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錢老師
1. 他高考數學僅考了15分,清華校長看了試卷後怎樣了
錢鍾書的身世非常的優越,他的父親名字叫做錢基博,是當時的一名古文學家,不僅有著非常淵博的學識,而且覺悟也是非常的高,他曾經投身於中國的革命當中,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出了他自己的一份聰明才智。
錢鍾書不僅有這樣一位優秀而又出色的父親,實際上他的養父也很優秀。錢鍾書在很小的時候便被過繼給了他的伯父錢基成,他就在這位養父的庇護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養父與他的父親一樣,在學術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學術成果豐富。
從那個時候開始,清華大學便一直是中國對外留學的一個基地。雖然現在大家對於清華畢業生出國留學多有抵觸情緒,但是在最初的那個年代,清華大學的留學生很多還是回到了中國建設祖國。
錢鍾書就是這些回到祖國的高材生的一員,雖然他學的是文科方面的知識,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理科才能拯救中國,可是錢鍾書沒有泄氣,筆和槍一樣可以救中國,槍可以拯救國人的肉體,文字可以拯救國人的精神。
錢鍾書在英國的時候,學術方面小有成就,他出版了不少研究,推動了當時中國文化的發展。1938年,錢鍾書留學歸來,立刻就被聘請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在這之後,錢鍾書還創造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比如說,一直排在閱讀榜前端的《圍城》,到現在中國的文化圈依然從他的作品當中汲取精神食糧,人們也將圍城所代表的一種現象。不斷的深化和解讀,從而獲取新的含義。
在錢鍾書逝世多年之後,楊絳出版了《我們仨》這部書,用來紀念他與錢鍾書之間的感情和當年那段時光。
2. 他高考數學不及格,清華校長卻執意錄取,有何過人之處
對於很多人來說,高考是一次機會,是自己選擇美好未來的第一次機會。而對於美好的未來,高考只是每個考生的一次人生經歷。
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但這不會給你的未來下定義。國家及社會的未來需要一代比一代更優秀的人來接力,但不代表在高考失利的人就不是未來優秀的接力者。
我們的前輩錢鍾書先生 就是這樣的一個在高考中以數學15分的成績被名校清華破格錄取,為中國國學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誰在年少不迷茫
錢鍾書先生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父親錢基博就是著名的古文學家、教育家,其代表作《現代中國文學史》留學者品讀與學習。
而在現如今的教育中,這樣不走尋常路的孩子越來越多,面對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孩子們從小建立的興趣愛好和專項特長有差異。
但我們的教育卻還沒有跟得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依然用標準的教學方式來要求所有的孩子,這在教育上無疑是杯水車薪。
學校是什麼,應該擔任怎樣的一個角色?在當下社會是值得深思的。高考不達標他們就該承認他們不優秀嗎?不是這樣的。
學校應該培養多元化的學生,讓他們在他們熱愛和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作為老師更多的是應該去正確的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位置,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錢里群的作品
錢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任主編(與吳福輝共同擔當)。[1-2]
主要從事現代文學史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周作人論》、《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歷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的重視與尊重。
錢理群一直關注教育問題,多有撰述並為此奔走。他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志性人物。
編著
《紀念錢寧同志》(編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年10 月版。
《王瑤先生紀念集》(編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 月版。
《魯迅小說全編》(編書,寫有長序,與王得後合作),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魯迅散文全編》(編書,寫有長序,與王得後合作),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漫說文化》叢書(編書,與黃子平,陳平原合作,負責編選《說東道西》、《鄉風市聲》、《世故人情》、《父父子子》四本,寫有長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5月版 。後將三人序言編有《漫說文化》一書,1997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魯迅雜文全編》(編書,與王得後合作〉,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2月版。
《魯迅語粹》(編書,寫有長序,與王乾坤合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年版。
《周作人散文精編》(編書,寫有長序),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王瑤文集》(編書),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重版。
《錢天鶴文集》(編書,寫有長篇論文),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年6月版。
《先驅者的足跡——王瑤學術思想研究論文集》(編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版,320頁。
《百年中國文學經典》(8卷)(編書,與謝冕合作,負責編選1—4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4卷(1937——1949)(編書,寫有長篇序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2月版。
《20世紀中國文學名作中學生導讀本》(四卷十本)(主編,寫有序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原上草:記憶中的反右運動》(參與編書,寫有長篇序言),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七卷八冊)(主編,寫有長篇序言和導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大學文化叢書》(四部專著),(主編,寫有長序),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5 月出版。
《走近北大》(編書,寫有長篇序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 月版。
《校園風景中的永恆——我心目中的蔡元培》(編書,與嚴瑞芳、孟昭榮合作,寫有長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 月版。
《新語文讀本》中學卷(12本),(主編,寫有序言和大部分閱讀建議),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2007年修訂重版。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主編,寫有序言和導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0世紀中國小說讀本》(主編,寫有序言和導讀,與趙園、王曉明、陳思和、南帆等合作),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2 月版。
《詩化小說研究書系》(三部專著)(主編,寫有序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貴州讀本》(編書,與戴明賢、袁本良、杜應國、羅銀賢、王堯禮等合作),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87月版。
《中國大學的問題與改革》(編書,與高遠東合作,寫有序言和長篇論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 月版。
《中學生魯迅讀本》(編書,寫有前言,導讀,閱讀建議),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後在此基礎上,編有《魯迅作品選讀》和《教學參考書》(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組合作)。
《大學文學讀本》(編書,與李慶西、郜元寶合作,負責現代文學部分選編,導言,導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 月版。
《20世紀詩詞注評》(編書,與袁本良合作,寫有長篇序言),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傷逝。阿金。在酒樓上》(編書,寫有長篇導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我的父輩與北京大學》(編書,與嚴瑞芳合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新語文讀本:一段歷史,一個故事》(編書,寫有長篇序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尋找北大——溫習一些故事和一種精神》(主編,寫有序言和長篇講話),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8年4月版。
《魯迅雜文選讀》(編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資源系列」之一。
註:資料均來自北大中文系網站。
其它
學術講座
《對魯迅的再認識及其在當代的意義》、《當老師真難真好》
擔任過的課程
在北大任教期間(1981——2002)年間,多次開設過《現代文學史》、《魯迅研究》、《周作人研究》、《曹禺研究》、《四十年代小說研讀》、《大一語文》等課程。
科研項目
除參加國家教委「八五研究項目」:「四十年代文學研究」外,沒有參加其他國家研究項目。
獲獎
《我的精神自傳》2008年獲國家圖書館第四屆「文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