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山大學2019副教授名單公示

中山大學2019副教授名單公示

發布時間: 2025-09-08 05:34:04

㈠ 廣東省211大學有哪些

廣東有哪些211大學,廣東共4所211高校,分別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具體介紹如下:



廣東211大學名單

學校 招辦電話
中山大學 020-84111598
華南理工大學 020-87110737
暨南大學 020-85220130
華南師范大學 020-85211098

1,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是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成員。

截至2019年7月,中山大學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開設13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59個,有專業學位類別37種,有全日制學生51300人。有專任教師3924人。

2,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華南理工,位於廣東廣州,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建築老八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主要成員;是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原名華南工學院,組建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期,是以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工科系及專業、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為基礎,調入湖南大學、武昌中華大學、武漢交通學院、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專業組建而成,1988年更為現名。作為組建基礎的中山大學工學院成立於1934年,源於1931年成立的國立中山大學理工學院。

截至2018年7月,學校佔地面積約391萬平方米。校園分為三個校區,五山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石牌高校區;大學城校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內;廣州國際校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創新城。

3,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南師大」,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廣東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廣東省重點大學、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100所首批聯入CERNET和INTERNET網的高校之一。

華南師范大學始建於1933年,前身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創建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范學院;1982年10月,易名為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學校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整體驗收。2004年,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澳門回歸五周年慶典期間,稱該校是中國數家名牌師范大學之一。教育家羅浚、汪德亮、五四新詩開創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學家李鏡池、古漢語學家吳三立、歷史學家王越、邏輯學家李匡武、心理學家阮鏡清、教育學家葉佩華、朱勃,數學家葉述武,物理學家黃友謀、劉頌豪等先後在此執教。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和佛山南海3個校區,佔地面積3025畝,校舍面積155萬平方米,圖書374萬冊;設有25個二級學院,84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979人,研究生導師1161人;有院士(含雙聘和外籍)10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2人,長江學者12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碩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後在站98人,留學生1019人。

4,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Jinan University)簡稱「暨大」(JNU),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始建於1906年,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是中央部屬高校、全國重點大學,直屬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領導 [1] 。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國務院僑辦、廣東省三方簽約重點共建大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高校;是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

學校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國僑辦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1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全日制學生37918人,其中本科生26837人,研究生11081人,外國留學生11767人;有專任教師240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含特聘、講座、青年長江)16人,傑青、優青獲得者35人,珠江學者42人,教授723人,副教授904人,博士生導師808人,碩士生導師1601人。

㈡ 中山大學稱學生幹部任命公示是誤用級別表述嗎

2018年7月20日,微信公號「中山大學學生會」稱,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至2019學年度幹部任命公告》,引發社會關注。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學校現有院士20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2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70人,歷次主持「973」項目和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20人次。

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

㈢ 中山大學a+學科名單

院校專業: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 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並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戴鎦齡、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蟄龍、高兆蘭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氏櫻握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 「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2021年學校決算總收入99.74億元人民幣。,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 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頌猛數(A+、 A、A-) 14個。 根據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學科名單,我校11個學科入選,入選學科數全國並列第8。學科優勢,現有院士 (含雙聘) 22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10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11個學科專業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4;5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5;在近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以獨立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8項,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5。經濟、管理、工科、醫科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我校學生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IARC)、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2021年,我校學子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獲特等獎、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中獲金獎。2021年,在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我校獲得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賽道金獎、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銀獎、預防醫學專殲慶業賽道銅獎。,中山大學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 「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多措並舉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我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2021年,近八成就業的畢業生前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核能、國防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工作;超八成就業的畢業生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共有850名畢業生參軍或投身西部、基層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選擇深造的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其中,國(境)內升學畢業生中約94%在「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等機構繼續深造;國(境)外深造的畢業生主要前往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高校深造。「學在中大,追求卓越」學風已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2021年學校科研經費突破40億元。2021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獲資助項目數1013項,連續五年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增立項16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總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學校建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高的科研創新平台。,擁有 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度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我校5家附屬醫院進入排名前100,腫瘤防治中心進入排名前50,附屬第一醫院進入排名第8;2020年度40個專科排行榜中,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7個專科進入排名前5,中山眼科中心在其專科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於2019年11月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其他信息: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有20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入選學科領域數量僅次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並列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

熱點內容
海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導師信息 發布:2025-09-08 09:36:09 瀏覽:580
2017西南大學考研科目 發布:2025-09-08 09:29:03 瀏覽:493
同濟大學建築學院系主任高教授 發布:2025-09-08 09:28:14 瀏覽:986
重慶大學教授破格 發布:2025-09-08 09:12:30 瀏覽:317
我愛我的國大學生 發布:2025-09-08 09:08:50 瀏覽:935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學考研 發布:2025-09-08 08:33:33 瀏覽:328
西藏大學鍾揚教授事跡感想 發布:2025-09-08 08:28:16 瀏覽:511
東華大學2017考研調劑 發布:2025-09-08 08:25:48 瀏覽:203
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考研 發布:2025-09-08 08:14:16 瀏覽:873
大學生心理健康策劃案 發布:2025-09-08 08:11:04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