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研究生給導師干雜活嗎
⑴ 研究生助管事情多嗎
對這個問題有我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也談不上什麼不正之風,只要把握得好,於師生雙方都有所助益。
一、從導師方面看,目前高校的教學與科研體制的原因,導師們要搞好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不得不承擔煩瑣的申請、報表、總結、報銷等事務性工作,這些事如果都要導師親自去做的話,無疑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這肯定耽誤導師去從事自己更擅長的教學科研工作。在行政單位,這些事都有科員、秘書去做,但高校里的教授肯定沒有配備相關編制的服務人員,所以讓自己的學生協助這些工作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一般碩士生們也樂意去做。另外,導師也會從科研經費里適當給予學生適當的補助,雖不多,但總比沒有好。
二、從學生方面看,碩士研究生特別是研一、研二的,論文任務還不是很重,他們也樂於協助導師去完成這些事務性工作,一方面可幫助導師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可拉近與導師之間的關系,加強溝通交流,更重要的,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從導師那裡不僅得到學問,還可以學到待人接物、接待辦事等方法與流程,有利於畢業後盡快地融入社會。我認為這一點更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往往又是以後走向社會更需要的。
雖然這幾年個別高校存在導師把研究生當"免費僱工"的案例發生,但終究是極少數的。總體來看,師生關系是很融洽的,學生對導師是尊敬與感恩的。只要注意學生工作有所分擔,不過多涉及私人事務,我認為碩士研究生幫導師報報賬、跑跑腿、打打雜是有益且必要的,作為家長,我也建議自己的小孩盡可能地幫導師分擔這些事務性工作。
⑵ 如何拒絕導師安排的任務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老師覺得你在很努力地搞學術!
老師,我最近發現一個好idea 估計能寫好文章!靈感稍縱即逝,必須馬上搞!
研究生跟導師的關系其實很微妙,不僅僅是師生關系,又夾雜著一點老闆與員工的關系。
當老師在指導你學術問題的時候叫:導師。
當他在指示你做一些橫向項目,或者做秘書工作(跑腿,報賬),並給你發錢的時候叫:老闆。
從一個老師的角度來看,招來的研究生,我給你指導學術,你給我干點活,還給你發錢,很也挺合理。
從一個學生的角度來看,我想搞學術,但是總是有雜活讓我干,確實會不是很爽,雖然能鍛煉。
以我的經驗來看,如果是大師門,老闆一般會選一些平時學術不好好搞的人,給他多干點雜活,免得讓他閑得慌。
所以,如果你不想讓老師老是安排太多雜事給你,又不想得罪他,就得表現的非常有學術潛力,因為正常的老闆最需要,最看中的還是學術成果。
⑶ 研究生和導師的關系
師生關系,歷來不好處理。如果融洽,相得益彰。如果不融洽,那也是水火不容。我和我的研究生導師關系,應該用非常融洽,離開東北大學三年多了,至今,常聯系。
對於研究生,很多時候,都感覺導師高高在上。大部分情況屬於導師要求研究生做什麼,研究生就完成什麼。很少有研究生希望做什麼,而導師馬上就做什麼的。很顯然,這是一個不平等的現象。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研究生和導師談平等,無非摸老虎屁股,自己找死。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國內。 首先看看導師能給研究生什麼?(1)實驗設備,辦公條件,這當然是最基本的。當然,不排除某些學科不需要這些東西。(2)研究想法,也就是研究方向。在我10多年的科研經歷中,感覺這個比其它都重要。見過幾個不起眼的二本學生,由於做的方向不錯,都留在東北大學了。而那些原本非常優秀的一本學生,則根本沒有機會。(3)一定的生活補貼。說良心話,對於導師私下給研究生生活補貼,個人覺得不是很合理。的確,研究生拿些導師那一點點「費用」,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生工」了。相比國外大學的獎學金制度,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但這也沒有辦法,國家補貼就那麼點,導師不給,研究生不是去打工,就得往家裡伸手要。(4)博士學位。很多人認為,博士學位不是導師給的。但,大家都忘了一條,如果導師不同意研究生答辯,研究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也因此,我見過研究生以死相逼,導師才同意他畢業的。 再看看研究生給導師做那些事情?(1)科研任務。國內很多導師給研究生安排的課題,並非研究性課題。而是一些帶有項目性質的課題。當然某些「牛導師」也說了,這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但,很顯然,是研究生幫他們完成了科研任務。(2)學術論文與專利。有時候,我們看到某些牛人一年發表100篇論文,同時一年中能夠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實驗室。這不是研究生的功勞嗎?(3)很多雜活。這一條只是國內的研究生。國外,很少聽見有導師安排研究生去報銷的。 由上面的對比可知,由於導師能夠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直接利益(收入、學位等),師生關系註定就不是那麼平等了。也因此,導師安排研究生做一項工作,研究生即使有點怨言,也會「順從」。而同時,研究生則沒有那麼主動要求導師去做一些工作了。下面我覺得,就研究生而言,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讓導師給予幫助。 (1)研究生可以向導師要相關研究方向課題組的所有畢業研究生的論文。很多研究生進入學校,都感覺到不知從何下手。個人覺得那些課題組已經畢業的研究生的論文,將對研究生提供很多幫助。 (2)研究生可以要求導師盡快修改自己的論文。現在經常聽到一些博士生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寫了學術論文,並把這些論文給了導師。但是,放在他們手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得到返回。個人覺得,研究生可以要求導師在規定時間內返回意見。在這里也指出,為了讓導師盡快返回,研究生有必要盡量完善。不要寫一個草稿就給導師了。 (3)研究生可以要求和導師一起參加學術交流。現在參加很多會議,經常看見研究生「獨當一面」,不見導師在旁邊。但是,由於很多教授對研究生沒有太多「興趣」,也因此,研究生很難通過自己去結識一些知名學者。如果和導師一起參加,情況就很不一樣。可以通過導師認識很多「前輩」。這對於研究生今後的發展,無疑有很多好處。 (4)研究生可以要求導師一起分析實驗結果。研究生做完實驗,得到一些結果。讓他們寫一個實驗報告還是沒有問題,但是,一開始就能夠從實驗結果中分析所以然還是有難度的。也因此,研究生可以要求導師給予一些幫助。當然,也見過一些導師安排研究生做的課題,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一點聯系都沒有。 個人覺得,凡是學術上的事情,研究生都可以向導師提出要求。比如實驗樣品、實驗檢測等等需要的平台與經費……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⑷ 在美國大學當助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美國大學里讀學位的不少中國留學生,都做過一些助教工作。那麼到底美國大學助研助教都做些什麼呢?下面我就來說說在美國大學當助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細分下來又有教學助理和研究助理之區別,前者叫TA(Teaching Assistant),後者是RA(Research Assistant)。這是美國大學對拿獎學金的國際學生提出的要求。下面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理科專業的學生做RA的比較多,導師都是科研牛人,出出思路,實驗室里的事兒基本上都扔給研究生做了。而做TA要求英語流利,多是給低年級或本科生上課或者做輔導,要求能達到把一屋子黑白老美侃暈的水平。這個對於剛到美國的外國人來說不容易。
從中國去的研究生里還是做RA的相對多一些。一份全額獎學金梁搏包括免除學費外加生活津貼,要螞伍求每周工作橡物祥一定的小時數。由於美國大學學費很貴,佔了大頭,而每月發放的生活津貼,也剛夠支付房租、伙食、醫療保險、書本,以及交通費等。
我在美國讀的是純文科專業,博士期間做了4年的RA,靠著助研工作所得的獎學金支持完成了全部學業。每學期開始由系裡指派去幫哪個教授幹活,每周12~16個小時。4年下來跟過7位不同脾氣秉性的教授,干過大大小小一干雜活兒,想起來挺有意思。
入學第一學期給S教授做助教,做的第一件事兒就很有趣。新學期開學,S教授代表系裡在他家裡搞個周末迎新party,邀請系裡全體老師和研究生參加。教授讓我負責落實請柬和日常聯系。不用說,這次聚會之後大家都認識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