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沒有真本領
『壹』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上課都不聽課了呢,老師不管嗎
網友一:
我也是那麼過來的,上了大學在課堂上很少聽課,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做著其他事情。我想原因有以下幾:第一,高中時老師的灌輸;第二,大學老師沒有高中老師那麼嚴格;第三,手機等通訊工具的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工具。
首先,我們在高中期間,老師經常說,大學很自由沒有人管。我相信所有的高中老師都說過,在高中就好好學習遵守紀律,去了大學完全自主,沒有人會管你,你自己想幹啥就幹啥,所以很多同學對大學的第一印象就應該是這樣,來到大學後就覺得上課不聽也無所謂,就是要放鬆自己,所以在課堂上表現的很不盡人意。
其次,在大學期間,老師不會像高中老師那樣很嚴格的要求。在高中時,不管是哪科的老師都是嚴格要求,來到大學,老師很少會管你,你來上課就可以,不來就記一個曠課,至於你來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一般老師,都不會關心的。所以這也客觀上位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提供了條件。
最後,當今手機的普及。現在在大學課堂上,很多學生都是在玩手機,不管是干什麼,總得來說都離不開網路,手機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在上課時,更是成為了他們的好夥伴。
但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學生自己的惰性,每個人都想享受生活,再加上沒有人教導,大學生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所干擾。
網友二:
首要原因是講得不好,其次才是學生層次問題,最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學習方式改變的問題。
大學對老師的考核偏重於科研,這樣的評價體系導致對教學的重視普遍不夠,以致需要政府出台支持性舉措來提高本科生的教學水平。大學里沒有中小學那樣濃厚的教學教研氛圍。這就是「講得不好」的背景。講課其實也是很有技術含量的,你每天要琢磨學生,琢磨知識體系,設計教學過程,在學生犯困的時候穿插點佐料提提神。知識需要包裝才能讓學生接受,這個年代還在拿著一本書照本宣科,任誰聽了都昏昏欲睡。
學生層次也占很大比重。以前有個同事口音特別重,講課就不說吸引力了,我們這些大人聽明白都比較困難,可她班上的學生聽得特別認真,考得也特別好,我偷偷問一個學生這是啥原因,人家說「老師講課口音重,我們不認真聽就聽不懂,所以就得努力聽啊。」這就是好學生,聽不懂都不會放棄,把別人聽不懂的都想法聽懂。為什麼大家都要考好學校呢?就因為好學校是好生學扎堆,學習氛圍濃,你不聽課就要受到鄙視,而在不好的學校里是誰聽課誰受鄙視。所以在某些氛圍下,老師就別說講課了,能把課堂維持住不出亂子都很不容易,這樣的學校首要任務是嚴加管理。
網友三:
不是都不聽課而是有不少人不聽課。
一,許多家長老師不止一次的地告訴孩子,你的任務就是考大學,當考上大學後就失去了人生目標。沒有了奮斗動力。
二,大學管理和教學與中學不同,全靠學生自覺,不再是強迫性學習,學生就會放鬆。
三,以前十幾年的高強度學習導致學生厭學。至於手機,只是提供了一個消耗時間的工具。沒有手機他們會用其他方式的。
網友四:
首先,95後的大學生的生活價值觀不同於以前,處於慢就業形態,由於父母分擔了孩子的生活負擔,孩子可以更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次,不聽課不等於不學習,不少大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通過電腦手機瀏覽器,圖書館,外出兼職之類的另類接觸的方式學習。總結:大學生們嚮往自由的自主意識形態。造成了老師家長們眼中的不聽課就等於不學習的假象!
大學生也不是都不聽,都是看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再者就是看老師講課的方式是否讓自己激起興趣。老師講得好,全班同學互動所營造起的學習氛圍會讓課堂活躍,反之,對於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老師講得一般還不如自己翻書自學,想要查閱什麼手機網路方便著呢,反正現在大學老師大多還是按書死板地教學。
網友五:
我覺得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化,網上有眾多免費的學習資源,而且有很多牛人在講課。愛學習的學生通過這些課程能更好地獲得知識和技能,自然對課堂上針對中等學生的普通講授沒什麼興趣。大學也要逐漸引入先進技術,開發更適應當前學習環境的課程,逐漸實現個性化教學、按需學習。
當老師要經常反思,反正在我教書的時候從來沒有把學生不聽課當成單純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問題,而是首先要查找自己的問題,看能不能改進。對學生來說,課堂上的學習機會不是「無限」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反正呆著也是無聊,還是多聽講多學點本領是正經。
『貳』 從大學畢業後,這些「技能」都非常重要,可是大學老師都「不會教」!
很多重要的技能,也得靠自學,這些能力,老師不講,你只能靠自己。
寫給開學的你。
大學和高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高中時老師手把手的教你,教你走每一步路,大學後,老師給你指一個方向,剩下的,你要自己走完。
人到了社會後,才發現沒有任何人給你指明方向,世界很大,你要自給自足,每個人都要學會獨自長大。
要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高手,都有著超強的自學本領。很多重要的技能,也得靠自學,這些能力,老師不講,你只能靠自己。
演講和寫作的能力
之前有人問過我,大學四年哪些能力是老師不教但你覺得最重要的?
我的答案從來沒有變過:演講和寫作。
因為,這是能讓你在短時間里最快提升影響力的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是一對多為基礎,從自己出發,影響到更多人。
演講能讓人思路清晰,寫作能讓人變得智慧。
演講不僅僅是口才,更是思路的表達;寫作不僅僅是表述,更是思維的傳遞。
無論你以後做什麼工作,想要做大,都會涉及到寫作和演講,好的演講者讓人舒服,好的文章也讓人心曠神怡。
那麼,該怎麼練習呢?長話短說:
1、演講和寫作都是輸出的過程,在此之前,你應該大量的閱讀,廣泛的涉獵
大學四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雖然一無所有,但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圖書館讀書,不要問該讀什麼書,答案是什麼都該讀,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應該是立體的。這些一個人的閱讀時間,能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只有讀的夠多,看的夠多,才能有貨跟別人講出去,得到別人的認可。
2、熟能生巧。
每一個演講者都曾經遇到過上台前極度緊張的時刻,每個寫作者都曾有過寫著寫著就跑偏的日子。能清楚的表達自己,並且在幾千字裡面都沒有跑題,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你必須學會一個人每天都寫點,或者,時常一個人對著牆,去講一段話。更重要的是,加強每一個上台演講的機會,畢竟,這種機會很難得。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有病嗎?誰會怎麼做?我就是這么做的。
英語口語的能力
我們的英語教育一直是一個應試的過程,我當了老師後才知道,高考的英文竟然在很多地方是不考聽力的,學生學著學著,就變成了啞巴英語。
只能比劃,卻聽不懂,說不出。
上了大學後終於有了四六級考試聽力,可這么多年,四六級考試竟然還把口語當成參考測試,搞得太多學生,學了這么多年英文,看見外國人依舊無法耀武揚威的開口,那這英文學的有什麼用?還學了這么多年。
好在教委已經意識到了問題,這次四六級改革終於開始考口語了。
我們這一代人,許多都有著一個看世界的夢,大多數人都站在國際視角上,都活在網路平台中,這樣的一代人,眼光一定是盯著世界的。
可惜的是,口語不好,怎麼看世界?大多數學校的的英文課也就上到大二,課上能讓你張口講英語的機會,也屈指可數,所以,學好英語口語的任務就交給你自己了。
怎麼去自學口語呢?
1、早讀
不要小看早讀,那些每天都早讀的人,英語口語穩定提升都是次要的,每天的精神都有很大的改善;長期早讀的人,口語一定不會差,每一天的時間也都長了許多。
2、跟讀
你可以選擇下載一部美劇一部英文電影,中英文字幕,然後一句句的跟讀,一部電影、美劇看第一遍都是追劇情去了,你可能哭的要死,笑的一塌糊塗,早就忘了練習口語這么一回事,但只有看第二遍,而且不停的按暫停鍵跟讀,才是提升口語最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
3、多參加考試
四六級考完之後,你還可以去報考托業、托福、BEC、雅思等,考試不是目的,目的是當你決定考試時,是有短期目標的,人只有擁有短期目標時,才不會放棄前進的道路,考試是結果,提升英文才是目的。英語口語也是一樣。
練習一項體育技能
上高中時,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體育課,上大學後,逃的最多的也是體育課。
這是真的,我見過無數學生在體育課的時候找各種理由逃。
後來,我開始工作,明白了一個道理:所有人拼到最後,拼的全是體力。
所謂天賦、家庭背景、學校在市場經濟下都不能迅速的區分兩個人,無論一個人天賦多差、家庭背景多不好,教育多一般,只要有好的身體,磨都可以把對手磨死。
那你肯定會問了,既然身體這么重要,我畢業後再鍛煉難道不行嗎?
畢業後,往往朝九晚五已經耗費了自己最精華最有效率的時光,晚上回到家,不是想睡覺就是想看看電視就趕緊睡了,哪來運動的閑心。
好的身體,往往都是大學四年養成的。
他們都有自己固定喜歡的體育運動,並且每周都會有幾天飛馳在操場上、健身房裡,大汗淋漓的感覺,永遠比床上更能讓青春無悔。
領導力與交流能力
有一本書叫做《領導力的21法則》,作者約翰麥克斯韋兒,裡面講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需要做到的21條,我看完後發現其實大可不必每條都遵守,因為理論知識再怎麼清楚,也不如當一回領導來的直接。
學生會和社團我還是建議大家要參加的,不是為了名利,而是有這么一個平台,能鍛煉自己的交流能力、領導能力。
在大學畢業後,你會發現同班、同宿舍同學的關系往往沒有一個共同努力過的社團成員關系好。
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邏輯也是這個世界發展的樣子:想要真正交上一個好朋友,就和他共同做一件事情吧,你們之間的合作、共謀和挫折,都會很快升華成友誼,變成彼此的連接與回憶。
而當一個人走進社會後,你會發現,交流能力、交朋友的能力以及領導力、合作能力,都能讓你在一個公司里閃著光芒。
但多說兩句:不要把學生會當成你發展勢力、擺官腔、拉幫派的搖籃,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別讓校園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這里就不多說了。
也更不要參加許許多多的學生會、社團忘記了學習,這樣更累更沒用,要知道自己要什麼,該退的時候,抓緊時間,別留戀,往前看。
抗擊挫折的能力
老師只告訴了學生如何爭得第一,卻沒有告訴他們遇到挫折之後該怎麼辦,只告訴了他們冠軍重要,卻沒有人告訴你跌倒後如何處理傷口,摔倒後如何站起來。
而走入社會後,天之驕子們總會滿滿的迷茫:我在學校品學兼優,為什麼走入社會卻頻頻受挫?原因很簡單,生活嘛,不如意的十有八九。
只是你長期在象牙塔,習慣了養尊處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挫折罷了。
所以,你要學會有一個好心態,當遇到麻煩,遇到失敗和挫折時,你要做一些什麼,思考一些什麼,怎麼解脫,怎麼迎接下一次戰斗。
我一般會仔細分析失敗案例,然後想下次會怎麼辦,列出123,如果遇到心情不好時,我會去寫字讀書,難受的不行時,跑步、聽音樂更是一個好選擇。
無論如何,這個技能,應該是大學四年裡,老師沒有教,但對你來說,最重要的。
祝你們青春無悔,變成自己最好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叄』 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你有什麼建議
第一,大學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管束,不應該放任自流。其實中小學應該是相對輕松的時候,因為這一時期學生主要學習的基礎性知識,為大學的專業學習打基礎。可是因為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好學校和差學校相差太大,就業也是千差萬別,因此採取了高考的模式,為優質大學資源選拔優質學生,因此競爭壓力集中在了高考,甚至延伸到了初中、小學。
第四,學術腐敗。
這陣子屢次出現的冒名頂替和學術造假問也是大學急需整改的。
『肆』 大學老師講課太無聊,完全聽不下去怎麼辦
老師教學方法可復能的確有問制題,但即使老師教的不好,也不能是你不學習的理由。
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 如果不懂的就去問班上成績好的童鞋、或者去問老師。
雖然老師在課堂上可能教不好,但你拿給他具體的題目 他肯定還是會幫你解答分析的。
希望能幫到你
滿意請採納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