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河南大學教授騷擾

河南大學教授騷擾

發布時間: 2025-09-10 13:04:56

1. 贊頌花木蘭的詩作

《題木蘭廟》

杜牧彎弓征戰作男兒, 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 佛雲堆上祝明妃。

譯文:手挽強弓南征北戰扮做男子漢,但是夢中曾經和女伴們一起給眉毛描紋。有多少次思念著回故鄉還手持酒杯,到拂雲堆上去祭王昭君。

(1)河南大學教授騷擾擴展閱讀: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劇中自稱「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也說:「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按明有韓貞女事,與木蘭相類,渭蓋因此而作也。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沖之《述異記》、李亢《異志》皆提到木蘭姓花。一說為木蘭本姓朱,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志》曰:「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焦竑在其《焦氏筆乘》中也說道:「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但有木蘭是姓魏的說法,也有一說為木蘭姓韓。另據《新唐書》載:「少女木蘭,姓任」。

歷史背景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

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歷史記載

木蘭祠

《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在據《商丘縣志·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在據《商丘縣志·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 河南科技大學怎麼樣

河南科技大學在河南的洛陽市,當初去洛陽看牡丹花的時候,順道去了河南科技大學看我的表妹,個人覺得這個學校還是很美的,學校的建築設施是非常不錯的,而且是真正的適合生活學習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交通相當方便,想去哪裡學校門口都有公交車,而且洛陽最多的就是免費的美麗公園,公園里都是牡丹花,就連路上都是以牡丹花為主,真真的是覺得洛陽是一個花的海洋,而在花的海洋學習真的很是享受。

3. 寫出淳安的名人(三個)

方儲(?—93年),字聖明,歙東(今淳安)人。聰穎博學,曾注釋《孟氏易》,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學。東漢建初四年(79年)舉孝廉,授郎中。漢章帝一次召集文武大臣議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儲則居正中說:「臣文武兼備,任所使用。」章帝誇其才,將亂絲一堆,交方儲整理。方儲拔佩刀將亂絲斬為三截說:「亂必剪之,而後理!」帝嘉其膽識。出為句章(今餘姚東南)令。又歷任阜陵(今安徽全椒縣)、陽翟(今河南禹縣)令。後歸奔母喪,克盡孝道;負土築墳,種樹干株。元和元年(84年)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拜授議郎,轉為洛陽令,升遷太常。永元五年(93年),和帝去城郊祭天,方儲勸阻說:「天氣當有變,御駕不宜出郊!」和帝不從。出城郊時,天氣無變化跡象,和帝責儲妄言欺君,方儲忿然飲毒酒自盡。不久,天氣突變,洛陽一片昏暗,天下冰雹大如斗,死者千計。和帝方悟儲有先見之明,深為內疚,即召方儲,而儲已死。和帝悲痛欲絕:「儲死,誰與我共治天下呢!」追贈方儲為尚書令、黟縣侯。命官護屍歸葬歙東。

吳少微,新安(今淳安)人。唐武周長安年間擢進士第,任晉陽(今山西太原)尉。與雍州武功人富嘉謨同官友好,並與太原主薄谷倚共享文名,時稱「北京三傑」。當時,天下文士多以徐陵、庾信為宗,文章華而不實,氣調漸劣。唯獨吳少微和富嘉謨與眾不同,為文皆以經典為本,雅厚雄邁,故時人爭慕仿效,遂自成一家,稱為「吳富體」。玄宗時,吳少微調吏部,與富嘉謨參與《三教珠英》的編修,後拜右台監察御史。已而,卧病,聞嘉謨死,哭而賦詩,不久亦卒。著有《吳少微文集》等。

方干(809—888年),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從小愛吟詠,深得師長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歡喜雀躍,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廬章八元愛其才,招為過門女婿,遂居家桐江白雲源(今桐廬縣蘆茨鄉)。唐寶歷中,參加科舉考試不第。以詩拜謁錢塘太守姚合。初次見面,因其容貌醜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讀過方干詩稿後,為其才華所動,於是滿心歡喜,一連款待數日。開成年間,常與寓居桐江的喻鳧為友,並與同里人李頻唱和,詩來歌往,關系甚篤。大中年間,流寓會稽鑒湖。咸通年間,浙東廉訪使王龜慕名邀請,一經交談,覺得方干不僅才華出眾,且為人耿直,於是竭力向朝廷推薦。終因朝廷腐敗,忌賢妒能,不被起用。後人贊嘆他「身無一寸祿,名揚千萬里」。方干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方干門人搜集他的遺詩370餘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於嚴陵祠配享。

楊桂枝(1162—1232年),女,南宋寧宗皇後,淳安縣遼源十五里坑(今里商鄉杉樹塢龍門墈楊家基)人。少時,以姿容選入宮中。慶元元年(1195年),始封平樂郡夫人,爾後進封婕妤、婉儀。五年,又封為貴妃,至嘉泰二年(1202年),被寧宗立為皇後。楊桂枝性機警,能辨奸佞、別賢良。誅奸臣韓侂胄、擁立理宗,皆出其謀。開禧元年(1205年)十二月,備奏浙江百姓苦於重賦,由於繳不出「生子錢」,凡有育男者,均湮沒不舉,寧宗應楊後的請求,御批「盡免兩浙生子錢」。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寧宗去世,理宗即位,尊其為皇太後,並且垂簾聽政。次年四月,撤銷垂簾聽政。死後謚「恭聖仁烈」。

錢時(1175—1244年),字子是,號融堂,淳安蜀阜人。幼年即奇偉不群,不肖世俗儒生之見,絕意科舉,深究理學。因游慈溪,成為楊簡門下高弟。楊簡深愛之,大書「融堂」二字相贈。時江東提刑袁甫器重錢時才學,特設象山書院,請錢時為主講席,一時風聞遠近。當地及新安、紹興郡守聞訊後,厚禮延請他去郡學授課。錢時論議精闢,指摘痛快,聽其講者,皆有所得。右丞相喬行簡聞知,向理宗推薦:「錢時夙負才識,尤通世務,田裡之休戚利病,當世之是非得失,莫不詳究而熟知之,不但通詩書守陳言而已!」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二月,理宗召見「布衣」錢時,特賜進士出身,授秘閣校勘,助修國史。並令嚴州守臣抄錄錢時著作奉上御覽。不久,出佐浙東倉幕,李心傳奏請召為史館檢閱,旋以國史編修未畢求去。後授江東帥屬歸里。於蜀阜創辦融堂書院,日與群徒講學,是為淳安書院之始。錢時著述宏富,有《周易釋傳》、《尚書演義》、《學詩管見》、《春秋大旨》、《四書管見》、《兩漢筆記》、《蜀阜集》、《冠昏記》、《百行冠冕集》等。

黃蛻,字新之,號警齋,淳安合洋人。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進士,廷試第二名。時方逢辰未第,以「狀元留後舉,榜眼探先鋒」聯對向他道賀。黃蛻即以「欲與狀元留地位,先將榜眼破天荒」答之。次科(1250年),方逢辰果中狀元,因而一時傳為美談。黃蛻學識淵博,著作不留稿,人得其片紙必珍藏之。舉進士後,初授建昌軍僉判,後升遷為大理寺卿,所至皆以文學知名。未幾歸老,學者稱為「警齋先生」。

何夢桂(1229—1303年),字岩叟,號潛齋,淳安文昌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舉進士,廷試第三名。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進士。宋度宗得知何夢桂與黃蛻、方逢辰同堂就讀於石峽書院,故御書「一門登兩第,百里足三元」的聯句相贈。何夢桂初為台州軍判官,歷官太常博士、監察御史。元初,御史程文海推薦,授江西儒學提舉,不赴。築室富昌(後改名文昌)小酉源,著書自娛,終老家中。學者稱之為「潛齋先生」。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諸書。其《潛齋文集》11卷,收入《四庫全書》。

洪震老,字復翁,淳安光昌鄉銀塘(今塘邊村)人。元延佑三年(1316年)舉人,後薦舉入上都(即內蒙古之多倫),因上丞相書,鯁直不諱,不久即棄官歸家。隱居故里石壁峰下,收徒講學,人稱「石峰先生」。洪震老尤長於詩,其詩氣格昂藏,詞鋒艷發,覽物品游,往往超脫。著有《觀光集》傳世。

吳暾,字朝陽,淳安人。八歲能詩文。元泰定二年(1325年)進士,授官鄱陽 (今江西鄱陽)縣丞,歷官峽州路(今湖北宜昌)經歷,所到之地皆有政績。不久,解印歸里,授徒講學以終。時與宋夢鼎、魯淵、張復並稱「春秋四家」。吳暾去世後,朝廷追封為翰林修撰。有《吳修撰集》傳世。

魯淵(1319—1377年),字道源,號本齋,淳安縣岐山(今臨岐)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進士,授官松江府華亭(今屬上海市)縣丞。歸家省親,時值農民起義烽火自徽州蔓延至淳安永平(即威坪)一帶,行省發文,徵召魯淵與監郡脫脫領兵拒敵;接連燒毀義軍營壘60餘處,與元軍主力會師於新安江中游地區。而後,魯淵與富山巡檢邵仲華共守豪嶺。不久,豪嶺失守,魯淵為義軍所擒,求死不得。次年,義軍被元軍主力擊敗,魯淵得脫,起用為浙江儒學副提舉,授奉訓大夫,繼升浙江儒學提舉。後因病辭官回家,居岐山下。明初,朱元璋多次召用,堅辭不出。以教書為生,並親事農桑,晚景凄涼。門人稱之為「岐山先生」。著有《春秋節傳》、《策府樞要》。

徐(田臣),字仲由,號巢松病叟,淳安徐村人。自幼穎敏,善屬文。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秀才,以文章著名於時。詩文有《巢松集》行世。又工於戲曲,所著南戲《殺狗記》(全名《楊德賢婦殺狗勸夫》),系取材於蕭德祥的《殺狗勸夫》而加以擴充、豐滿。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文辭朴質,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並稱為元明間四大傳奇。另據抄本《傳奇匯考標目》,他所作的戲曲劇本尚有《鯁直張志誠》、《王文舉月夜追倩魂》、《杵藍田裴航遇仙》、《柳文直元旦賀昇平》等,今皆不傳。

汪一初,字陽復,淳安人。從小好學,詩文皆有名。明洪武初,由守將推舉入朝。召見時,朱元璋正在觀書,便命他作詩,以考其文才。汪一初即以「上方觀書」為題,賦詩一首,其中有:「花影上階春滿地,讀書餘暇問蒼生。」朱元璋大喜,即命以白衣侍講。一月後,授為儒學提舉。不久,以父母年邁為由辭歸。洪武十三年 (1380年),朱元璋再次召見他,以對策第一授官太常寺卿,一初懇辭不就,便命他以白衣巡撫山西,病死於穎州(今安徽阜陽縣)。

徐尊生,字大年,號贅叟,淳安厚屏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山林逸士身份被召,與宋濂等18人共修《元史》。《元史》編成,又應召在宮中同修《日歷》。其後,經宋濂推舉,任翰林應奉,負責文字草制。未幾,即以年老多病辭歸。居家十餘年後,由於朝中大臣競相推薦,復召入京,徐尊生再三推辭,出為陝西教授,尚未起程即病逝。著有《制誥》2卷、《懷歸稿》10卷、《還鄉稿》10卷。

洪堪(1383~?),字子輿,淳安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進士,被任命為監察御史。洪堪以年少而力辭,故上命掛職暫歸,以待成人後再行任用。永樂間,復召入京,授監察御史。洪堪在任職期間,「彈劾不避權要,風節凜然」,在朝中很有影響。一次,一位同事送他一對白鷳,洪堪當即寫詩一首,將白鷳退回。詩中有句雲:「白鷳本是山中物,何事飛來到柏台?」

徐貫,字原一,淳安蜀阜人。明景泰四年(1453年)舉人,天順元年(1457年)進士,初授兵部主事,後升兵部郎中,又調為福建右參議,分守延平、邵武等4府。時值當地飢荒,徐貫開官倉,減價出售,救濟災民。繼而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時有鎮守總兵,多佔軍丁佃戶,徐貫堅決取締。後任工部左侍郎,會蘇、松大水連年,前往治理。徐貫選拔能吏、傳授方略,水患悉平。晉升工部尚書,累加太子少保。以疾乞歸,加太子太傅。去世後朝廷遣官禮葬,並追贈太保,謚號康懿。著有《餘力稿》12卷。

方漢,字孔殷,號壽山,淳安進賢人。明景泰元年(1450年),考取浙江鄉試第二名。天順二年(1458年),又考取「五經」單科第一,授官山東道監察御史。次年,巡按陝西、甘肅等地,全心撫治,邊境諸番王帖然畏服。成化三年(1467年),巡按四川,時川、貴少數民族起事,朝廷派兵征剿,而命方漢督軍記功,隨機行事。後任南通政司右參議,轉調北通政司左參議,官至南京太僕寺卿,卒於任上,蔭封二代。方漢平生博學多才,慷慨有節,從政之前曾講學嚴陵,尚書徐貫、參政邵新和副使方中,出仕前皆為其得意門生。著有《壽山文集》。

何埅,字文達,淳安文昌人,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正統末年,蒙古瓦刺部首領也先經常騷擾邊境,並准備大舉南侵,明王朝危在旦夕。何墮受命和御史楊春趲一起護運邊餉,晝夜兼行,歷盡艱難險阻。「土木堡之役」,明軍大敗,英宗被俘。戰後遺骸遍野,何埅在回京途中,沿途掩埋骸骨。景泰年間,戶部尚書金濂為軍興財用之急,主張更變明朝長期實行的稅畝之法,將夏秋兩季的稅糧一並徵收,以備急用。何埅認為,這將擾亂民心,於國不利,代宗採納他的建議。天順六年(1462年)晉升河南管河右參議,當時黃河經常發生水患,兩岸的人民深受其害。何墮到任後,組織民工修疏河道,加固堤防,使漕運暢通,人民生活得以安寧,深得河南人民稱頌。

商輅(1414—1486年),字弘載,號素庵,淳安芝山(今里商鄉里商村)人。明宣德十年(1435年)鄉試第一。正統十年(1445年),會試、殿試皆第一,授官翰林修撰。後歷官翰林院學士、太常卿、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少保、謹身殿大學士等職。十四年,「土木堡之役」敗績,英宗被俘,瓦剌也先驅部大舉入侵,人心惶惶。商輅偕群臣具本,懇請郕王即帝位,是為代宗。時有侍講徐珵倡言南遷,商輅與於謙上疏抗言。至敵臨城下,商輅與二三大臣,統籌經略戰守事。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被送還北京,代宗表面上歡迎「太上皇」,暗地裡串通心腹,廢除英宗兒子的皇儲地位,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代宗惟恐大臣們不從,各賜金銀元寶,一時升遷者甚眾,致有「滿朝皆太保,一部兩尚書」之謠。而商輅拒不接受皇上所封「保傅」之職,表明自己在「易儲」問題上的持正立場。「奪門之變」後,英宗重新執政,第一個召見商輅,與商國是。時有石亨、張鞔、張輒、楊善等,竊弄權威,勢焰可畏,商輅從容不迫,與他們辯論不已。因此,石亨等忌恨商輅,屢加彈劾,後終因於謙事被牽連下獄,最後貶斥為民,時年僅44歲。在罷官南歸居家的10年中,多在深洞嶺下「仙居書屋」賦詩自娛,並募工鑿山開道,去險就夷,為鄉梓做好事。成化三年(1467年),憲宗召商輅復出,以故宮入內閣參與機務。不久,言官林誠、胡琛等交章詆毀商輅。憲宗不信讒言,升商輅為兵部尚書,兼職如故;同時,要加罪林、胡等人。商輅卻向憲宗進言:「臣嘗請優容言者,奈何因論臣復責言者乎?」憲宗道:「真大臣也!」商輅為人寬厚有容,致臨大事、決大議,毅然莫能奪。商輅直言持正,剛正不阿。以「疾作休致」而辭歸故里。死後追贈太傅,謚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以及所纂《宋元通鑒綱目》、《寰宇通志》等書。

胡拱辰(1416—1508年),字共之,淳安胡溪(今外桐鄉)人。明正統四年(1439年)進士,授黟縣知縣,有政績,升為監察御史,疏陳時弊八事。後因父去世而辭歸守孝。景泰元年(1450年)重新起用,所陳之事,多被採納。歷任貴州左參政,廣西、四川布政使,南京左副都御史、操江提督、南京兵部侍郎,最後,以南京工部尚書辭歸。弘治中,巡按御史陳銓,曾向朝廷進言,說胡拱辰「退休十餘年,生平清操如一日,乞加禮異,以勵臣節」。朝廷月給米2石,每年給夫4人。卒後贈太子少傅,謚庄懿。

何紹正,字繼宗,號裕齋,淳安文昌人。明弘治十年(1502年)進士。正德間,升任吏部給事中。時有中官廖堂鎮守河南,倚仗司禮太監劉瑾權勢,何紹正彈劾過他,因而得罪劉瑾,謫貶為海州判官。其後,又升遷池州知府,因州城年久失修,何紹正舉事修築。時寧藩之變起,兵抵安慶,池州百姓震恐不已。何紹正登城晝夜固守,化險為夷。又修築銅陵防水護田堤壩五十餘處,使當地百姓免受旱澇之苦。後官至江西參政。池州百姓立祠祀之。著有《遺愛集》5卷。

徐廷綬(1515—1578年),字受之,號錦泉,淳安妙石河村人。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徐廷綬考中進士榮歸故里,適逢海瑞調任離淳,徐廷綬受鄉親父老之囑,為海瑞寫了《海剛峰先生去思碑記》。徐廷綬官授刑部主事,後升郎中。四十五年春,海瑞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觸怒了嘉靖皇帝,被廷杖下獄,病危瀕死。徐廷綬不避牽累,調葯端湯,左右伺候,悉心扶救,海瑞才免於難。徐廷綬性嚴毅而仁恕,在刑部,總裁律例,平反冤案。時馮擋主東廠,氣焰囂張,人人畏懼。其以盜賊名誣詆無罪者十餘人,下刑部復審,徐廷綬不畏權勢,豁釋無辜者8人。同僚皆悚然縮頸。徐廷綬道:「祖宗法在,不可撓也。殺人以媚人,如天理何廠其後,徐廷綬出任辰州知府。所至皆以建學校、治水患、賑飢民為己任。最後以陝西按察使致仕。

徐士訥,字恂若,淳安黃金里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授河南嵩縣知縣。任職期間,革除一切無名雜派,並且勉勤治懶,「耕者競勸」;興建伊川書院,更設義學。親自講學,聽者甚眾,三年便化行訟息,百姓愛戴。以政績卓著升為山東濟寧知州。時值黃河大水,飢荒嚴重。徐士訥親捐俸祿以倡賑,使全州富戶也解囊賑濟飢民,受益者十餘萬人。其他如定市價、懲凶尤、逐流娼,善政畢舉。濟寧之南有牛頭河,納南旺諸水,下經魚台,注於八閘。黃河每一決口,由於諸閘淤塞失修,濟寧南鄉地勢低窪,時遭水患。徐士納詳情申請浚河,並親自督理,工程完成十之七,終因勞累過度,死於任上。徐士訥為官清廉,工部尚書湯斌稱之為海內第一廉吏。人稱其詩「有筆力,不事摹擬」,著有《亦種堂詩集》5卷。

方楘如,字若文,一字文輈,號朴山,淳安賦溪人。曾受業於毛奇齡,篤信好學,博覽群書,以文章名天下。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選授順天豐潤知縣,歷官3年,以「燒鍋失察」去官。自此以後,家居力學,清嚴律己,教書自給。曾在敷文、蕺山、紫陽書院講學,其教必以正心術、端品行為本,門下多出高足。乾隆二年 (1737年),以經學被推舉,欽召纂修三禮,固辭不就。自是閉戶著書,深究經學,潛心理學。又工古文,為文朴茂古奧,有濟世之教。時人稱其為「朴山先生」。著有《周易通義》、《尚書通義》、《毛詩通義》、《集虛齋學古文》、《離騷經解》及《朴山存稿、續稿》等。

吳祥達(1851—1914年),又名星亭,淳安縣橋西鎮人。出身貧寒,10歲時隨太平軍輾轉潮州,由一位好心人收留修文習武。28歲後,因抗擊外來侵略者驍勇善戰,任潮州府和梅州府鎮守使。光緒年間,升任廣東省陸路提督,統兵駐守廣州。吳祥達擔任提督後,關心桑梓,為家鄉做了幾件好事:一是出資修橋鋪路。計劃鋪設上至橋西,下達渡市,長達10里的青石板路,因經手人從中貪污,只鋪設一半;建造兩座拱型石橋。二是接濟窮苦鄉親。向村裡各戶分送銀兩,為5戶困難農民出資修房,添置衣被、農具。三是調解鄉親宿怨。吳祥達胞兄曾因私事被鄰居刺傷,懷恨在心,欲仗弟官勢加害鄰居。吳祥達勸阻兄長,請來鄰居協商調解,使其重歸於好。吳祥達病故後安葬於杭州西湖玉泉山麓。

邵瑞彭(1887~1937年),一名壽篯,字次公,淳安縣富文鄉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就讀於慈溪浙江省立優級師范,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秘書。宣統元年(1909年)加入南社。辛亥革命爆發後,積極參與光復浙江的軍事行動。民國元年(1912年)12月,國會成立,當選為眾議院議員。4年袁世凱陰謀稱帝,拒不同流,憂郁返里,寓居遂安岳父家,任台鼎小學教員。次年6月,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又召開國會,應請再度北上,寄希望於黎氏,但府院爭權,導致張勛復辟。10年4月,孫中山號召國會議員到廣州商議國事,邵瑞彭與一批國會議員一起南下。5月5日出席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又應清史館趙爾巽之請,協修《清史稿》儒林文苑傳,間或為北京、天津諸報紙寫稿。12年,直魯豫巡閱使曹錕謀任總統,密遣內務總長高凌霨出面收買國會議員,或聘作顧問,或奉為咨議,月給「津貼」200元。10月1日,設在北京甘石橋的總統選舉籌備處,向在京議員分贈支票一張,面額5000元,規定總統選出3日後即行兌現。邵瑞彭對曹錕賄賂議員之惡行十分憤慨,表面上與已出賣靈魂的議長吳景濂相周旋,取得行賄證據的支票一張,暗中作脫身准備。當日深夜,化裝乘火車逃至天津。10月3日,致函京師地方檢察廳,控告高凌霨、吳景濂等人為曹錕謀任總統向議員行賄的醜行;同日,通電全國說明得到一張5000元支票之由來,並將支票製版向各報發布。於是曹錕賄選總統丑聞大白於天下。10月5日,曹錕粉墨登場,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聲討。10月8日,邵瑞彭在天津再次致函京師地方檢察廳,重申依法起訴之嚴正立場,決不申請撤銷。次年11月,曹錕下台,段琪瑞就任臨時執政,組織參政院,計劃召開善後會議,被聘為善後會議議員和參政院參政,再度北上,出席善後會議。當局擬任命為教育總長,謙辭不就。後應聘任北京大學、民國大學教授,和洪汝闓、吳承仕、高步瀛等10餘人建思辨社,商榷朴學。20年應河南大學聘請,擔任國文系主任,寓居開封,授課之餘,潛心治學。工詞章,尤精通古歷算學。著有《泰誓決疑》、《揚荷集》、《山禽余響》等。

方贊修(1879—1940年),字述齋,號紉蘭,淳安威坪黃江潭村人。清宣統元年(1909年)以拔貢授休寧知縣,未赴任,不久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年)任浙江省臨時參議會議員。6~9年,任省立嚴州中學校長。10年,為浙江省制憲議會議員。11年,浙東、浙西發生特大水災,方贊修奉命勘察,如實詳報災情,奔走呼籲,賑救災民。12年,創辦峽石師范講習所,任所長。13年,任省府警務秘書。16年,任上虞縣長。18年,應淳安縣長馮世范之請,主持創辦淳安中學,並任專職校長。學校注重新學,開設文、史、地、數、理、化、音樂、美術、體育和英語諸課,開辦圖書館、理化實驗室。方贊修學識淵博,長於經史,旁通詩詞易理,還精通醫術,為人治病不收診金。著有《飲淥山房文集》、《勘災雜詠》、《醫驗錄存》、《先德見聞錄》等。

潤桐(1898—1970年),字斡周,淳安威坪鎮人。曾在吳淞工業專科學校攻讀電機工程。民國10年(1921年),獨資創辦威坪電燈廠。12年,又幫助其兄胡潤梅,在淳城鎮開辦明樂電燈廠。同年,又與劉滋甫合股在港口鎮開辦博利安電燈廠。13年,幫助劉滋甫在淳城鎮建成恆春碾米廠。15年,應茶園鎮巨商戴禮和、程錦修的聘請,在茶園鎮開設茶園電力碾米廠。在此期間,曾先後任安徽屯溪鎮永明電燈公司工程主任、江蘇省吳江縣平望鎮電燈廠工程主任。17年秋冬間,胡潤桐遭匪徒綁架、勒索巨款,傾家盪產才贖回人質。迫不得已,去上海為一家公司翻譯科技書籍,後又應南京工部局聘請,任南京市自來水廠工程主任。抗戰時期,任廣西柳州防毒面具廠翻譯,後任機械所主任。抗戰勝利後,回滬任龍華機械廠工程師,直至全國解放。1950年,為振興家鄉電力工業,主動和劉潤稚一起籌建淳城鎮清光電燈廠。著有《超外差無線電之研究》、《於電池秘訣》等。

4. 不比吃和穿要比就比學習是誰的家訓

如何看待父母「你不要比吃,不要比穿,就比學習」的想法?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耳熟」?對啊,這就是大多數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
方方的父母都是農民,家裡有三個孩子,姐姐、哥哥和她。家裡的溫飽就靠幾畝薄田,為數不多的經濟收入,是爸爸農閑時在工地打零工掙的。
方方成績還可以,高中考到了縣一中。每次周末從家去學校時,父母對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和別人比吃比穿,就比學習!」
其實這個父母不說方方也知道,自己家庭情況不好,吃的是從家裡帶的饅頭鹹菜,穿的是姐姐穿過的衣服。同學有時討論什麼穿著、明星,她都插不上嘴;別人休息時間去買零食吃,她也從不參與。
她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因為她覺得只有這件事,她才有資格和別人比,也只有這樣,才能掩飾她的自卑。

一樣的道理,換個說法效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雖然我們說貧窮也是一種財富,但對大多數人,尤其是處於敏感年齡的青少年,就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無力和自卑。
家境的貧寒,孩子心裡比誰都清楚,家長真的沒有必要再強調了。一樣的道理,換個說法效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方方,雖然我們的經濟條件沒有別人家好,但你學習卻比很多人好,我們真的很為你驕傲!」
或許就是這樣一句簡簡單單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吃得一般,穿得不好,都沒有很大關系,也會讓她沒有那麼自卑。
可能還有一種情況:家裡條件挺好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從小太注重吃穿,也會跟孩子說這樣的話。
其實我覺得一點兒都沒有這個必要,有條件為什麼不讓孩子吃好穿好一點,努力奮斗是為了什麼。

「比吃比穿」是攀比,「比學習」就不是了嗎?
很多中國父母,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進行比較:
「你怎麼這么懶,你看人家小強都每天做三套題!」
「你怎麼這么笨,你看人家小蘇每次都考年級前三!」
「你怎麼這么沒本事,你看人家麗麗都考上公務員了!」
「你啥時找女朋友,人家童童媽都抱孫子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跟別人比年齡,一大把比你小的;跟別人比身高,感覺街上自己最矮;跟別人比有錢,總有人比你有錢。
而且每個人的很多東西從生下來就不一樣,比如容貌、家境、智商等,很多時候你用一輩子的時間,都追不上人家的十分之一。
所以,和別人比,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那怎麼辦,就不比了嗎?不比人生不是少了很多樂趣嗎?
比啊,和自己比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這一次的成績和上一次的比,看有沒有進步,這樣比才有意義啊!
做父母的,也要學會教育孩子和自己比賽。也要學會看到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
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自信、樂觀的人。而這些品質的形成,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最後,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吧。
@溫酒:你和馬雲除了比誰數學成績好,還能比什麼?要不比誰帥,那或許還有一線希望的。比比比,整天就知道比,你不先想想什麼東西有機會和別人去比的嗎?你爹媽教你的是比學習嗎?是比你還有希望贏的東西。
@趙浪:難道沒人注意到真正的問題是思維陷阱嗎?根本問題不在於比什麼,而是不應該去比。比學習就對么?死命學習也學不過別人怎麼辦?學習很好工作卻不如學習差的人怎麼辦?自己努力一輩子,發現自己的終點還不如別人的起點怎麼辦?攀比之心一起,妄念就生。他人就是地獄,從此迷失自我。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認識之後找到自己,思考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選擇適合自己和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熱點內容
大專和大學老師 發布:2025-09-10 15:27:29 瀏覽:607
因導師身體原因博士更換導師 發布:2025-09-10 15:22:52 瀏覽:43
山東大學美學教授周來詳 發布:2025-09-10 15:20:56 瀏覽:366
第一臨床醫學院本科生導師 發布:2025-09-10 15:20:51 瀏覽:389
研究生本科生差距真大 發布:2025-09-10 15:20:41 瀏覽:821
浙江大學應群民教授 發布:2025-09-10 15:19:56 瀏覽:27
南京大學大學化學考研復習 發布:2025-09-10 15:05:26 瀏覽:929
西北大學物理所考研 發布:2025-09-10 15:02:13 瀏覽:972
想當大學教授需要上什麼學校 發布:2025-09-10 14:44:58 瀏覽:640
考研復試信息2013中南大學 發布:2025-09-10 14:44:50 瀏覽:479