項目號: 30660009 )」,參加國家基金項目(項目號: 20567001 )和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 2005E 0068M )。已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 3 篇為 SCI 收錄,主要從事騰沖熱海高溫菌多樣性、高溫噬菌體多樣性、高溫菌酶學及高溫細菌冶金等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究。
陳朝銀: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1985 年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碩士畢業 ,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籌建食品生物工程學科 , 歷任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後主講《微生物學》、《發酵食品與發酵飲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檢測技術》、《葯理學》、《受體生物學》、《現代葯理及實驗》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1992 年赴泰國 Kasetsart 大學學習、 1998 年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博士、 2003 年赴德國 Gottingen 大學學習。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與酶工程、生物資源開發、生物醫葯。曾主持國家和省級等科研項目 30 余項 , 發表論文 100 多篇 ( 其中 SCI 、 EI 收錄 10 余篇 ) 。登記基因 16 個 , 獲省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各一次,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省校級教學成果獎 5 項次。
孟慶雄: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2000 年 2 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方向。在神經毒與受體結合的模型、突觸後神經毒性中毒治療葯物、神經毒蛋白入葯利用、分子結構與功能改造設計等方面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數篇,在多肽葯物研發、高通量葯物篩選與分子設計等方面有一定造詣,並在生化葯物的研發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 工程系系副主任 。 1992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9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6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葯源微生物資源及其開發。主要從事葯用植物內生真菌的分離、鑒定、抗腫瘤活性菌株的篩選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以及中草葯的生物轉化及其抗腫瘤活性產物的分離純化及結構鑒定工作。
余旭亞: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2 年畢業於雲南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7 年 -2000 年間在職就讀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獲發酵工程工學碩士學位, 1999 年 -2000 年間在清華大學進修、合作研究。主持過昆明理工大學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專題、雲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各一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向課題多項;指導校學生課外科技活獲雲南省三等獎;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 10 篇,其中 EI 收錄 1 篇;第一作者發表教改論文 3 篇。
夏雪山: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昆明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1999 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2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學與細胞免疫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至今,曾擔任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2004 年 10 月— 2006 年 12 月),赴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進行合作研究( 2006 年 1 月— 7 月)。主要從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從 2003 年起開始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雲南省科技廳高科技園區專項項目、平台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在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診斷方法學、病毒變異與免疫逃逸機制、病毒培養體系與動物模型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錄,獲授權專利 1 項,申報發明專利兩項。同時,任雲南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雲南省免疫學會理事。
魏大巧:女,碩士,講師。 1998 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系污染生態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至今, 曾從事過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仙人掌及核桃開發利用研究、動物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植物組織培養、生物塑料的開發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劉麗:女,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6 年 7 月畢業於南京林業大學化工學院林產化學加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6 年至今任教於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無污染漂白 TCFP 的研究》和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1999 年遴選為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並被選派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技術系作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植物化學、生物工藝學、微生物學等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 EI 收錄 2 篇, ISTP 收錄 1 篇)。
葛鋒: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植物細胞工程。 2001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2006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生物化工專業,獲博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主要從事有關珍稀瀕危植物的離體大規模細胞培養、組培快繁以及對植物次生代謝途徑的遺傳改造和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並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植物細胞培養反應器及細胞聚集體調控研究」以及國家「 863 」等多個基金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 1 項,發表論文 7 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錄, 2 篇被 EI 收錄。
李寶才:男,博士,教授, 碩士生導師, 制葯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現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1982 年 2 月畢業於雲南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6 - 1997 年,受邀到英國 Bristol 大學生物有機地球化學中心做訪問研究員。 2002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獲博士學位。主持完成雲南省、煤炭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省教委重點基金等二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獲曲靖地區科技進步獎一項。至今,已發表 60 余篇論文,其中 4 篇被 SCI 和 EI 收錄, 20 篇被 CA 收錄;指導研究生 9 名。同時,任《 腐植酸》編委,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
楊亞玲:女,博士,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制葯工程系系副主任。主要從事葯物分析、天然產物分離、分析、活性及其應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進行新分析試劑的合成、篩選,同時在樣品前處理方面進行研究,建立新葯物分析體系,達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選擇性、靈敏度及分析速度的目的,另對天然產物進行活性如抗氧化、抗過敏等的篩選,主要用於保健食品、化妝品中。先後主持省部級、市廳級、校企合作項目多項,以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 50 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 5 項,其中 2 項已授權,獲得過雲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昆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
楊波: 男,在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現任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制葯工程系系主任。長期從事天然產物如澱粉、環糊精、殼聚糖等大分子的修飾改性及其在醫葯、化工、環境等方面的應用研究。現從事天然產物的主客體化學及超分子化學研究, 並在我國一流超分子化學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被 EI 全文收錄。 近年來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余篇。先後主持完成省級、廳級基金項目近十項,與企業合作完成校多項企校項目。另外,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制葯工程學科 多媒體課件項目和教改項目,獲得昆明理工大學第七屆伍達觀教育基金教師先進教師獎 。
楊健:男,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葯學技術工作,熟悉葯品的科研及其生產、質量等技術工作和有關技術管理工作。先後參與進行過新葯洛美沙星膠囊、雙清口服液、碘散等技術生產轉化,原料葯潑尼松龍、潑尼松龍磷酸酯鈉鹽、潑尼松龍片、注射液的研製和獨立開展輔酶 Q 及其類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於輔酶 Q 、紫杉醇等化學葯物、天然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半合成研究以及新葯先導化合物的結構修飾、構效關系研究。發表研究論文兩篇( SCI 及核心期刊各一篇),
劉謀盛:男,碩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 1998 年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葯用植物栽培及應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項目兩項,參與研究及完成項目九項。其中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及校青年基金項目各一項。申請專利一項,獲雲南省技術發明獎等獎項四項,發表論文 12 篇。
徐軍偉,博士/博士後,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工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9年-2011年於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作為雲南省高層次引進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學工作。研究方向為應用微生物和代謝工程。

❷ 中國近代歷史性白的人物

白成銘,陝西清澗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清澗縣委、陝甘寧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綏遠省委、綏蒙區委組織部部長,綏西地區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漢中地委書記,新疆中蘇有色金屬公司副總經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金屬局局長、重工業廳廳長,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委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經委主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委常委和顧委主任、副主任。

白壽彝,回族。歷史學教育家。河南開封人。1929年至1932年在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讀研究生。後任雲南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史學研究所所長、古籍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暨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回民認識論協進會第一至三屆副主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第二至五屆副主任,中國史學會第一屆主席團成員,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員。專於中國史學史、中國伊斯蘭教史、回族史的研究。著有《中國史學史》、《歷史教育和史學遺產》、《中國交通史》、《中國伊斯蘭教史存稿》等。

白志文,滿族。直隸易州(今河北易縣)人。1929年參加大冶兵暴。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連長、團長,補訓師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34年獲三等紅星獎章。1937年後,任陝北獨立師師長、兩延河防司令部副司令員。1939年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任晉察冀軍區分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旅長。建國後,歷任華北軍政大學一總隊總隊長,河北軍區分區司令員、軍區副司令員,河北省第一至四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白俊卿,內蒙古敖漢旗人。蒙古額爾德木吐。蒙古族。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敖漢旗人民政府副科長、秘書。建國後,歷任敖漢旗旗長,中共敖漢旗委書記,昭烏達盟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區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白升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山西寧武人。大學文化。196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歷任新疆軍區建設兵團第七師政治部宣傳幹事、黨委秘書。1975年任新疆伊梨州黨委秘書處負責人。1979年任新疆奎屯市紀委副書記(主持工作)。1980年調山西省忻州地委文教部工作,1981年任忻州地區紀委科長(正縣級)。1983年任忻州地委委員、紀委書記。1986年任省紀委副書記。1993年當選省第八屆常委會委員。1998年1月任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白淑湘,舞蹈女演員。遼寧新賓人。1952年入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兒童劇團。1959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校。歷任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演員,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舞協第四屆常務理事、第五屆副主席。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舞劇《天鵝湖》、《海俠》、《希爾薇婭》、《紅色娘子軍》女主角。1980年獲第一屆人畫舞蹈比賽優秀表演獎。

白茜,女。陝西清澗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陝北省委婦女部部長。1939年入延安中央女子大學學習。後任陝甘寧邊區婦聯主任,中共中央婦委委員、西北局婦委副書記,中國解放軍區婦聯籌備會副主任,陝甘軍區區參議會第二、三屆參議員。建國後,任勞動部勞動保險局、培訓局副局長。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江蘇南通人。1898年考入南洋公學師范院,結識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教員蔡元培、張相文、鈕永建等人,並與從事革命活動的章太炎、鄒容、章士釗等交往。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成為當時著名的愛國學者。1908年秋,應北洋女子師范、北洋法政學堂的聘請,攜眷到天津,繼續致力於地理的教學和研究。並以學校為陣地,培育了一批出類拔萃的革命青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曾受業於白毓昆。師生二人志氣相投,經常在一起促膝談心,交流思想,對李大釗的成長起了重要影響。1912年1月,領導灤州起義,出任革命軍參謀長。起義不幸失敗,白毓昆被捕,刑訊中慷慨陳詞:「吾為國充兵,吾自當為國死,今被捕,吾何諱為!」從容就義。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軍事家,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桂系」,地位僅次於李宗仁。白崇禧是回族,祖先可能是移居中國的阿拉伯人。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

熱點內容
大學生白領 發布:2025-09-06 04:51:26 瀏覽:604
給研究生導師的自薦簡訊 發布:2025-09-06 04:43:34 瀏覽:359
2016南京理工大學考研招錄人數 發布:2025-09-06 04:34:19 瀏覽:452
黑龍江大學現當代文學考研 發布:2025-09-06 04:29:56 瀏覽:377
大學制香專業 發布:2025-09-06 04:12:47 瀏覽:699
復旦大學教授談中印沖突 發布:2025-09-06 04:05:42 瀏覽:406
南開大學李川勇教授 發布:2025-09-06 04:03:58 瀏覽:169
公安大學教授李玖瑾 發布:2025-09-06 03:55:58 瀏覽:552
大學生周末兼職招聘 發布:2025-09-06 03:55:52 瀏覽:470
上海經管類考研大學排名 發布:2025-09-06 03:55:49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