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芝曉復旦大學教授
㈠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是復旦大學專門設置的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00年7月。 網院依託復旦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科綜合優勢,設置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社會緊缺專業。自成立以來,陸續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法學、經濟學、會計學、新聞學、旅遊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英語(商務)、日語(商務)、心理學、廣告學等專業。
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是復旦大學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於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專門設置的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00年7月。復旦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學校之一。
開設課程
網院依託復旦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科綜合優勢,設置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社會緊缺專業。自成立以來,陸續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旅遊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法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商務)和日語(商務)、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專業。其教學計劃是以我校已設專業教學計劃為藍本進行相應的修訂或重新制定的。
招生就業
2000—2006六年間,累計招收學生12000多名,已有三屆六批學生畢業,計4000名左右,按期畢業率為93%,平均就業率截止2006年2月為93.2%。目前在讀生8500多名。復旦大學(網路教育)畢業證書,國家承認,並經教育部統一電子注冊。成績優良並符合學位申請條件的網院本科畢業生,授予復旦大學學士學位。
網院不定期開辦非學歷教育的各類輔導班、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班,以及由泰復學習中心經辦的工商管理核心課程高級經理研修班、企業管理中層經理培訓班、電視傳媒復合型高級經營人才研修班、酒店管理專業證書課程班等。2004年始,還開設面向在讀大學生的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輔修專業。
教學模式
網院的教學有學習中心網路教學和在線教學兩種模式。
選擇學習中心網路教學模式學習的學生,主要在網院直接管理的學習中心和校外學習中心(教學點)集中上課。各學習中心之間通過區域網聯接,教師在主教室面授,其他教室學生則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實時共享。在上海市,現有網院直接管理的國權路、逸仙路、邯鄲路、東安路、上川路、天寶路6個學習中心和上海遠程教育集團、震旦學院2個合建的學習中心。另有16個校外學習中心,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
選擇在線教學模式學習的學生,則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在網上點播課件學習,輔以定期組織的面授輔導。同時,網院通過網上答疑係統和網上監控系統來加強在線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管理,並建立每門課程配置一名助教的制度。
技術資源
網院建有先進的支撐網路教育的多元化通信技術平台,即基於IP雙向視頻會議的實時教學系統,基於Web的教學與管理一體化系統和門戶網站等。現有多媒體教室33間,面授教室9間,計算機房PC機320台,語音室2間(共60座)。
師資力量
現任網院院長為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黨總支書記姜良斌副教授,副院長是應建雄副教授、丁石藤教授。各專業設有專業主任,系由該校相關院系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或副系主任兼任。該校教師受聘網院任課的有李潔明、庄起善、謝為安、黃關福、黃勇民、劉海貴、洪劍峭、項杏林、龐志春、胡雨春、沈祖祥、朱文華、許道明、申小龍、張世信、黃芝曉等200多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佔50%以上。
為鑄造網路教育的品牌,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將堅持“復旦水準,優選師資,規范管理,確保質量”的辦學理念,進一步發掘潛力,勇於創新,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潮中繼續前進。
設備介紹
學院資源
網院成立至今,已投資了2400萬人民幣,建設教育網站、網路教育平台和面授教室。現有教學基地(教學點)本市4個,外地5個。有36間多媒體主分教室,10間面授教室,計算機房PC機320台,語音室(60座)一間。同時網院還與校圖書館合作,實現校數字化圖書館與網路教育學院的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服務。
學院教育平台
網院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教育平台共分為三個部分
(1)基於IP雙向視頻會議的實時教學系統。實現了跨地域的實時交互授課,教師在基地和教學點主教室面授,分教室通過衛星或專線實時接收授課內容,必要時通過主、分教室互動功能,教師與學生可即時互動交流。
(2)基於Web的教學與管理一體化系統。主要利用基於Web的B/S技術與流媒體點播技術來實現,學生、教師、管理員能通過Internet/Intranet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輔導及管理。此外還准備利用電信的Internet的`寬頻入口(ADSL)或廣電的有線電視(CABLE)網路作傳輸手段,推行廣播式(非實時)授課,並輔以網上和集中式答疑的教學方式,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
(3)門戶網站。主要功能包括發布學院教務、教學、招生等信息,進行學生網上注冊、學籍管理,提供視頻流課件點播,提供E-mail服務和數字化圖書館服務等。
領導介紹
徐忠
男,1945年4月生於貴州,漢族,教授,中共黨員。
1969年畢業於原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1978年10月至1981年元月在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流行病學碩士,1983年元月至1984年元月在澳大利亞國立衛生及醫學研究院進修腫瘤流行病學,1994年4月至1994年8月在美國西雅圖弗雷德、赫金森癌症中心合作研究。
曾任原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校教務處處長、上海醫科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常委。2000年4月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
長期從事流行病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特別是腫瘤、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參加過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原發性肝癌的危險因素研究”的工作,主持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成人高血壓的一級預防”課題的研究。在教育研究方面,主持過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改革項目“重點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等課題的研究。發表過論文三十餘篇。擔任過上海預防醫學會理事,全國醫學教育學會醫葯教材建設研究會副理事長,日本流行病學雜志 (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的編委,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曾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參加第三、四次國際心臟病預防大會,亞洲東部地區腦卒、冠心病協作隊列研究學術會議等。
曾獲得過“上海醫科大學先進工作者”、“上海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中華國際醫學基金會林宗楊教育獎”等表彰。
沈永寶
男,1945年生,漢族,教授,中共黨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開設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文學期刊副刊史等課程。獲得復旦大學教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有專著和合作撰寫著作7種,輯錄著作4種,發表論文74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三等獎各1項,著作三等獎1項。
1993年起任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主管教學組織工作,包括教學思想研究,教學計劃修訂,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學風和考風規范,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語言文字規范化等。曾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2000年8月調任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和日常運行工作。
丁石藤,男,1949年8月出生於上海,漢族,高級工程師。1968年畢業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郵電學院廣播電視專業學習。1969年到吉林省梨樹縣插隊,1972年至1978年在長春火車站工作。1982年作為技術員被分配到南京東方無線電廠,先後任設計科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1996年調入上海醫科大學,任網路中心副主任、電教中心副主任。2000年任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副院長。
學院地址
學院辦公室和招生部在復旦大學文科大學11樓辦公,其餘部門在國權路基地(即國權路325號)辦公。
㈡ 上海商學院學費一年多少
上海商學院學費:普通本科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5000元、藝術類本科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0000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44000元、普通高職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7500元;住宿費:每生每學年最高行高不超過1200元。
辦學條件:
截止到2018年5月底,目前有400餘名專任教師,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88%,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36.6%,副高以上職稱的佔47.1%。多位教師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社工20強、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曙光學者、晨光學者、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稱號,另有多名尺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該校依託了復旦大學聘請葛劍雄、李良榮、王曉陽、袁志剛、錢文忠、黃芝曉、郭建、臧斌宇等一批復旦大學知名教授為客座教授。依託上海商業發展研究院為基地,聘請來自國內外著名企業集團的高管100餘名,擔任研究員、客座研究員或兼職研究員。
根據2017年5月官網顯示,該校下設信息與計算機學院、管理學院[3]、財經學院、旅遊與食品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外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東方財富傳媒與管理學院、文法學院、基礎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十二個二級學院,有18個本科專業、45個高職專業和7個中外合作專業。
㈢ 上海商學院奉賢區的具體位置
上海商學院奉賢區的地址是上海市奉賢區奉浦大道123號(奉浦校區)。
上海商學院位於中國上海,是一所以商科專業為特色,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學科的上海市屬公辦本科普通高校。
上海商學院已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新聞學院以及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建立了合作關系,以利用「985工程」高校資源優勢,為學校學科建設構建平台。
(3)黃芝曉復旦大學教授擴展閱讀:
上海商學院師資力量
據2018年7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擁有雙師型隊伍,多位教師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市級高校教學名師、晨光學者、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等稱號,多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近年來,約有40%的教師參加國外訪學、國內訪學、產學研、實驗隊伍建設等教師專業發展工程項目,引進多名海外名師及「人才旋轉門特區」海外高級專家學者。目前有400餘名專任教師,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25%,副高以上職稱的佔39%。
學校建立了一支由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的專家、教授、高級管理人員構成的外聘教師隊伍。
依託復旦大學,學校聘請了葛劍雄、錢文忠、袁志剛、孫立堅、張軍、李良榮、孟建、沈國兵、石磊、陳學明、汪涌豪、華民、顧鈺民、王曉陽、黃芝曉、郭建、臧斌宇等一批復旦大學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依託上海商業發展研究院,學校聘請了來自國內外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等高級管理人員100餘名,擔任研究員、客座研究員或兼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