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心理學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5-09-10 03:10:37

『壹』 易經文字故事(9)~李玫瑾

大家好,我是趙冠棠,易經文字易名創辦人黃裕棠老師弟子,正在傳承易經文字。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犯罪心理學、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等,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位,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的心理學研究拯救了很多人,很多人對李教授都是十分敬仰的。

而我對李玫瑾教授的仰慕,則來自於她對兒童教育的思想。李教授從深源處談起兒童的教育,我聽了之後認為她的教育理論非常好,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有很多講座視頻網上都可以搜到,或許對您的教育觀念有些指導。

今天我要說的重點是,李玫瑾教授的名字。李教授算是成就斐然,我想她的名字一定是非常好的。果不其然,名字磁場與八字吻合,也就是說這個名字無形之中會鏈接宇宙大磁場,一生相對比較順利。五行齊全,有健康格局,有事業格局,這就說明李教授會對自己的事業有完全的掌控感。而且有比較好的貴人運和實干精神。這些信息足以看到李教授的輝煌。前面我們看過柳傳志,李昌鈺的成就,今天我們又看到李玫瑾的名字,這些都是成功者,他們的名字也推動了他們的輝煌。

好的名字陪伴你美好一生!

  黃裕棠老師來自中國台灣台北,現居住廣州。易經文字易名創辦人,姓名文字磁場能量科學見證人。首創無地雷字起名,易經文字易名和氣場圖騰理論在北京有作品登記,享有著作版權。

易經姓名黃裕棠老師弟子~趙冠棠

趙冠棠簡介:15314394431

中國專業人才庫高級姓名學分析師。2004年開始接觸易經姓名學,先後學習了11種姓名學。最後師承易經文字易名創辦人黃裕棠老師,現在正在傳承易經文字絕學。分析過的名字都說很准,經老師改過的名字很神奇。有緣一起見證文字的神奇。

『貳』 李玫瑾教授主要成就是什麼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專究生導師。

社會職務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叄』 世界上最厲害的犯罪心理學教授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致力於犯罪心理學與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她不僅是研究生導師,還擔任了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及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她的研究工作涉及犯罪心理的深入分析,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她提出預防犯罪的關鍵在於對未成年人的教育。

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南與李玫瑾教授深入探討了馬加爵的案例,從他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和學校生活等多個維度出發,剖析了這位年輕殺人犯的心理特徵。李玫瑾教授指出,馬加爵的成長經歷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適應能力的不足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認同危機,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的犯罪行為。

在分析中,李玫瑾教授特別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認為,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應該注重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引導。同時,學校和社會也應該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與指導,幫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李玫瑾教授還指出,對於已發生的犯罪案件,心理干預同樣至關重要。她建議,對犯罪者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避免再次犯罪。在這一過程中,專業的心理治療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本期節目的探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預防犯罪不僅需要法律手段,更需要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李玫瑾教授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防青少年犯罪。

『肆』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心理撫養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李枚瑾教授的專業雖然是犯罪心理學,但她對家庭教育的看法及角度也較為特別。

在大量的相關研究後,她的體會是,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多在12歲至18歲。

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並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01少年兒童研究:您提出對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早年的付出,孩子和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非常重要,怎麼理解?

李枚瑾:依戀是非常重要的,依戀就是我不需要任何條件,我心甘情願地聽你的。

我們國家的一個情況是,很多農民離開故土去城市,孩子就交給農村的老人。城市的家庭中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託付給幼兒園或者老人。這兩種情況都會破壞依戀情感的形成,導致孩子缺乏穩定可靠的依戀對象。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依戀情感的發展。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到孩子上學時再接回來,這個孩子和母親可能會有終生的隔閡。而且孩子在青春期時,很難管教。

如果父母和老人有沖突,孩子可能從心理上恨父母,因為幼年時缺少對父母的情感依戀。所以,對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父母在孩子早年的付出,讓孩子產生依戀的情感。這樣父母就對孩子形成了一種心理影響力,或者說心理資本、心理控制力。

心理控制力和其他控制力是不同的,領導對下屬只是權利控制,下屬服從你只是一種上下級關系,並不是心裡真的喜歡你。如果大人對孩子沒有心理影響力,那麼孩子就很難接受大人的管理。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能夠持續到青春期。

02少年兒童研究:您強調父母親自參與孩子的早期教育,現實中常有老人或者保姆帶孩子的情況。如何看待呢?

李枚瑾:如果孩子由保姆照看,保姆必須是穩定的,從孩子出生到大,保姆沒有換過。保姆替代了母親的作用,孩子的依戀對象是有的,不是沒有。

盡管保姆和媽媽同時存在,但是依舊可以看出,孩子依戀的是誰。有兩種情況,如果孩子和媽媽一起睡覺,即使有保姆帶,孩子還是依戀媽媽,因為有身體接觸。如果孩子和保姆睡覺,那麼,可以肯定這個媽媽在孩子心目當中沒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祖父母帶孩子,作為孩子的依戀對象,也不比媽媽差。如果是姥姥照看孩子,對孩子來說,姥姥幾乎就等同於媽媽,因為媽媽和姥姥在情感和行為上都相互肯定,可以互相替代,成為孩子的依戀對象。

如果奶奶和媽媽共同照看孩子,孩子可能會出現兩難選擇,不知誰最值得自己依戀。因為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婆媳關系不好的情況。這種孩子到青春期時會有叛逆,他想迴避兩個女人之爭。當然,如果婆媳關系好,孩子就不存在困惑。

03少年兒童研究:這個問題有這么嚴重嗎?現實中很多父母恐怕沒有意識到。

李枚瑾:我們從專業角度看,的確是這樣的。我對很多同志說:你現在是處長,你不當,明天就有人干,沒關系。但是作為父母,你不幹,就沒有人能替代,做母親更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說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放在老人家,到孩子6歲時,最親近他的人去世了,這就很麻煩。因為依戀是從出生持續到12歲的,孩子依戀的對象不能中斷。如果中斷,孩子會有心理創傷。

所以,讓老人帶孩子,不要把所有事情都交給老人。因為一旦老人逝世早的話,孩子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而且,帶孩子的老人最好是身體非常健康,等到孩子十七八歲,至少15歲以後再離開,就沒有問題了。像有很多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老人,跟著爺爺。

孩子8歲時,爺爺去世了,這個孩子就失去依戀對象。這時,孩子回到父母身邊,就會覺得陌生。從環境到人,孩子都會有陌生感。於是,孩子很容易和父母不親近,他就一個人外出閑逛,上網成癮,走向犯罪道路。

04少年兒童研究:父母離婚是否就意味這孩子失去依戀對象?

李枚瑾:離婚一方面是孩子的依戀感被破壞,另一方面是給孩子造成了心理恐懼,是生活環境的變化。離婚會讓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迴避恐懼。

當然,依戀只是一個起點,依戀是教育的資本。但是,如果孩子很依戀父母,而父母沒有教育水平也很麻煩。

05少年兒童研究:您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什麼?

李枚瑾:我認為孩子在6歲之前,依戀的對象就應該是母親。讓孩子真正依戀父親,應該是在青春期前後。因為父母兩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親更多是生活照顧,父親更多是行為榜樣。父親更多在社會當中,可能為人處事心胸更寬一些,不會那麼啰嗦,具體細致。這些正好是和母親形成互補。

孩子開始青春期,走向社會的時候,更多需要父親的影響。對父親的依戀,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尊重上。父親要在孩子心中有權威感。6歲之前母親最重要,6歲到12歲,父母要同時發揮作用。12歲之後,父親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伍』 李玫瑾人物信息

李玫瑾,197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自1982年1月起在享有盛譽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擔任教職,致力於教育與研究工作。


她的專業領域廣泛,主要聚焦於犯罪心理學,特別是犯罪心理畫像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公安社會心理調查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預防的理論與實踐。此外,她還對有組織犯罪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為打擊這類犯罪提供了心理學視角的洞見。


在學術上,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分析和畫像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同時擔任犯罪心理及測試專業方向研究生導師組組長,是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的領軍人物。在專業職務上,她晉升至專業技術二級警監,體現了她在業界的高水平和影響力。


在社會活動方面,李玫瑾活躍於多個專業組織,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的常務理事,以及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的常務理事。這些職務彰顯了她在推動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法律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心理學擴展閱讀

李玫瑾目前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熱點內容
上海大學生兼職群 發布:2025-09-10 07:43:56 瀏覽:694
周鴻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發布:2025-09-10 07:41:31 瀏覽:311
研究生導師經費 發布:2025-09-10 07:28:35 瀏覽:184
大學生成婚 發布:2025-09-10 07:04:54 瀏覽:293
大學生用順豐 發布:2025-09-10 06:45:24 瀏覽:816
河套大學生 發布:2025-09-10 06:39:37 瀏覽:218
南京大學梁瑩教授社會影響 發布:2025-09-10 06:38:55 瀏覽:187
怎麼找大學老師提分 發布:2025-09-10 06:28:58 瀏覽:629
大學生社會實踐日記 發布:2025-09-10 06:17:48 瀏覽:532
劉偉教授重慶大學 發布:2025-09-10 06:15:43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