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不贍養父母學校誰負責
⑴ 北大的博士後,不管自己的父母神秘消失20多年,最後怎樣
前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吟》
孝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就算有再大的本事,如果他不孝順,那麼他在人們的心中,依然是一個不好的人。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事情,發生在江蘇常州,一位叫做郭巧娣的老人在臨死之前,說出了自己最後的願望,就是再看一眼自己的兒子王永強,這件事情在網上傳開之後,網友們為了能夠實現老人的願望,紛紛展開了尋找的活動,最終在美國,人們終於發現了他。
對於王永強的做法,網友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覺得王永強做的對,既然父母從小就沒怎麼養過自己,那就不需要對父母負責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應該被自己的家庭所舒服。當然也有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覺得,正因為父母生下了他,他才有生存的機會,這份恩情一定需要報答的。
說不清的"孝道"
《喻世明言》中曾經寫道: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件事情到底應該怎麼處理,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是就我看來,王永強如果答應了父母的請求,這算是做到了"孝"。但是他就算沒答應父母的請求,這也不算是違背了"孝",因為父母和親戚的請求太過分了,幾乎是無法完成的。
可能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關於道德的標准,王永強的做法,我們也能理解。他出生在那樣的家庭里,並不是他的錯,他也不應該去承擔這些本不應該承擔的事情,也不應該為了別人奉獻出自己的人生,就算這個"別人",是他的父母,是他的哥哥。如果這些親人們,是真正的愛他,那這些人,也不會阻礙他前進的道路。
參考文獻:《喻世明言》《遊子吟》
⑵ 父母給已經成年但是在上大學的孩子承擔學費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雖然孩子在上大學,但他已經成年,所以父母承擔學費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再有世界上沒有天經地義的事情。
家長沒有義務給已成年的孩子生活費,但是家長們不得不給。因此,即使家長們在法律上不必再支付孩子的任何費用,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上大學的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父母。
首先學生的確沒有充裕的時間做兼職,一些專業課從早上到晚,也就周末可以休息一下,平時根本沒有整塊的時間用來兼職。所以很多希望財務獨立的學生只是吃穿上可能不完全依賴父母,但是學費等大額開支還是少不了父母的接濟。能夠完全自理的學生畢竟是極少數,學習才是主要的事,所以在經濟上給孩子一些援助,讓他們不至於為了錢而耽誤學業。
總之,義務歸義務,感情歸感情。父母對孩子的愛在物質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給錢,因為父母在學業上很難給孩子提供直接的幫助,所以對孩子的愛護就變成了經濟的支持。即使他們本沒有這個義務,但出於對孩子的愛,也還是會給予經濟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